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文博日报】国家文物局云南调研 | 西安博物院赠5342杯奶茶| 陕西又有新发现

2022-08-10


    2022年8月10日   


【综合】

■   国家文物局、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联合工作组赴万安桥火灾现场指导处置工作

■   国家文物局调研组到腾调研文物保护利用工作

■   江苏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文物消防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

■   2022北京(国际)运河文化节开幕

■   广西出台红色资源保护传承条例


【博物馆】

■    7家博物馆将获2022年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活动项目资金支持

■    新疆巴楚博物馆新馆开馆

■    西安博物院向观众赠送5342杯奶茶

■    黄河文化博物馆最新进展!


【考古】

■   陕西东汉墓葬考古发现有刻铭铺地砖

■   安徽:长江考古新发现 采石矶上有古城

■   山西碧村遗址揭开黄河岸边史前聚落形态变迁



国家文物局、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联合工作组赴万安桥火灾现场指导处置工作


8月6日晚,位于福建省屏南县长桥镇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闽东北廊桥之万安桥失火。火灾造成五墩六孔廊桥中的五孔木构建筑损毁,东侧一孔部分桥廊和桥头的长新大圣庙幸存。

8月7日,国家文物局、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组成联合工作组赶赴现场调查了解情况,会同当地文物、消防救援部门和公安机关开展工作,调查事故原因,评估火灾损失和文物损毁情况,研究后续保护工作安排等。

万安桥火灾事故文物损失严重,教训极为深刻。国家文物局、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正在部署开展全国文物安全大检查,重点排查木结构文物建筑消防安全隐患,强化安全举措,提升应急管理水平,督促压紧压实文物安全主体责任,健全落实消防设施及防火巡查制度,确保文物安全。

万安桥原名龙江公济桥,始建于宋代,明永乐年间立“龙江碑铭”,曾多次因山洪、火灾毁建。清乾隆七年(1742年)、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两次重建。本次失火前,四跨木拱为1932年重建,两跨为1954年重建。2006年5月,万安桥作为闽东北廊桥组成部分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文物局官网)

国家文物局调研组到腾调研文物保护利用工作

8月1日至2日,国家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陆进一行到腾冲市调研文物保护利用工作。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杨德聪,保山市副市长高康、腾冲市副市长彭蕊等陪同调研。

在腾冲期间,陆进一行深入国殇墓园(滇西抗战纪念馆)、滇西军都督府旧址、绮罗文昌宫、翡翠博物馆、和顺图书馆、刘氏宗祠、艾思奇故居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实地调研。

每到一处,陆进一行都详细了解了腾冲各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渊源、建筑特色、保护措施、活化利用等情况。

通过实地调研,陆进指出,腾冲在文物保护利用中,始终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全力抓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保护重要论述及两次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的贯彻落实,认真落实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制订的文物保护各项措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成绩斐然。

陆进要求,在下步文物保护利用中,腾冲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论述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落实到文物工作全过程各方面。要认真学习领会,抓紧贯彻落实全国文物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要结合云南实际,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推进文物活化利用,强化问题导向,用好政策举措,深化文物保护利用改革,加强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推动让文物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在文物资源数字化信息化应用、不可移动文物社会功能激活、文物价值研究成果传播转化等方面,开展创新探索,多出成果、提供经验。

腾冲是古代丝绸之路的要冲,也是云南重要的侨乡和最早的国际通商口岸之一,同时又是历代军事重镇,被称为“三宣门户”“八关锁钥”和“极边第一城”。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腾冲各族人民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发展经济文化,推动社会进步,历经岁月沧桑,谱写了地方文明史上一页页不朽的光辉篇章。保存下来“西山坝古城址”、全国首次出土的青铜时代特殊造型遗物、国家一级文物——青铜案,始建于明代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腾冲孔庙(黉学)、绮罗文昌宫以及和顺图书馆、国殇墓园等著名文物遗迹。

目前,腾冲市共登记不可移动文物176项,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49项,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2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0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2项、一般不可移动文物127项。主要类别有新石器遗址、古驿道、古遗址、古建筑、古墓葬、碑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腾冲发布)

江苏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文物消防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

各设区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文物局),昆山市、泰兴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沭阳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南京博物院,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8月6日晚,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内现存最长木拱廊桥——福建宁德屏南万安桥突发大火,桥体被烧毁坍塌。为认真汲取教训、举一反三,确保我省文物安全,现就进一步加强全省文物消防安全工作通知如下:


一、压紧压实文物消防安全责任。我省文物建筑数量众多、分布广泛,文物消防安全风险隐患面广量大,容不得丝毫麻痹大意。各级文物行政部门、各文博单位要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增强底线思维,强化安全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按照 “一岗双责”要求,履行好领导责任、监管责任和各自主体责任,切实把文物消防安全责任措施落实到基层和岗位。要坚决克服麻痹松懈思想,始终保持如履薄冰的高度警觉,强化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做到主动抓、务实抓、用心抓,坚决防止形式主义“走过场”,坚决防止“事不关己”不担当、不作为现象,坚决防止工作浮于表面、责任落实流于形式,筑牢文物安全底线。


二、严查严治文物消防安全隐患。各地要针对当前我省持续高温、炎热升级的特点,对照全省文物系统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实施方案要求,认真分析评估文物消防安全主要风险,科学研判文物消防安全形势,全面开展文物消防安全排查整治工作。要坚持问题导向,重点排查检查古建筑群、宗教活动场所、博物馆、文博开放单位等消防安全诱因较多的文博单位和场所;深入检查安全思想认识、安全队伍建设、安全责任落实、法规制度标准执行、安全管理措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重点整治生产生活用火、宗教活动场所用火、电气故障、电动自行车充电、易燃可燃物及危险品存放等火灾风险隐患。对排查出的隐患和问题,要建立整改清单,明确整改措施、责任人和整改时限,逐一挂账督导,逐一整改销号。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文博单位,要责令停业或者停工集中整改。


三、认真落实文物消防安全制度。各级文物行政部门要强化同消防部门的合作长效机制,主动开展联合会商、联合检查、联合执法、联合宣传等工作。要建立日常监管与专项整治相结合的工作机制,采取有效措施对文物消防安全工作实施全方位监控。具有火灾危险性的博物馆和文物建筑,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建立消防系统,完善消防设施设备,加强维护保养,发现故障及时排除,确保时刻处于良好运行状态,坚决杜绝消防设施设备虚设或者值守操控不到位问题。各级文物行政部门、各文博单位要大力开展文物消防安全培训和宣传活动,普及安全生产、火灾危害和防火知识、提升消防安全意识,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和监督文物消防工作,织密织牢各方参与的文物消防安全网。


四、着力提升文物消防应急管理水平。各级文物行政部门和文物博物馆单位要加强应急指挥和严格值班值守,严格落实领导带班、持证上网、24小时值班、信息报送、工作传达、应急处置等制度规定,制定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加大消防应急演练频次和强度,切实提升初起火灾扑救能力。要指导文博单位开展一次全员岗位消防安全技能培训,培养会消防管理、会操作消防设施器材、会检查消除火灾隐患、会组织人员疏散逃生的消防安全“明白人”;要联合消防救援机构指导文博单位制定可操作性强的灭火疏散逃生预案,并开展一次全员参加的灭火疏散逃生演练;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全面提升文物消防应急能力建设。 

江苏省文物局

2022年8月8日

2022北京(国际)运河文化节开幕

8月8日,2022北京(国际)运河文化节正式开幕。此次文化节的主题是“游运河,行大运”,文化节提炼大运河北京段多样态文化特色,整合沿线文化、旅游、体育等各类资源,立足全球视野,围绕“千年运河”“缤纷运河”“活力运河”三大板块,采取线上线下结合方式,举办“3+3+2”系列重点活动。

致力于讲好运河故事,传承弘扬中国运河文化,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推动北京(国际)运河文化节成为向世界并成为展示中华文明的重要窗口。


广西出台红色资源保护传承条例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红色资源保护传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10月1日起施行。


《条例》鼓励支持单位和个人通过捐赠、资助、志愿服务等方式参与红色资源保护传承活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编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风景名胜区、传统村落、乡村振兴以及文化和旅游等专项规划时,应当体现红色资源保护传承的要求。


《条例》提出,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依法保护红色资源的义务,有权对破坏、损毁、侵占或者歪曲、丑化、亵渎、否定红色资源的行为进行劝阻、投诉、举报,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及时对投诉或者举报进行处理。


在传承弘扬红色资源方面,《条例》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因地制宜利用红色资源发展红色旅游,支持红色资源工程项目建设,完善道路交通、信息通讯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旅游品牌。指导开发红色旅游景区、精品线路、研学旅行线路等,加强红色旅游宣传,培育红色旅游品牌,完善红色旅游服务,培养专业讲解员,促进红色资源传承弘扬与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鼓励和支持单位和个人合理利用红色资源参与红色旅游开发,推出具有红色文化特色的旅游项目。


《条例》提出,县级以上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应当加强红色旅游的跨区域合作推广。鼓励红色旅游景区开展全国性、区域性合作,打造点线面结合的红色旅游圈,促进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建设,丰富旅游产品。(中国旅游报 邝伟楠)


西安博物院向观众赠送5342杯奶茶


西安博物院为市民送上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共送出5342杯。文物金虎符距今约2497年,三彩胡人腾空骑马俑距今约1404年,黄釉舞蹈女俑距今约1441年,据悉总计送出5342杯,是三件文物距今年份的总和。。工作人员介绍,此举在传播文物历史价值的同时也送去清凉,让观众在品尝奶茶时,感受西安千年古都的深厚底蕴。


新疆巴楚博物馆新馆开馆



8月2日,新疆喀什地区巴楚博物馆新馆举行开馆仪式,其展出的众多文物再现汉唐时期中央政府治理下的西域繁荣。


地处新疆南部的巴楚自古就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和主要节点,人文底蕴厚重。境内有文物保护单位77处,现有文物353件套,其中国家级文物38件。目前,巴楚博物馆新馆馆藏的大部分展品,都是从境内的托库孜萨来遗址中发掘的。托库孜萨来维吾尔语意为“九座驿站”或“九座烽燧”。(中新网)


7家博物馆将获2022年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活动项目资金支持


近日,教育部发布《关于2022年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中小学生校外研学实践活动项目资金支持基地、营地评议结果的公示》,其中,7家博物馆、纪念馆榜上有名,获150万资金支持。

根据《财政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教育相关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教〔2021〕156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22年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中小学生校外研学实践活动项目申报与预算编制工作的通知》(教财厅函〔2022〕3号)精神,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申报、审核和推荐基础上,经综合评议,2022年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中小学生校外研学实践活动项目资金拟支持安徽博物院(安徽省文物鉴定站)等20个基地、白银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等32个营地(含新增营地)开展校外研学实践活动。并予以公示。

2022年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活动项目资金支持基地名单

(共20个,以首字拼音为序)


安徽博物院(安徽省文物鉴定站)

博州温泉县“五馆一中心”(温泉县灵泉旅游开发经营有限公司)

成都市新都区家风教育基地服务管理中心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云南省自然博物馆)

福建泉州顺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顺美陶瓷文化世界)

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

哈尔滨极地公园(哈尔滨圣亚极地公园有限公司)

海南省博物馆

贺兰山岩画景区研学教育基地(银川贺兰山文化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红海滩国家风景廊道景区“两山”生态研学基地(盘锦红海滩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荆楚农博园(江陵县职业教育中心)

开化根缘小镇研学实践教育营地(衢州醉根研学旅行有限公司)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

吕梁市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

南梁革命纪念馆

青海省自然资源博物馆

日照市山泽海洋旅游产业开发有限公司(日照海洋公园)

上海市杨浦区红色文化发展中心(国歌展示馆)

四渡赤水纪念馆

天津国际青少年交流中心(天津光合文化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黄河文化博物馆最新进展!


8月9日,记者从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获悉,黄河文化博物馆项目拟选址在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都市阳台片区。


今年济南两会期间,“加快规划建设黄河文化博物馆、城市规划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统筹推进城乡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被写入2022年济南市政府工作报告。


同时,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促进文旅产业提档升级,推动沿黄城市文旅资源整合协作,推出黄河主题线路、打卡地和文创产品,打造济南黄河文化IP。



今年5月份,济南市印发《关于“提升城市软实力 创建文明典范城”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指出要全面梳理黄河文化文物资源,加快推动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济南段)、黄河文化博物馆等重点项目建设。


根据《济南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十四五”期间,济南市将以天桥区和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为依托,规划建设泺口古镇、黄河文化博物馆、百里黄河风景带、鹊华秋色园等重点项目,推动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打造济南黄河文化主地标。


此前,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于2021年编制了《济南市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该规划明确提出,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起步区将打造成为黄河文化发展的地标核心区、黄河文化价值形象的核心展示区。同年,黄河文化博物馆列入全国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重点项目。


那么,备受关注的黄河文化博物馆有什么新进展呢?根据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公布的2022年重点任务公开承诺事项上半年完成情况,济南文化和旅游局正在推进黄河文化博物馆建设,“配合规划部门开展项目所在片区城市设计稳定工作,目前项目选址正在征询各部门意见,拟在都市阳台片区建设。”(齐鲁晚报 程凌润)





陕西东汉墓葬考古发现有刻铭铺地砖


考古现场发现的器物及背刻铭文砖(陕西省考古院供图)


西安新闻网讯 近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公布贺韶北村东汉墓地考古新发现,其中一处墓葬侧室的11块刻铭铺地砖受到重点关注,因为“砖背刻铭在汉墓发掘中

少见,对于研究东汉晚期墓葬的葬制葬俗等具有重要意义。”

2019年3~5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某处项目用地发现的6座东汉砖券多室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掘区域西濒灞水,距灞河流域下游约6.8千米,西南距新寺遗址(西汉长门宫建筑遗址)约4.2千米,属于西安市灞桥区古墓葬及古遗址分布范围,地势平坦开阔。


本次发掘的6座墓葬大小形制基本相同,全长17.05~24.2米不等,深4.55~6.2米。墓葬结构皆系长斜坡墓道,墓道两侧壁带有单重或双重台阶,墓室以砖砌“前堂后室”或带左、右侧室为主,整体平面多似“十”字形,其构筑方式是先在墓道尽头凿挖拱顶土洞,而后向里呈“凸”字形挖掘出土洞室,最后再用条砖于土洞内根据规划所需营建各室。


根据墓葬形制、模型明器和陶动物组合及随葬品特征初步判断,本次发掘的6座墓葬系东汉中早期家族丛葬墓地,虽遭盗扰破坏,但仍出土有陶、石、铜等质地文物140余件组,为研究东汉时期墓葬营建、家族丛葬及随葬用器等丧礼制度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重要发现出土于编号为M6的墓葬,考古人员在揭开该墓底铺地砖时发现,北侧室前端中部有3块红砖背刻铭文,南侧室中部偏北有8块红砖背刻铭文,且铭文砖排列规律,刻铭有纪年及龙纹图案等,字体隶、行、草书兼有。结合北侧室“永元三年”砖铭及南侧室“永元四年”砖铭可知,该墓葬系东汉中早期墓葬,主体“前堂后室”结构营建或稍早,北侧室建造早于南侧室。


“在汉代墓葬中,不论是墓壁还是随葬器物中经常会出现跟龙有关的纹饰或器物。龙纹图案在汉代多与升天观念相关,有时候也有镇墓辟邪的作用。”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专家说,此次发现的龙纹形象似腾飞捕猎状,身体呈细长弯曲的蛇形,嘴大张,整体造型简洁明快,生动活泼且动感十足。由于单体形象出现未见仙官或墓主形象,升仙意味不明,且因为背刻铭砖,反铺于墓室底部,结合铭文内容看,镇墓辟邪的意义更重。(西安报业全媒体 庞乐)


安徽:长江考古新发现 采石矶上有古城




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的采石矶是长江三大矶之一,今年开展的考古调查发现,在采石矶翠螺山北麓,存在一座距今一千多年的古城遗址。采石矶自古以来就是长江下游地区的军事重地,东汉末年即筑有牛渚营。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战役,如王浑灭吴、隋军灭陈、北宋征南唐、朱元璋渡江取太平等都与此地相关。


今年上半年,南京师范大学王志高教授团队受采石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委托对采石矶翠螺山与宝积山(荷包山)展开考古调查,发现一处位于翠螺山北麓的古代城址。经过勘探,显示这座古城按照自然地势修建,夯土为墙,墙址总长约556.5米,城内总面积近2万平方米,平面呈不规则矩形。



经专家论证,翠螺山发现的古代城址平面布局清晰,部分城垣遗迹保存较为完好。其位置、规模及年代等与文献记载的采石城高度吻合,可以初步确认为采石城遗址,对长江文明考古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央视总台 刘军 陈志猛)


山西碧村遗址揭开黄河岸边史前聚落形态变迁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8日对外发布考古新发现,当地考古人员在位于黄河岸边的碧村遗址发现史前龙山时期的文化遗存,并揭开了黄河岸边史前聚落形态的变迁脉络。


小玉梁台地西北部围墙Q1规整立面图。 图片来自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龙山时期泛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距今约4350年—3950年,这些遗存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地。


碧村遗址的石砌遗迹。 图片来自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碧村遗址位于山西省吕梁市兴县高家村镇碧村村北,黄河及其支流蔚汾河的交汇处。2015年至2018年,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今山西大学考古学院)、兴县文化和旅游局,对碧村遗址小玉梁台地进行连续发掘工作,基本理清该台地的整体布局及其聚落的阶段性变化。


根据对小玉梁台地西北部的层位关系的梳理,再结合台地中部偏东的石砌排房和护坡墙,以及东北部的石砌建筑和北围墙,考古人员逐步明确小玉梁台地在龙山时期聚落形态大体发生了三次大的变化。


碧村遗址的柱洞。 图片来自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据本次考古发掘项目领队王晓毅介绍,第一期小玉梁台地的人类活动范围主要分布于台地西北部,该阶段属于普通聚落。第二期是褐土层之上、石砌房址之下的白灰面房址,该阶段古人活动范围以台地中东部为主,因没有遗物出土,所以暂时无法确定其聚落特征。第三期兴建和使用石砌建筑,说明该阶段台地聚落形态发生明显转变,体现出高等级聚落建筑特征。(中国新闻网胡健)



编辑:Banana



-END-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文博圈立场

文博圈投稿:wenboquan01@163.com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文博圈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国家文物局 云南调研 西安博物院

12087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