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重新提问·个体绘画中的时代可能 | 王恺作品

原创 2022-08-24



封面王恺作品:弦境2022-005 木版 100 × 140cm 2022




■艺术家王恺




   INFORMAL ESSAY | 艺术家随笔



目前的创作阶段是从 2019 年的「线性的天籁」系列开始,线的应用则可以追溯得更早。「2019 线性的天籁 - 王恺作品展」之后,我开始随着创作的深入,对自己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提问的同时,就是寻求解决之道的开始。长年累月的专注,必定会引发深入的思考。越是深入,越是与环境脱离了关系,它属于个人的体验和感受 , 所表征出来的是观念以及促成圆满呈现的技术以及材料的选择。没有艺术,只有艺术家,在创作的过程中艺术家本人的心领神会和成长的愉悦,是金钱以及虚名无法带来的。

持续的疫情改变了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常态。但我一直以来就是这样,白天的时间都是在工作室度过,九点准时到,六点准时回,天天如此。就如同我划出的一条条的线,平平常常无有波澜。但线线相映却自有一番景象。她安静,没有激情的笔触;她平淡,没有欲望的绚烂;她柔软,没有刀劈斧砍的塑造。她还是本原的她。

一直以来很喜欢木板的这种材质,它有生命的温度。从作品的基底到成为作品主体的转变,反映的是创作思路的转变。重复用刀刻的形式来施线的这个过程中,几千条几万条的线,实际上就是对这个木板的一个细微的破坏过程,同时恰恰又是一个重建的过程。使它的隐含的东西(天然纹理)得以似隐非现的显现。需要强调的是,这不是我通过有意控制得到,实际上是随势无分别的以刀运线,自然而无意的得到。如同那砂岩经过百千年的风化,所形成线性纹理一般。行线的过程,仿佛是心通过手,手通过刀对木板的一次次轻轻的抚摸。我闭着眼睛,只关注手与木板流动的触感,现在这就是世界的中心,也是世界的全部。光滑和粗涩,停顿与流畅、清浅与深刻。这是一种极细微的体验。这个体验,很像禅修中的呼吸,一呼、一吸 、一呼、一吸…… 在这个过程,不能允许有急于完成的躁动,也不能有总是停顿想要休息的懒散,这需要持续的体会。

我的作品就是我自心的写照,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发生。作品即我。



创作过程


进行中的作品局部



   ART REVIEW | 艺评



《弦外之音:论王恺的弦境绘画》

(节选)

文/夏可君



作为「弦境-2022王恺作品展」的策展人和评论人的夏可君教授这样评论:


这是王恺绘画的哲学要求,如何更为彻底深入到物自身的内部?倾听到那更为沉默的寂静?那物之心的回旋之回声,王恺就还必须发明自己的“聋”,之前的绘画可以说发明了一种“盲人”触摸时的倾听。


那么,更为彻底地一步如何可能?王恺还必须进入更为深渊地挖掘,即在如此丰富的刻画之后,绘画还能进行到何种程度?那有意与无意之间的振荡如何进入更为幽微的玄境?他必须发明另一种的倾听,但首先必须再次学习放弃,发明自己的聋,色彩必须被放弃了,而是更为彻底回到木纹的内部,不是表面,而是内部,但也是来到表面可触的内部,让物之心获得新的呼吸节奏。


也许,刀刻的挖掘手法也必须保持克制,回到那更为原初的柔软触摸?


 弦境 2022-008 木版 100 × 140cm 2022




* 以刀刻来触摸:烟氲虚薄



这迫使王恺随后迈出了更为彻底的一步,即在木板上不再施加任何别的材料,只是在木板上非常轻微地刻,如同艺术家自己所言,严格说不是雕刻而是触摸,以坚硬的刀去“触摸”(touching),但应该说是“抚摸”(caress)木版,就是回到事物本身,直接面对眼前的这块木版,回到触感哲学最为彻底地还原。


王恺用的是品质极高的偏白色的板材,纹路非常浅,不仔细看根本上就看不出来。因此,既要出现纹理,又要保持其微茫的不可见,就只能如同盲人去触摸古琴那般,绘画要保持的仅仅是一种极微妙的触及感(tangible),这就要求艺术家用心用手去感知(contact),去调控力度与角度,还有运刀的快慢以及工具的利钝,都有着更高的要求与手法的控制,只有如此的控制才体现出艺术的精准与恰切(tactful)。


这几乎就是一种宗教式的面壁方式,乃至于一种苦修的禅宗简化方式,只是王恺是以刀刻来面对原物,但颜料的修饰与画面的修辞都放弃了,王恺走向更为彻底地一步,看起来还是在用刀去触及木版,但其实不再是刀刻了,而是用刀去抚摸!用刀去与木版对话,不是去凿开物体的纹理,如同之前叠加颜料又破坏的方式,现在则仅仅是俯身去倾听淡淡木纹的声音,是进入物自身的内心或内核的纹理。反复以刀轻微触及木版的过程才是关键,几乎不再看,不再注意纹理的交织美感,最后获得的虚薄图像与微妙视觉,其实只是偶得,只是某种副产品。


■ 弦境 2022-018 木版 100 × 140cm 2022



晚近2022的作品,似乎是物与心的一种对话,一种抚摸般的隐秘对话,这是艺术家王恺“摸索”很久,而自觉实现出来的视觉-触觉-心觉相互贯通的手法:


一方面,木板还是木板,艺术家并没有添加任何材料在她之上,根本上没有用任何的颜料,与之前的方式不同,彻底保持了物性的现成品特性;


另一方面,艺术家以艺术之名,以刀作手去触碰木版,以毫米为单位,与木版进行细腻单纯的感知,直到出现神交,画面出现一种氤氲虚白的气息。


即,本来白色木版上的木纹并不清晰,但因为艺术家以刀去触摸木版,似乎就是自己的皮肤,在反复的触感中,画面出现了奇特的纹理,就如同沙漠上分化后的丹霞地貌般的线纹隐约浮现出来,似乎是盲人重获光明,这是神遇的时刻,是意外的惊喜,因为艺术家所用的板材是偏白色的浅浅的纹路,不仔细都看不出来,而施线时仅仅触及最表层的木皮(厚度一毫米),尽管被刀破坏,但这一层多数也还在,只是极薄,可能是十分之一毫米的留存,这就导致这些具有微妙凸凹感的线立体,极其温柔,宛若水上之烟氲。


此虚薄烟氲气息的隐约浮现,让我们想到了古典山水画的至高境界,无论是宋代的烟江叠嶂图,还是元代文人画的烟岚气韵,再到明代的烟浮远岫,氤氲化生之美一直是古典的神髓。但进入现代性,还必须具有观念的反思,这就是杜尚提出的现成品绘画的虚薄气息,必须尝试新的手法,把古典的氤氲之气以当代的方式与个体化的心灵体验表达出来,王恺的新作是中国式虚薄艺术的贡献!



■  弦境 2022-013 木版 120 × 120cm 2022


■夏可君老师在工作室交流


■王恺工作室


   ARTIST‍‍‍‍‍ | 艺术家简介


王恺
WANG KAI

生长在内蒙古戈壁上的我,喜欢苍莽凛冽之美。戈壁上的生机与衰亡,生灭不已。我的创作无不留有这北方大地的印记。人在此显得渺小脆弱,只有在钢筋混凝土建筑中,人才会不知天高地厚。有人说,我喜欢你的执着。我知道,我只是把一件事做到有始有终。我也并没有刻意的疏远人群,只是我的心,永远活在不羁的旷野中。


七十年代出生于内蒙古包头市,生活创作于北京。

迄今,举办过三次个展,参加过五十余次群展。


个展:

2019 线性的天籁— 王恺作品展 朴子艺舍 北京

2017 铁道北-王恺情景创作呈现展  乌素图  内蒙古

2011 临界-王恺个人作品展 798宏艺术空间 北京                                                 


个人项目:

2021 王恺个人项目 串珠003 引力(行为装置)上苑黄山创作园

2021 王恺个人项目 串珠002 唯识的天空 (行为装置)朴子艺舍

2021 王恺个人项目 串珠001  存在的温度与时间 (装置) 無空间



   THEME | 主题策划征稿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库艺术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重新提问 个体绘画 王恺作品

13853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