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理论前沿丨策展与叙事——兼谈“平天下”策展思路的转换

2022-10-10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连接公众最主要的方式。近年,展览的叙事成为学界关注的话题,但如何在展览中采用恰当的叙事方式以串联展览的“故事线”,使展览的逻辑合理、完整,也使展览所表达的内容更丰富、生动,亦是非常值得探讨的。以原创展览“平天下——秦的统一”为例,阐述当代历史类展览在内容表达上的叙事方式和方法,希冀抛砖引玉,为同行提供借鉴。
陈列展览作为公共媒介的一种形式,也是博物馆与公众沟通的桥梁,要求策展人选择最恰当的“过桥”方式以搭建这座桥梁。近年,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同行尝试以“叙事”的方式进行策展,并以博物馆特有的方式对历史考古类展览进行解读,大大提升了博物馆与公众交流的效果。本文以原创展览“平天下——秦的统一”为例,与同行共同探讨当代历史类展览的叙事方式和方法,及在展览叙事过程中需要处理的相关问题,以发挥博物馆在选择文化传播方式及以“物”叙事的专业优势。
一、何为叙事?
叙事(narrative),通俗地说就是“讲故事”(storytelling),是源自文学领域的基本概念。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叙事可以积极有效地传递信息,因而在不同领域日益受到重视。如今,作为一种对博物馆文化的解读方式,其所具有的积极主动性更为当今观众所喜爱。近年,已多有学者关注于此并做了相关研究,更有学者积极探讨了“叙事博物馆学”的建构问题。展览,作为博物馆宗旨的体现,是博物馆承担社会责任的载体,是可以使博物馆占有重要社会地位的推助力,也是策展人表达立场和观点的媒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针对不同主题的展览,选择不同的叙事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历史类展览的叙事跨越了文学范畴,且有别于其他领域叙事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以真实的“物” 来“讲故事”,而并不将自身限定于文学领域“文本叙事”的讨论之中,展览叙事被“视为一种理解文化方式的表征”,是以博物馆特有的方式,在一定的“空间”(展厅)中以“物”(藏品)来搭建与“人”(观众)的关系,并由不同的展示方式构建多元的视觉呈现系统。如何写出好的故事以吸引观众,博物馆同行进行过有益的尝试。
图1 “平天下——秦的统一”特展展标
“平天下——秦的统一”特展(图1),是秦始皇兵马俑发现45周年、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成立40周年的献礼项目,也是“东周时期区域文化”系列展和“帝国之路”系列展总和的节点项目。自2012年始,秦陵博物院举办了10个与上述两个系列展相关的展览,为“平天下——秦的统一”原创展览的举办奠定了坚实的学术基础。
图2 “四海一”展览内容架构
立项之初,我们将“秦的统一”展览主题定位于“四海一”,分序厅、上篇、下篇和结尾4个部分8个单元进行表述,上篇“从封国到帝国”,概述秦人500年的奋斗史及其统一后推行的统治方略;下篇“帝国的荣光”,讲述秦人在500年的发展历程中,在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科技生产力水平等方面取得的成就。整体平行式的展览内容架构(图2),叙述了秦王朝统一的历程及秦文化兼收并蓄的发展成就。如此架构的展览内容完整、全面,但却缺少了可以贯通整个展览并引领观众参观的“故事线”,也很难调动观众在观展过程中的情绪。这样的展览,观众看到的也许只是一些精品文物,这样的展览叙事,甚至无法清晰地传达展览的主旨目标。
二、如何叙事?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秦王朝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前文已经提到,自2012年以来,我们已经做了10个与秦人、秦文化相关的展览,也一直在思考这样的问题:秦人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族群?为什么是秦统一了六国?秦人凭借什么力量完成了统一?为什么布衣百姓会追随统治者并参与秦的统一战争?秦统一之后是如何保证帝国的政令通达全国的?“大一统”政体的创新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究竟有着怎样的意义?我们应该以怎样的视角来评价秦始皇这个千古一帝?这是我们在展览前言中的设问,也是我们需要完成的展览目标,我们希望,通过“秦的统一”特展,观众能够全面了解秦人开拓进取的精神和一个真实有为的秦始皇,以及秦文化开放包容的气质。关于以上思考,我们可以在这个展览中与观众一起探讨。

或许换一种方式叙事,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展开思路,将这个故事讲给观众听。要完成这一目标,请观众参与思考,我们必须寻找新的展览叙事方式,并设计相关情节,才能使观众参与到展览中来,按照策展人设定的参观线路获取展览信息、体会秦人的感受,在展览设定的空间里,与“物”、与策展人产生情感共鸣,达成展览的传播目标。

(一)叙事方式——将观众置身于情景之中

在选择叙事方式的过程中,我们也关注一个问题:我们为谁做展览?秦陵博物院是收费的遗址博物馆,观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依据秦陵博物院以往的观众调查数据,前来参观的更多的是打卡的普通观众,展览就是为他们而做的。这同时也要求我们更要把故事讲精彩。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二十四年,王翦、蒙武攻荆,破荆军,昌平君死,项燕遂自杀。”1975年出土于湖北省云梦睡虎地M4的两枚秦简,是来自安陆县的秦国士兵“黑夫”和“惊”两兄弟在战场上写给大哥“衷”的书信。家书的背景就是公元前224年,秦国大将王翦带领60万秦军,打到了楚国边境淮阳,拉开了最大规模的国家级对战这一事件。淮阳之战,是秦克楚的关键之战,在这场战争中,黑夫和惊作为秦军的士兵挥戈执戟战死沙场。公元前223年,王翦攻入楚都寿春,俘楚王,宣告了楚国的覆灭。这两封家书不仅佐证了《史记》的记载,而且极为生动地反映了秦楚两国之间激烈的战争和当时百姓的生活百态,其字里行间透露着士兵对家的思念和对亲人的牵挂,是不可多得的从政治、经济、军事等多个层面反映秦国发展状况和当时社会面貌的资料。

依此,我们设定了故事的时空背景,选择“黑夫”和“惊”作为故事的主人公,成为展览叙事的主导者、讲述人,他们是那个年代的亲历者,是秦军普通的一员,是社会下层的小人物。由他们从小人物的视角引领观众回首“秦的统一”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大事件,最为恰当。将观众置身于情景之中,让观众化身为“黑夫”和“惊”,亲历“秦的统一”,是我们选择的以观众为中心的叙事方式。观众作为展览的一分子而主动融入其中,其自我身份的认同十分重要。

(二)叙事策略——与观众共情

展览以倒叙的手法,回顾了秦人500年的奋斗史,讲述了秦始皇花费十年完成的统一战争,说明了“秦的统一”绝非一日之功,也绝非历史的偶然。让“文物说话”,让展品中的人物“走”出来发声,使观众对展览投入情感,是我们的叙事策略。为此,我们按事件发展的时间线索专门设计了4段“黑夫”“惊”“衷”的对话(图3),作为展览“故事线”(图4)的明线串联展览内容单元,并且这些对话内容,采用的是微信聊天的语言表达方式,在对话中增添了表情符号,希望以这种形式激起观众的共情,拉近展览与观众的距离,消除时代感,以具有时代特色的表达方式沟通古今,穿越历史,把信息有效地传播出去。
图3 串联展览“故事线”的人物对话及其现场呈现
图4 展览故事线的梳理

(三)叙事下的内容架构

图5 展览的内容架构
图6 序厅展出了云梦睡虎地M4:11木牍(湖北省博物馆藏)和杜虎符(陕西历史博物馆藏)两件重点文物,前者为整个展览的引子,由木牍记载的真实的历史人物作为故事的讲述者,引领观众沉浸于展览之中,将自己化身为故事中的一员,亲历秦人的发展历程;后者点题展览名称“平天下——秦的统一”,虽然武力是实现统一的重要手段,但不是唯一手段,我们更向往的是和平
在厘清展览故事脉络的基础上,展览内容的架构(图5)分为序厅、第一单元“大出天下”、第二单元“迈向统一”、第三单元“百代秦政”和尾厅5个部分。序厅(图6)以“黑夫”和“惊”的家书为引子,引出故事;第一单元(图7)倒叙秦人500年的奋斗史,叙述秦国是如何从弱小、被轻视的西陲小国,发展成为实力强劲的一方霸主的历程,以及其为“大出天下”做好的准备;第二单元(图8)讲述了秦国在发展过程中对其他地域文化的兼收并蓄,使其在战国七雄之中脱颖而出,昭襄王“远交近攻”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大大加快了秦统一的步伐,也使得秦王嬴政利用不足十年的时间“迈向统一”;第三单元(图9)阐述了秦始皇开创的“大一统”政体及其为巩固统一推行的政策,以及他为后世发展乃至我们现代的生活做出的贡献;尾厅(图10)强调秦人开拓进取的精神及秦文化开放包容的气质,是其最后实现统一的关键所在。
图7 第一单元“大出天下”
图8 第二单元“迈向统一”
观众在参观过程中,可以从不同的单元区块中了解不同的内容,以形成自己对前言所提出的问题的答案。同时,在展览的结尾,我们也给出了自己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在“故事线”上形成了一个闭环,首尾呼应将故事叙述得更加完整。
图9 第三单元“百代秦政”
图10 尾厅
完成展览内容架构之后,是对展览主题的提炼,即赋予展览一个让人能记得住的名字。秦始皇是一个胸怀天下的君主,其所抱定的一统天下的梦想,不仅是他的,也是历代秦王的,这个梦想从秦穆公时期开始起步,一直持续并由秦王嬴政完成。“天下”从字面上看是指秦王朝在版图上的包举宇内,从内涵上则强调了秦人、秦文化对其他文化的包容与吸纳,从而形成多元与多彩的文化特色。因此,“天下”一词所含有的丰富内涵必须用在主标题中。“天下”之前使用的“平”这个字,也是经过认真思考的。“平”可做动词,有“平定” 的意思,战争是实现统一的手段,但不是唯一的手段。所以“平”还有作为名词的“和平”之意,和平才是实现一统的目标,秦对齐以劝降的方式收服就是证明。“平天下——秦的统一”这个展览标题,无论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政治意义出发,还是从秦文化兼收并蓄其他地域文化的角度出发,都非常贴切。

(四)“物”的选择及其与空间的关系

该展览集全国33家文博单位的317件(组)展品,给观众呈现了一个内容文本强叙事的展览。在展品的选择上,我们转换了策展理念,即展品只为故事的完整性服务,而不取决于文物的级别。即便是精品文物,其摆放的位置和方式,也只为展览主题服务。因为一件精品文物虽然能够吸引观众,但可能会导致观众只关注展品却忽视其在展览中的作用。我们更希望观众关注展览叙事本身。
图11 展厅平面分布图和参观路线图
展览是一个以视觉呈现为主的艺术创作,重视观众的多重感观体验及与观众的互动,通过对展示的“物”的选择,以形象化的图版、视频、展项来表达展览内容。但“平天下——秦的统一”这个展览,我们特别弱化了形式对内容的解读,而是以极简的设计理念(图11),在秦代“菱形勾连云纹” 的启发下,将整个展览空间以菱形的总体结构布局和相互交错的隔墙系统进行布置,配合展览的叙事特征和故事性表达的要求,有序划分了展厅空间各单元的尺度和观展线路,着意于叙事的需要和节奏感的呈现,刻意地要求观众按照展览叙事的既定线路进行观展。这种大道至简但张弛有度的极简设计理念,有效利用了空间尺度、照度的变化,从而进行单元之间的节奏切换,将展厅斜向分割为若干子空间,使各单元既独立又彼此衔接,减少了观展时的相互影响,完成了展览叙事的要求。
空间交错严谨有序,变化中保持了秩序感和均衡感,使观众在参观过程中,将注意力放在展览叙事本身和展品上,力求展览叙事在不受多样化形式呈现的干扰下完整地表达。展览恰当地处理了“空间”中“人”(讲述人、观众)与“物”的关系,以减少远久年代带给观众的疏离感。
(五)历史类展览叙事的元素

综上,历史类的展览叙事如同讲故事一般,要有时间、地点、人物和情节等元素。展览叙事的元素则更细致地包括核心主题与情节、时间脉络与节点、串联故事的大事件、连贯性的故事线索、导致故事发生的因果关系、叙述者与听众,还要特别强调历史事件于当代社会生活的意义。可以说,“平天下——秦的统一”特展的内容设计,完成了展览叙事的基本要求,还原了历史,为观众呈现了一个不一样的“大秦”和一个形象丰盈的秦始皇。然而,不是所有的展览都可以这样“讲故事”的方式来叙事的,因为展览主题、表达主题的核心的“物”、递进式的“故事线” 以及策展人对历史的认知和对历史文献、考古资料的熟悉程度,都有可能成为展览叙事的限制。同时,也并非所有的展览都是叙事性展览,非叙事性展览又将如何完成其叙事的使命,将是另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三、结语
展览为谁而作,是策展理念转换的关键。虽然策展人有相对设定的目标观众,但就观众而言,他们完全可以自由地解读任何一个展览,我们无法强迫只能努力引导,尝试带领他们按照我们设定的展览目标前行。
本文作者及其工作单位:
彭文/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本文刊载于《策展研究》2022年第1期

END

本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编辑丨高文思 雪晓楠
审核丨耿   坤


-END-



博展联盟 | 文博行业交流协作服务平台。以行业社群为基础,“共建·共享·共生”为主题,搭建的文博行业协作平台;整合展陈行业资源,提供专项服务解决方案;以行业大数据为驱动力,为平台用户创新赋能;深度挖掘文化IP资源,推动展陈产业升级;促进跨界融合发展,引导行业发展方向。

/ 官 方 网 站 /www.518bwg.com


排  版|博小二

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博展联盟观点或立场。本文仅用作交流学习使用,图文版权皆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文章发表后的30日内与博展联盟联系。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博展联盟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科技艺术 策展与叙事

25275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