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0
分享
- 学科动态 || 教育建筑智能化与模块化技术讨论会顺利召开!
-
2022-09-16
NEWS
为实现校企跨界科研创新成果的市场转化及智能化前沿技术在教育建筑上的推广,由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与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牵头的“教育建筑智能化与模块化技术讨论会”于9月15日下午15时顺利召开。会议由汪原教授进行主持。我院汪原教授、刘剀教授、王振副教授、巫溢涵老师、白晓霞老师、项星伟老师、高小涵博士以及中南院建筑师汪师贞等20余人共同出席了本次会议,本次会议特邀请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与通信学院的王兴刚副教授进行学术交流。
王兴刚副教授是国家“四青”人才计划入选者,其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王教授曾在IEEE TPAMI、CVPR、ICML等顶级期刊会议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谷歌学术引用次数超过1万次,单篇论文最高引用1000余次。并担任CVPR 2022领域主席以及多个人工智能领域高影响因子期刊编委。王教授曾入选中国科协“青年托举人才工程”、 获吴文俊人工智能优秀青年奖、“微软学者”奖(全亚洲10名获奖者)、CCF-腾讯犀牛鸟科研基金优秀奖、华为优秀技术合作项目奖、湖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4/4)等。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华中科技大学-地平线计算机视觉联合实验室、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湖北省科技重大专项、腾讯/阿里/华为/vivo等公司横向项目。其在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领域具有杰出的贡献。
王兴刚教授带领其科研团队与我院研究人员共同参与了两项科技项目的前期申报工作,并提供了大量国内外及其科研团队最前沿的研究成果。为两项科技项目的成功申报与后期的项目研发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与技术支持。
会上,巫溢涵老师和白晓霞老师分别介绍了智能化项目与模块化项目的技术实施方法与路径。
王兴刚副教授在技术可行性方面与参会人员进行了充分的探讨。王教授结合自身在人工智能领域丰富的科研与实践经验,对两个科技项目后续的研究与落地提出相关建议。其中,在技术创新方面,王教授提出要先有技术基础再进行技术创新,应尽快将想法实践起来,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进一步用创新的技术来解决问题。面对人工智能如何帮助建筑方案实现量化的问题,王教授表示人工智能所生成的产物其实是相对感性且不符合物理规律的,而现实的建筑工程项目对规范性要求高,因此人工智能生成的方案并不能保证完全科学,存在偶然发生的插值现象。若想要真正的实现量化依然需要设计师的经验,并建议在建筑方案生成的可控性上进行深入研究。
虽然跨界融合存在一定的艰辛和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研发适用于教育建筑的人工智能辅助工具,能够提高设计师在创作中的正确率与效率,契合未来数字化设计、发展智能化建筑行业趋势仍是一件意义深远的工作。今后,两项科技项目也将与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电子信息与通信学院以及计算机学院进行跨学科的合作,争取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研发任务,共同推动人工智能关键技术在建筑学领域的应用转化。
华中科技大学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文案 / 高小涵
编辑 / 杨亚楠
审核 / 王玥 于千滋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