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0
分享
- 【文博日报】财政部国家文物局发文 | 又一纪念馆开馆 | 新发现女真族聚落遗址
-
2022-08-16
8px;">
2022年8月16日
■ 财政部 国家文物局关于印发《文物事业单位财务制度》
■ 34家文博单位获全国表彰
■ 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预计今年10月开放!
■ 北京为博物馆讲解服务立规矩
■ 南宋博物院“数字版”德寿宫首次揭秘
■ 任洪渊诗歌纪念馆开馆
■ 石家及遇村遗址新发现为秦戎民族文化交融提供实证
■ 黑龙江首次发现唐至辽代女真族聚落遗址
■ 晋阳古城发现隋唐瓷窑遗址 延长山西烧瓷历史
■ 西安考古发现东汉刻铭铺地砖及飞龙图案
财政部 国家文物局关于印发《文物事业单位财务制度》
日前,财政部会同文化和旅游部、广电总局、文物局、体育总局等四部门修订印发了《文化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广播电视事业单位财务制度》《文物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体育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根据《规则》修订情况和文化、广播电视、文物、体育四个行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实际情况,此次财务制度修订保持了现有制度框架,聚焦于反映财政改革进展、行业事业发展特点和事业单位管理需求,增强与《规则》的衔接,提高修订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同时,为下一步预算管理、债务管理、资产管理等各项改革预留空间。
34家文博单位获全国表彰
8月11日,全国创建青年文明号组委会办公室对青年文明号星级认定工作进行通报。周恩来纪念馆等34家文博单位获得一星级全国青年文明号和全国青年文明号名单表彰。
今年3月,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提升项目二期开工,预计将于10月份建成开放。二期项目位于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范围内,丰景路以北至直城门大街北侧、邓六路以东至东宫墙路,总占地面积2.91平方公里。

1961年,汉长安城遗址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列入‘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2017年,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成功入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录。目前,该遗址保护项目已被纳入国家“十四五”大遗址保护利用专项规划。历经2200多年,整体格局完整保存至今。
据悉,未来汉长安城遗址将建设汉文化博物馆及相关文物保护、文化展示设施,活化历史场景,丰富数字体验产品、新型文旅服务供给,高质量阐释活化遗址价值,讲好文化故事,延续中华文脉。(西安晚报)
北京为博物馆讲解服务立规矩
北京市文物局近日发布关于规范博物馆讲解工作的指导意见,为博物馆讲解服务立规矩。意见明确,社会团体及个人在博物馆内开展讲解服务要经过考核、培训,博物馆将建白名单,对考核通过者进行规范管理。“戏说历史”等不文明社会讲解行为将被及时叫停。
博物馆讲解坚持公益性。意见提出,常设展览、临时特展要有专业人员提供免费讲解,倡导相关专家、科研人员及具备相关资质人员开展公益讲解活动。博物馆要建立完善的讲解员培训、考核、晋升制度;同时通过发展馆内兼职讲解员、培养志愿者讲解员等途径,增加讲解员数量,加强讲解员队伍建设。在鼓励讲解人员提升职业修养的同时,博物馆还要加强岗位间交流协作,中层及以上干部和业务人员也要走进展厅提供专家讲解服务,增进博物馆与观众间的良性互动。
南宋博物院“数字版”德寿宫首次揭秘
历时一年半的建设后,德寿宫遗址保护展示工程暨南宋博物院(一期)项目,目前已完成主体建设,即将在宋韵文化节精彩亮相。
“重见天日”的德寿宫,看点在哪里?
作为杭州宋韵品牌工程的“精品之作”,早在去年,杭州就曾透露过德寿宫将采用数字化展示手段,讲好“遗址故事”,让大家对宋韵可感可触。
近日,记者独家采访了德寿宫遗址数字化复原展示团队,首次揭秘这场名为“德寿重华”的数字展示沉浸之旅。
之所以叫“德寿重华”,是源于这里曾经的两位“居住者”——在宋高宗时期这座园林被称为“德寿宫”,而宋孝宗时则改为“重华宫”。“德寿重华”之名,不仅寓意美好,还点出了其历史脉络。
任洪渊诗歌纪念馆开馆
8月14日,邛崃平乐古镇白沫江畔,备受瞩目的任洪渊诗歌纪念馆在近百名来自各地的诗人见证下正式开馆,成都又增添一处诗歌地标。
作为全国知名诗人、美学家、文化学者,任洪渊生于四川成都邛崃平乐古镇,白沫江滋养了他的文学生命,也成了他反复回忆和书写的意象。纪念馆发起人、邛崃市文联负责人感慨地说,任洪渊先生在给他打的最后一个电话中,表达了想回到故乡的渴念。在首届任洪渊诗歌奖评选过程中,他萌生了设立任洪渊诗歌纪念馆的念头,这可以让所有仰慕他的人有一个瞻仰的地方,使他的诗歌精神得以弘扬。
在任洪渊的亲人、学生和广大诗歌爱好者的支持下,纪念馆经过不到三个月的筹备和打造,顺利在首届任洪渊诗歌奖颁奖典礼之际进入试运营阶段。据了解,纪念馆在原邛州书院的基础上升级设计,包括五个主要展示单元:任洪渊先生的生平事迹、先生与故乡的联系、先生生前的手稿书信、与先生相关的作品陈列、名家评价。从任洪渊先生的生平到具体的作品进行全方位纪念展示,让每个来访者在参观过后,都能对任洪渊先生有一个具体的了解,感受到先生诗文世界的瑰丽美妙和理想化的诗人人格。
开馆仪式上,著名评论家、首都师范大学教授、任洪渊先生的挚友吴思敬在致辞中由衷表示,“我来到邛崃,仿佛实现了我当年对洪渊的承诺,我来了他一生眷恋的故乡。洪渊是我们当代诗歌史上一位非常有特色、特立独行的诗人,是和别的诗人完全不一样的诗人,他的一生就是诗化的人生。”
任洪渊先生的女儿任汀激动地向所有为实现她父亲遗愿而辛勤付出的师友们致以诚挚谢意。随后,任洪渊诗歌发起人沈浩波,《任洪渊纪念文集》主编、任洪渊作品整理者王少勇,著名诗人桑克、杨然在热烈的掌声中为纪念馆揭牌。
著名诗人、出版人、任洪渊的学生沈浩波表示,设立任洪渊诗歌纪念馆,可以让更多人感受先生的人格魅力和家国情怀,推动对先生诗学成果的深入研究,激励后辈弘扬任洪渊先生的诗学精神。(成都日报 向丽琴 李柯雨 钱虹辰 王奕然 图片 张超云 张渝)
石家及遇村遗址新发现为秦戎民族文化交融提供实证
记者从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石家及遇村遗址首次发现一处战国、秦汉时期墓地,目前已发掘其中25座墓葬。现有考古证据表明,该墓葬族属与义渠戎密切相关,并为秦戎民族文化交融提供实证。
位于甘肃省庆阳市宁县的石家及遇村遗址是一处两周时期大型多层次聚落,2016年开展首次考古发掘。遇村遗址新发现一处大型城址,与石家墓地发现的诸多高等级贵族墓葬构成了“居”与“葬”的关系。


黑龙江首次发现唐至辽代女真族聚落遗址

黑龙江省文物部门在当地发现的望江楼东北遗址为唐至辽代女真族聚落遗址,这是黑龙江省首次发现该时期女真族聚落遗址。
考古工作人员介绍,据出土遗迹、遗物特征推断,这个遗址为唐代至辽代女真人的大型聚落址,为深入开展区域女真族历史文化、生产生活、聚落形态、生态环境等方面研究提供了宝贵实物资料。(新华社 杨思琪)
晋阳古城发现隋唐瓷窑遗址 延长山西烧瓷历史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15日对外发布考古新发现,当地考古人员在晋阳古城遗址发现隋唐时期瓷窑遗址,系山西地区年代最早。
晋阳古城遗址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源镇,因遗址埋藏厚、保存好,被国家“十一五”至“十四五”规划为重点保护大遗址。2010年10月,列入中国首批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

2012年至2020年,当地考古人员在晋阳古城西北区域先后发掘了一号、二号和三号建筑基址。其中二号建筑基址和三号建筑基址相距较近,时代相同。2021年3月,考古人员对上述两处建筑基址之间的区域进行考古发掘,发现一处瓷窑遗址。经过一个季度的考古工作,考古人员共发现3座瓷窑址、9处灰坑和大量窑具及瓷片等遗物。
瓷窑遗址目前发现3处瓷窑遗迹,分别为Y1、Y2和Y3。这3处瓷窑遗迹均为马蹄形馒头窑,均出土较多的倒伞形窑柱、喇叭形窑柱、条状支具、垫圈、垫条和瓷片等。此外,考古人员还在该瓷窑遗址发现近万片瓷器、包括青瓷、瓮、白瓷、瓷塑等,以及支具和垫具等窑具。

据晋阳古城遗址考古项目领队韩炳华介绍,此前,晋阳古城遗址内也零星出土过一些窑具和瓷片,但从未找到瓷窑遗址。此次发现的瓷窑遗址位于北朝至唐代宫城区的南部,与很多瓷窑址选址不同,更具独特价值。
韩炳华说,从瓷窑的残存遗迹分析,三座瓷窑均为马蹄形馒头窑,由火膛、窑室和烟道组成。火膛内发现大量木炭灰,证明烧窑使用的燃料为木炭。从遗迹及出土遗物看,瓷窑的使用时间很短,烧制的产品种类也不多。综合分析,该瓷窑遗址时代大致是隋至唐代早期,使用时间不长,烧制器物种类少,但技术水平较高。该瓷窑遗址是山西地区目前发现最早的,填补了相关研究空白,在中国古陶瓷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中新社 胡健) )
西安考古发现东汉刻铭铺地砖及飞龙图案
8月9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该院近日对西安国际港务区新筑街道贺韶北村东北塬地发现的6座东汉砖券多室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出土陶、石、铜等质地文物140余件组,并发现11块刻铭铺地砖,为研究东汉时期墓葬营建、家族丛葬及随葬用器等丧礼制度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据考古人员介绍,这6座东汉墓葬大小形制基本相同,都是长斜坡墓道,墓道两侧壁有单重或双重台阶,墓室以砖砌“前堂后室”或带左、右侧室为主,整体平面似“十”字形,先在墓道尽头凿挖拱顶土洞,而后向里挖土洞室,最后再用条砖根据规划在内营建所需各室。根据墓葬形制、模型明器和陶动物组合及随葬品特征初步判断,这6座墓葬系东汉中早期家族丛葬墓地。

考古工作人员在揭开M6墓葬墓底铺地砖时发现,北侧室前端中部有3块红砖背刻铭文,南侧室中部偏北有8块红砖背刻铭文,且铭文砖排列规律,刻铭有纪年及龙纹图案等。这些刻铭铺地砖的刻铭内容有“永元三年”“永元四年”“龙门伊阙”“陵存恤弟守陵存血弟尊存血”“斗二升半”等及龙纹等图案,字体隶、行、草书兼有。砖背刻铭在汉墓发掘中甚为少见,M6发掘的这11块刻铭铺地砖对于研究东汉墓葬的葬制葬俗等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在M3南侧室还出土了一件保存完整的灰陶朱书镇墓解除瓶,该瓶倒置于地口朝东,瓶内淤土夹杂一块白色碎石,其应属刻意放置,疑为瓶身朱书所谓“精石”。据考古工作人员介绍,所谓“精石”,是道教用来镇压鬼怪邪魅所用之物。灰陶朱书镇墓解除瓶上书写的应为解除文,也称“镇墓文”。解除,有谢过之意,又说有解除驱鬼之意。解除文多书写在陶瓶之上,一般为朱书或墨书,东汉魏晋时期流行于墓葬中,文字内容多为求福辟邪,应与早期道教的兴起有关。

据介绍,龙纹图案在汉代多与升天观念相关,也有镇墓辟邪的作用。在以往发现的汉代墓葬中不论是墓壁中还是随葬器物中,经常会出现跟龙有关的纹饰或器物。此次发现的龙纹形象似腾飞捕猎状,身体呈细长弯曲的蛇形,嘴大张,整体造型简洁明快、生动活泼且动感十足。但因为是单体形象出现,并且未见仙官或墓主形象,且背刻铭砖,反铺于墓室底部,结合铭文内容来看,它的镇墓辟邪意义更重。(中国社会科学网)
编辑:Banana
-END-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文博圈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