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0
分享
- 韦佳:创作是一种修行
-
原创 2022-08-10
韦佳《No. 22314》,纸上水粉、墨与宣纸拼贴,93×69.5cm,2022年
7月30日,艺术家韦佳内地的首次个展“曾经”于蓝岸画廊隆重开幕。艺术家长期关于文化与个人经历的探索实践,如画卷般在观众面前徐徐展开。展览以超过20幅重要作品编织而成“此刻”,在曾经过往中汇聚而成“此时”。
01
韦佳《No. 20262》,纸上水粉、墨与宣纸拼贴,197×76.5cm,2020年
对韦佳而言,随着经历、认识的不断积淀,他试图从直接地抒发困惑,到个人身份的自洽,直至希望能为中国当代艺术及观者提供全球化语境下,我们文化延续的指向与线索——尽管这条路被他称之为“羊肠小道”,但他在勤恳耕耘50余年后,享受着“风景独好”的自在。
韦佳《No. 20261》,纸上水粉、墨与宣纸拼贴,41×44.5cm,2020年
初到美国时,因长期接受的写实主义绘画训练,大家都对他纯熟的绘画技巧赞不绝口,但也曾有人对他发出挑战:“你画得很好,但你的画里没有自己。”这让韦佳内心深受触动。美国全然陌生的环境同时也对他造成了冲击,关于文化差异、身份认知的困惑,萦绕在年轻的韦佳心中。
1991至1992年期间,韦佳绘画作品。
1990年开始,韦佳开始尝试以拼贴的方式去诉说内心深处的困惑。他在画面中汇聚了自己熟悉的绘画手法,让东西方经典艺术形象与日常生活并置,将作品的形式与内容综合呈现,试图在符号间的交叠、融合、消解中呈现个体的处境。
在美国期间,他逛遍了大大小小的艺术展,深受鼓舞:符号只是表象,究竟自己的文化如何在今天得以实现长久的延续?1998年前后,韦佳因为陪伴儿子长期在各地参加国际象棋比赛,偶然创作了一系列以棋盘64格为原型的抽象纸上作品。在西方抽象化的线条之间,他感受到了中国文化长期以来关于空间、关于留白、关于想象的美。自此,其创作进入到更加简约的阶段,艺术语言也越发纯粹。
极薄、半透的宣纸被反复撕扯、黏合,虽然创作过程充满了偶然性,但韦佳对每一块拼贴之间的缝隙、距离都会反复斟酌,直至呈现他理想状态中的结构:“它能产生很多想象的空间,就像中国传统画里一样。”
当这样的空间给予观者,韦佳希望能激发出更多的视角维度。当复杂的层次紧紧压缩在一起时,任何局部都能让观者感觉到微妙变化,正如中国审美中“移步换景”之说;当然,作品也可以整体性地观赏:“中国绘画里缺少的是在2、3米外便可感受到的感染力,所以我想结合在一起。”
韦佳《No. 20259》,纸上水粉、墨与宣纸拼贴,76.5×197cm,2020年
韦佳开始更多地向内探求更隐晦的线索,例如提取自然的色彩、抒发对诗词的感受、汲取传统物象的廓形……同时,他对西方文化有着高度的包容性。2000年左右,韦佳开始创作其“书法”系列。他深受美国波普艺术家贾斯培·琼斯(Jasper Johns)影响,让书法摆脱了语义与符号化的禁锢,视为单纯的、大众熟知的图像,在“成像”过程中淋漓尽致地展现自己对创作的热爱。
韦佳《No. 0891》,纸上水粉、墨与宣纸拼贴,178×200cm,2008年
韦佳《No. 17212》,纸上水粉、墨与宣纸拼贴,170×200cm,2017年
韦佳的作品为观者指向我们身处的文化领域,启发我们不断思考个人生活与文化之间关联性:“观众会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赋予我作品更多的意义。我希望能给观者、给艺术圈的朋友们一个指向,有人是这么做作品的。”
02
在生活中,韦佳酷爱打非洲鼓和长跑,这两项爱好看似毫无关联,但对其而言,他在其中感受到生命无时不刻舞动的节奏,与他的创作产生了无限共鸣。
艺术家韦佳,摄影:Lin Jing
韦佳:我一直在画我的文化,在画文化里的我。我在美国生活的时候,很多非裔艺术家带给我非常深刻的冲击:他们很多出生在美国,但他们的作品不管怎么画、用什么形式,一看就有他们自己的传统和文化。这一直影响着我的创作:我们的特征是什么?
“韦佳:曾经”展览现场,蓝岸画廊,2022年
BAZAAR:如何看待作品中的偶然性?
正在展出
韦佳:曾经
展览时间:2022年7月30日至9月12日
展览地点:深圳·蓝岸画廊 南山区白石路东8号欢乐海岸3楼9号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时尚芭莎艺术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