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中宣部发布会图文实录:中国这十年,宣传文化工作举措与成效

2022-08-18

第3623期文化产业评论



8月18日上午,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请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孙业礼,中央网信办副主任、国家网信办副主任盛荣华,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卢映川,广电总局副局长孟冬介绍新时代宣传文化工作举措与成效,并答记者问。


编审 | 时光
编辑 | 时光
来源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

新时代宣传文化工作举措与成效发布会
图文实录



中宣部对外新闻局局长、新闻发言人陈文俊:



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21场,介绍新时代宣传文化工作情况和成就,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发布人是: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孙业礼先生,中央网信办副主任、国家网信办副主任盛荣华先生,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卢映川先生,广电总局副局长孟冬女士。

下面,我们先请孙业礼先生介绍情况。

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孙业礼


各位记者朋友,上午好!非常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向大家介绍新时代宣传文化工作有关情况。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正本清源、守正创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精神文化产品供给质量明显提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全社会凝聚力向心力极大提升,整个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为新时代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下面,我从四个方面作介绍。

一、全党全国人民信仰信念更加坚定。我们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引向深入。一是在推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上下功夫。编辑出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至第四卷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学习问答等权威读本,推动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提质增效,带动全党全社会形成学思践悟的浓厚氛围。二是在创新理论传播方式方法上下功夫。通过推出《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等重头文章,制作播出《我们走在大路上》《敢教日月换新天》等大型电视专题片,编写“面对面”系列通俗理论读物,建好用好“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等,让党的创新理论更加通俗易懂地“飞入寻常百姓家”。三是在建强理论研究宣传阵地上下功夫。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带动作用,加强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建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门研究机构,推出一大批有深度、有分量的研究成果。通过这一系列重要举措,引导干部群众进一步弄清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道理,从而更加坚定了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信心。

二、社会舆论总体氛围清朗清新、昂扬向上。我们统筹内宣外宣、网上网下,大力宣传阐释新时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广大干部群众对党中央大政方针的认知认同进一步增强,对党中央的信赖信任信心进一步加深,社会舆论主旋律更强劲、正能量更充沛。我们精心策划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等重大主题宣传,激发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精气神。我们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入法入规,融入日常。广泛开展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全面铺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选树和宣传一大批先进典型,引导人们崇德向善、见贤思齐。我们着力促进媒体融合发展,各级各类媒体传播的内容方式发生重大转变,中央主要媒体完成创新转型,2585个县级融媒体中心建成运行,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大大提升。我们还加快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使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更加鲜亮,中华文化影响力显著提升。

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我们深化文化改革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一是加强规划引领,编制实施《文化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1—2035年)》和“十三五”“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深入推进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文化高质量发展。二是实施重大项目工程,建成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中国国家版本馆,高标准建设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推进《复兴文库》《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新编)中国通史》等文化工程。三是推出精品力作,电影《长津湖》、电视剧《觉醒年代》《山海情》等一批优秀作品广受好评、“破圈”传播。中国成为图书、电视剧、动漫等领域世界第一生产大国,电影市场规模屡创纪录、银幕数和票房收入跃居全球第一。四是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开展中华文明探源,推进“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成立中国历史研究院,文物和古籍保护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也都取得新进展。

四、宣传文化领域治理全面推进。旗帜鲜明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对宣传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更加有力。一是着力创新文化体制机制,努力构建大宣传工作格局,搭建起文化领域改革主体框架的“四梁八柱”,圆满完成宣传口机构改革各项任务。二是制定出台《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等党内法规,制定修订《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电影产业促进法》《著作权法》等领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法律体系日趋完善。三是加强能力和作风建设,精心组织“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教育实践,广泛开展“深入生活、扎根群众”主题实践活动,创新实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等计划,打造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干部人才队伍。

我先介绍这些,谢谢!

中宣部对外新闻局局长、新闻发言人陈文俊:


谢谢孙业礼副部长。下面欢迎各位提问,提问之前请通报一下自己所在的新闻机构。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人民群众不仅物质生活极大改善,精神文化生活也更加充实。请问,在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谢谢。

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孙业礼: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涉及到中央宣传部,也涉及到文化和旅游部、广电总局等单位,我先作一些简单介绍,一会儿再请其他部门的同志作补充。

这些年,我们持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不断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丰富、更便捷、更“对味”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国家“十三五”“十四五”规划纲要对公共文化建设作了明确的部署,我们重点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农家书屋、农村电影放映等工程,使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截至2021年底,全国共有广播电视播出机构2542个,公共图书馆3215个,文化馆3316个,博物馆6183个,乡镇(街道)文化站4万多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57万个,农家书屋58万家,到目前为止,实现了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综合文化站和大部分博物馆免费开放。

二是优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建设国家公共文化云、智慧广电、智慧图书馆、智慧博物馆、数字农家书屋等。2021年,全国公共图书馆实际持证的读者达到了1.03亿人,群众文化机构服务人次8亿多,全国博物馆举办展览36000场,教育活动32万场,接待观众近8亿人次,相关网站网络的浏览量41亿人次。我们还广泛开展文化进万家、心连心艺术团慰问演出、戏曲进校园、戏曲进乡村等群众性文化活动。《中国诗词大会》《记住乡愁》等节目更是广受好评。

三是创新运行机制。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设施运营和服务供给,形成多元化社会化供给新模式。我们还加快文化馆、图书馆的总分馆制建设,截至今年6月,全国共有2674个县(市、区)建成了文化馆的总分馆制,2642个县(市、区)建成图书馆的总分馆制。

关于这个问题我先介绍这些,再请文化和旅游部、广电总局的同志作补充。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卢映川:


刚才孙业礼副部长就公共文化服务方面作了介绍,下面我补充几点。过去十年,在初步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基础上,我们的政策着眼点主要是放在提高文化服务的质量上,注重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从“有没有”向“好不好”来转变。从具体政策措施上,把握了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法律制度建设。比如说,过去十年,我们出台了像《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公共图书馆法》《博物馆条例》等一批新的法规。同时,制定出台了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有关标准,推动各地制定实施标准和相应的指导目录,进一步明确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保障范围,应该说这些法规制度有力保障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普及与提升。

第二,推进全面深化改革,通过机制创新,进一步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的活力增强和覆盖面的扩展。比如,刚才孙业礼副部长提到,像我们实施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目前,全国92%以上的县建立了总分馆制,过去像图书馆、文化馆6300个左右,到2021年达到了9.5万个,极大地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效率,拓展了服务范围。

第三,积极推动群众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我们始终把群众文化活动作为重点,持续加强和完善群众文艺团队的建设,目前全国现有群众文化团队的数量超过了45万个,比2012年增加了50%。持续组织开展群众广泛欢迎的像群众歌咏、广场舞的展演,还有乡村的“村晚”,打造专属于群众的文艺舞台,2022年春节期间全国的春晚示范展示活动线上线下累计参与人次达到了1.18亿,应该说这些文化活动都已经成为群众十分喜爱的品牌活动。

第四,实施公共文化数字化项目,依托数字化技术手段进一步促进文化服务质量的提升。过去十年间,在中央财政的支持下,我们累计建设并提供给广大读者的数字资源总量达到了3844TB,这里面包括电子书,也包括视频资料等。我们也算了一下,大体上相当于增加了10个省级图书馆数字资源的总量,可以说极大地增强了服务的便利性、可及性。

我就补充这么多,谢谢。

广电总局副局长孟冬


我再作点补充。十年来,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也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一是实现了“村村通”到“户户通”。这些年,我们加快推进有线电视网络和无线发射台站的数字化改造,大力拓展直播卫星在偏远农村地区的入户应用,着力补盲点、通盲户。截至2021年底,全国广播电视节目的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了99.48%和99.66%。

二是推动了从“听到看到”到“听好看好”。我们持续实施了一系列广电惠民工程,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听广播、看电视的文化权益。目前,我们又在推进广播电视“人人通”、“终端通”、“移动通”,让人民群众能够随时随地享受到便捷的、高质量的广播电视服务。

三是加快了从“单一服务”到“综合服务”。这十年,智慧广电网络平台、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在地方党委政府加强政策宣传、防灾救灾等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比如,疫情期间,遍布乡村的应急广播,通过方言土语将防疫知识送到了田间地头,广播电视的“空中课堂”实现了“停课不停学”。同时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服务“三农”、直播带货,推动了产品变产业、流量变销量。

我就补充这些,谢谢。

人民日报记者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理念,经过十年努力,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深入人心,社会主流价值充分彰显。能否介绍一下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方面的主要做法?谢谢。

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孙业礼: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刚才我已经介绍了一些,再作几点补充。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关系到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养什么样的公民这样重大的问题。核心价值观的养成也绝非一日之功,必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这十年来,我们着眼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坚持贯穿结合融入、落细落小落实,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健全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一系列礼序乾坤、乐和天地的重大庆典活动,极大激发了全国人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热情。出台实施《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还有《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等,推动制定修订《国歌法》《国旗法》《国徽法》以及《英雄烈士保护法》等,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有力制度保障和法治支撑。

二是注重典型引领。发挥先进典型模范作用,我们先后授予136个集体或个人“时代楷模”称号,299人全国道德模范称号,表彰300个“最美奋斗者”,发布736个“最美人物”,评选11585个“中国好人”,大力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我们还组织“永远跟党走”“强国复兴有我”等群众性主题教育活动,举办“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播出系列主题公益广告、微电影、微视频,力求达到“润物无声”“日用而不觉”的这样一个效果。

三是突出实践养成。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评选表彰全国文明城市(区)256个、文明村镇4625个、文明单位7444个、文明家庭799户、文明校园1135所。这些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我们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开展扶贫帮困、慈善捐助、支教助学等公益活动,推动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化。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推进移风易俗,厉行节约制止餐饮浪费,倡导“光盘行动”“文明餐桌”等,全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谢谢。

彭博新闻社记者


网信办开展2022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以来,整治了短视频、直播、自媒体、算法等多个领域的情况。总体来看,这些治理取得的最大成就是什么?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什么?未来中国网络数字内容发展的方向是什么?

中央网信办副主任、国家网信办副主任盛荣华


谢谢这位外国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些年来,中央网信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人民至上的发展理念,紧紧地围绕网民高度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的网上突出问题,持续深入开展“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我们在专项行动当中,注重综合治理,注重压实网站平台的主体责任,应该说工作取得了扎扎实实的成效。如果讲成效的话,我把它归纳为“三个化”,即网络生态优化、主体责任强化、制度规范细化。

网络生态优化,就是这些年我们在专项行动当中,突出、重点打击“色、丑、怪、假、俗、奢、赌”等违法违规信息内容,其中包括16家重点直播、短视频平台,2022年以来清理违规短视频235万余条,处置处罚违规主播、短视频账号22万余个,打赏失度、规范失范、功能失范、恶意营销这样一些突出问题得到了有效治理。我们还强化网络用户的账号管理,规范自媒体信息内容发布,指导各网站平台不断优化改进算法模型,推动解决信息茧房、算法歧视、大数据杀熟等突出问题,从而有力地维护了网民的合法权益,也推动了网络生态整体向好。

主体责任强化,就是通过这几年的努力,我们强化监管,注重综合治理,可以说是让各网站平台由“要我管”逐步向“我要管”转变。各网站平台进一步强化了主体责任,不断完善管理规则,强化信息标识,优化算法模型参数,主动清理一些违法有害信息,处置一些违法违规账号。特别突出的像MCN机构,过去这一块责任不明确,管理有些松散软,通过这几年的治理,MCN机构更加重视旗下的账号信息内容的安全问题了,也加强了内容审核的力量,主动接受公众的监督,还有像公众账号、内容主播等也都能够积极发布优质内容产品,成为正能量传播的重要力量。

制度规范细化,就是我们会同相关部门在治理过程当中,分领域、分环节、分场景来细化制定可操作、可落地的一些规范细则,比如我们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网络直播营利行为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规定,推动整个整治工作长效化、精准化。

下一步,我们的工作重点归纳起来就是抓好“三个主体”“三个规范”。“三个主体”包括,网站平台,信息内容生产者,还有刚才我讲到的MCN机构。网站平台就是要把牢信息内容呈现的第一道关口,切实管好重点产品、重点环节。信息内容生产者和MCN机构必须坚持正确导向,切实遵守管理要求,对问题突出、整改不力的,我们将从严处置处罚,集中曝光警示。“三个规范”就是要规范功能设置,要全面地规范榜单、打赏、连麦PK等重点功能的设置,及时地遏制各类问题乱象。还有要规范技术应用,要督促平台严格落实好算法推荐等管理规定,完善人工干预和用户自主选择机制,以技术规范来保障内容规范。再有要规范链条管理,要加强信息内容全流程、全链条管理,深挖乱象根源,特别是要斩断利益链条,从而促进行业规范健康发展。未来,我们在强化“管”的同时,更加要注重加强“建”,要建设打造一批网络文明实践品牌,让网络空间正能量更加强劲,主旋律更加高昂。谢谢。

封面新闻记者


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即将开幕,近年来,舞台上、展馆中出现不少破圈刷屏的艺术作品,请问近年来舞台艺术、美术等领域的艺术创作有哪些新气象、新变化,取得了哪些新成果、新发展?谢谢。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卢映川: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也更感谢您的关注。正如您刚才提到的,今年9月1日,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将以“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为主题在京津冀三地同时拉开帷幕,届时将集中展现这些年来舞台艺术包括美术等领域的一批优秀作品和发展成果,目前艺术节的各项筹备工作正紧张有序进行,也希望大家给予关注。

回望过去十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我们的艺术创作繁荣活跃,文艺事业生机勃勃,文艺领域可以说格局一新、气象一新。有这样几个突出特点:

一是成功举办了一系列重大文艺演出活动,唱响了时代主旋律。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党和国家一系列重大历史节点,先后推出了一系列重大文艺演出活动,特别是在去年,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部署、亲自指挥下,我们组织创作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情景史诗《伟大征程》,深情礼赞党的百年光辉历程,生动展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将建党百年文艺创作推向了高潮,也留下了不朽的经典。此外,还有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文艺晚会《胜利与和平》,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的文艺晚会《我们的40年》,以及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奋斗吧 中华儿女》等等,这些重大文艺演出活动既是新时代新征程的历史见证,也创造了艺术丰碑。

二是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艺术作品,描绘了新时代的恢弘气象。我们组织实施了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还有新时代系列创作工程以及系列展演展览等活动,广大文艺工作者聚焦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民族团结等重大主题,围绕新时代的开拓奋斗,发掘新风貌、新人物,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创作推出了一大批精品力作。比如像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再比如话剧《柳青》,民族歌剧《马向阳下乡记》等等这样一些舞台艺术作品。再比如说中国画《助梦》、油画《天梯》,还有雕塑《旗帜》等等这些美术作品都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和好评。

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取得丰硕成果,进一步彰显了文化自信。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守正创新,积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不管是传统戏曲还是音乐、舞蹈、戏剧等领域,都创造形成了许多新经典,焕发出勃勃生机。比如评剧《母亲》,生动塑造了英雄形象。像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对中国美术、中国文化的诗意展现。这些优秀作品在丰富精神文化产品供给的同时,也生动展现了大国的文化艺术形象。

四是新科技手段广泛应用,促进文艺高质量发展,呈现出良好的态势和发展活力。我们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推进线上线下融合、演出演播并举,舞台艺术开始突破时空的限制,上线入云、破“屏”出“圈”,各种直播、各种数字演艺十分活跃,受到了广大年轻人的欢迎和喜爱,社会反响也非常热烈。应该说,新技术手段助力舞台艺术的表达方式、传播方式都更加丰富多样,增强了文艺高质量发展的活力。

与此同时,文艺领域各类乱象和突出问题也得到了有效治理,文艺环境可以说更加天朗气清,文艺生态也更加积极向上,正气充盈。

以上只是简单的概括,我们相信大家也都会在不同的角度有一些真切的感受。今后我们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总结发扬好过去十年的好经验、好做法,继续推进文艺的高质量发展,继续推出更多的好作品,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谢谢。

天目新闻记者


十年来涌现出了一批叫好又叫座的主旋律影视作品,其中《山海情》《人世间》等现实主义题材的优秀影视剧圈粉无数。请问,文艺精品在引领方向、凝聚力量方面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接下来还有哪些创作发展值得期待?谢谢。

广电总局副局长孟冬


谢谢记者的提问。十年来,我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文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登高原、攀高峰,精品数量增多了,质量提升了,丰富了人民群众精神生活,增强了人民群众精神力量。它的积极作用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一是重大主题作品成为百姓的“精神刚需”。聚焦党和国家的大事要事,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领域涌现出大量优秀作品。我们以电视剧为例,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有《外交风云》,聚焦脱贫攻坚伟大事业有《山海情》,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有《觉醒年代》《功勋》等等。《觉醒年代》让很多年轻人了解到历史为什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有人追问,还有没有续集?很多年轻网友回答,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就是续集。还有很多人受到《山海情》的感召,自发地成为了闽宁镇的“精神村民”。

二是以现实主义作品激扬向上的奋进力量。现实题材作品一直是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创作的主流。比如电视剧领域,2012年现实题材作品占比56%,到2021年上升为74%。像《平凡的世界》《父母爱情》这样的优秀作品一直深受欢迎,不断地重播。像《鸡毛飞上天》《人世间》这样的优秀作品也都是从火热的生活中汲取素材。十年来,现实主义作品记录时代发展,书写人民史诗,让无数观众从好作品中获得了精神力量。

三是以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激发当代人的文化自信。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文艺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优秀传统文化跃然荧屏。像《国家宝藏》《典籍里的中国》等等作品,展现了厚重的中华文化底蕴。像《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复活了“上元灯会”“洛神赋”等等经典场景和意象。这些文化类节目“破圈”传播,激活了广大观众特别是青少年的文化自信。

为迎接党的二十大,我们早早就策划了主题作品的创作。比如《运河边的人们》等等电视剧,《未来中国》等等文艺节目,《这十年》系列网络视听节目,现在都已经陆续和观众见面了。后面还有很多优秀作品,比如说理论节目《思想耀江山》,电视剧《我们这十年》《县委大院》《大考》,还有文艺节目《我们的新时代》,纪录片《十年逐梦路》等等。后面的节目更精彩,非常值得期待和观看。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


好莱坞电影在中国有很大的市场,但是这两年一些好莱坞电影虽然在国外深受欢迎,但没有办法进入中国。有人认为,中国政府对外国电影的审核更严了。请问您对此有何回应?中美关系紧张是否会影响好莱坞电影进入中国?谢谢。

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孙业礼: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看电影是我们很多人共同的爱好,电影这个话题确实是值得探讨的一个很好的话题,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近些年来,中国电影无论是在数量质量还是在票房口碑等方面都有了迅猛的发展,电影在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也越来越成为一个潜力十足、前景广阔的大市场。据我了解,现在中国已经成为美国电影最大的海外市场。近十年来,我们引进的美国电影数量也不少,美国电影在我们引进的电影数量占比很高,达到41%,这个比例是很高的。美国电影在中国的票房收入也很可观,从我们掌握的数据来看,近些年来引进的美国电影有33部在华票房收入超过10亿元,有5部美国电影在华票房收入超过20亿元,有些美国电影在华票房收入甚至超过了美国本土市场。所以,大家关注这个问题,也可以理解。

我们也注意到,近期美国电影在华市场表现有所下滑。我想,这可能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比如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世界各国电影从制作到发行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世界各国电影艺术交流步伐节奏也有所放缓,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还有,比如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国观众文化素养、生活品位、审美水平不断提高,大众对电影作品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们的开放是对世界各国的开放,对全世界的开放,哪个国家的电影好,哪个国家的电影更适合中国观众的审美情趣,我们就引进哪个国家的。所以,我们也希望美国电影在尊重文化习俗和受众习惯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质量,更好地满足中国观众对更加多样化、更高品质影片的期待。

我想强调的是,我们对于中外电影艺术交流的原则、立场和态度是一贯的,我们始终坚持文化多样性,坚持开放包容,积极引进反映世界优秀文明成果的好电影。这是明确的,也是不会改变的。谢谢。

日本共同社记者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第四部分中提出要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中共中央明确提出,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为什么“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具体来说问题的关键何在?谢谢。

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孙业礼: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是个好问题,能够提出这样的问题,说明记者朋友对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关注。谢谢你的关注,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断,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推动互联网健康发展过程的实践中得出的一个新认识。我体会,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首先,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执政为民是我们一个最重要的理念。我们党执政最大的靠山就是人民,离开了人民群众、脱离了人民群众,我们就失去了执政的根基。这就决定了人民群众在哪里,我们的工作就应该做到哪里;人民群众在哪里发出呼声,我们就应该在哪里作出回应。从现在的情况看,中国的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达到了73%,网民的数量超过了10亿。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我们不学网、不知网、不懂网、不会用网,我们就会脱离群众。所以这些年我们在学网、知网、用网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取得了很大进展。前年我们制定“十四五”规划、今年围绕党的二十大召开,我们在网上广泛征求意见,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第二,我们党执政,肩负的一个根本任务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推进现代化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现在看来,当今世界,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层出不穷。信息化、互联网已经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如果我们不能抓住这样的机遇,我们在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就会落在后面。抓住这个机遇,特别是抓住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带来的机遇,以信息化促进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推动产业化,这样就会加快现代化进程。所以我们看到,今天的中国,无论是移动支付、数字人民币,还是物流快递、网络消费等这些新业态、新产业,都是在互联网这个大背景下催生发展起来的。所以互联网是一个关口,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机遇。

第三,一个政党要长期执政,就必须不断提高治国理政的能力,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今天我们可以看到,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到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安全,网络是无处不在的。可以说,没有网络治理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同时,网络治理的现代化也会有力地促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一个安全、稳定、繁荣的网络空间,对一个国家乃至世界和平与发展都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网络空间也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就要求我们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依法加强对网络空间的治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这是我的一些理解,供大家研究这个问题时参考。谢谢。

凤凰卫视记者


我的问题是关于青少年网络环境的问题。我们注意到,7月18日中央网信办启动了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行动,这个专项整治行动已经持续了多年时间。我的问题是,网信办认为当前危害未成年人成长的突出网络问题有哪些?采取了哪些针对性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效果如何?下一步还有怎样的一些考量?谢谢。

中央网信办副主任、国家网信办副主任盛荣华


谢谢你的提问。未成年人网络保护问题,应该说是全社会越来越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我们管网治网的重点问题、难点问题。当前,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我认为有这样三个方面:

第一,不良和有害信息问题。比如说低俗色情、血腥暴力、炫富拜金,这些都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还有网络欺凌、人肉搜索这些严重侵害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第二,网络沉迷问题。网络沉迷问题,我们想了很多办法,网站平台也做了很多努力。对网络沉迷问题的治理,应该说是有些成效的,但是,也还存在不少的短板问题。比如说一些网站平台,功能设计还不够合理,保护机制还不够健全。所以说,网络沉迷问题有所遏制,但是还没有得到全面的、彻底的解决。

第三,诱导和实施违法犯罪的问题。比如说有一些人利用互联网教唆和引诱未成年人实施暴力、诈骗甚至自杀,有的对未成年人实施性引诱、网络猥亵等违法行为,性质都是非常恶劣的。

中央网信办高度重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具体做了这么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通过专项治理来进行全面清理。我们在“清朗”专项行动当中,每年围绕几个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每年的专项整治当中都有一项是未成年人网络环境保护问题。今年,我们7月18日已经开始启动了这项工作,就是要通过专项行动,对刚才前面讲到的这些突出问题,形成露头就打、高压严打的态势,全面清理涉未成年人网上的有害信息。

二是通过强化青少年模式来防范沉迷。我们指导主要平台上线青少年模式,特别是对使用时长、互动功能都做了一些限制,这样有效地防范网络沉迷。

三是通过网络举报来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我们组织重点商业网站平台开设了涉未成年人专用的举报渠道,有效保障未成年人的网络权益。

四是通过部门合作来溯源打击。我们会同公安机关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在第一时间尽量切断传播链条,追溯处置发布账号的主体。

下一步,这方面我们要做到“两个增强”,一是增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的能力,二是要增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成效。主要举措我概括为两句话,八个字,叫做“有法有罚,能管善管”。

“有法”就是要健全完善法律法规。当前,我们正在加快推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出台,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法》的配套制度,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提供更加有力的法律保障。

“有罚”就是处罚,要持续加强日常监管,加大网络执法处罚的力度,特别是要紧盯未成年人使用频率比较高的一些网站平台,还有产品功能、位置板块,对那些违法违规的网站平台和账号,在专项行动当中,要从严处置处罚一批、集中曝光一批,形成有力震慑。罚要依法依规,罚要突出重点,罚要罚得心痛,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网络执法监管长牙齿。

“能管”就是要强化管理,特别是要把保护关口前移,要管好两个东西,一是管苗头,二是管源头。管苗头就是要及时发现网上那些涉未成年人的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要把风险隐患能够管住、防住。管源头就是要深挖网络乱象背后的利益链条,从根本上来解决问题。实际上,我们种种网络乱象的背后有一个普遍的突出问题,就是利益链条比较长。我们只有斩断了乱象背后的利益链条,才能标本兼治,管住网上的这些乱象。

“善管”就是要完善保护措施,比如说重点要优化提升青少年模式效能,优化算法推荐,通过这样一些措施,防止向未成年人推送一些负面有害信息,让未成年人上网更安心,家长更放心。谢谢。

红星新闻记者


今年的冬奥会,观众虽然不能到场观看,但是可以通过屏幕享受到一个超越现场的视听沉浸新体验。我们也关注到,6月27日中国广电5G是启动了网络服务,能不能详细介绍一下这十年的广电技术发展给我们带来哪些新的体验,将来还会有什么样的新变化?谢谢。

广电总局副局长孟冬


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和对广播电视技术发展的关注。的确,正像记者朋友提到的,在今年冬奥会期间,我也跟大家一样,享受到了视听新科技带来的感官震撼。

我们可以滑动5G手机画面,自主选择摄像机视角,就可以360度自由地欣赏比赛。8K超高清看冬奥也成为了现实,在屏幕上,运动员的微表情、旋转的慢动作、飞溅的雪花都清晰可见,给我们带来了别样的视觉冲击力。冬奥会期间,云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助力了我们在疫情情况下全球冬奥会的电视转播,实现了云上看冬奥。特别是在冬奥会开、闭幕式的舞台上,超大的LED屏首次呈现了16K超高清的视频,创造出了上千名演员与视频融合跟随的虚拟浪漫效果。

这些全新的视听体验,实际上背后是十年来广播电视领域技术创新的实践和融合发展的应用。我们可以将广播电视技术发展概括为:呈现高清化、传播立体化、服务智慧化这三化。

这十年,广播电视的呈现高清化了。目前全国已经开通1045个高清电视频道、10个超高清电视频道。越来越多的高品质视听内容呈现在观众面前了,还有很多虚拟现实、互动化沉浸式的高新视频以及高新视听新业态,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极大地提升了人民群众视听获得感、幸福感。

这十年,广播电视的传播立体化了。我们着力推动有线、无线、卫星、互联网、5G等多种技术手段协同发展,实现了全媒体、融合化、多渠道的立体传播。人们不仅能在家中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还能在汽车、火车、轮船等移动环境下欣赏广播电视的各种视听节目。

这十年,广播电视的服务智慧化了。我们努力探索广播电视“政用、民用、商用”等等新模式。人们在“看电视”的同时,通过“用电视”可以获得丰富便捷的比如电子商务、在线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政务服务、基层治理等等各种综合信息服务。今年中国广电5G已经正式开通运营了,还将会带来更多的特色应用场景和服务。可以说,智慧广电正全方位融入人民群众的数字化生活。

面向未来,电视将不止于“电视”。目前,我们正在大力推进“未来电视”的研究攻关和创新发展。“未来电视”将会给人们带来更丰富的视听享受、更便捷的互动体验以及更泛在的智慧化服务。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中宣部对外新闻局局长、新闻发言人陈文俊

  
由于时间关系,最后两个提问。

中国日报记者


我想提一个关于旅游的问题。我们注意到,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经成为很多人生活当中的刚需。我们也看到,近两年受到疫情的影响,很多人出行的热情还是很高。所以能否介绍一下我们国家旅游业发展的整体情况?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当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谢谢。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卢映川:


首先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应该说,过去十年来,伴随着发展水平的跨越提升和人们生活需求的变化,旅游业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质量也在不断提升,旅游已经成为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指标,成为小康社会生活的重要方式,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地位也更加巩固。我觉得,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去看:

一是产业规模持续不断扩大。2012年以来,我们国内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0.6%左右,2019年总收入达到6.63万亿,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4.5万亿,占GDP的比重为4.56%左右。这两年多,尽管遭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旅游出现了很大的波动,但总体来说,在国民经济结构中,支柱性地位并没有发生改变。

二是从产品供给角度来看,旅游产品这十年来更加优化、业态更加丰富。比如说,全国A级旅游景区的数量,2012年是6042家,到2021年增加到14332家,增长了1.37倍。与此同时,我们还推出了国家级、省级旅游度假区671家,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1299个、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300家,基本上形成了覆盖广泛、业态丰富、选择多元的旅游产品供给体系。不仅是传统的观光游,一些旅游的新业态也在不断涌现,比如说像工业旅游、中医药健康旅游、体育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冰雪旅游、露营旅游等等,人们选择的多样性更加丰富。

三是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旅游的文化内涵不断丰富,旅游的文化品质持续在提升。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我们历史文化类景区由2012年的2064个增加到去年的4111个,增加了将近1倍。红色旅游深入开展,成为传承红色基因、接受红色精神洗礼的生动课堂。

四是坚持旅游为民、旅游带动,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在促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推动乡村旅游打造优质产品、提高服务质量,形成了一大批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精品线路、集聚区域,我们都知道,许多过去“贫困乡村”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变成了“美丽乡村”“幸福乡村”。2012年以来,乡村旅游的游客年均增长在20%左右。

2020年疫情暴发以来,旅游业遭受了巨大冲击,也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对此我们坚决贯彻落实中央部署,统筹发展和安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纾困解难和帮扶措施。下一步,我们要继续抓好这些措施的深入落实,坚持旅游为民、旅游带动,促进旅游业加快恢复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为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要和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做出新的更大贡献。谢谢。

新华社记者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提出,要着力构建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在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请问,我们这些年在“三大体系”的构建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有哪些成效?谢谢。

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孙业礼: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三大体系”建设确实是促进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着力点。我来回答你这个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党中央成立了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国家“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等文件。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三大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呈现积极健康、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

在学科体系建设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设持续加强,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指导地位更加巩固。学科专业目录设置不断优化,形成了涵盖8大学科门类、28个一级学科的学科体系。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基础学科、重点学科优势更加明显,文科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实现突破,交叉学科领域不断创新,一些濒危、冷门学科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强。

在学术体系建设方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理化阐释、学术化表达、系统化构建持续深化。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中华文化传承工程、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重大平台深入实施,学术原创能力日益增强。国家社科基金从2012年的12个亿增长到今年的28个亿,资助形成了一大批价值厚重、影响广泛的研究成果。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逐渐完善,初步建成29家国家高端智库和16家培育单位,为党和政府决策发挥了重要的“思想库”“智囊团”作用。

在话语体系建设方面,持续推进政治话语学理化、学术话语大众化、中国话语国际化,提炼出许多具有中国特色、世界影响的标识性概念。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合作,中国学术“走出去”的步伐明显加快,建设了一批对外话语创新研究基地和海外中国学术研究中心,凝聚培养了一批善于讲好中国故事的骨干人才,中国理论、中国学术的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

关于这个问题,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中宣部对外新闻局局长、新闻发言人陈文俊


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媒体朋友。今天的发布会就到这里,再见!


 订阅关注 
行业窗口与顶尖新媒体【文化产业评论】已运维3000多期(持续8年有余,跨越3000多天),推送文化、旅游、体育领域专业优质文章7000多篇。【文化产业评论】始终秉承权威、专业、准确、及时、实用的特点,聚焦文化、旅游、体育等行业前沿动态、发展思考,直面新时代行业发展重大问题,融汇行业内外精英的观察和理解,得到了全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公务员、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精英从业者的高度关注与大力支持,亦架设起沟通各方的畅通渠道,是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电影局、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文物局、国家体育总局等有关部门,各地市政府,以及全国各文化、旅游、体育企业的重要助手。欢迎订阅关注!

交流/咨询/合作
请加主编微信号:7759813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三川汇文化科技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中宣部 发布会 文化工作举措

35119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