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3
分享
- 22个案例,解析老年人智慧康养设计
-
原创 2022-08-22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本文基于智慧康养理念,在以技术为主导下的老年人智慧康养解决方案中,发现了对健康老人群体缺乏关注和研究,来自社会、家庭、自我等多方面因素使得健康老人受到多方困扰。文章打破中国传统养老理念,不再局限于经济供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养老内容,以全新的视角探讨中国健康老人的康养问题,强调健康老人不应再被特殊对待。文章围绕健康老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多种需求,结合中国美院与松下集团合作的智慧康养创作营案例,从精神共悦、习惯延续、价值共享、健康关爱、创造乐活等五个维度,提出“老少共融”的价值主张,多维度综合构建“老少共融”的生活场景,为老龄化社会提出新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老少共融、智慧康养、健康老人、人文关怀、设计
1
智慧康养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21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到2.64亿,占总人口的18.7%,2050年这个数字预计将达到3.8亿。人口老龄化是我国今后较长一段时期的基本国情,既是挑战也存在机遇。此外,60~69岁的低龄老年人口占55.83%,这些低龄老年人大多具有知识、经验、技能的优势,身体状况还可以,发挥余热和作用的潜力较大。[1]
1.智能技术赋能老年生活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老年人产品和服务进入智能化领域,老年人的市场细分领域出现了各类以智能技术赋能老龄化问题的解决方案。例如在出行方面,因腿脚不便造成老年人生活出行的困扰,各类出行辅助器具的使用可以改善和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减轻家庭负担。
老年人出行辅助器具在国内外受到很多关注,发展迅速。Wilcheer(图1)是一款老年人智能辅助出行器,通过模块化智能搭建和折叠模式转化的方式解决老年人身体衰退的问题,提高老年人身体机能。通过研究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出行条件及生理需求,该产品希望给其日常生活带来更加便捷、舒适的用户体验。其以安全、健康、便捷、智能化、环保为设计基础原则,结合时尚、科技的外观,满足了老年人的生活出行需求。Wilcheer可以通过脚裸传感器感应老年人步态及速率,从而自动调整并配合他们的出行状态。平时折叠收纳于汽车后备箱,使用时通过扶手的上下调节与前后转换实现推行功能,老年人可以通过手机来实现操控。此外,车辆前后增设了射灯跑道灯为老年人夜间出行提供安全保障。该产品旨在通过模块化的搭建以及模式的转换鼓励老年人主动出行,并维持或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及身体素质。
图1.Wilcheer老年人智能辅助出行器2021中国设计智造大奖佳作图片由中国设计智造大奖提供
便携式折叠轮椅(图2)是为长期行走有困难的老年人和行动障碍人群所设计。产品具备了便携可折叠、代步需求、座椅需求、遥控需求、电动可充电的功能,铝合金车架轻便牢固,电动折叠的方式一键完成,模块式设计可以自由组合,并配有前灯照明和警示尾灯,置有颈托,有利于保护颈椎。据估计,全球有超过5.6亿人有行走困难的障碍,他们一直被传统的轮椅束缚着出行。
图2.便携式电动折叠轮椅2019中国设计智造大奖佳作奖图片由中国设计智造大奖提供
Centaur(图3)是一款革命性的面向大众阶层的电动轮椅,旨在结束因流动性下降而导致的社会孤立,解放日益富裕但日益沮丧的老龄化人口,它打破了150多年来轮椅使用者一直被推着走的束缚和尴尬,让用户更具个性化。Centaur实际是一种自平衡的两轮汽车,是为那些随着年龄增长又希望保持忙碌生活方式的人而设计的。它由操纵杆或智能手机操控,用易清洁的材料制成。体积小巧,动作敏捷,机动性强,用户坐着它可以通过狭窄的餐厅、电影院和商店的过道。其座椅能平稳地将乘客提升到与眼睛齐平的高度,在与他人交流中,他们不再被轻视,或被当作低能力人群对待,而是受到应有的尊重。该产品为老年用户打开了新的世界,能像正常人一样自由地穿梭于家庭与办公室。此外,Centaur还在养老村、购物中心、邮轮、主题公园和交通枢纽等开展了租赁计划,鼓励老年人积极出行和消费,而不是被特殊对待。
图3.《Centaur》(英国)2021中国设计智造大奖佳作奖图片由中国设计智造大奖提供
在老年人医疗康复领域,越来越多的辅助机器人设备被用于肢体康复训练。据统计,在我国,老年人中风后的残疾率高达75%以上,积极康复治疗可使90%的患者重新获得行走和生活自理能力。造成当前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患者缺少康复治疗环节,从业人员数量不足和治疗质量不齐成为制约步行康复的重要因素,外骨骼成为传统康复的重要补充。
悠行外骨骼机器人(图4)通过带动用户下肢进行反复、高效的训练,刺激中枢神经系统的重塑,提高用户的积极性。在纠正异常步态、提升综合运动功能水平的同时,该训练还能明显改善用户各项的生理数据。悠行外骨骼机器人采用高分子复合材料结合航空级硬质材料和结构设计,较上代减重55%,成为最轻便的商用医疗外骨骼。其贴合人体的绑带采用热敏自适应填充柔性材料,可实现“记忆回弹”,内置系统可识别用户ID信息,根据生命体态特征自动调节腿、胯部,适应身高范围在150~190厘米的用户群体,并可实现最大体重100千克负载。其便捷的设计更可快速穿戴,全面提升医生使用效率,加速患者康复进程。目前该产品已投入到多家医院、社区机构供租赁和售卖使用。
图4.悠行220外骨骼机器人2021中国设计智造大奖佳作奖图片由中国设计智造大奖提供
2. 智慧养老成为新理念
我国关于养老的研究在上世纪80年代才全面开展起来,国际上定义养老对象指向60岁及以上的人群。学界基于经济供养、生活照料的主体以及不同角度将传统养老分为居家养老、社会养老、自我养老三种模式[2],同时这三类养老模式也处于相互关联中。传统养老的内容包含了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等三方面。[3]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经济整体水平得以提升,人们对于养老的观念也在发生变化。首先,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收入水平的提高,给老年人带来更多生活、生理问题的解决方案,富足的生活让更多老年群体在社会层面、家庭层面得到照顾和保障。其次,政府政策的引导和社会保障机制的建立,使得养老水平成为评价社会进步的重要内容。再者,是子女赡养观念和养老观念的改变,即逐渐从单一方面向老年人输送经济供养、生活照顾、精神慰藉,走向对创造幸福、美满的家庭与精神愉悦的多元追求。最后,是老年人自我观念的改变,从“养儿防老”的传统社会观念,逐渐形成自我独立、自我价值实现、自主养老的新主张。
近年来,因高新技术发展而形成的智慧养老理念正逐渐被人们关注。智慧养老(Smart care for theaged)是指利用互联网、社交网、物联网、移动计算等信息技术,围绕老人的生活起居、安全保障、医疗卫生、保健康复、娱乐休闲、学习分享等各方面支持老年人的生活服务和管理,对涉老信息自动监测、预警,甚至主动处置,实现这些技术与老年人的友好、自主式、个性化智能交互。其一方面提升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则是利用好老年人的经验智慧,使智慧科技和智慧老人相得益彰,目的是使老年人过得更幸福,过得更有尊严,过得更有价值。[4]
以安康通为代表的康养企业为老年人提供了全方位的智慧养老平台。(图5)平台通过养老智慧系统和指挥调度中心,提供紧急救援、线上服务和居家上门服务,在“线上、居家、社区、机构”等不同场景中提供专业、安全、便捷的医养服务。围绕中国式居家养老,平台开发了生活小助手和智慧居家养老平台实时服务监管,为老年人提供助乐、助餐、助洁、助行、助医等一体化服务。同时,基于AI技术,平台可以通过红外体感、水浸探测器、门磁、烟雾探测器、摄像感应器等智慧养老终端对老人的日常生活进行监测,提供一体化智能看护和紧急救助服务。当用户出现生活习惯反常时,后台出现自动预警,由专业人员提供健康及安全干预。一旦老人在家中发生意外,按下“紧急呼叫按钮”即可发出救援请求,服务后台立即派出专业人员进行紧急救援。[5]
图5.安康通智慧养老系统(图片来源:www.ankangtong.com)
关于“智慧养老”,学界也有称为“智慧康养”,但两个概念亦有不同。“智慧养老”侧重健康管理和医疗诊疗,与传统“养”的关系较弱;“智慧康养”除突出“养”之外,还有“健”(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精神慰藉)的需求,是一种状态与技术的结合或需求与供给的结合。它是利用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无线传感网络等技术手段,实现信息与资源的共享,跨越时间、空间、人群边界,将老年人、社区、医护人员、医疗机构、政府、服务机构等整合成一个有机整体,为老年人提供更便捷、更多样、更契合需求的服务。它强调系统性,从身心层面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达成老年人客观物质与主观精神双重满足的目的。[6]
3.智能技术与人的关系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提升了效率。老年人问题因技术发展获得更多、更高效的解决方案,同时又因技术产生许多新的问题和困扰。数字技术重构了人与世界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因技术导致情感割裂和鸿沟等成为新的问题关注点。移动互联网让每个人实时在线,网络的虚拟空间占据了原本属于亲情交流的时间,智能技术与体验交互不断升级,老年人的认知和学习能力难以适应快速迭代的技术发展,缺乏温情和人文关怀的智能技术让老年人对康养生活变得更加不适应。
无论是智慧养老还是智慧康养,都提到“利用好老年人的经验智慧”。技术主导下的智慧康养解决方案,让研究者们越来越重视和强调老年人主体作用和价值的发挥。智慧康养即处理技术进步下老年人生活态的各种关系,更是对技术主导下的老年人精神世界和价值需求的满足,并呈现为人与技术在伦理上的平衡关系。因此,要实现智慧康养,应该从技术与人的关系角度解决老年人的需求。
数字时代,老年人渴望心理和精神上的满足,期望个人价值的实现和社会的认可,同时享受健康的生活方式。技术迭代所催生出的一系列老年人的新问题,本质是缺乏将老年人作为主体研究对象,缺乏将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综合起来思考。如何利用数字化、智能化实现与家人情感的连接,让老年人在数智社会不再孤独,就要以人文关怀的理念融合智能技术,通过数智设计的方法,让居家康养生活能体现计算的情感与温度。[7]通过智慧的场景建构和设计,可以满足健康老人在休闲娱乐、学习分享、交流互助、社会价值等多样化的需求。
后疫情时代,我们的生活已然“在线”,数字化的产品和服务更迭着传统的方式和模式。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在视觉、听觉、肢体、认知方面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无法平等地获取信息和服务。大部分移动App产品缺少对老年人体验的深层次关注与设计,只通过单一加大字号与简化功能等解决基础体验,缺乏通过新技术应用和更全面的适老化设计服务老年群体。
百度大字版(图6)是一款专门为老年人设计的提供适老化服务的App。它从视觉、听觉、肢体、认知四个方面进行设计,使产品易阅读、易收听、易操作、易理解,通过AI技术增加智能字幕,使老人更轻松地获取视频信息。产品内容可看可听,通过视听融合的交互方式解决老年人视力弱和疲劳等阅读障碍问题。还可通过AI技术合成老年人儿孙亲友的声音,用于全局内容朗读,使老年人感到仿佛亲人在耳边说话,获取跨越时空的情感陪伴。百度大字版依托AI技术提供了低成本的语音和图像搜索,帮助老年人轻松获取新知,答疑解惑。一站式实用工具也使老年人能够便捷地在线办理政务,获得辅助育儿服务。百度大字版进一步降低了老年人获取信息的门槛,使老人更平等地获取信息、服务和情感陪伴,充盈生活,获取新知,享受便捷服务。该产品目前已服务于近70万老年人,受到了用户的喜爱与好评。
图6.百度大字版2021中国设计智造大奖佳作奖图片由中国设计智造大奖提供
2
“老少共融”
1.健康老人的康养需求与困扰
现代的老年人群体范畴广泛,不仅指向后端需介护的老年人,也包含60岁步入退休生活的健康老人。健康老人(Health elderly)是2017年公布的老年医学名词,是指具备形体健康、功能正常、没有疾病、心理健康、适应社会五条标准的老年人。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家庭结构的变化,居住空间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健康老人因处于壮年与疾病或需要护理老人的中间地带而被忽视。来自社会、家庭、自我等多方面因素导致健康老人在精神需求、价值实现、情感交流、健康关爱得不到充分的满足。
在社会因素层面,健康老人族群被统一列为“老年群体”,被视为一群需要被特殊照顾的人群,在生活和情感方面缺乏属于他们的产品和服务。在家庭因素层面,在国家鼓励二胎、三胎政策下,当代健康老人一定程度上还承担着帮助子女抚养下一代的重任,生活质量和品质难以得到应有的提升。多代同堂的生活现状导致老年人因与子女不一样的生活方式而发生矛盾,缺乏亲情间的有效沟通。在自我因素层面,健康老人因退休后导致社会交际圈迅速缩小,虽然身体康健、行动能力正常,却无法继续参与社会生产和服务,实际境遇与理想状态产生较大落差,精神上承受突如其来的生活变化,短期内难以适应,遭受多方的压力。此外,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迫使他们需要不断学习数字场景及应用服务,居家智能产品和网络化管理让他们倍感不适,数字鸿沟导致代际差愈加明显。[8]
笔者认为,对于智慧康养理念下的健康老人康养问题,首先,社会福祉和政策引导只是构建美好康养生活的外在因素,内在因素是健康老人在家庭中的关系和情感维系。其次,智慧康养在智能技术下,更加强调人文关怀,凸显人的智慧,突出老年人的智慧和价值,而非完全依赖科技手段解决老年人问题。最后,智慧康养更强调老年人主体的互动和参与性,并非一味给予。
2.“老少共融”的价值内涵
首先,“老少共融”是一种研究智慧康养的新视角,它不再是割裂地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和智能技术实现对老年人的照顾和护理,而是将老年人作为一个独立完整的个体,从人存在的本质意义去审视老年人的需求,是从人文视角对智慧康养理念的一次提升。其次,“老少共融”立足于当代中国社会变革之下,针对中国特有的家庭结构,打破传统养老理念,它高于普通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的传统康养内容,并且聚焦于老年人的居家日常和行为习惯等细节方面的研究。最后,“老少共融”是一种生活态,是当代社会和谐、家庭合睦、老年康养的生活方式,不仅追求老年人生活上的美满和谐,更是与家人精神上的共情、共娱与共乐,是中国社会特有的价值形态和老年人向往的生活追求。
“老少共融”基于智慧康养理念,其核心是不再将老年人视为特殊人群,其目标是以中国式居家养老为背景,从健康老人的日常生活需求出发,通过技术结合人文理念,打破数字技术带来的关系割裂和鸿沟,实现家庭成员间的融洽沟通与交流,通过“老少共融”的新场景建构,让老人和子女间、老人和隔代人之间,建立更加和谐的生活新场景,最终为健康老人的康养生活提出新的解决方案,并从家庭层面改变传统养老方式的认知。
3
智慧康养理念下的“老少共融”设计研究
人的本质内涵具有精神属性、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精神境界、社会价值及生理机能三者相互交织,相互作用。把“老年人”概念还原成最本质的人,就要从这三个维度去解析其需求。作为一个独立、完整的个体存在,他们应该被完整地对待,而不是从肢体功能的消退或情感价值的缺失单方面予以关怀。
2021年,中国美院与松下集团合作,笔者作为国美专业导师之一,联合松下集团行业专家,共同参与指导题为“智慧康养”创作营计划。本次创造营旨在应对数字时代的变革,聚焦健康老人这一“中间地带”群体需求,以构建中国式“老少共融”新场景为目标,以打破老年康养生活中的数字鸿沟为切入点,以数字技术融合人文关怀为理念,从产品、服务、场景、空间等方面,围绕老少关系、主动学习、健康管理、人生乐趣、生命价值等方面开展探讨,为老年人提供康养新场景,探讨中国式居家康养的新理念。(图7)最终,创作营产出了一系列智慧康养理念下的健康老人生活话题,得到了松下集团的高度评价。
图7.智慧康养未来创作营
1.顶层维度——精神共悦与情感共娱
随着养老观念的逐渐改变,现代社会承担养老的主体呈现多元化形态,子女对老人的养老仍占主导地位。有研究显示,在养老内容方面,青年人与老年人对养老的内容上更重视经济供养,其次为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9] 青年人更看重居住环境、身体健康,而事实上老年人更看重精神的愉悦,家人、朋友的陪伴,以及老有所用,希望能发挥自身的价值为社会做贡献。社会学学者在关于老年人赡养问题的研究中,强调精神赡养比物质赡养更重要。如穆光宗教授认为,“精神赡养”应从人格尊重、成就安心和情感慰藉三个维度来展开,并提出从“老人本位”到“代际平等”和从“单一满足情感需求”到“兼顾激发生命潜能”的赡养演变路径。[10]人作为社会个体,精神满足作为人的顶层需求往往在众多需求中被忽视,尤其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下的社会,越来越多的健康老人一方面承受着退休生活带来的社会关系改变,另一方面遭遇因技术变革带来的社会转型,更多身体机能的下降和改变来自于精神世界的匮乏。这一细腻、隐形的因素会使得健康老人在心理上产生严重的落差。
笔者认为,精神慰藉仍是将老年人视为特殊群体对待的社会传统观念,是将其作为社会的“另一种”人群在心理情感上给予的一种安抚。精神慰藉是低层次的关爱,已经不能适应当代老年人的心理需求。老年人,尤其是健康老人在追求“代际平等”的基础上,更需要老少之间的精神共悦和情感共娱。健康老人的认识观、价值观的改变,独立自主意识的增强和对社会贡献的能量继续释放,会促使他们追求生活中的精神共悦和情感的共娱,进一步提升生活幸福指数。
据2021 年相关数据,全国有80% 的祖辈参与第三代养育。在日常生活中的各项事务上,父母承担了主要的养育责任;在生活照料和玩耍方面,则是祖父母参与的比例更高。而且,超过半数的祖父母觉得养育孩子占据了自己的业余生活和时间,但是仍然有88% 的祖父母感到带孩子是幸福的。(图8)
图8.上图:祖父母带娃的感受,下图:祖父母与父母的角色分工
在养育孙子女的过程中,祖父母与孙子女的情感联系密切,有助于孤独感的减少和自我价值感的增加。因此,创造一种老少共同娱乐康养的方式,成为设计的出发点。捶背是中国最古老的养生健身方式,给长辈捶背,也是孝敬老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种体现。《老少捶戏》(图9)是一款可“老少共融”的趣味捶背互动产品。捶背不仅能防止慢性疾病腰肌劳损、舒筋活血,还能改善肠胃吸收。通过游戏化的场景吸引小朋友主动替老人锤背,老人手中握有动物图案的卡片,示意小朋友在背上寻找对应的动物贴图,贴图点位依照中医穴位布置,小朋友通过不断敲击,让产品发出不同动物的叫声,老人与小孩彼此相互玩乐。产品设置了不同主题的卡片,可根据年龄和兴趣爱好来选择主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老人的关心和爱护。
图9.《老少捶戏》,作者:袁雨薇、严若筠、方凯、连依晴
《P-Dancerl乐养垫》(图10)则成为老人与儿童之间平等互动的桥梁,在室内居家的环境中提供简单、欢快的音乐舞蹈游戏体验和舒缓、健康的轻养生按摩服务,让老人与儿童隔代间成为共同娱乐、共同锻炼、共同生活的“伙伴”。乐养垫由多个模块拼接而成,内含压力传感器,当接收到不同的压力时,通过声、光、触、震等多种模式带来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感官体验,让热爱生活的老人改变在孩子生活中繁重劳累的“看护”角色,满足他们共融共娱乐的需求。
图10.《P-Dancerl乐养垫》,作者:于仕沛、杨艺楠、王清芸
现在的老年人都注重健康,不仅是为了延年益寿,也可以从运动当中获取许多乐趣。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子女忙碌之余往往忽视了对父母的关心,InTouch(图11)运用数字孪生、震动触觉、感温变色等技术,以远程人际之间传递拥抱触觉效果为设计出发点,来改善在网络化时代人际关系中出现的互动“泛化”和情感“弱化”等问题,拉进人与人之间的时间与空间上的距离,强化情感的传递。产品以智能可穿戴设备为载体,模拟实时的拥抱触觉反馈效果,让异地人群之间的肢体语言交流转换成拥抱触觉感受传递给对方。远程触觉交互技术可以成为突破人际交互中“时空”壁垒的重要方式,让老少实现“隔空拥抱”。
图11.《InTouch》,作者:林嘉雯、张书缘、郑晨辉
2.中层维度——习惯延续与价值共享
技术发展正在改变社会生产方式,重组社会生活结构,人们过往积累的生活经验会被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的生活方式所替代和淘汰。如何发挥老年人的生活经验优势和技能,创造“老少共融”的场景,增强老年人的价值感和满足感,又能被尊重和重视,成为该课题思考的重点。
在某问答类软件中检索:有一个做饭好吃的妈妈是一种什么体验?有超过两千条回答图文并茂地描写妈妈的拿手菜。课题组通过500份网络问卷调查,有91%的年轻人对长辈厨艺技巧感兴趣。(图12)此外,许多年轻人的一手好厨艺都是从父母那里耳濡目染习得的。对每一位长辈来说,给子女做一顿可口的饭是一种道不尽的“爱”的表达。当子女长大远离家人,父母多么希望能为远方的孩子再做一次饭,而子女在外也会一直带着家乡佳肴的记忆。于是,食物成了联系老少两代人的桥梁,味觉始终承载着“家”的记忆。课题组通过“味道”去建立子女与父母之间的情感联系。
图12.年轻人对长辈厨艺兴趣交流的调研
《家肴》(图13)旨在找到一种方式能让父母把做菜的知识和经验分享给子女,即使远在他乡,同样能品尝到家的味道。《家肴》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老少沟通方式,通过烹饪将年轻一代和父母相连接,拓宽生活交流话题,增加情感交流;通过“复制”妈妈的味道,助力家庭文化传承。产品通过智能技术自动跟踪妈妈在做菜时习惯用的调料数据,生成一个均值,并会被上传云端,当远在他乡的子女想要自己做菜时,只需打开储存罐倒入食材,产品会根据菜品自动出调料,实现对家庭菜谱数据的量化,用“味道”连接远方的思念。产品还可以跟家中的其他智能家电互联(如松下的魔镜和智能马桶),如家人患有高血糖,则会根据用户的身体健康状况,云端给出减油控糖摄入的建议,从而来保障家人的身体健康。除了智能技术实现远程“味道”的连接外,厨房也是家庭关系维系的基础,同时是食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13.《家肴》,作者:何佳伊、陈爽莹、刘童瑶、丁雨欣、陈信达、汪宇翱
《共厨中岛》(图14)让厨房和餐桌成为现代家庭成员之间情感交流的载体,老年人凭借生活经验教孩子们参与食物制作,体验快乐分享与家庭交流。共厨中岛基于菜品识别技术,可轻松识别食物类别、热量及营养成份,自动记录每日的饮食摄入热量,并且记录下制作食物的流程和操作流线,成为孩子制作食物的“导航”。共厨中岛不仅以食育的方式传承老人的手艺,成为食育的课堂,更让厨房从儿童禁区变成乐园,智能规划操作流程也大大增加了使用者的体验感和愉悦感。
图14.《共厨中岛》,作者:姚诗月、赵敏、潘朋
老年人长期形成的生活习惯和生活经验饱含其社会生存和生活的价值主张。在城市化进程和子女共处的家庭结构中,老年人长期的认知经验和价值观念所带来的生活习惯,表现出与不断变迁的生活方式之间的矛盾。现代生活的框架和社区管理对其生活习惯也造成一定的影响,这些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老年人在社会中的作用和价值表现。“老少共融”追求的是让健康老人的生活习惯得以延续,让他们丰富的阅历和生活经验得以分享,让老年人的智慧再次得以利用和发挥,利用老年人的经验智慧,使老年人焕发人生第二春[11],其背后是对健康老人社会价值的认同和尊重。
养花、种草、种菜都是老年人常见的生活方式。课题组在对杭州劳动路、竹竿巷、文三巷、西溪等5个老旧社区的走访调研中发现,许多老年人都有养花种菜的习惯和兴趣爱好,即使居住在楼上,没有种植条件的也会创造条件。在对众多社区100多位60岁以上老年人的调研中,有85%的老年人表示自己喜欢种植绿植和蔬菜,其中77%的老年人是利用退休生活后的闲暇时光,以种植为生活乐趣,并期望能跟家人分享。(图15)于是,课题组希望为社区中的老年人设计一款专用于家用种植蔬菜的产品。
图15.对众多社区100多位60岁以上老年人的种植爱好调研
《乐种》(图16)就是一款为健康老人提供在家种菜的产品,每一次浇灌的过程都是和孙辈们互动、娱乐的场景,与家人共享丰收的快乐,让种植花卉蔬菜变得轻松而有趣。盘体上下层外延设有一圈拨柄,可以在不同高度下轻松地抓握、旋转操作。当旋转盘体的底部时,盘体周边的多个喷水口就会从孔里面喷射出来,浇灌植物。盘体旋转也让植物能充分接受日照,利于生长。除了种植蔬菜,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也离不开农贸市场。
图16.《乐种》,作者:王诗婕、孔冰、管闽花、冯瑞云、周青杉
Cargo(图17)是一辆智能跟随购物车机器人,满足了健康老人出行采购食材和储物保鲜需求,不再被传统的推车束缚,解放双手。购物车机器人可以避开障碍物,自动跟随购物的老人移动。老人只须将物品放在购物车中,无须推着沉重的购物车购物。Cargo利用了云计算、移动物联网等技术,结合摄像头和语音识别交互,在老人出门前会给出天气的建议,以及自动建立购物备忘录。针对一些有特殊慢性病的老年人,机器人在购物时还会给出食物的配比和购买建议。Cargo也是老人出行的安全小助手,自带的探测头能在老人发生跌倒等紧急情况下及时发出求救信号。为适应老人携带孙辈购物场景,小车可作为一辆临时的骑行工具。日常,老人也可在小车上做短暂的休憩。
图17.《Cargo》,作者:程靓、刘美凤、杨芊芊
3.底层维度——健康关爱与创造乐活
智能产品和智慧家居系统通过网络大数据、物联网和终端产品实施对老年人的观察与监测,诸如老年人突发意外的报警装置、家庭摄像头等设备,功能上虽然达到了监视健康的目的,但缺乏人文关怀的方式使老年人产生了不友好的体验感。课题组在对杭州多家养老机构的走访调研和交谈中发现,采用专业仪器设备和定时定期地规律性进行健康指标监测,会让老年人,尤其是低龄老年人内心感觉被特殊对待,甚至对心理产生影响。课题组与松下住空间团队深入交流,一方面,结合住空间的“魔法屋”智慧家居场景,以松下的全屋智能互联技术实现对老年人的健康日常监测;另一方面又试图通过更加自然和隐晦的方式,人性化地实现对健康老年人的居家健康数据采集与监测。颐联智能家庭健康系统(图18)就是旨在让健康老人在智慧家居环境中,随时随地能实现更自然、体贴和轻柔的健康监测,减少去医院的频率,并以健康农场主题游戏的方式可视化地反映家人健康状况,传递情感。针对老年人普遍存在的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夜间突发疾病等问题,利用非侵入式光学传感器,脱离传统采血检测,通过日常生活中不经意的动作实现数据采集,完成健康检测。如通过喝水时不经意的握杯动作记录心率、站立在浴室地垫时留下体重测量等信息,从而用中国式隐晦含蓄的情感表达传递互相的关心,轻松维护健康,维系亲情,让老年人不再被视为“特殊人群”。
图18.颐联智能家庭健康系统作者:蒋雨桐、周诗雨、朱佳妮、孙庆一
随着智能机器人的普及,机器人将越来越多地替代护理人员参与老年人的健康管理工作。柔性皮肤医疗协助机器人(图19)是一款更具有亲和力和情感关怀的健康监测机器人。除了日常帮助养老机构护理人员完成取药送药等基本功能外,机器人通过人性化、自然的交互方式实现对老年人的健康数据监测,如在搀扶、游戏、运动引导等过程中,通过与老年人无意识的接触柔性皮肤表面,触动机器人皮肤下的感应器,完成对老人们的体温、心率、血氧等指标的监测,以更自然、柔和的方式解决老年人康养中产生的抵触情绪与恐惧感等问题。此外,柔性皮肤机器人还带有呼吸灯和温度模块,让老年人感受到亲和力,不再是冰冷的机器。机器人头部加载了面部情绪识别技术,在接收到老人焦虑的情绪时手臂自动亮起柔和的呼吸灯,有节奏地引导呼吸,缓解老年人紧张与焦虑的情绪。同时,机械臂和底座在感应到碰撞风险时会紧急制动,提升使用的安全性。后疫情时代,互联网医疗有了更高的接受度,也迎来了发展契机。WIP远程医疗实体诊断系统(图20)可提供实时的线上诊疗系统服务,改变了国内三甲医院经常人满为患、医疗资源供不应求的现状。在远程医疗服务系统下,老年人可使用多种诊疗辅助产品,只须插入手机输出口,就能轻松地采集检测数据,对常见轻症进行检测诊断。使用WIP远程医疗实体诊断系统可提高就诊医疗效率,降低线下就诊交叉感染风险,对居家康养的老年人无疑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其也适用于疾病就诊、复诊、诊后康养、健康监测等,满足无接触式医疗健康需求。
图19—1.柔性皮肤医疗协助机器人作者:王菲、杨赓、周志杰、李健2022日内瓦发明展银奖
图19—2.柔性皮肤医疗协助机器人作者:王菲、杨赓、周志杰、李健2022日内瓦发明展银奖
图20.WIP远程医疗实体诊断系统作者:王菲、唐寻、李缘、谢星平2021金芦苇工业设计大赛提名奖
在社区和康养机构,老年人的锻炼一直被视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适度的锻炼不仅能提升肌体活力,延缓衰老,更能增进身心的愉悦。课题组在调研健康老人的需求时,发现唱歌与跳舞多为健康老人所热衷,希望通过智能技术为健康老人创造不一样的锻炼体验产品。《掌间乐器》(图21)是专为健康老人设计的新型微运动可穿戴设备,它将娱乐与运动锻炼相结合,以音乐“演奏”为基础,辅以“魔镜”的实感捕捉与节奏提示,在老年人戴上手套做出相应动作时给予反馈,通过老年人参与音乐“演奏”时上臂关节的活动锻炼,以简单的交互形式和反馈机制让老年人摆脱“数字鸿沟”和智能技术的障碍,锻炼神经反应能力,达到微运动的健康锻炼效果。Knock&Knock(图22)是一款供益智解压玩具,根据手部动作的研究,如:勾、捻、按、拢、转等多个动作重复的运动,让老年人获得手部的锻炼的机会,不仅益智健脑,延缓衰老,还可以增加手指运动的灵活度,改善身体的机能和状况。同时,该产品还可以调节按压的手感反馈,记录捻动齿轮的距离,如同老式手摇放映机一样的小风扇更增强了产品与老年人之间的互动感。此外,Knock&Knock还可以供健康老人与儿童一起玩乐,增进老少之间的沟通。
图21.《掌间乐器》作者:郑晨辉、苏忠健、王郅之
22.《Knock&Knock》,2019中国设计智造大奖设计义乌专项奖TOP22,图片由中国设计智造大奖提供
4
人文关怀视阈下的智慧康养设计思考
10年之后,当今社会的主力60后、70后亦将逐渐步入退休生活,加入健康老人的序列。他们受过良好的教育,拥有富足的经济条件,追求高品质的生活,将对康养生活会提出更高的需求,更期望向社会持续释放能量。如何通过设计理念、方法的迭代,思考未来智慧康养的场景和形态,从而促进未来智慧康养领域的设计研究,为广大老年人提供更舒适、更优质的康养体验,成为智慧康养的重要命题。
首先,智慧康养的设计理念应该转换思维,不再将老年人视为特殊群体对待,这是智慧康养设计的基础。从人的哲学本质出发,研究老年人的生活需求,从关爱、友好的基础立场进一步迈向为老年人赋能和创造价值的思考。
其次,智慧康养基于智能技术的发展将呈现更新的内容,在充斥技术的广域社会下,无论是政府、企业、设计师都应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技术的“双面性”,更应该在老年康养领域中强调人文关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立足人性化需求,凸显技术中的人文关怀,为老年人的康养创造更加美好的体验和服务。
最后,“老少共融”将迈向“人机共融”。“老少共融”作为当代中国式的智慧康养设计策略,并不是智慧康养理念的全部,亦非一成不变。随着数字技术发展迈入元宇宙时代,智能人、数字人的陪护将成为未来更多老年人养老的选择。面对智能化、虚拟化的角色陪伴,设计须始终站在以人本人工智能为核心的立场,以更加智慧的方式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注释:(向上滑动查看)
[1]人民网、国家统计局:《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18.7%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EB/OL],2021-05-11,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9433233776674836&wfr=spider&for=pc
[2]陈赛权:《中国养老模式研究综述》[J],《人口学刊》,2000年第3期,第30—36,51页。
[3]徐勤、原野:《家庭养老在中国老年保障中的作用》[C],第23届国际人口大会《中国人口论坛文选》,1997。
[4]左美云:《智慧养老的内涵、模式与机遇》[J],《中国公共安全》,2014年第10期,第48—50页。
[5]http://www.ankangtong.com/pension_home.html.
[6]杨菊华:《智慧康养:概念、挑战与对策》[J],《社会科学辑刊》,2019年第5期,第102—111页。
[7]谷丛、王菲:《“数智设计”——数字时代的设计新形态》[J],《装饰》,2021年第12期,第52—65页。
[8]黄晨熹:《老年数字鸿沟的现状、挑战及对策》[J]《人民论坛》,2020年第29期,第126—128页。
[9]曹鑫:《青年人与老年人养老观念的共识、差异与融合》[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第21—41页。
[10]穆光宗:《老龄人口的精神赡养问题》[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第124—129页。
[11]左美云:《智慧养老的内涵、模式与机遇》[J],《中国公共安全》,2014年第10期,第48—50页。
《装饰》杂志欢迎您的来稿
E-mail:zhuangshi689@263.net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A431 中国装饰杂志社编辑部
电话:010-62798189 010-62798878
邮编:100084
官网:http://www.izhsh.com.cn
建议邮件 书信亦可
在微信中回复“投稿”即可获得投稿须知
投稿1.5月后可致电(010-62798878)查询初审结果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装饰杂志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