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优秀论文 | 风景园林设计研究教学模式

原创 2022-09-20


 
2014年,《装饰》杂志进行了首次年度“优秀投稿论文”的评选暨优秀作者交流活动,并作为年度常设活动举办。

日前,《装饰》《装饰》2021年度“优秀投稿论文”出炉,我们将在微信公众号陆续推送2021年度“优秀投稿论文”,并附上编辑评语,以飨读者。


天我们要分享的是一篇
“教学档案”栏目的优秀论文

教学档案

栏目主持:王小茉      

编辑点评

     

      1993年,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前任院长费凯傅爵士(Sir Christopher Frayling)曾提出research into design、research for design,以及research through design三种设计研究的模式。本年度教学栏目的优秀投稿作者林广思老师,近年来一直以research through design(通过设计过程之研究)为核心教学理念,展开教学实践。

      论文分析的 “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一)”是一门硕士研究生课程。作者有两个明确的教学问题意识:在风景园林专业,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难题、界定问题、基础概念和发展设计策略;第二(也是更重要的),如何把设计知识从实践性和默会性的,转为理论性和系统性的知识。在“四成效应——东莞庄南街社区营造”教学案例中,可以看到林广思老师有效的教学把握,特别是两次问卷调研的设计与解读,以及引导学生加入积极心理学知识,并与设计思维相结合,从而得出一套设计方法。这实现了教学目标:研究成果除了解决具体设计需求的设计方案,还有能在学界共享的、脱离设计本身存在的知识。将“通过设计过程之研究”转化成一套有效的教学策略,进而形成教学模式。

      最近五年,《装饰》教学栏目的投稿论文选题呈现出一种“纺锤型”,关于设计基础教学的论文数量不多,关于设计高阶人才(硕士和博士生研究生)如何培养的论文数量更是有限。这正反映了设计研究与设计教育所面临的挑战:在设计受到技术、经济影响,其定义不断需要调整甚至变革时,它的学科根基是什么,研究范式是什么,以及如何通过教学,呈现、确立和传播设计学的根基与范式。(王小茉)




原文:

风景园林设计研究教学模式——以华南理工大学为例


林广思,华南理工大学

内容摘要:长期以来,教师和学生普遍对设计与研究的结合存在困惑。设计如何才能够以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以及设计课程如何有助于科学研究思维和方法的训练,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笔者基于通过设计之研究的理论,采用基于项目学习的教学方法,提出了风景园林设计研究教学模式,训练学生综合的规划设计专业能力,通过理论研究促成设计,产生设计的新知识。该研究是设计研究的理论在教学上的运用,可促进风景园林设计的教学。

关键词:设计研究、通过设计之研究、设计教育、教学模式



引言

由于设计行为主体的主观性和设计行为过程的默会性特点,以及长期以来人们对设计学科自身思维与行为特点的认识与系统研究不足,当前,依然有很多教育工作者认为,设计教学是“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这些教学过程和评价标准的模糊性,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专业学习积极性。

教师经常被追问,设计是否可以被传授?如果是,应该如何传授?以及传授什么?实际上,设计是人类的一项基本活动,也是一种思维方式。设计思维的模式是与科学思维和人文思维的模式相并列的第三类智力范畴,设计行为中存在着明显区别于科学和人文思维的内在的认知、思考和行动方式;设计需要利用非语言化、图式化或空间化的模型媒介。[1]由此,设计研究(Design Research)日益受到了关注和拓展。[2]有一些风景园林师运用“通过设计之研究”(Research through/by/as Design,又称“通过设计做研究”,简称RtD)[3]的方法体系作用于风景园林设计这一特定的学术领域[4],形成了针对风景园林设计知识进行体系化求知的方法体系[5]。

笔者在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系主持的“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一)”研究生课程中,尝试了“通过设计之研究”的理论和方法。通过数年来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融合,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和程序,这个模式可以命名为“风景园林设计研究教学模式”。它可以引导学生将设计知识从实践性和默会性的知识转化为理论性和系统性的知识,提高了风景园林设计教学的理性过程和教学成效。



教学方法

“设计”和管理学科中的项目(Project),即创造特定产品和服务的一项有时限的任务的概念基本类似,因此特别适合运用基于项目的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 PBL)的教学理论。(图1)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学生通过理论研究促成设计,形成属于自己的设计知识。同时,在若干轮汇集专业老师、跨学科学者、行业从业者的汇报评审中,汲取不同的意见、不断进行反思、调整设计方案,形成一个设计研究的螺旋上升的循环。

1.“通过设计之研究”的教学方法

该课程4学分96学时,每周上2次课,每次课程4学时;每位教师辅导的学生不超过12人,每3至4个学生组成一个设计小组。[6]在课程组织上,发展了宾夕法尼亚大学设计学院风景园林系设计课程的基本模式[7][8],综合运用理论讲授(讲座)、实地调研、设计讨论(桌面评讲和挂图评讲)、案例考察、专家评审(中期评审和终期评审)等教学环节。这些教学方式根据相应的教学内容展开,安排在相应的学习阶段,满足教学目标要求,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绘图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图2)最终,学生需要参照风景园林设计项目投标的形式,提交设计展板和设计文本,并以PPT的形式汇报设计方案。这是一种整合了设计的内在特性和专业的实践模式的教学方式,既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又能满足从业要求。

2. 设计课程人才培养模式

课程采用结构严谨的教学组织方法,依次实施认知与评价、构思与组织、分化与综合、运作与建构、整合与交流等环节。基于设计媒介,训练学生综合的规划设计专业能力。课程教学通过让学生观察场地现象、研究场地背景(context)、发现场地难题(problem)、定义设计问题(question)、明确设计对象、提出设计概念(idea)、明晰设计愿景(vision)、发展设计策略、确定功能分区、组织场地布局、形成概念设计,对风景园林设计课程的教学理念、方式和方法进行研究与实践。


教学实践

 

在2019年秋季学期,课程的主题是“日常生活与诗意栖居——广州市五山地区开放空间规划设计”。该课程是以广州市五山街道及周边地区的校园、社区以及街区的开放空间作为设计训练的场地,探究服务于日常生活的风景园林的自然与文化的特征、机制与变化,以及设计策略和营造技术等。该地区中有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等园区,以及五山街、天河客运站、华师地铁站等街区、附近社区。具体的规划设计范围由各小组自行决定。

本次规划设计任务分为两个层面。一方面,学生以小组(3或4人)的形式,在规划设计区域内形成整体的开放空间的规划概念。另一方面,学生个人应该选择适当的地块,以及建筑物或构筑物单体开展详细的设计。本课程允许学生根据自身条件提交相应的作业成果,但是这些成果需要完整或深入地展示小组和个人的规划设计内容。

本文以一个小组设计“四成效应——东莞庄南街社区营造”为例,教学执行了“设计研究教学模式”。该设计以提升居民主观幸福感为目的,对广州市天河区一个城中村的开放空间进行规划。

小组设计的研究范围主要是以东莞庄南街为核心的周边附属街区。东莞庄南街呈东西走向,是一条连接华南理工大学校园与东莞庄居民社区的一条生活性街道,人群构成多样,有别于一般的市政街道。

场地内主要人群有当地住户、外来打工者、学生群体和儿童。学生们对场地内这四种人群进行了观察、跟踪、访谈,并记录了他们的行动轨迹。其中一个有趣的现象吸引了他们,仅仅一街之隔的两户人家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景象:一户人家把自家装饰得像花园一样,而另一户人家则是堆满杂物。(图3)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于是学生们对两户人家进行了访谈。

3. 东莞庄南街社区两户人家生活态度

这两个人的精神状态差异很大,于是学生想到了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Mihaly Csikszentmihalyi)《心流》(Flow: The Psychology of Optimal Experience )中的观点:“精神熵高的人精神状态差并且不幸福”[9]。其后,学生阅读了心理学的相关论文,发现了“主观幸福感”这个术语。[10]接着,开展了二次问卷调查,并进行了交叉分析。(图4)最终发现:主观幸福感越高的人,对周围环境的满意度越低,对景观的期望值越高,反之亦然。

4. 东莞庄南街社区居民主观幸福感评价与绿化满意度交叉分析

所以,影响人们主观幸福感的因素究竟是什么呢?作为风景园林师可以做些什么呢?于是,学生们研读心理学领域相关成果,选取幸福感的主流理论进行分析,包括以个人满意度为主的主观幸福感理论、强调自我潜能的心理幸福感理论、强调社会关系的社会幸福感理论、强调自我实现的自我决定理论,综合分析得出7个影响人主观幸福感的因素:自我接纳和认同、被需要和认同、环境掌控、与他人建立联系、机能主动、生活目标和自我价值。(图5)

5. 主观幸福感相关理论

6. 积极设计相关理论

那么,主观幸福感是否已经应用在设计学领域呢?学生们发现了“积极设计”(positive design)。[11]这是以提升人主观幸福感为目的的设计,它能够给人持续的幸福,强调可能性、个性化设计和积极参与。(图6)

当前,积极设计主要应用在工业和产品设计领域,它提出以提供可能性为导向的设计思路,认为设计的影响远远大于仅仅消除困扰人们日常生活的因素。如灯、手表、闹钟,不仅仅可以照明、提示时间、叫醒,也可以给人陪伴、提醒感知周围的环境,给人带去一天的好心情。同时,学生通过研究一些较为成功的社区营造的案例,发现它们都是通过提升前述的影响人主观幸福感中的几个因素而产生积极的效应。

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学生对场地进行了主观认知的分析和客观条件的分析。他们对场地中环卫工人、店铺老板和外卖小哥三种人群的行为进行了观察和分析,以7个因素及其程度作为度量指标对他们的活动进行分析,并将不同人群的图示进行叠加分析。(图7)同时,他们也对场地经济及环境条件、空间评价、社交活动状况几个客观条件进行了分析。学生通过对主观认知和客观条件进行综合交叉分析,提出了“作为风景园林师如何提升居民的主观幸福感,探索社区营造新模式”的设计问题,明确了活动介入、积极景观置入、空间活化、服务设施优化四个营造方向。(图8

7. 东莞庄南街社区居民的主观认知分析

 8. 东莞庄南街社区营造的分析框架

学生发现,有研究表明客观环境只能影响约10%主观幸福感,而意向性活动(Intentional Activity)的影响约占40%。[12]最终,他们提出了“四成效应”设计概念。即通过设计优化空间环境,为活动提供载体,影响居民行为,改善居民认知,从而提高40%的“主观幸福感”。

接着,在前期的理论研究和设计概念的指导下,学生们发展出“共情体验—试点改造—深入设计”的策略。在共情体验阶段,需要尊重、了解使用者。在试点改造阶段,可以通过微笑传递、微空间更新等可行的方法检验设计。在深入设计阶段,基于空间现状,在热点区域置入公共空间,活化巷道空间(图9),小空间置入积极的景观设计(图10),有序进行场地组织与布局,逐步提高空间活力和提升人群幸福感体验,最终形成场地的总体概念设计。

9. 东莞庄南街社区巷道空间活化计划

10. 东莞庄南街社区营造的积极设计


结论与讨论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又是教学经验的一种系统的概括。因此,教师需要持续地开展教学理论的探究以及教学经验的总结。笔者通过主持广东省本科高校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案例研究在景观建筑设计专业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2013—2015)、基于设计研究理论的风景园林设计教学研究与实践”(2016—2018),以及广东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项目“基于设计研究理论的风景园林设计学位论文选题与形式研究”(2017—2018),系统地研究了“通过设计之研究”的教学方法。同时,及时总结教学经验,通过论文发表的形式反思教学理念和方法。[13][14][15]

设计教学可以分为基础设计(Basic Design)和高阶设计(Advanced Design),两者的教学目标是不一样的。作为基础设计,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和技能;作为高阶设计,主要是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风景园林设计研究教学模式目前还是运用在基础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设计基本素养以及跨界从事其他专业或领域的基本潜力。

然而,与本科生不同,研究生生源来源复杂,专业基础差别很大,每个人的学习目标也有很大不同。有人希望做“研究性设计”,有人喜欢提高方案设计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设计中,需要保持足够的弹性,即允许学生在统一的教学组织框架下,自选场地,自设任务,教师是以“教练”的角色引导或辅助学生的设计发展。在风景园林设计研究教学模式下,引导学生发现难题、界定问题、提出概念以及发展设计策略是教学难点,也是重点。最后,由于强调以研究为导向,在教学中,往往前期用时较多,导致后期方案设计的时间较少,这是教学中常常发生的问题。因此,如何明确各阶段的教学目标以及分配相应的教学时间,保持学生的设计热情,是设计教学中比较棘手的问题。

总的来说,当前在建成环境中,存在着大量复杂的问题,单凭一个领域的知识不足以解决这些现实中的难题。设计研究教学模式采用基于项目的方法,整合相关学科知识,在真实环境中借助多种资源开展探究性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和创新思维,训练学生制作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方案并接受各方专家或利益相关者的质疑,以及掌握解决建成环境中相互关联的负责问题的专业能力。

*说明:
1. 林广思属于华南理工大学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市景观建筑重点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
2. 图1、2 由作者和萧蕾绘制,“四成效应——东莞庄南街社区营造”设计小组成员是赵奕楠、叶家杰和李洁,图3、8原是学生叶家杰绘制,图4、图6、图10原是学生赵奕楠绘制,图5原是学生叶家杰和李洁绘制,图7和图9原是学生李洁绘制;这些图解均是在设计课程中由林广思指导完成,赵奕楠后期进行了简化。该小组在课程作业基础上完善的设计方案《生长的空间——积极设计在社区营造中的探索》获2020年第六届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景观设计类铜奖。

注释:(向上滑动查看)

[1] 郭湧:《风景园林设计研究方法论的“相关性”刍议》[J],《风景园林》,2015年第6期,第117—122页。

[2] 歌诗儿·尤斯特:《设计研究模式》[J],崔庆伟译,《中国园林》,2014年第30期,第25—27页。

[3] 沈洁、林诗琪:《风景园林通过设计之研究(RtD)进展》[J],《风景园林》,2019年第7期,第51—56页。

[4] 郭湧、张英杰:《德国市民花园设计导则研究》[J],《风景园林》,2011年第2期,第72—77页。

[5] 林广思、钟和丽:《通过设计之研究的风景园林学位论文写作框架探讨》[J],《风景园林》,2020年第6期,第37—41页。

[6] 2015年和2016年课程名称是“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任课教师分别是林广思、萧蕾以及林广思、萧蕾、李敏稚;2017年至2021年,课程名称是“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一)”,2017年任课教师是林广思、萧蕾、李敏稚、许自力、鲍梓婷,2018年至2021年任课教师是林广思、萧蕾、李敏稚、许自力;该课程一直是4学分96学时。

[7] 林广思、袁静雅:《宾夕法尼亚大学第一门风景园林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介绍与评析》[J],《中国园林》,2015年第15期,第17—22页。

[8] 林广思、张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景观都市主义设计课程教学介绍与评析》[J],《风景园林》,2015年第10期,第120—127页。

[9] Csikzentmihaly M. Flow: The Psychology of Optimal Experience[M]. New York: Harper & Row, 1990:36-38.

[10] Diener, E. Subject ive Wel l-being: The Science of Happiness and a Proposal for a National Index[J]. American Psychologist, 2000, 55(1):34-43.

[11] Desmet P M A, Pohlmeyer A E. Posi tive Design: An Introduct ion to Design for Subject ive Wel l-being[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esign, 2013, 7(3):5-19.

[12] Lyubomirsky S, Sheldon K M, Schkade D. Pursuing Happiness: The Architecture of Sustainable Change[J]. Review of General Psychology, 2005, 9(2): 111-131.

[13] 林广思、萧蕾:《从场地到场所:风景园林基础设计研究生课程教学实践》[J],《南方建筑》,2016年第4期,第64—69页。

[14] 林广思:《风景园林设计拓扑布局法初探》[J],《风景园林》,2017年第9期,第113—117页。

[15] 林广思:《风景园林设计媒介导论》[J],《风景园林》,2017年第11期,第131—135页。


来源:《装饰》2021年第3期。

本文系《装饰》2021年度“优秀投稿论文”。

查看顶部“合集”,可浏览其他年度优秀投稿论文。

--------------------------------------------------------


《装饰》杂志欢迎您的来稿

E-mail:zhuangshi689@263.net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A431   中国装饰杂志社编辑部

电话:010-62798189  010-62798878

邮编:100084

官网:http://www.izhsh.com.cn

建议邮件 书信亦可

在微信中回复“投稿”即可获得投稿须知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装饰杂志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优秀论文 风景园林设计

13963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