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郭来喜先生仙逝一周年之际,为了让更多人走近先生的学术理论,传承先生勇于攀登学术高峰的精神,我们特摘录先生在不同时期的10篇经典文章,从今天开始每天一篇,以飨读者。这些文章中的有些观点与当下不谋而合,有些观点至今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80年代初我国旅游规划仍然处在前期探索阶段,先生的《旅游规划问题初探》是我国旅游规划理论基础研究的最早成果。先生指出,旅游规划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战略意义。旅游规划尤其要重视客源组织规划,注重市场导向,另外还要做好旅游资源开发规划、旅游点布局与建设规划、旅游路线规划、旅游人才培养规划等几个重要方面。旅游规划是展望旅游业中长期发展的纲要,它将构画出旅游业的发展方向、规模、速度和目标,因此,它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旅游业的五年计划和年度计划。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要使旅游兴旺发达起来,必须制定出独具特色的、构思新颖而又符合客观实际的旅游业发展规划,并使之纳入国民经济整体规划之中,保持地区间与部门间的综合平衡和相互协调。旅游规划的实现一定要有相应的条件作保证,所以规划不是随心所欲的,对此应当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和论证。旅游规划的基本内容至少应包括客源组织规划、旅游资源开发规划、旅游点布局与建设规划、旅游路线规划、旅游人才培养规划等几个重要方面。
充足的客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基本保证,也是制定其它旅游规划的重要依据。要吸引足够的游客,保证接待设施利用率高,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那么,旅游接待者必须具备舒适、便捷、安全的接待条件,丰富多彩而具有民族特色和乡土气息的观赏景物、娱乐内容、热情周到的服务、可口的饭菜和公道合理的价格。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是通过游客的旅游而实现交换。客源就是旅游业的销售市场,推销旅游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宣传鼓动、接待信誉和强有力的组织。编制旅游客源发展规划,不像制定一般工农业生产规划那样,往往具有较大的可变性,所以必须作周密的的市场调查,认真分析国际旅游发展趋向,总结本国旅游发展的经验教训,把握国际政局与经济发展动向,制定合理的旅游价格,有针对性的用生动、形象而健康的方式宣传和推销自已的旅游路线,同时配备相应的有信誉的旅行社及其分支机构(代理者)组织客源,严格执行合同规定并以法律形式保持合同的有效性。旅游资源是吸引游客的物质基础,国际旅游者万里迢迢来华旅游,其目的就是欣赏中国的壮美自然风光,鉴赏东方古老文明,领略华夏民族风情,所以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十分重要的。改建与扩大原有的旅游点,使之增加环境容量与丰富旅游活动内容,开辟旅游资源开发工程与开发方式而转移,同时必须和相应的配属工程同步施工投产。因此,首先对旅游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观赏价值、可进入性、开发条件、投资经济效益等进行开发性研究和技术经济论证,在此基础上方可根据国内外客流状况来制定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遵照择优的原则,同时应符合国家基本建设的方针,有利于地方的经济繁荣,充分发挥当地自然景色与文物古迹的优势和地方的特色,使旅游建设设施同自然景观保持和谐,利于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
推销旅游产品通常是按预定的路线承包出售的,承包的项目包括旅游点、游览内容、停留时间、食宿条件、搭乘工具、服务项目和旅游包价等。旅游路线设计既要从国内实际条件出发,并预期规划内可能新增的旅游点及其接待能力,兼顾旅游“热点”和“冷点”,使客流保持平衡,同时又要考虑到游客的国籍、民族、职业、性别、文化、兴趣、经济地位等特点,以便制定相应的游览方案,以满足旅游者的要求,并使之留下美好的回忆。每条旅游路线的起点与终点应安排在不同的口岸地,便于游客入出境,要掌握每条路线的通过能力,使旅游行程尽量不作大的迂回或重复往返,缩短在途时间与降低旅行费用,对一些冷辟和线路在包价上应有所区别。
旅游活动要丰富多彩,忌彼此雷同的内容,选择的旅游点要使游人有节奏感,在入境、中途和出境前可能各有一个高潮,使之印象深刻,久久难忘,但又忌一次把我国旅游精华全部让人游完。如旅游者有特殊要求,似应在价格上有所区别。
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转化为旅游点的布局与建设,无疑它将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方向和经济结构产生深远的影响。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和相应的市政工程配套成龙,相辅相成,否则定将影响旅游点的利用率。旅游点布局与建设规划的主要内容有:游览是游客“动”时的主要活动场所,指专供游人观赏的风景、名胜、古迹、园林、博物馆、文化设施、特殊建筑、大型工程,以及对外开放的工厂、学校、公社、街道、托儿所、寺庙等等。开辟游览点要考虑到国内外游人的爱好与要求,对一些风景名胜、园林建筑和游览设施的容量要作出计算,推算近期和远期的接待规模,制定相应措施,防止由于过分拥挤而破坏游览设施和风景文物以及游览质量。旅游是由动与静所组成,动是旅行游览,静则为居留休息。旅馆是游客休息和进餐的场所,是旅游设施的基本组成部分。旅馆布局位置要适中,便于旅游者出入休息。旅馆形式要多样化,接待外国旅游者未必都是摩天大楼才算合格。其实高楼大厦在欧美司空见惯,相反,各地所拥的古老王府、寺庙厢房、四合院、民房庭院、黄土窑洞、竹楼茅舍、蒙古包等则别具风情,分外诱人。凡是具有民族风格和乡土气息的建筑,只要略加整修,保持清洁整齐,备有空调设备和卫生设备,就可以成为吸引游人的住所。旅游者的饮食品种应多样,味美可口,而不一定非要大鱼大肉,山珍海味不可。食宿条件要顾及旅游旺季和淡季,特别是盛夏旅游高峰期的游人安排,同时也要考虑淡季旅游设施的合理利用问题。包括机场、车站、码头、出租汽车、风味餐馆、影院剧场、体育设施、购物商店、银行、邮局、医院、急救站乃至厕所的布局都要做周密的考虑,要使其容量和接待的游人数相适应,保证所接待的游客进得来,散得开,出得去。旅游者在停留期所消耗的物资和购置携带出境的物品,种类繁多,需求量不一,有的不便运输,要在当地组织生产,如鲜果细菜、奶蛋制品、新鲜鱼肉(尤其是活鱼、小牛肉、羊肉)、饮料、土特产等;有的要组织当地工匠艺人制作,如工艺、美术、雕塑、刺秀、编织、陶瓷等;有的则需从外地调入,如名酒饮料、香烟、海味、山珍和其它特需品。总之,凡旅游者所需要的物品,应根据调查所得的平均消费定额和规划接待的游人数,推算出需要量及其季节分配,并留有一定的后备,将其纳入地方生产与调拨规划之中。
旅游业发展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旅游人才的培养。无论是客源组织、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点的设计、布局和建设、旅游路线的安排,客房管理服务、餐厅服务、烹饪操作、财会管理、企业经营、乃至车辆驾驶以及导游解说,无一不需要有专门训练的人才。其中,某一环节失当就使一次赏心悦目、情趣盎然的旅游活动大为失色,乃至败坏声誉,因此旅游人才培养,旅游智力资源开发,对发展旅游具有战略意义,必须把旅游教育与旅游科研在规划中得到应有的反映。不仅是在人才的数量、专业的类别上,同时也要在毕业的年限和提供的工种能和旅游的接待规划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