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1
分享
- 直觉泵 | 虚拟·叙事·空间,然后忘掉“元宇宙”
-
原创 2022-09-09
从科技到文化
探索未来数字化博物馆的更多可能
直觉泵2022阿里巴巴U设计周
空间与服务论坛分享
8月12-15日,Ucan设计周在杭州举办,直觉泵主理人张琛受邀出席阿里巴巴U设计周专业论坛「空间与服务」板块,分享主题为《时间与空间的切片》。
分享内容以三个关键词:虚拟、叙事、空间为基础架构开启。同时直觉泵一直所做的事情也离不开这三个关键词。
“虚拟”,我们也可以称之为数字化,但直觉泵更喜欢用虚拟这个概念来表达,它不仅仅是数字化,并且包含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
“空间”,它既可以是物理空间也可以是虚拟空间,是一个承载内容故事的载体媒介。
“叙事”,直觉泵一直秉承所做的项目、设计其切入点都是从“叙事”开始。思考如何向观众去讲述、传递我们所构建描绘的故事信息。
以苏州博物馆西馆—苏色生活馆项目为例,
我们尝试去解决一个问题。
我们从 技术|空间|内容 三个核心点依次展开讲述。
技术:显示介质的变化——数字化发展下的技术背景
空间:系统与模式——空间设计的数字化转向
(由于显像介质和材质的变化导致整个空间设计数字化的转向)。
内容:文化的数字孪生与可视化的呈现
(在数字化博物馆中,如何通过数字可视化的方式呈现传统文化内容)
#技术要有温度
我们用数字的方式呈现虚拟的故事。思考通过用数字化的方式把内容的温度呈现出来而不是单纯的炫技。
#技术不仅服务于内容同时也要作为桥梁链接品牌及顾客
我们一直在思考,在品牌线下空间中,可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把顾客的数据信息连接到品牌的电商及思域中,同时顾客也可以从线下空间获取到快乐和品牌的信息。
#技术要与体验相结合
我们用科技技术创造空间中的互动体验,让观众可以收获一段难忘的经历。
PART 1
技术 Technique
数字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显示介质的提升
画质的提升:一方面LED分辨率不断提升,另一方面生产技术的创新使可无缝无限拼接、自发光显示的LED在画面质量和尺寸上逐渐超越LCD与投影仪。
通常数字化的呈现方式大家会想到teamlab,通过投影来呈现沉浸式的的空间,但其技术的弊端是需要全暗得黑空间才能更好的呈现。但我们不希望在苏州博物馆中为大家呈现全黑的空间。我们希望这个空间是明亮的,我们要让空间墙面本身或者材料本身可以发光。由于led小间距显像越来越高,分辨率越来越清晰,可以达到近距离观看效果。分辨率小间距的变化而造成我们可以广泛的在空间中使用led来呈现讲述故事内容。所以我们选择Led来做最终的内容呈现。同时Led还是一个很好模组化的解决方案。可以任意的组合形成我们所需的物理空间。
封膜技术的提升:GOB等技术提高LED屏面板对空间类型和空间条件的适应力,使成像面在未来可以不断外延;
我们采用GOB技术对LED屏进行封装,使LED屏面板表面形成坚固的保护层,可防水、防潮、防磕碰、防蓝光,并且提高表面散热能力,以应对苏色生活馆地下一层潮湿的环境特点。并且在我们的方案中将其作为建筑装饰材料来使用在空间设计中。
算力的提升:5G时代下内容运算速度匹配显示硬件的进步,从离线内容到实时内容的逐步迭代。
由于算力的提升,在苏博项目中我们可以实现单体800G,44k点对点内容的播放需求。呈现360度围合式的沉浸数字场景,20个连续剧情内容。
PART 2
Space 空间
我们如何将这些材料、技术更好的运用到我们空间中?
·「空间OS」的概念
显示技术与算力提升下空间设计的数字化转向——空间设计的关注点不止于材质、形态、动线,需要结合运营思维进一步对空间的系统与模式进行设计,以及在空间中的玩法体验。
——我们提出「空间OS」的概念。
作为设计师在面对数字化空间设计中我们需要考虑更多的维度并且要达到各方面之间自洽的和谐。
换一种思路来说,我们是否可以用设计一款智能手机的思路来设计空间呢?
借“移动互联”延展出“空间互联”的新媒体方案,由于介质的变化我们可以随时更改空间中的内容,不会被一种既定的方式所限制。通过空间互联思维来考虑数字化的呈现方式时会有一个新旧的对比关系。传统是一个单一的模式,不会变化,但是现在我们可以用新的技术来更新,并且在内容的创作时我们希望是可以共创的方式,与博物馆、艺术家、非遗传承人,一起共创内容与形式。
·苏色生活可视化空间设计
空间构思:苏州园林是建筑空间的代表元素,“中空围水,回廊宜曲宜长”。苏色生活馆空间布局通过对于园林空间的解构提炼而规划。
空间架构:展厅分为外廊、内庭、天花三个板块。分别呈现一节气、一季节、一昼夜下的苏州生活。
未来,我们在苏州博物馆西馆--苏色生活馆中会呈现苏州四季的节气内容。
此次,先通过2个已经完成的展览来展示我们是如何设计使用这个空间的。
·首展 秋分·万变(2021·9)
直觉泵邀请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谭斌老师一起共创。引入洞天美学概念,通过「洞天深处」「天象授时」「一叶知秋」「微观尽头」「南柯一梦」
五个章节来诠释我们对于苏州秋分节气的理解,并且承载出不同的空间关系。把苏州当地节气的意向、放置在空间中,为观众呈现出秋分时节苏州生活美学景象。
·特展 立春·发生(2022·3)
直觉泵邀请德国vave studio空间叙事设计团队一起共创。我们试图思考探索,站在一个西方人的视角如何来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如何理解中国24节气,并且如何呈现在我们在苏博构建的这个数字化空间中。
展览中将熵增熵减的概念融入到立春节气创作中。描绘在熵的宇宙中,让生命发生。在苏州的屋顶上,一片片桃花飞舞,看似不经意的瞬间,但其中隐藏着一套完整的生命密码,那是立春时节生命在绽放。
此时,我们可以感受到在同样的一个空间中,在不同时间切片和传统节气下与不同的艺术家共创的过程中,会产生完全不同的状态。颜色的变化、内容的变化,以及展演方式的组合传统与现代艺术的碰撞,给观众所呈现出的都是完全不同的体验感受。
PART 3
内容 Content
·文化的数字孪生与可视化呈现
在很多关于24节气内容的设计中大家会落脚在一个具体的民俗、 或者是节气所产生的物侯上,但是我们想把24节气与颜色相结合,呈现苏州独有的24节气色谱。形成大家对于苏州节气视觉印象。我们希望可以从艺术和科学两个维度来思考中国传统24节气。通过采集——转化——表现——呈现,四个步骤来将二十四节气与苏色生活的数字化进行转译。
我们把物像的形、色、声、以及色彩的叙事系统色谱进行转化。
一方面我们落实到了苏博的空间数字内容中,另一方面我们希望在这个空间中还可以产生出新的文化。所以我们继续筹划编辑了一本属于苏州的节气色彩书籍以及系列苏州生活美学纪录片。
·苏州色彩研究·信息采集与转译
色彩不只是RGB和CMYK,而是文化概念的数字可视化
我们的研究不仅仅停留在人文角度还将从天文、气象的角度来探究二十四节气的宇宙逻辑。从中央气象数据中心获取苏州近几十年气象信息,通过把温度和风速等信息转化形成周期频率以形成可视化的解决方案。
通过这一整套系谱逻辑呈现出动态叙事,演绎苏州独有的色彩系统与民俗、文化、艺术、生活之间的化学反应,从而引发人们对历史、艺术、非遗文化及人文生活的思考。
·未来的数字化博物馆可能性的展望
通过这个项目,直觉泵一直在思考,在一两百年后甚至是更久远的的未来,当那个时空的人在做我们这个数字时代的博物馆时,我们能够给他们留下的是什么?
我们希望当下的博物馆不仅仅是一个可以回顾过去承载传统的空间,更应该是一个由科技和内容共同发酵,从而产生出新的文化现象、形式以及文化状态的一个空间。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PUMP直觉泵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