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1
  • 0
  • 1

分享

雕画汉韵:数字艺术展中文化的传承与流变

原创 2022-09-21

文化是一场绵延不断的流变,文化的传承应立足当下,连接过去,又走向未来。近年来,日新月异的数字技术为传统文化的复原与再现、创新与流变、升华与延续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断丰富着其中的价值与内涵,数字化赋能下的传统文化正在焕发出全新的魅力与力量。

汉代墓葬文化,以其大气磅礴的艺术风格、宏伟辽阔的思想格局和颇具系统的观念形态,成为中国艺术文化版图上独特而璀璨的存在。位于河南密县的打虎亭汉墓,被视作东汉墓葬文化的集大成者,墓内拥有大量精美繁复的壁画、石刻,令世人惊叹不已。今年暑期,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重新开馆,便以打虎亭汉墓为主要内容推出了河南首个在博物馆展示不可移动文物的沉浸式数字化特展“雕画汉韵——寻找汉梦之旅”。作为文博数字化的重要探索项目,该展览由复旦大学文博数字艺术研究中心历时四年倾力打磨,旨在借助科技与艺术的力量探索数字艺术语境下文化传承的突破口:通过对打虎亭石刻墓和壁画墓全面精细的数字化信息采集,提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元素并深入挖掘背后的文化内涵,创作了二十多个数字艺术作品。以舆辇珍馐、瑞兽珍禽、羽化升仙、八方客来、只身入境五个单元,将打虎亭汉墓壁画、石刻上所描绘的社会故事、精神信仰等题材内容进行全新刻画与诠释。透过展览,那些定格在石头上的汉时风华,飞越千年时光纷至沓来。观众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汉代先人们卓越的艺术表现力和奇趣繁丽的精神世界。

风华再现

传统的文物展陈,往往以实物展示为主,观众需要在展览中通过凝视文物和阅读相关说明来获取信息。而数字技术的发展在不断颠覆着人们观看展览的方式和体验需求。“雕画汉韵”展览选择以沉浸式互动为核心的展陈手法对文物“还原”与“再现”。依托数字科技,设计了游戏类、体感类、虚拟现实等互动数字艺术作品,以多种多样的“交流”方式打破以往展览需要“凝神观看”的传统模式,构架起情境化历史体验空间。

展览的一大亮点便是通过游戏化的方式鼓励观众在参与和探索中获取历史文化知识。在数字化展陈空间里,被动观看式的接受文化转向了主动参与式的体验文化,交互行为消弭了展览与观众之间的隔阂。在“舆辇珍馐”单元,“翾鼓曼舞”“磨砻玉乳”“衔镳驭马”等数字艺术作品分别从车马出行、饮食起居等多个视角提取意象,通过妙趣横生的交互设计来重现东汉人的日常生活风貌,观众可以在与展品的互动中走近先人的文化与生活。展览的“只身入境”单元,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复原打虎亭汉墓内部景观,观众带上VR眼镜、操控数字手柄,便可自由“漫步”墓室,尘封的地下世界“触手可及”。而“八方客来”单元以数字动画的形式“复活”了东汉贵族宴饮的盛况,化静为动,巧妙重塑了壁画类文物的观赏方式,观众步入展厅便可看见宾朋满座的热闹景象,推杯换盏间百戏轮番登场,东汉的繁华可见一斑。


在数字互动艺术作品“翾鼓曼舞”体验区,观众通过踩踏触发屏幕中视觉画面和声音效果的变化,展示出纹饰背后的汉代女子形象。


风华流变

创新是文化传承的动力,“雕画汉韵”展借助数字动画、可视化设计等形式将打虎亭汉墓的经典元素分置于不同的单元主题语境下进行二次创作,激发出全新的展览文化体验和美学体验。

“瑞兽珍禽”单元通过多个数字艺术作品向观众展示了汉代墓葬壁画和石刻何以被称为中国艺术文化史上继往开来的楷模。勾连云纹,珍禽瑞兽,持节羽人……这些打虎亭汉墓中的经典艺术元素经过重新编排、形成新作品,不仅继承了原有壁画和石刻的形式之美,还通过新颖的表现方式、现代化的审美取向,丰富了其意象之美,对文物本身及其背后的内涵进行了阐释。例如“卷蕴藏瑞”,以互动动画的形式为墓室壁画和石刻中静态的纹样赋予四季流转的变化,色彩取意自传统五色系统的观念,将“天人合一”之意象融入生生不息的视觉循环之中,可以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打虎亭汉墓不凡的艺术审美和人文精神。

同时,数字艺术也为复杂的文物信息阐释提供了新思路。“服饰”是华夏民族最重要的文明符号之一,传统的图文版面难以系统展现汉服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且大量信息罗列、堆砌容易造成观众观展疲劳。数字艺术作品“袂起汉风”将繁复的汉服形制进行了重新梳理,并从墓室壁画中淬炼出核心表现技法,从发髻、发饰、上衣下裳、鞋履、器物五个方面绘制相应的信息图形,通过数字插画的图谱形式展示,观众可以全面清晰地了解东汉服饰文化。


在数字互动艺术作品“卷蕴藏瑞”体验区,观众触摸屏幕后,云气纹产生水墨晕染的效果并逐渐散去,在散去的云气纹样中瑞兽渐次飞出。


风华永续

文物展陈的意义不能局限于追求观赏体验,更应注重如何让观众在参与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自己与展览所传递的内容正在建立联系,最终将对展览的理解与思考融入自我认知中,带回到日常生活里,实现文化的延续。由多种媒介技术所构建的多感官浸入式空间,通过刺激观众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可以触发观众更深层的情感知觉,调动观众想象,创造思考空间。打虎亭汉墓所包含的不仅是东汉的艺术史、文化史,还有丰盈的思想史。以多感官的方式将东汉的主流思想和普遍信仰具象化、场景化,具有了历史文化的科普意义。

展览的“羽化升仙”单元将多感官的运用与仪式感结合,带领观众“亲历”东汉人的寻仙梦。先是在作品“寻仙问梦”体验区借助体感装置,通过简单的挥手动作触发大屏幕中粒子的聚合与离散召唤神兽,引导观众思考关于生命的存在和消弭。继而感受“升仙之路”,通过投影和棱镜装置将神兽与精灵幻化成绚烂的光影折射到四周,弥漫在空气中,伴随着空灵乐曲,观众在其中穿梭行走就仿佛正在通往墓室中描绘的仙境,激发观众对汉代人信仰的深刻感触。最后,站在“遨游寰宇”的互动投影前,人间的宴饮祭祀与天界的神明瑞兽相互交融,彼时的先人飞升为仙虽令人神往,但快意人间又岂不美哉妙哉。观众不再只沉溺于追寻那遥不可及的神山,转而在墓室之中细细雕琢对烟火人间的眷恋。

我们或许可以把对“永生”的追求理解为生者对逝者思念与爱的内化,所以到今天国人依然愿意遵循古老的祭祀仪式,在每一个传说中可以“联结”往生世界的日子里,追忆祖先和逝去的亲人。我们也可以将它理解为守护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文脉,所以当我们观赏先人的文明遗存时,依然常常能感受那流淌在民族血液里的细胞每一次微小共振所带来的感动。而多感官体验的展览所提供的就是一个开放的沉思空间,在这个极富想象性的观览过程中,展览设计团队不再拥有唯一权威的话语权,观众同样拥有诠释展览主题的权利。

“雕画汉韵”展这场数字化的盛宴不仅凝炼了打虎亭汉墓中最具代表性的内容与元素,为观众全面呈现了东汉的艺术文化,更延续了其中的人文精神,重新建构在当下的意义,唤起观众更多的好奇心、更深的理解力、更强的情感共鸣和更多元的思考,从而更进一步地实现文化传承的可及性,我们也愿意相信,数字艺术创新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注入全新的生机与活力。

刊于9月20日《中国文物报》7版

编辑:卢   阳  廖敏杰
审核:崔   波

转载投稿联系wwbbowuguan@163.com
010-84078838转8081 8030

本号刊载的作品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授权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博物馆中国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雕画汉韵 数字艺术展

14736 举报
  1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