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1
分享
- 一山只能容二虎:ToB品牌二八定律
-
2022-09-09
本文来源于:ToBBrand ,作者黄海钧
来源 / ToBBrand(ID:ToBBrand)
作者 / 黄海钧 · 排版 / 不萌
Q:提到洗发水,你会想到哪些品牌?
A:飘柔、海飞丝、潘婷、沙宣、潘婷、清扬、力士、丝蕴……
Q:提到汽车,你会想到哪些品牌?
A:宝马、奔驰、奥迪、大众、丰田、本田、别克……哎呀,太多了!
Q:提到飞机,你会想到哪些品牌?
A:波音、空客、还有那个什么巴,记不起来了。
Q:提到ERP软件,国际和国内的厂商你会想到哪些?
A:国际的嘛,SAP、Oracle;国内的有金蝶、用友。
此类例子不胜枚举,大家有兴趣的可以在脑子里再发挥发挥。
今天要给大家揭示的是to B领域非常重要的一个“二八定律”——两个头部品牌占据所在领域近八成的市场份额!
为何to B市场鲜少出现众多纷立的品牌级玩家?稀缺的to B品牌流量资源,你又该如何拥有?
此文,你值得一看!(约3000字)
01
原因:为何toB
「一山可以但只能容二虎?
头部品牌对市场资源出现强大的
“虹吸现象”,形成“马太效应”。」
在一个相对成熟的to B细分市场,“二八定律”几乎是一条铁律。
除了飞机、ERP,像OA软件的泛微和致远;电梯传媒的分众和新潮;光伏硅片的隆基与中环;本土品牌设计的正邦与东道……
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先来对比分析下to C市场。消费市场在任一细分产品领域,几乎都是各路品牌林立。即使在互联网巨头“垄断”的电商,除了淘宝、天猫、京东,也能半路杀出一个“程(拼)咬(多)金(多)”,更何况还有后面的苏宁易购,国美的“真快乐”也在众人异样的眼光中想入局玩一把。
而像美团、饿了么这种集中度偏高的领域,实际是“双边生意”,即左脚是to B(商家)、右脚是to C(消费者)。微信这种集大成者也正在被逐步蚕食,抖音、快手、头条号……
引路长全老师的一句话来诠释to C市场的这种品牌现象:争夺高度,构建角度;高度制造“第一”,角度构建“唯一”。
什么意思呢?高度就是依靠产品的规模、质量等形成绝对的优势。比如华为手机,就是集中一切资源形成高度上的突破,后来者居上。
而角度则更好地诠释了“品牌定位理论”,海飞丝的“去屑”、潘婷的“修复”、飘柔的“柔顺”,实际都是“角度问题”,在角度上形成突破,构建“单个角度第一”的顾客心智认知。
允许这么做的土壤是什么?
因为C端消费市场足够的大。正所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不同的性别、年龄、职业、偏好、功能、情感诉求……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细分品牌(甚至是品类)。
尤其在这个人群分众化、信息粉尘化的时代,品牌切分的机会也尤其的多。
而to B市场为什么会出现“一山只能容二虎”的现象?
这里有两层意思。
【1】只能容二虎,即头部品牌玩家数量极少。
究其原因,to B大多是高度专业的细分市场,专业或技术门槛高,像飞机、光刻机等等,这些不是谁都玩得转的,投资收益周期也长,因此玩家数量就偏少。
同时,门槛也就意味着壁垒,专业的积累是需要时间的,年少轻狂的新玩家很难有机会涉足。
加上B端用户的需求大多是在原有技术路线基础上线性迭代,其创新模式更多是“技术型创新”。而C端市场频繁发生的所谓“颠覆式创新”、“弯道超车”绝大部分是“商业模式创新”。这种创新模式决定了B端市场的“相对固态现象”,即使出现“第二曲线”也是较为缓和的。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B端头部品牌的交椅坐得非常稳当,波音(1916年成立)、GE(1892年成立)、连金蝶&用友也都30年了……
其次,由于to B独特的群体决策模式,又担心风险,要求很高的“信任状”,而品牌就是最好的信任背书。因此,头部品牌对市场资源出现强大的“虹吸现象”,形成“马太效应”。
【2】为什么是一山二虎,而不是一山只能容一虎?
这个没有特别权威的解读,我个人的观点是:B端市场是典型的“买方市场”,即买方市场在长周期的采购选择中“进化”出了一种比较微妙的“两极平衡现象”。
众所周知,B端采购一般需要邀请多家投标或竞争性PK,采购部门的“狡猾策略”是一般会邀请头部厂商、次头部厂商、中级段位厂商、中低段位厂商等,形成一种层次感,易于比对筛选。
长此以往,综合实力强的两个头部厂商就会形成一种平衡拉锯,因不同的资源禀赋、商务能力,各有胜出。常规情况下,大客户、大标的的肥肉往往会落入头部两个玩家的嘴巴,越养越肥。
非头部玩家们也只能在“大老虎”嘴边捡点瘦肉和肋排吃(当然偶尔运气好也能吃口肥肉)。
其次,B端市场更容易形成清晰的商业模式,即玩家知道怎么挣钱,也更容易形成现金流,不像C端很多产品一味烧钱却还不知道该如何挣钱。
加上to B采购有供应商名录保护、客户有使用某一技术产品的延续性依赖性,只要有稳定的客源基础,to B头部“二虎”之间就很难把对方彻底干趴消灭,谁也打不死谁。
02
策略:你的品牌
「如何成为“老虎”?
当你还在默默绣花的时候
别人家已经挥刀纵马,攻入长安了。」
我谈两点。
【1】抓住时机,形成“品牌”的高维打击。
我们经常将to B中的“销售、市场、品牌”形象的比喻为“陆、海、空三军”,三者互为协同。但在现代商业战争中,制空权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我后面将会推出一篇文章,标题为《品牌要大江大河,营销要细针密缕》,意思是搞品牌要大开大合,做营销要精挑细绣。这里先按下不表。
我们要知道,刺绣绣不出真的锦绣江山!买流量、拉线索、搞增长,那都是市场营销之“术”,没有贬低之意,这是基本盘,是ROI数据上的短期确定性。
那么长期而持续的确定性是什么?打江山需要的破竹之“势”又是什么?
江南春回答:“品牌才是持续免费的流量,品牌才是最大的私域流量。”
真正的高手,一定是在恰当的时机果断出手,抢占头部品牌的“铁王座”。这就是品牌的高维打法。
当你还在默默绣花的时候,别人家已经挥刀纵马,攻入长安了。
这个时机点是什么?
当你的企业度过生死期,产品已相对定型成熟,销售也趟出可复制的模式,正好又融到一笔较大金额的钱——一般是B、C轮。
这个时候,CEO们千万不要犹豫和吝啬,要开始注重品牌的投入,快速拉升品牌声量,反向赋能销售地面进击。
你想想,当你规模化复制销售团队的时候,销售打电话给客户,“您好,我是**公司的”,客户听没听过这个“**公司”是不是将会对销售的成功率带来极大的影响?
这里,分享给各位to B企业们一招打法:贴身出招,压迫式攻击。即要精确掌握核心竞品的动态,在重大的事件面前,永远比对手抢先一步!
比如你知道对手在下月15号要搞盛大的客户大会,那你就把客户大会放在下月10号,而且规模要更大,资源更饱和。
比对手先公布重大融资消息、比对手抢先上市……很多时候,出招容易,防守更难。
在客户的心智认知中,那个先机非常重要,“先”意味着实力,“后”意味着跟随。品牌一定是始于“认为”,终于“成为”。
这种品牌的高维打法,也会反向促成眼球、资本、资源、流量等的聚拢,“马太效应”初步显现并持续产生作用。
因此,在众多赛马选手中,你一定要在恰当的时机,抢先加鞭做头马,再次也要跑第二名!
这就是to B赛场的生存法则——真正的弱者是过于寻求安全边界和确定性,不敢出招,错失良机。
除非你本身就是一匹病马。
【2】如果大机会没有胜算,就做小机会。
如果在to B赛场中,你发现和别人的实力相差实在太悬殊了;或者你错失了上述出手一击的时机,已无力扭转局面。
那你就勇于舍弃,选择进入一个细分的赛道。
这其实说的就是“角度唯一”,只不过B端产品的细分路径比C端产品少且难。
举个例子更好理解:比如你原先做的是整机设备,而你目前丧失了进入头部品牌阵营的机会,市场容量又没那么大,竞争非常激烈,利润越来越薄,那么何妨尝试下放弃设备集成,专注做该设备中的某个或某几个核心零部件,构建专业和规模优势,也许会活得更加自在。
我前两年所从事的真空设备行业,如果要确保品质,赢得客户认可,密封胶圈就选汉升,电磁阀就选亚德客(AirTAC),它们在一个极其细分的领域内几乎是不二之选。在供应谈判中,他们可谓极其傲骄和强势。
这就是细分市场强势品牌赋予它们的底气!
除了化整为零,常见的策略还有:
选择细分的技术路线:光伏面板别人都搞多晶硅,我就选择搞单晶硅。当然技术路线要选对。
选择细分的行业市场:别人都搞通用型CRM,我就选择垂直行业CRM。
采用“倒T型”战略,先从细分赛道锋利切入,再择机横向拓展。小机会,也能成就大巨人!
03
结语
「那些经历了丛林法则生存下来的少数派
一定有得益于“品牌势能”的高维打法
他们也更有机会最终成为“品牌王者”!」
资深品牌人李倩说:品牌是商业世界里最大的马太效应。
这句话我是非常认同的,只是在to B市场中,因受到“二八定律”的影响,这种马太效应红利的最大受益者是头部的两位玩家。
根据“人称T客”一篇文章中提到:在2015-2017年顶峰时,平均每个月有超过50个新CRM品牌投入市场。根据推测,这期间同时有近1500家CRM品牌在争夺企业用户、VC资本以及有限的媒介资源。
时至今日,真正跑出来、活下来的又有几家?
在更多的领域,这种现象难道不也正在轮番上演?
而我相信,那些经历了丛林法则生存下来的少数派,一定有得益于“品牌势能”的高维打法(当然不是全部因素),他们也更有机会最终成为那稀缺的头部“品牌王者”!
---------
长按下图二维码即可进【ToB行业交流群】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ToB行业头条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