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0
分享
- 壬寅中秋,荟于学缘
-
原创 2022-09-10
壬寅中秋恰遇教师节,适逢双节佳期,在灯烛与月光的映照中,濠濮间想到刘巨德的艺术里那团“混沌”的光亮,似乎可以借画境,翘望团圆与学缘、耕耘与收获、自然与艺术的节令际遇与时代气息。
团圆与学缘
中秋节赏月的习俗源于唐初,围绕着月亮与月光展开的赏月、吃月饼、月下灯谜、月下赏花、饮酒望月等,衍生欢庆团圆的心情。《月光下》的画面中勾绘了皎皎月光、繁茂草木、层楼叠榭,一隅景致纳天、地、人之意象入画,或许只是平实岁月中庸常的夜色,时下却思绪牵动,万家灯光、火树银花的团圆景象隐现眼前。以月、诗、乐、酒等元素展开的中秋佳节是鸾飞凤舞、蔚然祥和的团圆节,也是诗情画意、浪漫抒怀的赏月节。白居易在《中秋月》中借玉兔等元素抒发月下思绪:“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刘巨德在画面中也使用了借物抒情的创作手法来表达,在《黑白相随》与《蛙鸣月下》中,玉兔、荷花、银蟾等元素入画,以微知著,借朦胧月色传情达意。
《蛙鸣月下》水墨纸本设色 29cm×60cm 2016年
在当代,中秋节的文化内涵随时代流转发生了创造性的转化,不同时代与生活背景中的人对过节所生的情愫亦不同。比如现今很多人在团圆夜会与家人一起品尝桃子,寓意阖家长寿喜乐,而校园里生活着五洲四海而来的师生,学府、母校等称谓中流露家的温馨感,校园就像学子们的第二个家。在此,团圆的意义被扩大至家园感,进而派生感受生命的情愫。“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此时《望月》里依偎的玉米似同窗、似师友,在寻常的岁月中,氤氲的月光下,不时望明月而生情思。
耕耘与收获
《守夜草》纸本水墨 90 cm×178cm 2010年
刘禹锡诗曰:“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月色皎洁,暑气消散;秋色澄澈,万象更新。描绘、赞美月的诗词歌赋非常多,尤以中秋之月最为丰富,在团圆的气氛与丰收的季节里,中秋多了几分收获之意。“一年逢好夜,万里见明时”,经年最好的月色即在中秋,中秋赏月,给予人浪漫的幻想,获取丰盈与收获之感。在刘巨德的画作中亦不乏月光下饱含收获之意的画面,《月光草》饱满的构图和丰富的色阶,《花草坡》跳动的生长气息和辛勤收割的少女,无一不在传递着丰茂收获的景象。《霜月横空》取微观视角绘宽广场域,明朗的黑白灰对比与爽利的点线面构成凸显皓月皎洁,收秋迹象隐现,金风玉露,尽收画中。
《月光草》水墨纸本设色139cm×34.5cm 2005年
《霜月横空》水墨纸本设色36cm×70cm 2016年
自然与艺术
《秋叶草》 纸本水墨设色 69.5cm×51cm 1998年
《中秋》水墨纸本 29cm×60cm 2016年
《月光荷》水墨纸本设色 29cm×60cm 2016年
《一朵云》 纸本水墨 97cm×180cm 2006年
《青月下》 纸本水墨 139cm×34.5cm 2005年
双节际遇,深感华夏节日感应天时自然而起,化育人文精神而丰。所谓“天地之大德曰生”,生自然万物、生人文艺术。
文 | 柴鑫萌 雕塑系 2021级在读博士
图文编辑 | 罗雪辉 汪茗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