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关于儿童美育,大师罗斯科有话说……

原创 2022-08-04



艺术家马克·罗斯科



马克·罗斯科不仅是美国战后最杰出的抽象艺术家之一,在艺术市场亦屡创纪录、傲视群雄。不过,除了画家身份,他曾在布鲁克林犹太中心学院(Brooklyn Jewish Center)给儿童教授艺术课程长达23年。今天,时尚芭莎艺术通过十问十答带你深入了解罗斯科的教育心得。




1923年,20岁的罗斯科(Mark Rothko)决定从耶鲁大学肄业


作为从小跳级的学霸,他在耶鲁修习了数学、经济学、历史、法语等科目。肄业这一决定或是出于其奖学金花完、经济拮据,或是作为犹太移民受到排挤以及认识到精英教育的虚伪。总之,他选择毅然退出。



马克·罗斯科《地铁》(Subway),布面油画,104.8×79.4cm,1939年,其早期作品具有表现主义风格。


辍学后,罗斯科拜访了一位在纽约艺术学生联盟学习的朋友,自此决定将艺术作为终身事业。不过,当艺术家并非易事,生存就是第一难题,他也曾遭“社会毒打”。比如有一次,罗斯科为书籍创作插画,出版社却并没有给他署名;起诉对方,又惨遭失败……


马克·罗斯科Two Women at a Window,布面油画,101.6×76.2cm,约1937


为了有份稳定收入,他于1929年开始教小孩子画画。尽管如此,对于当老师,罗斯科可是认真的。虽然他对评论家、藏家总是不假辞色、脾气古怪,但据后来其学生回忆,大家都亲切称呼他“Rothkie”,将之视作全学校“最友善、最亲切、最温暖的人”。其对儿童绘画、教育方式方面亦有独到见解。


马克·罗斯科Underground Fantasy,布面油画,87.3×118.2cm,约1940


Q:你还记得自己刚开始当老师时的感受吗?


罗斯科:一开始并不顺利。我讲课磕磕绊绊,两眼一抹黑,更像在“闲扯”,上完第一堂课差点就想放弃了。不过,人们仿佛热衷于某种古怪陌生的论调,我那晦涩难懂的言辞被当作一种“神谕”。所以,我决定继续教下去。教书也能缓解我画画时难以寻觅、难以定位到感觉的焦虑。


Q:你的方式与传统艺术教育有何不同?


罗斯科:传统的绘画方式不过是教孩子如何制作各种不同物体,这让其一开始就将自然的技巧视作不可攻破的难题,还未开始就灰心丧气了。们的方法则截然不同。一开始,我首先会鼓励孩子做一个创作者,教育他们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以及如何清晰生动地表达出来,而非告诉其用这种方法还是那种方法。


马克·罗斯科Untitled,布面油画,71.3×92cm,1942

马克·罗斯科Slow Swirl at the Edge of the Sea,布面油画,191.4×215.2cm,1944


Q:再往前推,文艺复兴的学徒制下诞生了许多大师,你如何看待当时与当下的艺术教育?


罗斯科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目的和方法有着极为清晰的界定,同时受到广泛接受和认可。这里面也许存在着某种教条主义,然而在它指导下的艺术创作反过来抵消了教条主义本身。因为那些至关重要的艺术杰作,不仅在过去的时代里生机勃勃,即便在我们的时代也同样无法消减其价值。


遗憾的是,无论从观念层面还是艺术层面,美国社会并没有衍生出一个可与之比拟的统一体。当下是一个无情的战场,数不胜数的冲突和与之无关的立场都在互相争执、攻讦,渴望得到认同。每一种立场都拥有自己的拥护者,即便各个群体的势力之间并不均等。今天,我们再也没有一个足够令所有人都相信和认同的神话,艺术则能够承担这个使命去建立一套广泛被接受的、普遍性的象征。


马克·罗斯科Untitled,布面油画,121.3×90.2cm,1947
马克·罗斯科《No. 1 (Untitled),布面油画,270.2×297.8cm,1948


Q:你认为小朋友学习艺术需要天赋吗?

 

罗斯科人们对艺术天赋、训练经验之间的关系总是有所误解。虽然我并不否认天赋和训练的重要性,但无论成人还是儿童,绘画都是一种天生的本能。这就像说话、唱歌一样,人无需专业知识,就拥有讲故事、与人交谈的能力,也能即兴哼唱出某段旋律。无论是色彩的涂抹,还是视觉透视、几何规则,孩子都能无意识地使用。可以说,孩子的绘画就是艺术,它们与大师杰作之间也有许多相似之处。


Q:正如毕加索一直在追求像孩子一样画画。很多人对于看不懂的抽象画也会说:“我家孩子也会画。”所以你认为两者有哪些相似性?


罗斯科一,他们都运用了基本造型语言和要素;二,均展示出带有个人风格的共通特征。三,两者的创作性冲动的合理发展将引导出最好、最彻底的艺术体验。正如作家威廉·维奥拉(Wilhelm Viola)所说:“所有孩子似乎都能无意识地追随形式的永恒规律。


马克·罗斯科《No.10》,布面油画,229.6×145.1cm,1950年

马克·罗斯科《No. 5/No. 22》,布面油画,297×272cm,1950年

Q:在美育过程中,应该纠正孩子吗?

 

罗斯科永远不要挫败孩子的勇气。尤其是对待八九岁以下的年幼孩子,大人应该完全避免干涉他们的艺术创作过程。过早的成熟定型通常是致命的,是以损害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代价来获取发展的。

 

不过,如果孩子遇到困难或小障碍时,可以给他们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最重要的是发现其长处,鼓励他们建立信心,而不是把规范强加给他们。总之,心中要维持一个标准:孩子需要通过绘画去表达他们的认知,而不是忽略认知。


马克·罗斯科《No.1 Royal Red and Blue》,布面油画,288.9×171.5cm,1954年


Q:小孩子在学画时总有“十万个为什么”,如何回应他们源源不断的好奇心?


罗斯科当孩子八九岁时,成长环境会促使他们萌生自我意识,尤其热衷于提问题,大人必须要解答他们的问题,不能置之不理。而且在回应时,千万不要介绍给孩子与其创作模式毫不相干的因素,因为这样会摧毁孩子的安全感,对他们创作的真诚和持续性产生威胁。



马克·罗斯科(Mark Rothko)《橘、红、黄》(Orange, Red, Yellow),布面丙烯,236.2×206.4cm,1961年
马克·罗斯科《Untitled》,布面油画,1962年


Q:你觉得一位艺术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养?

 

罗斯科:一方面,他应当具有洞察和评估孩子个性、背景和潜质的方法,能够营造一种舒适、自信的氛围。另一方面,他必须具有作为艺术家的敏感度——这是成为理想教师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资格条件。对他而言,艺术就是一种清晰的演讲语言,能启发恰当的理解和激情,只有艺术家教师才能最顺当地实现这个角色。


Q:具体谈谈“敏感度”吧,是否有某种标准?

 

罗斯科:敏感性是一种特别不稳定的变量,它从不会均匀地分摊给每个人。也不存在关于它的标准,因为建立标准就是粗暴地评判其程度和种类。我们确实必须依赖一种形而上学的直觉。某种程度而言,一个人强烈的美学偏好会摧毁其客观性。


在艺术教育中,这种敏感性成为教师影响孩子进行艺术创作的重要因素,可以让他对孩子所做的一切做出真诚、热忱的反应。他理解最晦涩的象征、最微弱的暗示,理解每个笑容、幻想,以及数不清的、不可预测的造型表现力。他应当有能力让孩子感受到其反馈,这种欣赏把教师也变成一个共同的创作者。


马克·罗斯科展览现场,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Kunsthistorisches Museum),2019年

Q你认为儿童艺术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罗斯科:艺术是关于精神的。儿童绘画的形式和色彩,作为一种自我言说的语言,其艺术表达具有不可抗拒的魅力,以及震撼人心的活力。不过,如果仅把培养艺术家定为我们的教育目标,那么为孩子们举办一些画展就足够。显而易见,这远远不够。


教育不是预言一个学画的孩子将来未必是艺术家,就像一个学算术的孩子将来未必是数学家一样对于教育者而言,艺术的意义不仅止于自身,还在艺术之外。术须有助于孩子培养健康的社会态度、坚定的精神意志、良好的个人习惯和自我担当的意识。


(注:以上问答根据书籍《艺术何为:马克·罗斯科的艺术随笔》中关于艺术教育的内容总结整理而来,以方便理解。


马克·罗斯科《Green, Blue, Green》,纸面丙烯、墨水,123.2×102.9cm,1969年

马克·罗斯科《Untitled》,布面油画,172.7×137.2cm,1970年


你认可罗斯科的教育理念吗?看完之后,你学“废”了吗?虽然罗斯科自己的大学教育并不成功,但正是他身处其中,看到的种种现象进行反思,才造就了其独树一帜的艺术与教育思想。


1969年,在他辍学46年后,也是离世前一年,耶鲁大学授予其荣誉博士学位。罗斯科在致谢词中调侃道:“你们一定要相信,我接受这个荣誉与你们决定颁赠给谁,同样艰难。”


艺术家马克·罗斯科


他接着说道:“……那时,我们一无所有,不害怕失去任何东西,我们拥有想象力。现在的情形完全不同了。这是一个充满了冗词赘语、活动、消费的时代。我不想冒险讨论哪个世界的状况更好,但我相信那些从事艺术的人们,渴望找到一种静默的状态。在那里,他们能够扎根、成长。我们祈盼他们能找到。



编辑、文  张剑蕾

本文由《时尚芭莎》艺术部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时尚芭莎艺术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罗斯科 深度对话

19728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