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0
分享
- 凤凰艺术|孙尧:瞬间即永恒,存在与虚无
-
原创 2022-09-13
孙尧近来在上海宝龙美术馆举办的个展“瞬间即永恒”,展示了他近十年来的思考。十年来中国社会发生的诸多变化、世界政治局势的波谲云诡与人类对于宇宙不断的探索,为艺术家的创作提供了养分。通过孙尧的作品,可以窥见他对存在的追问、反思以及游走在画布上的不同尝试和表达。
孙尧以一种极为强烈的情感表达,以及象征主义的手法,在画布上塑造出令人印象深刻、归属于记忆与心灵的精神化图景。动感的笔触,神秘的色彩,斑驳的痕迹,被抹去抑或被深藏的隐喻的形象,使画面时而风暴肆虐、吞噬一切,时而风消雨息、万物静默。
▲ “瞬间即永恒”展览现场 图片来源:宝龙美术馆
策展人杜曦云是这样形容他的作品:“日常生活经验、理性思辨,和超验的感应,释放在画布上,剧烈搅动出撼人的视觉能量。孙尧在纵横捭阖的涂绘过程中,进入各种未知之境。这些境地如遥远星空、似微观世界,因为超出日常经验而令人望而生畏。但孙尧的感悟主要来源于深究日常经验,亲身经历和思辨追问中,不断走入世道人心的幽深秘境中——这是他云诡波谲绘画面貌的前因后果。”
“《密林》中人与人的《星迹》”
对于本、硕、博均毕业于美术学院的孙尧来说,他至少在本科阶段的前后进行了五、六年的写实主义绘画实践,有着十分扎实的造型功底。而孙尧的抽象转向发生在硕士研究生阶段,他曾在一次采访时提到导师让他注重作品的整体心理感受:“这得以让我将思考的重点转向画面传达的感受本身。”
画面要传达什么?从他2006-2007年创作的三幅作品可以看出,模糊具象的对象可能是他通向抽象的路径之一,因为他这一阶段的一些作品还是可以看到人的头像,或者是一种残影。而其它的作品则带有浓烈的情绪,其画面的独特效果表达了艺术家对于人性的阐释与关怀。
▲ 密林no.24,布面油画,200x200cm,孙尧,2012 图片来源:孙尧工作室
《密林》与《星迹》系列作品是孙尧在2012-2015年创作的,是此次展览中创作年代较早的两组作品。孙尧的《密林》系列作品看似是模糊的,但画面中还是有一些细节不容忽视:人形。这也就是本文需要回顾他在研究生期间艺术创作的原因。
▲ 密林 No.29,布面油画,180x250cm,孙尧,2013 图片来源:孙尧工作室
▲ 《密林 No.29》细节 图片来源:于奇赫
▲ 《密林 no.16》细节 图片来源:于奇赫
正如策展人杜曦云在《鬼使神差致酣畅:孙尧的骇人幻像》开篇就写到的那样:“宇宙的长阔高深,人力难以测度;内心的幽深起伏,人也往往并不自知。当一个人诚实的面对外界和内心时,很容易意识到:自己太有限了。但人又只能以自己的经验、理性来认知这一切。”
▲ 密林 No.32-光的协奏曲,布面油画,200x400cm,孙尧,2014 图片来源:孙尧工作室
《密林》系列作品表现的是人所面临的一种环境,对此,艺术家是这样说的:“我的作品是内心的褶皱,褶皱如激情起伏的波澜、也是埋藏生机的沟壑。然而褶皱又是易变和动荡不安的,仿如我们活着的这个世界。”
孙尧致力于通过绘画消除可见与幻想的绝对对立,他说到:“我希望能身临其中,哪怕是想象它的存在,就如同被抛却在方舟之外,当惊天洪水没顶之际,切肤的绝望在那一瞬间才诠释出生命的本质。”
▲ 星迹 No.5,布面油画,170x180cm,孙尧,2014 图片来源:孙尧工作室
那么,生命的本质是什么?《星迹》系列或许给出了答案。《星迹》系列是在暗调的背景中绘制了很多亮色的笔触,表现出了一种难以遏制速度与精神能量的涌动。这一系列的作品,很像是使用了电子显微镜去观察人的神经,展示生物能量是如何增加、传输与转化的。
▲ 星迹 No.15,布面油画,220x300cm,孙尧,2015 图片来源:孙尧工作室
▲ 星迹 No.16,布面油画,220x320cm,孙尧,2015 图片来源:孙尧工作室
而对于《星迹》的理解,还可以借助音乐展开,因为音乐节奏的缓急、音符的跳跃可以产生音流,在空间和时间两方面交织成巧妙的“网状”织体。所以,可以借用音乐理论中的“网状织体”概念,用密度与节奏来理解《星际》系列绘画。
▲ 星迹 No.19,布面油画,220x320cm,孙尧,2015 图片来源:孙尧工作室
所以在画面中,在时空中涌动的能量,其密度表示着一种节奏,可以看作是生命的循环往复。人们对能量的直观感觉,就是能够完成很多事物,英语中能量(energy)一词源自古希腊语中的energia,字面意思是“工作”。而《星际》系列绘画展示的是人的潜能,如宇宙中的星斗包含着能量的聚合、裂变。
“宇宙热寂:从《熵之河》到《永恒岛》”
展览中展出了两幅《熵之河》,分别创作于2016年初和年中,探讨了一个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熵。当然,它也和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两幅作品同样具有“网状织体”的结构,会使大多数人产生一种压抑的感觉;如果理解了作品名字的含义,这种感觉会进一步增加。
▲ 熵之河,布面油画,180x250cm,孙尧,2016 图片来源:孙尧工作室
“熵”是热力学上的重要概念,“热”是大量分子的一种无序运动,“熵”是描述大量分子无序运动的程度。一个物质系统的熵越高,表明它的无序程度就越高,也就是越混乱。而在任何热力学过程中,熵是永远不会减少的一个量。如果把整个宇宙看成一个孤立系统,将会变得越来越混乱。
▲ “瞬间即永恒”展览现场 图片来源:宝龙美术馆
孙尧的《熵之河》即表现了一种无序的状态,但他在开始画的时候是有序的。就像我们在清水中滴入墨水,开始的时候墨水很有秩序地在水中扩散,但不久水就变浑浊了。孙尧的创作向观众展现了熵的结果:混乱、无序。他自己也在为宇宙增加熵。
▲ 低熵与高熵 图片来源:Andre Ye《Understanding Entropy: the Golden Measurement of Machine Learning》
《熵之河》所反映出的那种死气沉沉、枯槁朽败的景象,正是19世纪一些物理学家的内心写照,因为他们认为宇宙的熵将趋于极大,将进入“一个死寂的永恒状态”。但是在现实中,宇宙并没有陷入死寂的境地,因为宇宙是无限的而不是封闭的。
▲ “瞬间即永恒”展览现场中的《永恒岛-风景》 图片来源:宝龙美术馆
那么,熵还能为我们带来什么思考呢?展厅中长达42米的组画《永恒岛》,是孙尧给出的答案。这组作品是艺术家在2018-2019年创作的,表现的还是不断缠绕、律动、汇聚、无序的增熵状态,暗部的面积要比《熵之河》大得多。
▲ 永恒岛-风景 No.1,布面油画,200x355cm,孙尧,2018-19 图片来源:孙尧工作室
▲ 永恒岛-风景 No.2,布面油画,200x400cm,孙尧,2018-19 图片来源:孙尧工作室
人的生命是无法永恒的,人是一个知道自己死亡的物种,“向死而生”无疑是对这一状态最简洁的概括。但是在物理学上,时间可以逆转,具有前后两个方向。因为根据牛顿的力学定律,一个单一粒子在时间上既可以前进,也可以后退。但是当多个粒子共存的时候,也就没有什么前进、后退可言了。
▲ 永恒岛-风景 No.3,布面油画,200x355cm,孙尧,2018-19 图片来源:孙尧工作室
▲ 永恒岛-风景 No.4,布面油画,200x360cm,孙尧,2018-19 图片来源:孙尧工作室
从量子的层次上来看,时间向前流动完全失去了意义。孙尧的《永恒岛》所表现的空间是无序的,时间也是无序的,整个画面展现的是一种无始无终的状态,反映出他对于“永恒”的思考:物质是守恒的,是不灭的,是转化的。而时间流向也在画面中展开,也是由不断增长的熵决定的。
▲ 永恒岛-风景 No.5,布面油画,200x400cm,孙尧,2018-19 图片来源:孙尧工作室
▲ 永恒岛-风景 No.6,布面油画,200x360cm,孙尧,2018-19 图片来源:孙尧工作室
而人的意识从某种层面上也可以解释为量子过程,所以人的知觉在不断地扩展中,就可以知觉到量子过程的本身。那么,时间本身也就消失了,正如美国学者盖瑞·祖卡夫(Gary Zukav):“如果我们能够经验我们的心灵最根本的机能,又如果这些机能本质上都是量子的,那么我们原来的时间与空间的概念就完全不适用了。”而这就是展览“瞬间即永恒”标题的意义。
“涌动的能量:凝视《永恒之火》”
▲ 星迹 No.21,布面油画,200x400cm,孙尧,2015 图片来源:孙尧工作室
▲ 永恒岛 No.1,布面油画,200x200cm,孙尧,2018-19 图片来源:孙尧工作室
此次展览中也展出了艺术家的一个系列新作——大型三联、六联组画《永恒之火》(Eternal Flame)。这组作品相比《密林》《熵之河》系列作品来说,要在色彩和构成上略微显得轻松一点。但是我们仍然可以感受到碰撞、混合、吞噬、速度……
虽然绘画是一种感性的表达,孙尧的画面看起来可能是凭空塑造出来的形式与色彩。但笔者认为他还是以理性的思维方式来进行创作的,因为如此复杂的画面并不是一次成型的,每一个笔触需要艺术家深思熟虑才能形成。所以,他脑海中的逻辑、秩序、模式,将看似感性的笔触,纳入了一个成熟、理性的框架。
▲ 永恒之火 No.1,布面油画,200x180cm,孙尧,2022 图片来源:孙尧工作室
▲ 永恒之火 No.2,布面油画,200x180cm,孙尧,2022 图片来源:孙尧工作室
归根结底,绘画艺术并不能视为一种纯粹的创造,因为艺术家在平面上所做的任何一个举动,只是去选择、组合、比较几个形态,放在不同的位置上;或者是打散重组形态,按照形态所固有的内在规定性去处理。所以,孙尧的创作也就可以在艺术史中找到相似的表达方式,例如英国19世纪著名的浪漫主义风景画画家威廉·透纳(William Turner) 在1823年至1826年创作的《帕埃斯图姆》(Paestum)。
▲ 帕埃斯图姆,纸本水彩,21.4x30.8cm威廉·透纳,1823-1826 图片来源:泰特美术馆
▲ 永恒之火 No.3,布面油画,200x180cm,孙尧,2022 图片来源:孙尧工作室
通过梳理可以看到,孙尧艺术创作的脉络较为清晰,看似纷乱复杂的抽象绘画有着清晰的逻辑线索。《永恒之火》画面或许表现的是发生于137亿年前的宇宙大爆炸,也就是熵的起点。画面中可以看到能量与力的相互作用,这是宇宙得以运转的基本原动力,亘古未变。
▲ 永恒之火 No.4,布面油画,200x180cm,孙尧,2022 图片来源:孙尧工作室
▲ 永恒之火 No.5,布面油画,200x180cm,孙尧,2022 图片来源:孙尧工作室
宇宙与人是否存在某种链接,瑞士心理学家 卡尔·荣格(Carl Gustav Jung)注意到,宇宙中存在普遍的物理能量的对立和极化,比如热与冷、高与低、创造与毁灭,所以心理能量也与之相同:每一种期望与感受都有它的反面,而两极间的冲突是行为的首要激发者与能量的首要创造者。实际上,两极间的冲突越激烈,产生的能量便越多。
▲ 永恒之火 No.6,布面油画,200x180cm,孙尧,2022 图片来源:孙尧工作室
▲ 永恒之火 No.7,布面油画,220x160cm,孙尧,2022 图片来源:孙尧工作室
所以荣格的理论无疑为理解《永恒之火》提供了一个视角,特别是结合艺术家以往的创作来看时。孙尧认为,绘画相较于观念,应当是一种诚实的、内在的、直接的、生理性的表达。“画家提供身体,他把身体借给世界,才把世界转变成画”。孙尧在画面中所表达的强烈的情感,实际上是他心灵中所感悟到的精神图景。
▲ 永恒之火 No.8,布面油画,220x160cm,孙尧,2022 图片来源:孙尧工作室
▲ 永恒之火 No.9,布面油画,220x160cm,孙尧,2022 图片来源:孙尧工作室
孙尧的创作不仅仅是专注颜色和相关形式上的元素,给人带来的视觉和情绪上的乐趣。通过仔细辨识画面中的细节与理解作品名称的含义,他的作品是可以包含叙事的。笔者并不是试图在他的画面中寻找那些并不存在的含义,而是他的画面向任何一个愿意思考的人敞开。
关于艺术家
展览信息
瞬间即永恒:孙尧个展
策展人:杜曦云
展览时间:2022.9.4-2022.9.25
展览地点:上海市闵行区漕宝路3055号宝龙美术馆8号厅
(凤凰艺术 上海报道 撰文/于奇赫 编辑/胡倩仪 责编/索菲)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凤凰艺术”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xiaog@phoenixtv.com.cn,1974004697@qq.com。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凤凰艺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凤凰艺术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