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0
分享
- 反常规的游牧创作者——服装设计大师石冈瑛子(上)
-
原创 2022-08-22
一个驰骋于日本广告业的女权战士;
一个游历于东西方的游牧创作者;
一个穿梭于不同领域的跨界艺术家;
她是集无数头衔于一身的日本国宝级艺术大师
石冈瑛子
获奖
经历
1964年电通奖“资生堂广告”
1965年日本广告奖“现代发现研讨会”
1985年第38届戛纳电影节艺术贡献奖“MISHIMA”
1987年第29届格莱美最佳唱片包装奖“TUTU”
1988年托尼奖提名人“M.Butterfly”
1992年纽约艺术指导俱乐部杰出功绩奖
1993年第65届奥斯卡颁奖典礼服装设计奖“德古拉”
2002年紫绶带奖章
2012年,一束绚丽灼热的火光从天边滑落,撕裂了漆黑的夜空,在缝隙中,我们得以感受到这位大师创造了一生的艺术世界。
20世纪60至70年代
1938年7月12日,石冈瑛子出生于东京都小石川区小日向台町,在职业为平面设计师的父亲影响下,从小热爱艺术,长大后考入东京艺术大学美术设计系。
石冈瑛子和母亲
60年代,世界各国沉浸在二战后的整顿发展中,社会正处于更新换代的大变革时期。1960年,石冈瑛子受到世界工业设计大会中的一位国际演讲者所说的“设计是对社会的一种信息”启发,决定成为一名平面设计师。
1961年加入资生堂的广告部门,在这个男性为中心的行业,石冈瑛子硬是闯出一条血路。
“如果你雇用我,我希望你雇用我作为平面设计师,而不是泡茶或打扫卫生的人,而且我的报酬与受过大学教育的男性设计师一样。”
她带着大胆毒辣的视角、直白果断的手法,雄心勃勃地在化妆品广告的框架内“植入炸弹”,并发起了许多颠覆化妆品广告形象的宣传活动。
处女作《蜂蜜蛋糕肥皂》(资生堂,1964)
石冈瑛子放弃资生堂使用新艺术风格插图的传统,选择了一张占据中心位置的产品照片,从俯视的视角观察一块被小刀切割的肥皂,干劲利落的刀法,使观众感受到产品的质感,伴随一旁的标语,引人注目:“切这个肥皂就像切蜂蜜蛋糕一样”尽管公司里有些人对展示产品被摧毁的想法感到震惊,但该广告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甚至获得了广告奖,这也为石冈瑛子的崛起铺平了道路。
温柔、唯唯诺诺、顺从、乖巧、懂事......这些形容词普遍存在于当时日本社会对女性的认知,但石冈瑛子反其道而行,强劲锐利,勇于表达自我,她不断地打破固有印象,刺激观众固有的审美模式,进而引发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我想要一个精力充沛的人,身体大,表情大,一切都大,大,大,大。”
《Beauty Cake 被太阳宠爱吧》(资生堂 ,1966)
图片来源:“血,汗,与泪水——设计之生”展览
她为资生堂选择了非传统审美的模特,艳阳下白得发光的泳衣下衬着古铜色的肌肤,一个健美的女性侧躺在沙滩上,探出身子,像这样动态的构图在此前是前所未有的。极具线条美的构成、阳光中带有一丝挑衅的笑容、火热的充满爱欲主义的肉体,这个新女性形象打破了之前广告中洋娃娃般的日本女人,颇具革命性,在当时保守的日本社会中引起热烈的反响。
1967年,石冈瑛子在四个月的时间里走遍了欧洲和美洲的九个国家,深受流行文化和反对越南战争的抗议运动的影响。1968年,石冈为“反战和解放”的展览制作了海报。金属纸上印有由横须贺拍摄的“愤怒的象征——握拳”般的肉体形态,在压抑无法舒展的环境下,凸显身体的性感,线条的浑厚以及肌肉的力量感,借此表现她对身体意志的表达。
70年代是日本发生巨变的时期,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大规模生产和大众消费引发经济高速增长,通过企业形象实现差异化时代的到来,给像石冈瑛子这样极具个人魅力的独特艺术总监带来机遇和挑战。
在此期间,石冈瑛子利用大众媒体唤醒了日本社会从传统文化转变为现代全球力量的意识,进而改变了当时广告业的格局。在担任Parco的创意广告总监期间,在她的设计中,没有明显地提及商品宣传,取而代之的则是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与反抗,这一点与Parco的理念不谋而合,力图向消费者传达一种思想、一种现象、一种适应快速变化的文化和社会的生活方式。
“简直就是一场战斗!”与她合作过的摄影师操上和美先生曾评价道。通过与摄影师、文案和模特的密切而紧张的合作,以视觉为切入点,精雕细琢的文字辅助表达理念,Parco广告在石冈瑛子完美主义般苛刻地主导下,无疑成为行业先锋,震撼世界,为那个时代增添了浓浓的艺术色彩。
《猛鹫绝不献媚,叫声响遏行云》(PARCO ,1976)
艺术总监、设计师:石冈瑛子 造型师:三宅一生、中村里香子
《猛鹫绝不献媚,叫声响遏行云》灵感来源于17世纪謝蕪村的俳句,黑人女性和俳句的结合一反常识中遵循男性思维的女性形象,借此呼吁广大女性不盲目谄媚,主张以独立自主、自由平等的姿态实现人生价值。
《诸位,为了女人变得更美丽吧》(Parco ,1976)
《女性以肌肤感知外面的世界》(Parco,1975)
《臀部曲线是人体最完美的曲线》(1974)
为在轻井泽举办的现代音乐节所作的海报
回看这些在当时引起轰动的广告杰作,石冈瑛子的声音和思想被“展示”出来,从作品身上,她的力量和柔软、激情和智慧这两面都像3D全息图一样浮现在观众眼前。
担任杂志《野性时代》的封面艺术指导,封面中超现实主义质感,与流行文化、时事热点等相结合,在碰撞中回应现实。
海报“西方可以穿东方吗?”(Parco,1979)
艺术指导:石冈瑛子
自从日本战败以来,丧失自信和自我价值的日本人对一直以来的目标“东方可以穿西方吗?”的反问。
石冈瑛子却提出“西方可以穿东方吗?”是一个相当大胆的问题。这是面向未来、面向东西方合二为一的时代。
20世纪80年代
70年代结束后,石冈意识到自己陷入了千篇一律的状态。1980年,她想把一切都归零再重启,于是离开日本将据点转移到纽约。石冈迁至纽约后,与各行业的创作人员合作,在合作中探索设计的可能性,通过合作追求自我的原创性。
“与其他具有原创性的创作者进行合作,就像是经历过一场激烈的拳击一样。”
石冈瑛子的设计风格同样适用于专辑设计,她将一种商业模式升级到更高的艺术层次。
与传奇爵士号角演奏家迈尔斯·戴维斯合作,担任专辑《TUTU》的封面设计。手部的黑白照片代表了设计师对南非公民权利的敬意,尤其是在八十年代种族隔离暴力的高峰期。这次合作还为石冈瑛子带来了1987年格莱美最佳唱片包装奖。
“我不想放弃任何东西。如果我有兴趣,我想自由地参与任何领域。”
舞台剧部分
1998年《尼伯龙根的指环》
《尼伯龙根的指环》是著名音乐家瓦格纳作曲及编剧的一部大型乐剧,灵感来自北欧神话中的故事和人物。
石冈瑛子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从外部表达角色的内心世界。对每个角色的细致剖析开始,融合了象征主义、神秘主义、宗教符号、人类和动物解剖学、童话人物、古代文化等多种艺术形式的视觉参考,巧妙地揭示有关角色的动机和未来行为的暗示。
北欧神话是一个多神系统,剧中出现的生命体系有人类、诸神、巨人、侏儒等等,石冈瑛子分别使用不同的创作手法,以此区分角色身份特征,营造出庞大恢弘的氛围,给观众带来一场视觉和音乐的饕餮盛宴。
侏儒
莱茵少女
女武神,是众神之长沃坦的女儿,她们的职责是在战争中分配胜利和死亡,挑选勇者的亡魂并引领他们前往英灵殿,以此赶在诸神的黄昏来临之前扩充兵力以应付战场所需。
布伦希尔德
布伦希尔德
弗丽卡
这是侏儒米梅的原始服装,灵感来自一只苍蝇的形状。但在后来的表演中,并没有使用由橡胶制成的翅膀,因为设计师想要更抽象地再现苍蝇;去除翅膀也为舞台上的演员提供了更大的活动自由。
苍蝇胸部的细长黑色毛发类似于尖锐突出的鱼骨。
米梅
1988年《蝴蝶夫人》
百老汇版本《蝴蝶夫人》,由石冈瑛子担任服装设计师和布景设计师。
“对我来说,红色暗示了一些危险的、非常暴力的东西。红色属于东方,可以非常优雅、非常有智慧,因此很难用于布景和服装,”她说。“红色是最强烈的颜色。人们很容易看到它。”
“布景应该像墙纸一样,非常朴素,不会显得过于反对演员。”石冈瑛子说。“我的布景具有与表演合作的强烈个性。我想创造一个刺激的布景……这就是我想使用红色的原因之一。”
血红色和黑色的大胆笔触和漂白的白枫木螺旋形跑道使得布景简洁而富有戏剧性。
石冈瑛子对细节的追求几乎达到了极限,对她来说,“看不见的部分是看得见的。从哲学上讲这非常重要。例如和服的衬里虽然隐藏在视线之外的地方,例如桌子的背面必须像正面一样完美地完成。阴影中的部分应该是完美的。内部和表面上的完美工作会在舞台上产生强烈的张力。”她非常清楚,如果设计师认为观众不会看到细节并吝啬执行,表演者也会有这种感觉,从而对他们的表演产生负面影响。但是当他们穿着完美无瑕的服装表演时,自然能够以最佳的状态向观众展现高水平的表演。
1997年歌剧《忠臣藏》
由石冈瑛子担任该剧的服装设计师和布景设计师。
这部剧的舞台设计创新了布景的形式,例如使用带有极简网格的倾斜舞台,利用来自内部和上方的光线来创建空间划分,而不是使用传统的屏幕和榻榻米垫。
作为服装和布景设计师,石冈瑛子将她的极简主义美学带入歌剧中。她的视觉画面受到日本浮世绘艺术的启发,这是江户时代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源泉;同时,抽象的触感使她的设计更加现代,给这个有着300年历史的故事带来了新的维度。
电影部分
著名导演保罗·施拉德看到《瑛子看瑛子》后,力邀她担任《三岛由纪夫传》的总美术师。
作品集《瑛子看瑛子》
1985年 《三岛由纪夫传》
在片场的石冈瑛子
她将超凡脱俗的风景风格化,一种隔离于世的日本后现代风,使电影在视觉感官上进入一个新的境界。石冈瑛子与本片的摄影师以及配乐者在第3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中,共同荣获“艺术贡献奖”,石冈瑛子也自此走向了电影美术设计的道路。
1992年 《惊情四百年》
《惊情四百年》这部电影的基调以象征主义为主,在过度和夸张、混乱和癫狂中演绎这段历经四百年的虐恋。导演科波拉注重角色的服装造型设计,意图使服装引领整部电影的视觉呈现,布景则尽量简化,主张服装即布景的概念。“她是好莱坞的局外人,所以能制作出‘谁都没见过的东西’”,导演科波拉评价道,因此选择石冈瑛子担任服装设计工作,也正是凭借这部作品,她荣获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从此在戏服行业中奠定了不可替代的地位。
“德古拉是个神秘的存在,我想要挖掘他的另一面,人类、动物、男女、老少、东方、西方......”她塑造了一个看起来似人非人,似动物而非动物的形象,将日本歌舞伎与西方历史服饰相结合,融入德古拉伯爵不同形态的人物造型之中,打造了一个夸张前卫、怪诞又充满戏剧化的犹如万花筒般的德古拉。
不同形态的德古拉伯爵
红色是鲜血的颜色,代表着尊贵热情,又象征危险暴力。石冈瑛子自出道以来一直有“红色狂魔”的称号,她说“红色是最难驾驭的颜色,却也是最具表现力的色彩”。
电影中的德古拉是一个身穿红色缎面礼服的迟暮老人形象,雪白的编发与苍白的皮肤几乎融为一体,好像是有意模糊他年老色衰的五官,使得那双血色浑浊的双眼更加锐利恐怖。
发型结合了霍皮印第安人和歌舞伎的特点。
红袍款式参照我国明朝皇帝的龙袍。
石冈瑛子根据德古拉吸血鬼的特性为他设计了一个绣有龙和凤凰相结合的纹样,龙头凤身,是个带有浓烈东方审美的金色刺绣。
凤凰在西方文化中指的是不死鸟菲尼克司,是嬗变、复活、永生的重要象征符号之一。龙纹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则是为皇帝所用,象征帝王权威。剧中龙代表德古拉,凤代表米娜,暗示了四百年前他们生前身份之尊贵,地位之显赫。
剧中的肌肉纹路盔甲,灵感来源于狼和人的解剖结构,致敬了德古拉的原型,喜欢剥皮杀人、严刑酷罚的费拉德三世,诠释了一个失去爱人后叛变上帝、剥离信仰外壳堕入地狱的形象,也暗示了后来长达四百年饮血为生、与世隔绝的黑暗生活。
这件黄金战袍,借鉴奥地利知名画家克林姆特的《吻》,之所以提取这幅画的元素,是因为画面本身就蕴含着西方视野下的东方风味,代表着一种东西方交汇的混合文化。
克林姆特《吻》
石冈瑛子将象征主义玩得炉火纯青,她酷爱运用各种隐喻象征的手法,例如通过具体的动植物形象,抽象概括出人物的个性。
德古拉驱车接载强纳森前往古堡的打扮,借鉴了犰狳的造型。
女主米娜的身份是一名教师,因此整部剧的前半段都选择保守紧身的款式,在色彩上也选择淡雅的绿色,配上迷迭香叶的纹样,暗示她此时仍保持童贞,是个纯洁无瑕、谦逊严谨的人。
露西在黑化前的薄荷绿色晚礼服,绣满了蛇形纹样,暗示了她性格中色情、放纵的一面,为后期自愿变成吸血鬼埋下伏笔。
黑化后变成吸血鬼新娘,这件婚纱设计灵感来自澳大利亚荷叶边蜥蜴。当初导演想让露西扮演者模仿蜥蜴爬行,但被石冈瑛子因服装繁琐为由拒绝了。
花边领借鉴文艺复兴时期的拉夫领,有种身首分离的错觉。
伦菲尔德是个精神病人,也是德古拉的信徒,以苍蝇、老鼠、蜘蛛、鸟等为食,因此石冈瑛子为他设计了一件外形类似蛹的衣服。
参考资料:
【1】https://discoverjapan-web.com/article/43633
【2】https://www.mot-art-museum.jp/exhibitions/eiko-ishioka/
【3】https://www.tokyoartbeat.com/en/articles/-/timeless-fearless-and-borderless-eiko-ishioka
【4】https://tokion.jp/en/2021/01/09/eiko-ishioka-the-unknown-role-model/?fbclid=IwAR0BFkS-MVQmYxk4U8StF-FPfUFLS9_Oz-J9P1jovkDg6bSeyRpuq18PIGU
【5】https://200-percent.com/eiko-ishioka-the-ring-cycle-costumes/
【6】https://nostos.jp/archives/113644
本公众号发布的文章,仅做分享使用,不做商业用途,文章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如果分享内容在版权上存在争议,请留言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
撰稿:徐安易
图片来源:网络
责编:徐安易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