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中国雕塑艺术如何深入纽约社区实践?

原创 2022-08-19



2022年5 月 21 日至 6 月 16 日,“雕塑中国精神:静中有生机”在美国纽约罗斯福岛视觉艺术协会美术馆举办。此次展览由刘士铭艺术基金会主办,弗兰·考夫曼(Fran Kaufman)担任策展人,是继2019年“出走与回归——刘士铭雕塑艺术展”、“仁者爱人——刘士铭雕塑艺术展”、2020年“刘士铭:A Chinese Original ” 新年雕塑艺术展后,在美举办的又一次刘士铭先生艺术回顾展。


此次展览以“静中有生机”为题,旨在发现刘士铭作品中丰厚的人文内涵和强大的生命活力。在策展人弗兰·考夫曼的阐述中,她一方面展现出对刘士铭早年雕塑中体现的宏伟姿态与史诗般规模的兴趣;另一方面,她也深深被刘士铭雕塑中捕捉到的表现生活瞬间、劳动人民生活与生存的一批作品所吸引。通过不同时期雕塑作品的呈现,展览试图勾勒出艺术家刘士铭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以及在这样复杂的境遇中,他始终对艺术精神与人性生命的尊重与坚守。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在此前回顾展中也曾亮相的诸多雕塑作品外,此次展览还遴选艺术家创作过程中的速写手稿数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艺术家的教育背景、创作过程与思考瞬间。


展览现场


/ 01 /

“艺术之岛”:艺术精神与社区实践


5月21日,“雕塑中国精神:静中有生机”学术研讨会召开, 刘士铭之子刘伟、创意城市(Creative Cities)创始人琳达·利斯(Linda Lees)、罗斯福岛视觉艺术协会会长塔德乌什·萨多尔(Tadeusz Sudol),策展人弗兰·考夫曼应邀参与研讨。此次研讨会关注刘士铭其人的奉献精神以及其艺术创作的历史价值,并依托纽约罗斯福岛视觉艺术协会的地理位置与工作方式,探讨社群和文化在当代艺术中的重要性。


研讨会现场


研讨会中,策展人考夫曼首先回顾了刘士铭的人生及创作经历,并重点谈到了艺术家以乡村生活、亲人朋友为创作主题的一批陶塑作品。在她看来,刘士铭的雕塑创作中倾注了他对生活和生命深厚的热情与同理心,这二者在他的创作中皆不可或缺,并让他的作品能实现超越文化差异与地理隔阂的永恒性与普世性。在刘士铭的作品中,他对陌生旅途的坦然接受、对人性和对自己民族文化底蕴的热爱与理解清晰可见。


当讨论至刘士铭的艺术使命和在创作中关心的母题时,刘伟重点分享了父亲刘士铭的审美标准:以真为美,以善为美,以自由为美,以自然为美。对于刘士铭来说,这样的审美标准无疑和淳朴真诚的百姓更为契合。经过思考、提炼、构思,刘士铭将对这种内在美的观察与体会转化成雕塑作品,用他的雕塑语言诉说从他内心感受到的宝贵精神和温情。尽管没有言明所谓的“艺术精神”,但在刘伟的观察中,父亲一生都在致力于这种精神与情感的不断升华,在追求更高的艺术表现力的同时,也用雕塑语言记录了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


展览现场


罗斯福岛视觉艺术协会美术馆始建于2002年,这座社区型美术馆(community-based art gallery)每年都会筹划5至8场展览及数场艺术活动,一方面致力于罗斯福岛本地艺术家的作品呈现,一方面也通过展览活动向当地居民与艺术社群介绍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及其创作。美术馆所在的罗斯福岛位于繁华的曼哈顿与正蓬勃发展的皇后区之间,这里居住着来自世界170多个国家的居民,多种族、多民族、多语言的文化复合体在这里生长碰撞,由此也构成了这一区域丰富的文化土壤与开放多元的艺术视野。在这里,当地社区与美术馆的文化活动之间形成了有趣的共联与互助,它们二者间相互支撑,亦相互启发。而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壤中,首次迎来了来自中国的雕塑艺术,正如罗斯福岛视觉艺术协会会长塔德乌什·萨多尔所言:“这将是我们历史中的一个里程碑。”该展览及系列活动亦从国际视野的广度上助力了罗斯福岛视觉艺术协会的艺术理想:将罗斯福岛发展为一座连接纽约曼哈顿与皇后区长岛市的“艺术之岛”。


在展览现场,社区中的孩子们不仅对作品的主题有着丰富的解读,随展览开放的泥塑工作坊的互动体验更是让他们乐在其中,这种沉浸式的创作体验与表达乐趣也同样吸引了前来观展的普通观众。关注社区中成长的孩童的视角与体验是每一个社区类美术馆都在积极探索的议题,而孩童对粘土捏揉天然的热爱,对艺术家泥塑作品中超越文化、语言的主题的体会,在这座深嵌于罗斯福岛社群的美术馆场域中,赋予了刘士铭雕塑一种有别以往的跨文化内涵。但从另一种意义上来看,这种内涵又直接指向了艺术家在创作中一直不曾摈弃的生命与温情,这让展览现场中的那些刻画、捏揉着亲情、爱人与生活的陶土找到了一种崭新的共振。


展览现场 泥塑工作坊

 展览现场


/ 02 /

安静的接纳与理解:专访策展人弗兰·考夫曼


如何结合刘士铭的雕塑语言与创作主题解读展览主题“静中有生机”?该展览又是如何深入美国社区与当地的艺术文化土壤,并带来西方语境中,从专业人士到普通观众的体会与反思?带着这些问题,艺讯网特别邀请展览策展人弗兰·考夫曼进行专访,从此次展览的策划、作品选择与主题阐释等方面谈开去。


受访人:弗兰 · 考夫曼


“雕塑中国精神:静中有生机”策展人,

国际咨询公司Kaufman Vardy Projects合伙人

采访时间:2022年7月31日


Q

对于这次举办于罗斯福岛视觉艺术协会美术馆的展览,请问您在策划时有什么特殊的考量吗?比如展览的教育意义、如何与社区建立更紧密的联系等等。


弗兰·考夫曼:在拟定本次展览的作品列表时,我想选择一组既能展示刘士铭作为艺术家的广度,也能展示他艺术视野的独特性和普遍意义的作品。他早期作品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例如《劈山引水》。即使在他雕塑生涯的初期,他对艺术的看法不同于创作生涯晚期,他当时的雕塑作品也能体现出他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一直保留的坚实手法和直觉性。


展览现场


在了解到教育是刘士铭遗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后,我认为收录他的一些速写手稿十分重要。这些快速起草的手稿通常看起来并未完成,但是有助于他的记忆,能激发他的大量灵感。


这个展览起源于中国,而罗斯福岛视觉艺术协会美术馆的许多展览都是来自美国境内的。我认为这一不同就是本次展览拥有如此广泛观众的部分原因——它为画廊以及罗斯福岛社区带来了一些崭新和独特的东西。 开幕当天的研讨论坛,以及刘士铭艺术基金会组织的一系列泥塑工坊,让展览更具活力,吸引了众多观众的参与,也激发了大家浓厚的兴趣。


刘士铭速写手稿


Q

您如何理解刘士铭先生的艺术语言在当前美国文化背景下的独特性和价值?


弗兰·考夫曼:刘士铭的作品如此有趣的地方在于它们完全来自于他的文化、他所尊重的人和环境。而正因为它如此(真挚地)体现着普通人的精神,这些作品才能表达出普遍性的情感。他所描绘的音乐家、母亲、表演者、工人既是人类大家庭的一部分,也来自他们自己的小世界,而这些都在作品中转化为我们都能理解的情感和想法。除了少数例外,刘士铭向我们展示了他工作中的“手”。 他的手法与触感在雕刻的木头、陶瓷、青铜中显而易见——你能从这些雕塑中真切地感受到他的双手、他的精神和他的视角。


Q

您能否详细介绍一下展览主题“静中有生机”? 展览中哪些作品给您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弗兰·考夫曼:刘士铭的许多作品似乎在捕捉各行各业的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某个瞬间,通常都是重复的日常琐事。在作品呈现的这些时光里,有一种安静的接纳与理解。这些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人物,总能让人感到在他们完成这些日常工作时,传达出一种安静的尊严,一种内心的平静。


出于不同的原因,我个人被许多作品所吸引。 例如《朝拜》一作引起了我的兴趣,是因为它在一众作品中是如此不寻常。它符合现代主义的传统,它的抽象程度与同时期的国际艺术家名册相当。我喜欢《劈山引水》的纪念碑性和粗犷雕凿的质感,也喜欢他的一些自画像所展现出的诚实和正直。他在相对较小的作品中实现了很高的强度,我也觉得这也很有趣。


展览现场


Q

观众对展览和刘士铭先生的作品有何反馈?


弗兰·考夫曼:从来到开幕式现场并实际花时间观看雕塑作品的人数来看,观众的观展反馈是非常热烈的,参与性也很强。同事和朋友们从各地赶来观看展览,其中很多人之前并没有去过罗斯福岛。令人欣慰的是,他们还在展览之后花时间与我联系以表达他们的兴趣。每当我在展馆时,与参观者随机交谈或回答时,我总能感受到展览激起了人们对作品和艺术家的极大好奇心。我还阅读了与会者留下的一些评论。有趣的是,他们中的许多人都选择了其中一个作品来反馈,而且大家对作品的选择多种多样。 从我的策展经验来看,这是一个展览引人注目的标志之一。


全球首位刘士铭学者基金的获奖者、纽约市立大学布鲁克林学院安吉拉·高(Angela Goh)在Godwin-Ternbach博物馆“PASSAGES:刘士铭雕塑展”开幕式上致辞


据悉,“PASSAGES:刘士铭雕塑展”日前在纽约市立大学皇后学院Godwin-Ternbach博物馆举办。此次展览亦是“刘士铭学者基金”全球项目正式启动的第一站,据刘士铭艺术基金会介绍,刘士铭学者基金将在全球50余所院校展开项目,通过设立刘士铭学者基金、举办展览与研讨会等形式,鼓励资助青年学者在东亚文化方向的研究。来自纽约市立大学布鲁克林学院的安吉拉·高(Angela Goh)作为全球首位刘士铭学者基金的获奖者,在“PASSAGES:刘士铭雕塑展”上分享了她对刘士铭雕塑艺术的研究成果。


采访、撰文|周纬萌

致谢刘士铭艺术基金会及TheBLANC艺术空间资料提供与整理



 CAFA ART INFO 

 英文版 


Instagram全新上线!欢迎关注!

@artinfo_cafa

https://www.instagram.com/artinfo_cafa/


Facebook/Twitter

国际同步全部资讯

@CAFAartinfo

https://www.facebook.com/CAFAArtInfo

https://twitter.com/cafaartinfo

最新国际月刊已出

订阅请留言


版权声明:所有发表于“中央美术学院艺术资讯网CAFA ART INFO” 中英文版(http://www.cafa.com.cn) 及所属微信公众号“中央美院艺讯网”的内容均应受到国际版权条例的保护,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如需申请获得合作授权和内容转载许可,可后台留言“转载”,查看细则并留言联系,或邮件联系editor@cafa.edu.cn(中文)/artinfo@cafa.edu.cn (英文)。获得授权使用的转载,并注明“来源:中央美院艺讯网/CAFA ART INFO)。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或摘录编改文字和图片,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Copyright notice 

© CAFA ART INFO,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All of the information in the various pages of CAFA ART INFO web site and WeChat is issued by CAFA ART INFO (http://www.cafa.com.cn) for public distribution. It is protected under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s and under national laws on copyright. For application of cooperative authorization and reproduction permission, please contact editor@cafa.edu.cn(CN)/artinfo@cafa.edu.cn(EN). Any use of information in the web site or WeChat updates should be accompanied by an acknowledgement of CAFA ART INFO as the source, citing the uniform resource locator (URL) of the article. Unlawful copying and re-using parts of our copyright protected texts and images will result in legal action.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中央美院艺讯网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科技艺术 中国雕塑艺术 纽约社区实践

15520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