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1

分享

一山只能容二虎:ToB品牌二八定律

2022-09-09

本文来源于:ToBBrand ,作者黄海钧

来源 / ToBBrand(ID:ToBBrand)

作者 / 黄海钧   ·  排版 / 不萌

Q:提到洗发水,你会想到哪些品牌?


A:飘柔、海飞丝、潘婷、沙宣、潘婷、清扬、力士、丝蕴……

Q:提到汽车,你会想到哪些品牌?


A:宝马、奔驰、奥迪、大众、丰田、本田、别克……哎呀,太多了!

Q:提到飞机,你会想到哪些品牌?


A:波音、空客、还有那个什么巴,记不起来了。

Q:提到ERP软件,国际和国内的厂商你会想到哪些?


A:国际的嘛,SAP、Oracle;国内的有金蝶、用友。

此类例子不胜枚举,大家有兴趣的可以在脑子里再发挥发挥。

今天要给大家揭示的是to B领域非常重要的一个“二八定律”——两个头部品牌占据所在领域近八成的市场份额!

为何to B市场鲜少出现众多纷立的品牌级玩家?稀缺的to B品牌流量资源,你又该如何拥有?

此文,你值得一看!(约3000字)

01

原因:为何toB


「一山可以但只能容二虎?


头部品牌对市场资源出现强大的

“虹吸现象”,形成“马太效应”。」


在一个相对成熟的to B细分市场,“二八定律”几乎是一条铁律。

除了飞机、ERP,像OA软件的泛微和致远;电梯传媒的分众和新潮;光伏硅片的隆基与中环;本土品牌设计的正邦与东道……

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先来对比分析下to C市场。消费市场在任一细分产品领域,几乎都是各路品牌林立。即使在互联网巨头“垄断”的电商,除了淘宝、天猫、京东,也能半路杀出一个“程(拼)咬(多)金(多)”,更何况还有后面的苏宁易购,国美的“真快乐”也在众人异样的眼光中想入局玩一把。

而像美团、饿了么这种集中度偏高的领域,实际是“双边生意”,即左脚是to B(商家)、右脚是to C(消费者)。微信这种集大成者也正在被逐步蚕食,抖音、快手、头条号……

引路长全老师的一句话来诠释to C市场的这种品牌现象:争夺高度,构建角度;高度制造“第一”,角度构建“唯一”。

什么意思呢?高度就是依靠产品的规模、质量等形成绝对的优势。比如华为手机,就是集中一切资源形成高度上的突破,后来者居上。

而角度则更好地诠释了“品牌定位理论”,海飞丝的“去屑”、潘婷的“修复”、飘柔的“柔顺”,实际都是“角度问题”,在角度上形成突破,构建“单个角度第一”的顾客心智认知。

允许这么做的土壤是什么?

因为C端消费市场足够的大。正所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不同的性别、年龄、职业、偏好、功能、情感诉求……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细分品牌(甚至是品类)。

尤其在这个人群分众化、信息粉尘化的时代,品牌切分的机会也尤其的多。

而to B市场为什么会出现“一山只能容二虎”的现象?


这里有两层意思。

【1】只能容二虎,即头部品牌玩家数量极少。


究其原因,to B大多是高度专业的细分市场,专业或技术门槛高,像飞机、光刻机等等,这些不是谁都玩得转的,投资收益周期也长,因此玩家数量就偏少。

同时,门槛也就意味着壁垒,专业的积累是需要时间的,年少轻狂的新玩家很难有机会涉足。

加上B端用户的需求大多是在原有技术路线基础上线性迭代,其创新模式更多是“技术型创新”。而C端市场频繁发生的所谓“颠覆式创新”、“弯道超车”绝大部分是“商业模式创新”。这种创新模式决定了B端市场的“相对固态现象”,即使出现“第二曲线”也是较为缓和的。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B端头部品牌的交椅坐得非常稳当,波音(1916年成立)、GE(1892年成立)、连金蝶&用友也都30年了……

其次,由于to B独特的群体决策模式,又担心风险,要求很高的“信任状”,而品牌就是最好的信任背书。因此,头部品牌对市场资源出现强大的“虹吸现象”,形成“马太效应”。


【2】为什么是一山二虎,而不是一山只能容一虎?


这个没有特别权威的解读,我个人的观点是:B端市场是典型的“买方市场”,即买方市场在长周期的采购选择中“进化”出了一种比较微妙的“两极平衡现象”。


众所周知,B端采购一般需要邀请多家投标或竞争性PK,采购部门的“狡猾策略”是一般会邀请头部厂商、次头部厂商、中级段位厂商、中低段位厂商等,形成一种层次感,易于比对筛选。

长此以往,综合实力强的两个头部厂商就会形成一种平衡拉锯,因不同的资源禀赋、商务能力,各有胜出。常规情况下,大客户、大标的的肥肉往往会落入头部两个玩家的嘴巴,越养越肥。

非头部玩家们也只能在“大老虎”嘴边捡点瘦肉和肋排吃(当然偶尔运气好也能吃口肥肉)。

其次,B端市场更容易形成清晰的商业模式,即玩家知道怎么挣钱,也更容易形成现金流,不像C端很多产品一味烧钱却还不知道该如何挣钱。

加上to B采购有供应商名录保护、客户有使用某一技术产品的延续性依赖性,只要有稳定的客源基础,to B头部“二虎”之间就很难把对方彻底干趴消灭,谁也打不死谁。

02

策略:你的品牌


「如何成为“老虎”?


当你还在默默绣花的时候


别人家已经挥刀纵马,攻入长安了。」


我谈两点。

【1】抓住时机,形成“品牌”的高维打击。

我们经常将to B中的“销售、市场、品牌”形象的比喻为“陆、海、空三军”,三者互为协同。但在现代商业战争中,制空权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我后面将会推出一篇文章,标题为《品牌要大江大河,营销要细针密缕》,意思是搞品牌要大开大合,做营销要精挑细绣。这里先按下不表。

我们要知道,刺绣绣不出真的锦绣江山!买流量、拉线索、搞增长,那都是市场营销之“术”,没有贬低之意,这是基本盘,是ROI数据上的短期确定性。


那么长期而持续的确定性是什么?打江山需要的破竹之“势”又是什么?

江南春回答:“品牌才是持续免费的流量,品牌才是最大的私域流量。”


真正的高手,一定是在恰当的时机果断出手,抢占头部品牌的“铁王座”。这就是品牌的高维打法。

当你还在默默绣花的时候,别人家已经挥刀纵马,攻入长安了。

这个时机点是什么?


当你的企业度过生死期,产品已相对定型成熟,销售也趟出可复制的模式,正好又融到一笔较大金额的钱——一般是B、C轮。

这个时候,CEO们千万不要犹豫和吝啬,要开始注重品牌的投入,快速拉升品牌声量,反向赋能销售地面进击。

你想想,当你规模化复制销售团队的时候,销售打电话给客户,“您好,我是**公司的”,客户听没听过这个“**公司”是不是将会对销售的成功率带来极大的影响?

这里,分享给各位to B企业们一招打法:贴身出招,压迫式攻击。即要精确掌握核心竞品的动态,在重大的事件面前,永远比对手抢先一步!


比如你知道对手在下月15号要搞盛大的客户大会,那你就把客户大会放在下月10号,而且规模要更大,资源更饱和。

比对手先公布重大融资消息、比对手抢先上市……很多时候,出招容易,防守更难。

在客户的心智认知中,那个先机非常重要,“先”意味着实力,“后”意味着跟随。品牌一定是始于“认为”,终于“成为”。

这种品牌的高维打法,也会反向促成眼球、资本、资源、流量等的聚拢,“马太效应”初步显现并持续产生作用。

因此,在众多赛马选手中,你一定要在恰当的时机,抢先加鞭做头马,再次也要跑第二名!

这就是to B赛场的生存法则——真正的弱者是过于寻求安全边界和确定性,不敢出招,错失良机。


除非你本身就是一匹病马。

【2】如果大机会没有胜算,就做小机会。


如果在to B赛场中,你发现和别人的实力相差实在太悬殊了;或者你错失了上述出手一击的时机,已无力扭转局面。

那你就勇于舍弃,选择进入一个细分的赛道。


这其实说的就是“角度唯一”,只不过B端产品的细分路径比C端产品少且难。

举个例子更好理解:比如你原先做的是整机设备,而你目前丧失了进入头部品牌阵营的机会,市场容量又没那么大,竞争非常激烈,利润越来越薄,那么何妨尝试下放弃设备集成,专注做该设备中的某个或某几个核心零部件,构建专业和规模优势,也许会活得更加自在。

我前两年所从事的真空设备行业,如果要确保品质,赢得客户认可,密封胶圈就选汉升,电磁阀就选亚德客(AirTAC),它们在一个极其细分的领域内几乎是不二之选。在供应谈判中,他们可谓极其傲骄和强势。

这就是细分市场强势品牌赋予它们的底气!


除了化整为零,常见的策略还有:

选择细分的技术路线:光伏面板别人都搞多晶硅,我就选择搞单晶硅。当然技术路线要选对。

选择细分的行业市场:别人都搞通用型CRM,我就选择垂直行业CRM。

采用“倒T型”战略,先从细分赛道锋利切入,再择机横向拓展。小机会,也能成就大巨人!

03

结语


「那些经历了丛林法则生存下来的少数派


一定有得益于“品牌势能”的高维打法


他们也更有机会最终成为“品牌王者”!」


资深品牌人李倩说:品牌是商业世界里最大的马太效应。

这句话我是非常认同的,只是在to B市场中,因受到“二八定律”的影响,这种马太效应红利的最大受益者是头部的两位玩家。

根据“人称T客”一篇文章中提到:在2015-2017年顶峰时,平均每个月有超过50个新CRM品牌投入市场。根据推测,这期间同时有近1500家CRM品牌在争夺企业用户、VC资本以及有限的媒介资源。

时至今日,真正跑出来、活下来的又有几家?

在更多的领域,这种现象难道不也正在轮番上演?

而我相信,那些经历了丛林法则生存下来的少数派,一定有得益于“品牌势能”的高维打法(当然不是全部因素),他们也更有机会最终成为那稀缺的头部“品牌王者”!


---------

长按下图二维码即可进【ToB行业交流群】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ToB行业头条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ToB品牌 二八定律 问答 品牌流量 品牌认知

14425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
ToB行业头条

ToB行业头条

北京

甲方 · 媒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