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国宝重器绘冠南天——广东省博物馆宋元书画汇聚一堂

原创 2022-09-09


“绘冠南天——粤藏宋元书画特展”于2022年8月19日在广东省博物馆展出。展览以“粤藏宋元书画”为引线,首次汇集岭南地区文博机构庋藏的宋元书画珍品,并从故宫博物院等7家单位借展了清代粤籍名家吴荣光、孔广陶等鉴藏过的部分宋元佳作,展出文物共50余件(套),其中一级文物达一半以上。


南宋 陈容《墨龙图》轴(图1) 绢本设色,纵205.3厘米,横131厘米,广东省博物馆藏。陈容(1189-1268),字公储,号所翁,福唐(今福建福清)人,一说福建长乐人,《金溪县志》作临川(今属江西抚州)人。南宋理宗端平二年(1235)进士,曾在临江(今江西清江)任职,后升任国子监主簿,官至朝散大夫。他学识广博,颇富文采,为人落拓不羁,暇喜游于翰墨,以画龙名重一时。其画龙善用水墨,深得变化之意,开创了水墨画龙的先河。


图1 南宋陈容《墨龙图》轴


此图以两幅绢拼成,画家用粗劲的线条勾画龙身并以淡墨晕染,仅在龙的眼睛及爪处施有赭色,云雾则运笔迅捷,整个画面水墨酣畅淋漓。画面右下作者自题“抉河汉,触华嵩;普厥施,收成功;骑元气,游太空”,与画面上盘旋矫健、须目贲张的飞龙互为呼应。将飞龙腾跃九天、叱咤风云、势震山河的磅礴气势呈现得淋漓尽致。陈容在中国绘画史上以画龙著称,并且真迹传世不多。他的龙被称为“所翁龙”,被后人奉为画龙的典范,不仅在中国备受追捧,还影响了日本等海外国家。此图可谓是其传世作品中尺幅最大的鸿篇巨制,弥足珍贵。

北宋 佚名《群峰晴雪图》轴(图2) 绢本设色,纵114厘米,横48.2厘米,吴南生捐赠,广东省博物馆藏。款识残损,画面右下角仅存“熙宁辛”三字。诗堂处有谢稚柳先生1979年鉴题:“北宋人群峰晴雪图。此图风格特为温润,为北宋所罕见,殊足珍重。右下有‘熙宁辛’三字尚存(案:熙宁有辛亥),此盖四年也。”“熙宁”为北宋神宗年号,在熙宁年间仅有“辛亥”,故当为“熙宁辛亥年”即1071年所作。此画乃粤博所藏绘画中年代最早者。


图2 北宋佚名《群峰晴雪图》轴


作品以雪景为主题,采用全景式构图,综合运用留白、皴擦、烘染等绘画技法,将作者的视觉印象转化成具有连贯性、整体性的雪景山水图。整幅作品构图饱满,气势雄浑,意境深远,画面层峦叠嶂,山间蟹爪枯树散布,茅亭楼阁半隐半现,迭迭山泉涌出,于萧寒中平添一份趣味与变化,充分彰显了北宋山水画创作的典型风格和艺术水平。

南宋 马和之《鄘国四篇图》卷(图3) 绢本设色,纵27.6厘米,横276.4厘米,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藏。马和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高宗绍兴时进士,官至工部侍郎。善人物、佛像、山水画。


请横屏观看

图3 南宋马和之《鄘国四篇图》卷


此卷共四段图像,依次描绘《毛诗·鄘风》中的四篇《柏舟》《墙有茨》《桑中》《鹑之奔奔》。根据明清著录,此卷应为传马和之《鄘风图》卷的一部分。马和之《鄘风图》卷对《毛诗·鄘风》中的诗篇应均有描述,并有宋高宗题识,惜流传中多散佚,加之时人或后人仿本及托名之作,造成多本风格迥异。此卷曾为清内府收藏,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南宋初期马和之的创作风貌,可作为与记载中马和之风格相互考察以及同其他传马和之《毛诗图》相互考察的重要依据。其风格融汇了魏晋传统、吴道子传统和刚兴起不久的士人画思潮,用笔飞动,造型简括,既有古朴的意趣,又应和了李唐和赵伯驹的时风。

元 李衎《纡竹图》轴(图4) 绢本设色,纵138.5厘米,横79厘米,广州艺术博物院藏。李衎(1245-1320),字仲宾,号息斋道人,蓟丘(今北京)人。早年曾在太常寺充当小吏,后累官至集贤大学士、荣禄大夫。他毕生致力于画竹,并著有《竹谱》传世,墨竹初师王曼卿,后学文同,双钩着色竹师李颇,皆笔法精谨,意态生动,极负盛名。


图4 元李衎《纡竹图》轴


《纡竹图》是李衎的代表作品之一,在众多元代的画竹人士之中,李衎堪称出类拔萃。其笔下的《纡竹图》具有浓厚的文人意识,是一幅写实的双钩设色画。作品以双钩着色写纡竹,下笔劲利,着色清新,竹枝前后交错,竹叶疏密有致,不仅极富层次感和形式美,而且将纡竹虽被屈抑但仍生机勃勃的精神状态准确生动地表现出来,充满了象征意义,寄托了作者深邃的情思和理想。画左上角是李衎在作画十三年之后的题识,阐述了其创作经过及绘画思想。

宋拓王沇本兰亭序(图5) 墨纸半开纵28.5厘米,横13.5厘米,故宫博物院藏。此册由手卷改装而成,有游相收藏兰亭之特征,应为定武系列,有界格,“亭、列、幽、盛、游、古、不、群、殊”九字已损,“带”等字已损。八行“气清”二字有划痕。九行“类之盛”三字有划痕。墨纸后有游似、翁方纲、叶志诜、孔广陶、宋葆淳、王树常、半痴等题跋十二段,曾为粤籍名家吴荣光、孔广陶收藏。内签题有“岳雪楼珍藏”“荷屋藏”,墨纸后钤有“荷屋所得古刻善本”“岳雪楼鉴藏金石书画图籍之章”等印。


图5 宋拓王沇本兰亭序(部分)


唐太宗李世民得王羲之《兰亭序》真迹,命欧阳询临摹,刻石于学士院,拓赐近臣。五代梁时石刻被运至汴都,辽耶律德光破晋后携此石北去,德光中途病死,石弃于杀虎林。宋庆历年间(1041-1048)石刻被发现,置于定州。唐时定州置义武军,宋避太宗赵光义讳,改义武为定武,故此石刻被称为《定武本兰亭》。《定武本兰亭》又有5字损本与不损本之别。

元 赵孟頫行书《陋室铭》卷(图6) 纸本墨笔,纵49厘米,横131厘米,广东省博物馆藏。赵孟頫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书法上,他不仅在元代是一峰独尊,在之后的近一百年里,也依然有巨大影响。此卷共19行,计86字,虽无年款,但从印章、署款和书风看,应为赵氏早年作品。原为纸本挂轴,后经蓑衣裱,改为手卷。录书唐刘禹锡《陋室铭》全文,通篇结字扁平,用笔方圆并举,法度谨严,气势端秀,意态古朴生拙,与宋高宗书法在笔道、结体上多有继承之处,从中可以看出其早年书风“初临思陵”“元贞以前,犹未脱高宗窠臼”的特点。


图6 元赵孟頫行书《陋室铭》卷


刘昉 范正国等题《唐范隋进封柱国告身》卷(图7) 绫本,纵35.5厘米,横1043厘米,南京博物院藏。告身,又称“诰书”“诰身”,是古代朝廷封赠、任命官员的证明文书。此卷告身是唐懿宗十一年(870)任命范隋为浙江丽水县丞的文书,告身主体的字迹已经漫漶,但可贵的是,卷后有范正国、汪伯彦、章杰、王安中、吴升之、刘昉、宋瀚、程敦厚、周聿、马居中、赵奇、许忻、曾几、吕稽中、吕坚中、刘岑、赵戬、吴曾等30多家题跋和钤印,纵贯宋、元、明、清四朝,直至民国年间,流传有序。范隋,其人虽名不见经传,但在北宋年间其后代出了两位名臣——范仲淹、范纯仁父子。这个告身,被范家后人视为传家之宝。南宋绍兴三年(1133)八月,时任广南东路转运判官范正国(范隋七世孙、范仲淹之孙、范纯仁子)将已残缺的告身重新装裱,并陆续邀请当时的俊彦名流题跋。


图7 刘昉、范正国等题《唐范隋进封柱国告身》卷(局部)


此卷中有北宋广东名人刘昉(约1080—1150)作于1142年的题跋,是目前能见到的广东人最早的传世墨迹,比历来被认为是岭南墨迹存世最早的白玉蟾要早六七十年,在广东书法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刘昉,字方明,出自广东潮州桃坑刘氏。北宋宣和六年(1124)进士,因历官礼部员外郎、潭州知府、龙图阁直学士。1142年,刘昉任荆湖转运副使,而范正国任荆湖转运使。刘昉题跋共十一行,字体楷中略带行,行笔疏朗轻松,高古淳朴,有书卷气。

元 黄公望《溪山图》轴(图8 绢本墨笔,纵161.8厘米,横46厘米,广州艺术博物院藏。黄公望(1269-1354),本名陆坚,世居江苏常熟,后嗣于浙江永嘉黄氏,遂改姓黄,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等。早年做过书吏,因张闾案受累坐牢,出狱后隐居不仕。他工书法、诗词,善散曲,通音韵,精于山水画,曾受赵孟頫影响,上师董源、巨然等诸名家,晚年大变其法,自成一家,被推为“元季四大家之冠”。


图8 元黄公望《溪山图》轴


此图无黄公望款识,左上角有恽寿平题跋,从中可知此图曾为恽氏所藏,亦由恽氏断为黄公望之作。二十世纪中期为容庚收藏,并经谢稚柳先生鉴定,认为是黄公望早年风格。整个画面秀润柔媚,近处草木繁盛,远处山峰巍峨,其间山路蜿蜒,云霭氤氲,呈现出一派野逸空灵的氛围,从中可见作者脱凡趋圣的散逸心境。

元 张德琪《江亭平远图》卷(图9) 纸本墨笔,纵23.1厘米,横130.2厘米,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张德琪,生平事迹不详,主要活跃于14世纪初。此卷绘江亭平远图,为典型的“一河两岸”式构图。卷后有元代诗人张翥、明代沈粲、陈继儒以及清代周亮工题跋,曾为广东藏家韩荣光等人收藏。


请横屏观看

图9 元张德琪《江亭平远图》卷(局部)


在中国绘画史上,元代是一个辉煌的时代,也是文人画发展的高峰时期,尤其在山水画上具有特殊的成就,可以说元代山水画在中国绘画发展史上有相当重要的篇章。元代文人画更注重笔墨意趣和个人风格。强调“格物致感”,重视写意和主观情感的书法,追求“情景交融”的意境,是元代山水画的主要特点。“一河两岸”构图是元代山水画艺术一大创新特点,是中国山水画特殊的构图方式。通常画面中有一条宽阔的江河隔开远、近两边景物,前景有坡石或枯木,远景为低平的山峦,产生一种空旷辽阔的景象。这种构图在元代十分盛行。

南宋 马麟《松林亭子图》册(图10) 绢本设色,纵24厘米,横25厘米,佛山市博物馆藏。马麟,一作马驎,生卒年不详,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河中(今山西永济),马远之子。善山水、人物、花鸟,画风承马远一脉,为南宋宁宗朝(1194-1224)画院祗候。此图左下有“臣马麟”残款,以“马一角”构图法、圆劲之笔表现松林苍秀,远山隐现之景。曾经张笃行、潘正炜、伍元蕙、孔广陶等名家鉴藏,有孔广陶赋诗:“借得幽居隐自高,坐观流水卧听涛。秋来清兴浑无赖,不读山经读楚骚。”


图10 南宋马麟《松林亭子图》册


(文图:广东省博物馆)


编辑:卢   阳  罗思琦
审核:崔   波

转载投稿联系wwbbowuguan@163.com
010-84078838转6180 8081 8030

本号刊载的作品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授权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博物馆中国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展览展示 广东省博物馆 宋元书画

15074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