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EveryArt 专访|艺术家:吴颖凯 WU YINGKAI

原创 2022-08-24

EveryArt 专访

艺术家:吴颖凯 WU YINGKAI

编辑整理EveryArt、黄芷晴
原创作者EveryArt、吴颖凯、王羽凝、安洋、陈楚逸、张奕颖




吴颖凯



个人简介:吴颖凯,杭州余杭人,95后新锐艺术家。现工作生活于杭州余杭,对东方艺术有独到的理解,常年研究岩彩画,工笔画等。善于融合东西方文化,结合传统及当代艺术手法进行创作。作品风格辨识度高,风格鲜明。


艺术自述:眼下大部分的当代人正在弃自己于不顾,投身于茫茫尘世终日奔波忙碌;在消费主义的狂潮下,人们似乎已经不需要诗意的世界。工业文明、资本驱动、金属与塑料的世界带来的是人的异化。而此时艺术的作用到底是什么,也许是暂时让人们抛开面目可疑的机会主义与实用主义,用“美”的角度看世界,艺术带来“人文”的回归,艺术让我们机械的大脑和身体,再次灵动起来,得以感受四季轮换的五光十色、日月交替的神性与温柔、光影变幻的热情与华美。艺术家需要做什么,也许只是表现世间的一切现象,比如声势浩大的劳动的人群,夜晚灯火辉煌的船坞与热气腾腾的工地、比如人们的力量、勇气、智慧等等一切人类存在的象征,借艺术形式,引发人们的一些抽象思考。


近期展览:
2021年 作品参加群展“光合作用”,深圳;
2018作品《家乡》入选浙江展览馆展览,杭州;
2018年 上海枫泾镇马利杯景观设计大赛二等奖,上海。




艺术专访 INTERVIEW


Q1:你的作品有着强烈的“中国风”,民族文化在你的创作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可以说说你是为什么执着于将中国文化融入自己的作品中,你对“民族”、“本土”又有什么思考和看法?

A1:我之前看过曹星原老师的一些访谈,我很赞同曹老师所说的,现在的中国人已经看不懂中国画了,这和中国近代历史是有莫大的关系的,近代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动荡与屈辱,彼时的我们,拼命学习西方。就美术来说,学习西方的一个世纪,也是与中国传统渐行渐远的一个世纪。一段时间内,连我这样学习了美术十几年并以此为业的人,也很难接触到中国传统美术的魅力所在,更妄提其他职业的人,他们更是越来越无法欣赏中国美术。我会执着于将中国文化融入作品当中,首先肯定是我更认可中国传统文化更注重“心灵与精神“的追求的内涵,在意境与形式上,我也非常推崇我们传统的人文画与岩彩画。其次,也是想用自己的小小力量影响周围的人,让我身边的朋友看懂中国画,感受国风的魅力,我想我可能也可以做一些贡献。



吴颖凯|风月宝鉴,木板岩彩,30×40cm2022

吴颖凯|险象环生,木板岩彩,30×40cm2022


Q2:你的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多为小孩,可以聊聊这个选择背后的含义吗?

A2:我们小时候,如果老师问长大了想做什么,一般我们会回答说想做科学家、警察、老师等等听上去非常单一的几种正能量的职业,很单纯很无邪。我们憧憬未来,因为人人都说“明天会更好”。在当时的环境之下,换言之,孩子,就真的只是“孩子”。信息少,也就启悟得晚。社会发展在快车道,人人的生活都是“充满阳光”,所有人的心境都是向上的。

当社会开放度变得更高(当然这肯定是好事),世界环境也变得更复杂更多元的时候,孩子们每天接收的信息、观念和我们当年已然不可同日而语,多元的社会带来多元的视角和价值观。但是这些观念、信息是泥沙俱下、好坏莫辨的。于是,现在的孩子,总给人一种“小大人”之感,好像还没有长开,就已经老了。网红、消费主义、明星热点、短视频等等...孩子们其实是活在一个“大人”的世界。我作品里的孩子,其实都长着一张“成熟”的脸。实际上,我想表达的恰恰正是一种“讽刺”,孩子们徒有“孩子”的脸,却已经没有“孩子的心”。没有赤子之心的人们,即便只有七八岁、十岁,都已经是“老了”。


今日社会,有几人尚有“赤子之心”?目之所见,行走的无非都是被消费主义、工业化、城镇化..牵着鼻子走的行尸走肉而已,但是我们都身处其中,极少人可以做“散淡”之状,即便是个孩子,亦如是。


风月宝鉴这一幅,他在照着镜子,看到的自己长大后是“齐天大圣“,但实际上, 那到底是齐天大圣还是跳梁的猴戏龙套,就各有分说了,这里没有明确的答案。险象环生这一幅,孩子踏着一群龙套猴子往前跑,恰如小升初、中考、高考、保研、出国、工作...没有一刻是轻松的,孩子都是亦步亦趋、如履薄冰的,并且有一群的龙套为他做了垫脚石。虚张声势也是如此,明明势单力薄,眼前的观众也只是没有灵魂的玩偶而已,却依旧做张牙舞爪,虚张声势之状,人们的内心是脆弱的,是缺乏的。只能通过外在的装点,使自己“武装”起来,亦如,漂亮的成绩单、学历、工作履历、项目经验....障眼之法也是如此,无论你怎么想藏匿自己,都是不可能的,总有他人在注视着你,所谓“藏匿”的各种方法,也只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而已。



吴颖凯|虚张声势,木板岩彩,30×30cm2022

吴颖凯|障眼之法,木板岩彩,30×40cm2022


Q3:我发现在你的作品中出现了许多佛教文化的元素,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关注宗教文化并将其引用至自己的艺术作品中?

A3:们从小接受的一套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但是你会发现很多时候,这套唯物论并不能解决我们生活中遇到的很多疑惑,它给我们提供的心灵的安慰是有限的。而宗教则不同,宗教会给我们的心灵带来恒久的宁静与安慰。我自己是从工作以后,开始对佛教文化产生兴趣,也是因为生活中的现象瞬息万变,整个社会充满了躁动与流变,人们的欲望是被牵着鼻子东分西岔的,因此人们会迷茫,会痛苦。佛学思想并不能帮你真正解决什么,但是它能扭转你看世界的方法,它提供了一套新的解释世界的观念,能够给我带来全新的认知体验。比如说佛教的“缘起性空”,揭示了万事万物的规律和本质,而禅定和冥想也帮助我更好的去思考艺术,而禅定与冥想对我的创作也是很有帮助的。


吴颖凯|欲海争渡,木板岩彩,20×20cm,2022


Q4:在你的自述中提到,关于“想象明日”提出“明日之爱是否会到来”的假设,那在你看来明日之爱的形象是怎样的呢?这是如何在你作品中呈现出来的?

A4:首先,我非常渴望“人文”的回归,人永远是一切的主题,所有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都不应该忘掉“人”这个最重要的元素。我们可以有多种价值观,你可以觉得有钱就是成功,我可以认为追逐心灵的幸福就是成功,我们彼此不矛盾不冲突,但没有一种价值观是可以处在上位绑架另一种价值观的,秉持任何一种观念的人,是可以互相理解并尊重彼此的,这是对他人作为“人”的尊重。这样的一种社会,是自由的,是舒适的,这是我认为的“明日之爱”。

其次,我也非常渴望,对“人”的突出与强调,可以在看似高度理性的科技进步与资本角逐中被彰显。人从来都是目的,不是工具,不应该是资本眼中的韭菜、是互联网公司眼中的一个“粉丝”、“用户”,是一个企业的一个“工号”,人如果异化成一个符号,是人类的悲哀。当我们社交时,所需交待的仅仅只是一些“标签”时,人们互相之间是缺乏把对方真正作为“人”去探究的兴趣与热情的,这是一件很不幸的事。


人若能自在地得到心灵之自由,不被眼前的“相”所迷惑,承认“人”之高贵,我,工作,奋斗、或者躺平,那都是因为我心之所向,而不是人人都在这样做,我只能顺应潮流,也不是“如果不这样做”,我就是大逆不道,不知该何去何从。我的环境是承认我的任何选择的,并且我铭记着荣誉有限、德行永恒之训诫。那便是明日之爱,我们人人都将感受心之自在,人生之幸福。



吴颖凯|五蕴皆空,木板岩彩,20×20cm,2022


Q5:在你的自述中提到想通过自己对东方艺术独有的理解来表现社会现实现象,那可以分享一些在你创作这些作品时的思考吗?
A5:东方艺术总体上是含蓄的,是讲究“意”的,包括书法、绘画、文学作品等等,如果明明白白地表现什么就是什么,那只能算是太过普通的作品。东方艺术是有禅意的,是可以把我们的心灵带去远方的,但作为曾经的美术生,我们从一开始学习美术的时候,是被要求以西方绘画去做为绘画艺术的标杆的,艺术性被放在了后面一点的位置,第一步要看的是,画得像不像,准不准(当然这是不同的文化历史与环境造就的)。在这个过程里,我们离开东方艺术的“意”渐行渐远。

众所周知,岩彩画是真正脱胎于中华大地的民族瑰宝,从第一次遇到充满东方魅力的岩彩开始,我被深深的震撼,色砂岩与有色土与生俱来的质朴、厚重,有着东方中国的审美特质,在作品中呈现出璀璨夺目的独特美感也是前所未有的,令人惊喜。岩彩画本身极具形式美,但我这次用岩彩的手法创作了一些较为“具象”的作品,但又不是完全写实的,写实从来不应该是艺术的目标。诚如曹星原老师所讲的:“真正的好的艺术品,应该能够像诗一样,净化我们的心灵,藉慰我们的心灵,安慰我们的心灵,并且把我们的心灵,把我们的境界,带到诗一样的远方。” 我希望用东方韵味的“意”的方法,来表现一些现实社会的现象,当然我现在做得还不是特别好,但是我在这条路上会一直坚持下去。



吴颖凯|诸法无我,木板岩彩,20×20cm,2022

吴颖凯|明日自在,木板岩彩,20×20cm,2022


Q6:本次展览的主题是“想象明日”,围绕有关“生命记忆的探索与回溯”以及“艺术对自身的疗愈”等议题展开。那么你创作的作品是如何去贴合主题的呢,可否请你具体谈谈你的理解。

A6:艺术家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是:观察社会,观察生活,并将其用艺术的方式反映出来。当然这不是什么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都需要我们去展现,艺术家展现的一定是他心中对观察到的现象的一种感受与思考。本身在用艺术作为表达方式进行创作的过程中,就是对艺术家本人的一种“自我疗愈”,表达欲宣泄过了,自身也得到了安慰。艺术对他人的作用,亦是如此,艺术给人们纷繁复杂的生活带来片刻的宁静与安慰,从艺术作品中得到共鸣也好,享受也好,至少那一刻,人们可以彻底忘记现实中的烦恼与忧虑。我的作品中有两幅是在和佛教有关的,并且是放在讽刺系列之后的,恰恰是希望在一切嘲讽和嬉笑怒骂之后,人们可以暂时抛开这些,得到心灵之大自在。



关于想象明日

一个关于明天的想象已经在过去消失

那个想象属于曾经的我们

现在 入睡 走出旧的梦境

一个新的梦境即将到来

属于旧日的想象在记忆中散去

但你会永远住在那里

其余的过往被抛入不知名的时空

让我在心中最后说一次我爱你

寂静

只有管道中滴水的声音

 

在过去两年的时光中,有记忆被冲散,有梦被曝晒褪色,有激情在时光中淡去,可人类从来不会停止对未来的想象,对明日的憧憬,对爱的期望,对和平的向往。这些如梦如幻的记忆碎片在时间的长河里波光闪烁,奔流不息,但未曾消失。



关于策展人



王羽凝,跨学科青年策展人。“想象明日”的灵感来自于疫情期间写下的一段文字,由此展开的是一场关于时间的问答,也是一次关于个人经历的疗愈。


合作平台

小红书的使命是分享和发现世界的精彩(lnspireLives),是深受年轻人喜爱的生活方式平台和消费决策入囗,具有制造流行和热点的能力。在小红书,用户通过短视频、图文等形式标记生活的点滴。社区每天产生80亿次的笔记曝光,内容覆盖潮流、时尚、美食、旅行、影视、健身、学习等各个生活方式领域。

“在艺”是中国领先的艺术互联网科技和艺术综合服务公司。旗下【在艺App】是中国最大的移动端艺术内容分享社区和艺术直播平台,为用户提供集社交分享、展讯查询、直播、课程等多元服务于一身的一站式艺术内容平台。【在艺App】提供每日全球八十余个城市最新艺术展览和同城艺术活动,并鼓励用户以图文笔记或视频笔记的形式,点评、记录、分享自己的艺术见解和艺术生活。目前拥有超过1000+万用户,是中国最大的移动端艺术社交平台。


艺动(杭州)拍卖有限公司(移动的艺术Art Move Auction)成立于2020年,是一家主营文物艺术品拍卖的综合性拍卖公司,地址位于杭州珀莱雅大厦。公司与珀莱雅·青藤艺术中心合作进行创作、展览、短视频、装饰、收藏和研究等服务。



—END—


欢迎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归属原创作者
如有问题可在文末留言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EveryArt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专访 吴颖凯

10223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