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重磅宋元书画大展开了!超一半文物是一级品!

2022-08-26

又一书画大展来了!汇集多家文博单位重磅宋元书画作品,原创大展绘冠南天——粤藏宋元书画特展”广东省博物馆开展,展览开幕式当晚,博物馆之夜活动同时举行。


开幕式现场


现代舞《归》(表演:广东现代舞团)


作为“2022年暑期博物馆之夜”系列活动的第四期,8月19日,广东省博物馆与广东现代舞团精心合作,持续推出原创“沉浸式展演”活动。广东现代舞团围绕展览创编的精彩舞蹈《归》,以及古琴、琵琶等乐器演奏的古典名曲《春江花月夜》《陋室铭》,与展厅内历经几百乃至近千年的文物一起,为观众开启“看展、听曲、赏舞”跨界融合的视听体验,拉近博物馆文物与观众生活的距离。


古琴歌《陋室铭》(表演者:琴歌音乐家何怡)


绘冠南天——粤藏宋元书画特展


“绘冠南天——粤藏宋元书画特展”以“粤藏宋元书画”为引线,首次汇集岭南地区文博机构庋藏的宋元书画珍品,并从故宫博物院等单位借展了清代粤籍名家吴荣光、孔广陶等鉴藏过的部分宋元佳作。


展览共汇聚广东省博物馆及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广州艺术博物院、佛山市博物馆、汕头市博物馆共8家文博机构的宋元书画珍品,既是近年来国内少见的宋元书画特展,也是广东文博机构首次举办的宋元书画主题展览。


展览立足于“粤藏”和“宋元书画”这两个基本点,从宋元书画的名作与呈现出的审美意识、南粤先贤对宋元书画鉴藏的传统与成就、宋元书画典范对后人的影响与启发三个角度切入,将全部内容划分为“岭海今藏,宋元意态”“南天古鉴,粤迹留痕”“留芳遗韵,泽被后世”三个部分。展览可谓亮点多多。



多个首创汇聚



广东首次举办宋元书画主题展。宋元是中国书画艺术发展的高峰,宋元书画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虽历经久远,传世绝少,难得获观,却至今仍是国人学习、临摹的典范,因此大规模、高规格举办宋元主题书画展,十分难得。岭南地区收藏的宋元书画首次集中展示。


在历史上,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的著名书画鉴藏家早已为人熟知,而广东的书画鉴藏稍显平淡。


20世纪50年代以来,广东文博机构努力征集,收藏了部分宋元书画真迹,尽管总体数量不多,但在国内各省文博机构中仍占有一席之地。但因文物保护、场馆条件等各种因素,这些藏品以往只是零散地在各馆举办的展览中出现过,从未集中展示过,故此,对这些作品进行一次集中展示具有独特的意义。广东历代收藏家的首次学术梳理。



清代中晚期,以吴荣光、潘正炜等为代表的著名藏家曾将一批宋元书画名迹汇聚广东。虽然后来世事变幻,他们收藏的许多名作又流出广东,分散到世界各地,但他们的鉴藏往事,早已使这些作品与广东结下了不解之缘。此次展览首次对广东历代书画藏家及其收藏宋元书画、著录、刻帖等进行系统梳理与呈现,对于推动地域文化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重磅展品云集


展览汇聚8家文博机构宋元书画及相关文物50余件(套),其中一级文物达一半以上。

广东省博物馆藏陈容《墨龙图》、赵孟頫《行书陋室铭》等宋元书画珍品倾囊而出。

南宋 陈容《墨龙图 》  广东省博物馆藏


陈容(1189—1268 年),字公储,号所翁,福唐(今福建福清)人,一说福建长乐人,《金溪县志》作临川(今属江西抚州)人。南宋理宗端平二年(1235 年)进士,曾在临江(今江西清江)任职,后升任国子监主簿,官至朝散大夫。他学识广博,颇富文采,为人落拓不羁,暇喜游于翰墨,以画龙名重一时。其画龙善用水墨,深得变化之意,开创了水墨画龙的先河,在中国绘画史上可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此图以两幅绢拼成,画家用粗劲的线条勾画龙身并以淡墨晕染,仅在龙的眼睛及爪处施有赭色,云雾则运笔迅捷,整个画面水墨酣畅淋漓,画面右下作者自题“抉河汉,触华嵩;普厥施,收成功;骑元气,游太空”,与画面上盘旋矫健、须目贲张的飞龙互为呼应,将飞龙腾跃九天、叱咤风云、势震山河的磅礴气势呈现得淋漓尽致。陈容在中国绘画史上以画龙著称,并且真迹传世不多。他的龙被称为“所翁龙”,被后人奉为画龙的典范,不仅在中国备受追捧,还影响到了日本等海外国家。此图可谓是其传世作品中尺幅最大的鸿篇巨制,尤显弥足珍贵,因此此次展出十分难能可贵。

赵孟頫《行书陋室铭》卷  广东省博物馆藏


此卷共19行,计86字,虽无年款,但从印章、署款和书风看,应为赵氏早年作品。原为纸本挂轴,后经蓑衣裱,改为手卷。录书唐刘禹锡《陋室铭》全文,通篇结字扁平,用笔方圆并举,法度谨严,气势端秀,意态古朴生拙,与宋高宗书法在笔道、结体上多有继承之处,从中可以看出其早年书风“初临思陵”、“元贞以前,犹未脱高宗窠臼”的特点。

赵孟頫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书法上,他不仅在元代是一峰独尊,在之后的近一百年里,也依然有巨大影响。人们讲楷书四大家,推欧、颜、柳、赵,其他三家都是唐代人,唐以后只有赵孟頫。当时人说他的书法是“上下五百年,纵横一万里,举无此书”。后人说他的书法是“超宋迈唐,直接右军”。

清代吴荣光、孔广陶收藏过的宋拓王沇本兰亭序,潘仕成收藏过的南宋张即之行书《台慈帖》重回故地。

宋拓 王沇本《兰亭序册》左右滑动

南宋 张即之行书《台慈帖》故宫博物院藏

《台慈帖》此次,只展一个月此帖内容为应酬类信札。结衔称“致仕”,应作于景定年间,为张氏老年之笔。运笔提顿幅度明显,点划虚实相映,线条粗细变化与写经书颇似。结字严整奇伟,布白疏朗而有新意。曾为宋荦、江恂、成亲王、绵亿以及粤籍著名收藏家潘仕成等人鉴藏。左侧可见潘仕成“德畲”的鉴印,并著录于《海山仙馆藏真帖》中。

南宋 白玉蟾(葛长庚)草书《足轩铭》卷(局部)



广东人最早的两件传世书法作品刘昉题跋、白玉蟾草书《足轩铭》首次回家。

白玉蟾,道教全真南宗祖师,南五祖之一。本名葛长庚,字如晦,又字白叟,号海琼子,又号海南翁、琼山道人等。祖籍福建闽清,生于琼州(今海南琼山),后因母亲改嫁到广东,改为白姓,易名为白玉蟾。

白玉蟾是岭南书画史上较早扬名于岭外的书画家。在宋以前, 岭南少有书画名家。根据历史记载,在唐代,仅有以政绩著称的张九龄善书法, 绘画方面则主要有擅画山水的张询和善画龙的僧徽。直到宋代,诗书画兼擅的白玉蟾才使岭南美术开了新篇,在广东美术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白玉蟾擅长多种书体,他的草书上追晋人,得“二王”遗韵,行书则深受北宋黄庭坚影响,笔法苍劲老健,纵横舒展。遗憾的是,他传世书迹极少,目前所知主要有草书《足轩铭》卷、上海博物馆藏的行书《仙庐峰六咏诗》卷等,均是现存较早期的岭南书迹。

《足轩铭》卷,也是只展一个月,画作为时年33岁的白玉蟾为友人周耍长高士所书,作于宋理宗宝庆二年。此件书法行草相间,结体率意而不失沉蕴,笔势清劲爽健,用意超凡脱俗,有晋人风度,为名家精品,世所罕见。卷后元虞集,明项元汴,清永瑆、守虚子、绵亿、崇恩,近代吴湖帆、潘静淑题跋。署年款“宝庆丙戌”,为南宋理宗宝庆二年(1226)。

《群峰晴雪图》

此图款识残损,画面右下角仅存“熙宁辛”三字。诗堂处有谢稚柳先生1979年鉴题:“北宋人群峰晴雪图。此图风格特为温润,为北宋所罕见,殊足珍重。右下有“熙宁辛”三字尚存(案:熙宁有辛亥),此盖四年也。”“熙宁”为北宋神宗年号,在熙宁年间仅有“辛亥”,故当为“熙宁辛亥年”即1071年所作。此画乃本馆所藏绘画中年代最早者。

作品以雪景为主题,采用全景式构图,综合运用留白、皴擦、烘染等绘画技法,将作者的视觉印象转化成具有连贯性、整体性的雪景山水图。整幅作品构图饱满,气势雄浑,意境深远,画面层峦叠障,山间蟹爪枯树散布,茅亭楼阁半隐半现,迭迭山泉涌出,于萧寒中平添一份趣味与变化,充分彰显了北宋山水画创作的典型风格和艺术水平。

《平沙落雁图》卷 (局部)汕头市博物馆藏

吴南生捐赠的《群峰晴雪图》《平沙落雁图》卷粤博相聚。

《平沙落雁图》卷,无款,1982年谢稚柳先生鉴定为元人之作并在卷后题跋:“其画派纯出于南宋马和之,可谓登堂噬胾。马和之画南宋以来未见有接踵继武者,此图可谓仅见,独惜其人不为世所知,稽其画笔,为明以前之作,可概见也。”

引首为隶书“平沙落雁”四字,画心开卷处林木蓊翳,有茅屋数楹,一男子侧卧于凉亭之中,遥望远处洲渚,洲渚上有羊群或踡伏,或觅食,或嬉戏。一渔舟泊于洲渚旁浅滩处,舟上渔妇怀抱婴儿、男子生火煮饭的场景活灵活现,一派安闲祥和气氛。画卷中段至尾,200多只大雁列成雁阵,或高翔云表,或盘旋水际,姿态各异,岸边的芦苇飘渺萧瑟,令人顿觉秋声满纸。整幅画卷景致颇多,雅韵欲绝,其精熟程度,绝非凡手所能。

黄公望《溪山图轴》

恽寿平题跋、容庚检点珍藏最得意者的“黄公望山水半幅”《溪山图》隆重登场。

黄公望(1269-1354),本名陆坚,世居江苏常熟,后嗣于浙江永嘉黄氏,遂改姓黄,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等。早年做过书吏,因受张闾案受累坐牢,出狱后隐居不仕。他工书法、诗词,善散曲,通音韵,精于山水画,曾受赵孟頫影响,上师董源、巨然等诸名家,晚年大变其法,自成一家,被推为“元季四大家之冠”。

此图无黄公望款识,左上角有恽寿平题跋,从中可知此图曾为恽氏所藏,亦由恽氏断为黄公望之作。20世纪中期为容庚收藏,并经谢稚柳先生鉴定,认为是黄公望早年风格。整个画面秀润柔媚,近处草木繁盛,远处山峰巍峨,其间山路蜿蜒,云霭氤氲,呈现出一派野逸空灵的氛围,从中可见作者脱凡趋圣的散逸心境。

南宋 马和之《鄘国四篇图》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藏





马和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高宗绍兴时进士,官至工部侍郎。善人物、佛像、山水画。

此卷共四段图像,依次描绘《毛诗·鄘风》中的四篇《柏舟》《墙有茨》《桑中》《鹑之奔奔》。根据明清著录,此卷应为传马和之《鄘风图》卷的一部分。马和之《鄘风图》卷对《毛诗·鄘风》中的诗篇应均有描述,并有宋高宗题识,惜流传中多散轶,加之时人或后人仿本及托名之作,造成多本风格迥异。此卷曾为清内府收藏,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南宋初期马和之的创作风貌,可作为与记载中马和之风格相互考察以及同其他传马和之《毛诗图》相互考察的重要依据。其风格融汇了魏晋传统、吴道子传统和刚兴起不久的士人画思潮,用笔飞动,造型简括,既有古朴的意趣,又应和了李唐和赵伯驹的时风。


元 张德琪 江亭平远图卷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




张德琪,生平事迹不详,主要活跃于14 世纪初。此卷绘江亭平远图,为典型的“一河两岸”式构图。卷后有元代诗人张翥、明代沈粲、陈继儒以及清代周亮工题跋,曾为广东藏家韩荣光等人收藏。

在中国绘画史上,元代是一个辉煌的时代,也是文人画发展的高峰时期,尤其在山水画上具有特殊的成就,可以说元代山水画在中国绘画发展史上有相当重要的篇章。元代文人画更注重笔墨意趣和个人风格。强调“格物致感”,重视写意和主观情感的书法,追求“情景交融”的意境,是元代山水画的主要特点。“一河两岸”构图是元代山水画艺术一大创新特点,是中国山水画特殊的构图方式。通常画面中有一条宽阔的江河隔开远、近两边景物,前景有坡石或枯木,远景为低平的山峦,产生一种空旷辽阔的景象。这种构图在元代十分盛行。

《罗汉伏虎图》

此图无款识,画面以“罗汉伏虎”为主题,作者熟练利用勾、皴、擦、染等表现手法,生动地描绘了伏虎罗汉降服、轻抚猛虎的景象。头上显有佛光,右手执杖,左手抚猛虎头顶。猛虎凶机收敛,温顺驯服地卧于罗汉脚边。罗汉身后有比丘和侍童各一,神态、表情刻画俱生动传神。衬景之老松、山石、苔草等,皆为宋人笔法。图中虚实变化有致,中心突出,整体感很强,从中可以略见当时罗汉造型的情况。

南宋 马麟 松林亭子图册

李衎《纡竹图》

《纡竹图》是李衎的代表作品之一,在众多元代的画竹人士之中,李衎堪称出类拔萃。其笔下的《纡竹图》具有浓厚的文人意识,是一幅写实的双钩设色画。作品以双钩着色写纡竹,下笔劲利,着色清新,竹枝前后交错,竹叶疏密有致,不仅极富层次感和形式美,而且将纡竹虽被屈抑但仍生机勃勃的精神状态准确生动地表现出来,充满了象征意义,寄托了作者深邃的情思和理想。画左上角是李衎在作画十三年之后的题识,阐述了其创作经过及绘画思想。

楷书《佛说了知经》左右滑动

此经共15页,作于北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有“佛说了知经。姚秦之藏法师鸠摩罗什译,维皇宋熙宁元年龙集戊申二月甲辰朔二十六日巳巳起首写造,冯预书,校勘僧绍红”等题识,以顿笔为主,字体笔画横细竖粗,侧锋用笔,结实厚重,当属宋人写经精品,曾经明代晋王府、清代汪士鋐、近代王文心等递藏,流传有序,弥足珍贵。

场景化陈展设计


在展览设计上,从“宋元书画美学”出发,着重构建和营造沉浸式参观环境。为了让参观路线更加舒适合理,在展厅多处设计实物场景、互动空间,并利用多媒体、投影等多种科技手段,营造具有立体感的宋元书画美学空间,使观众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宋元书画的艺术魅力和时代特色。


展览信息



绘冠南天——粤藏宋元书画特展

展览时间:2022年8月19日-11月27日
展览地点:广东省博物馆(三楼专题展厅)
展览免费



文博圈编辑整理 图文资料:广东省博物馆提供



-END-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文博圈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书画大展 文物

13440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