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从三幕笑剧到五幕喜剧——莫里哀《伪君子》的演变

2022-08-13


2022年是伟大的戏剧家莫里哀诞辰四百周年,上海戏剧学院将在今秋举办纪念莫里哀诞辰四百周年学术研讨活动(详见《征稿|纪念莫里哀诞辰四百周年学术研讨会》)。

近日,《文汇报》刊载了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宫宝荣撰写的关于莫里哀的文章。

宫宝荣教授不久前获颁法兰西共和国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详见《一枚勋章 一位耕耘者》)。作为资深的法语戏剧研究者,他再次带我们走近了莫里哀这位艺术院校师生熟悉的戏剧大师。


莫里哀


Molière

▲ 上海戏剧学院华山路校区内的莫里哀雕像



以下文章来源于文汇报,文章原标题为:《从此,“莫里哀的语言”成为了法国的代名词》。


从三幕笑剧到五幕喜剧——莫里哀《伪君子》的演变


作者丨宫宝荣

观点提要


短短15年间,莫里哀就为人类留下了30多部喜剧佳作。只不过,命运注定他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而“《伪君子》之战”堪称其人生中最长、最激烈、也是最具历史意义的一场激战!直至今天,这出戏都还是“莫里哀之家”——法兰西喜剧院的看家法宝。


今年是莫里哀诞辰四百周年,全世界纷纷纪念,法国更是早在一月就以两大活动拉开了帷幕:一是在凡尔赛宫举办专题展览,二是在其生日这天由法兰西喜剧院上演其代表作《伪君子》。与此同时,法国电台、电视台各种节目不断,纪念活动可谓高潮迭起,形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莫里哀之年”。


▲ 莫里哀的肖像


而在这些活动当中,由比利时导演凡·豪夫执导的《伪君子》无疑最吸引眼球。凡·豪夫是当今欧洲叱咤风云的大导演之一,但这次人们的关注焦点却更多地放在了剧本之上,盖因上演的并非大家熟悉的那个五幕喜剧,而是经多年“文学考古”后还原出来的第一稿,即1664年5月12日莫里哀在新落成的凡尔赛宫花园里上演的三幕笑剧。


这项“考古”是由巴黎第三大学的F·福莱斯蒂耶教授完成的。当年,由莫里哀亲自登场的这场首演十分成功,不幸的是次日竟被国王路易十四下令禁演。而更令人遗憾的是,这部三幕原作竟就此神秘消失。因此,此番上演具有非凡的意义,它既是对莫里哀的致敬,也是对原作的敬畏,更是对历史的尊重。


首演就踩雷,全因男主角


令当代观众耳熟能详的五幕大戏《伪君子》,其实是剧作家几易其稿的第三个版本,起初是一个三幕剧。在一般人看来,三幕与五幕也就两幕之差。其实,无论是从戏剧体裁的角度还是从剧本内容或审美效果的角度来看,两者的差别又何止千里?要知道,莫里哀的初衷原本十分简单,亦即完成身为宫廷“娱乐总监”的职责而已,更具体的说只是为美轮美奂的凡尔赛宫落成锦上添花,创作一部应景小戏而已。17世纪的法国戏剧也有“鄙视链”:一部戏的高下首先在于形式,譬如诗剧高于散文剧,悲剧高于喜剧,喜剧高于笑剧,五幕剧高于三幕剧……《伪君子》既然只是应景,创作时间又紧张,自然就没考虑要写五幕。不是莫里哀没这能力,他早在之前两年,就凭五幕诗剧《太太学堂》脱颖而出,不仅就此提升了法国喜剧的地位,也让自己坐稳了法国喜剧的头把交椅。然而,莫里哀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么一部应景笑剧竟然遭此厄运。可以肯定的是,三幕剧不至于遭到禁演,笑剧也肯定不会。至于主题嘛,揭露伪善、讽刺宗教的意识,自文艺复兴以来早就不再被视为禁忌。那么,莫里哀究竟在哪里踩雷了呢?

      

答案就在主人公——这个顶着“良心导师”名头的假信士达尔杜弗身上。莫里哀作为一位现实主义戏剧家,从来都是从“自然”——亦即社会现实出发,从《太太学堂》到《伪君子》,无不是反映生活的风俗喜剧。那时的法国,社会正处于转型阶段,一方面贵族势力日薄西山,另一方面资产阶级的力量不断上升,此消彼长之中,类似达尔杜弗这类破落贵族骗子层出不穷。他们往往像“叫化子”一般“穷得鞋也没有,全身的衣服就值六个铜钱”,走投无路之际便动起了歪念,利用新富们荷包鼓鼓、心灵空空又亟待慰藉的需要,纷纷将自己扮成“良心导师”骗吃又骗喝,甚至骗财还骗色。面对这样一出现实主义笑剧,绝大多数观众都会一笑了之。这不,就连虔诚的教徒“太阳王”路易十四事前听取汇报时也并不反对,首演时甚至还曾哈哈大笑,谁会想到第二天说变就变!


▲ 直至今天,《伪君子》都还是“莫里哀之家”——法兰西喜剧院的看家法宝。图为《伪君子》话剧剧照


国王变脸实属无奈,其实更多的不得已是为了服从母亲大人的意志。而他母后之所以不肯放过这出小戏,乃是受到了强大的“圣体会”教派的压力。当这派信士发现莫里哀笔下的恶棍竟然披着“良心导师”的外衣时,不禁怒火中烧。让他们最为恐惧的是,眼前这个骗子不仅穿着和他们一样的教服,而且说着跟他们一样的言辞,举手投足之间实在无法不令人联想到“圣体会”成员,于是便不惜动用一切资源与手段施压于国王,而离不开教会支持的路易十四只好认怂,留下无尽的无奈给了莫里哀。


不过,莫里哀并没有因此屈服。他从来就是一条不屈的汉子,这位本名为让-巴蒂斯特·波克兰的“戏子”打小出身于富裕家庭,父亲是服务于宫廷的“王室侍从”室内装饰商,因为珍惜这份体面的职业,所以早早有了让长子继承家业的打算。谁料自幼跟着外公在巴黎新桥附近看戏太多的让-巴蒂斯特不答应,而是慷慨地将“封号”送给了弟弟,自己则毅然决然地投身于戏剧。这在当时可是一门为社会所不耻、更为宗教所不容的贱业。雪上加霜的是,他的戏剧之路起步就陷入了囹圄,很快他因债台高筑被投进了监狱!父亲念及亲情将儿子赎出,原指望他能回心转意,谁知他索性和心爱的女演员一起远走高飞,并就此以艺名“莫里哀”行走天下!经过十多年在外省的跌摸滚爬,他羽翼丰满之后终于重新回到首都,很快就在强手如林的巴黎站稳了脚跟。短短15年间,莫里哀就为人类留下了30多部喜剧佳作。只不过,命运注定他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而“《伪君子》之战”堪称其人生中最长、最激烈、也是最具历史意义的一场激战!


▲ 莫里哀及其剧团演职员的签字(1670年)


宫廷不让演,就到其他王府演;巴黎不能演,就到外省去演;不让正式公演,那就私下朗读给人听。总之,莫里哀利用一切机会,争取同情,扩大影响,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斗志和旺盛的创造力。在与宗教、与王权抗争的同时,他先后创作了《唐璜》《吝啬鬼》等传世名作,并不断地修改《伪君子》,不断地向国王陈情。1667年8月5日,他瞅准王太后过世、“圣体会”失去靠山的时机,将第二版剧本搬上了王宫剧院的舞台。为了防止信士们再次捣乱,莫里哀不仅把剧名和人名改了,还让“叫化子”摇身变为“上等人”;更大的改变则在形象:短头发改成了长头发,大毡帽变成了小毡帽,黑色礼服添上了花边,腰间还增佩了一把宝剑,身上也不再披长斗篷……然而,他还是低估了“圣体会”的能量。此次演出的结果与三年前一样,第二天就被巴黎高等法院院长和大主教双双宣布禁演。莫里哀只得再次忍耐,同时继续修改剧本。1669年,他终于等到了转机:教皇颁布“宗教和平”敕令,“圣体会”已是强弩之末。解禁之后的三幕笑剧破茧成蝶,脱胎成为一部堪称古典主义喜剧典范的五幕大戏。演出取得了空前的成功,连续上演达28场之久,票房更是打破了纪录!


直至今天,这出戏都还是“莫里哀之家”——法兰西喜剧院的看家法宝。只不过,此次抗争代价不小,莫里哀身心因此大受损害。四年后,他在一次演出《心病者》时咳血不止,被送回家后很快过世,仅仅只活了五十岁出头。在他身后,对他恨之入骨的教会不仅不为他施行最后的圣礼,甚至连应有的葬礼和墓地都不给他,家人只得在夜晚偷偷埋葬了他,就这还是莫里哀的妻子从国王那里恳求来的恩准。


《伪君子》与《哈姆雷特》

一起构成了世界戏剧史上两个最伟大的开场


在今人看来,《伪君子》的故事并不复杂,说的是破落贵族达尔杜弗为了生计,扮成虔诚信徒在教堂伺机表演,富商奥尔贡将其领回家中。由于此人骗术十分了得,富商及其母亲很快就对他俯首帖耳。为笼统这个“良心导师”,富商甚至决定把女儿嫁给他,导致家人群起反对,并通过后母艾耳维尔与之两次密会,将其真实面目揭露于光天化日之下。

与当初的三幕笑剧相比,五幕喜剧有哪些不同呢?其最主要的是增加了第二幕。在这一幕中新增了一条情节和两个人物——女儿玛丽雅娜与情人瓦莱尔的恋爱线。有人会问,这一加不就打破了三一律中的“情节一律”了吗?殊不知这是国人的误会,所谓“情节一律”,并非指单一情节,而是一出戏只有一条主导情节,不像莎士比亚戏剧那样存在两条甚至多线并行的情况。《伪君子》中玛丽雅娜的爱情线并不独立,而是从属于揭露骗子行径的主线,且两条线紧紧相扣:奥尔贡因为崇拜达尔杜弗决定把女儿嫁给他,导致两个青年产生误会与冲突;而正是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才有后母诱惑骗子并揭露骗子的两个核心场面的登场。可以说,正是有了这条恋爱的辅线,才使主线发展显得更为合理,全剧内容更为丰富,骗子性格更为饱满。值得一提的是,不少人都认为最后两幕是剧作者后加上去的,真实的情况,经过福莱斯蒂耶教授多年辛苦地去做“基因比对”后发现其实并非如此。

第二幕之外,第五幕也是后来所加。三幕剧以骗子面目暴露告终,蜕变成五幕剧,莫里哀新增加了两个“激变”场面:一个明的,即三幕六场奥尔贡决定立即嫁女、剥夺儿子的继承权并将之赠给伪君子;一个暗的,即四幕八场达尔杜弗彻底暴露之后,挟奥尔贡委托他保管的匣子到国王面前告状,原来里面藏着奥尔贡的一位朋友谋反国王的密件。冲突到此变得尤其复杂:伪君子一边让法院派人来驱逐奥尔贡一家人,一边恶人先告状,要在政治上置其于死地。然而,这样的写法又是一把双刃剑,在增加了戏剧性的同时,也使得莫里哀难以结尾,于是不得不搬出“英明国王”,一如古希腊戏剧家依靠“机器降神”来解决难题。虽有狗尾续貂之嫌,实际上却一箭双雕,既解决了矛盾,更讨好了路易十四。不过,最终整个剧作依旧可以称得上是瑕不掩瑜,全剧结构依旧无可挑剔,难怪李健吾赞之为“目的性明确,结构像水晶体一样,坚固而又透明”。


和莎士比亚有所相似的是,莫里哀也是一位从舞台实践出发的剧作家。这与他自幼在巴黎民间喜剧的氛围中成长,从艺后始终在舞台上跌摸爬滚有直接的关系。作为一位编导演三位一体的天才喜剧家,他的每部戏都具有一般书斋作家所缺乏的节奏与张力。《伪君子》情节环环相扣,时间和地点也都符合三一律:全剧从上午开始,经过一天一夜惊心动魄的冲突,于次日清晨结束;地点则始终发生在奥尔贡府邸,能做到这些无疑与莫里哀长时间深厚的舞台实践功底密不可分。


除此之外,莫里哀丰富的演剧和写作经验还体现在场面安排、人物刻画等各个方面。就核心场面来看,最令世人称赞的乃是全剧的开场。大文豪歌德认为《伪君子》与《哈姆雷特》一起构成了世界戏剧史上两个最伟大的开场。在歌德看来,该剧“从一开头,就句句富有意义,吸引我们注目更重要的事情。莱辛的《米娜》的开场已不错了,可是像《伪君子》那样开场,世上只有一次。‘像它这样开场的,是现存最伟大和最好的开场了’”。确实,莫里哀在剧的开头十分巧妙地设计了一个家人吵架的场面:奥尔贡母亲白尔奈耳太太因看不惯儿媳、孙辈和女仆不像自己和儿子那样尊崇“良心导师”,怒气冲冲地决定离开,于是一众人等纷纷前来劝阻,给了老太太一一数落的机会,场面极其生动。通过老太太的嘴,我们了解到年轻貌美的艾耳密尔爱打扮、好排场;孙子达密斯就是一个字“傻”;孙女玛丽雅娜如“死水”一般坏;最令她头疼的则是不把自己和儿子放在眼里的女仆道丽娜……整个开场在唇枪舌战中推进,两大阵营泾渭分明,不仅令在场的人物个个性格彰显,甚至让还没出场的伪君子和奥尔贡也令人印象深刻,骗子强大的气场此时已笼罩着整个舞台,让人焦急无比地期盼着他的出场……


“我用尽了一切艺术手法和可能的全部小心”


奥尔贡很快登场,而达尔杜弗的亮相却被莫里哀延宕了整整两幕!莫里哀之笔就是这么奇妙,可以叫这个把主人家庭搅成一锅粥的主人公千呼万唤不出来:眼看着第一幕过去了,不见他;第二幕又过去了,还是没有他;直到第三幕第二场,他才终于在观众们望眼欲穿的情绪里登场。对此,莫里哀解释说:“我用尽了一切艺术手法和可能的全部小心,以便把伪君子人物和真正的信士人物区别开来。为此,我整整用了两幕的时长来准备我的恶棍上场。”这话没有说错,却也没有说全,更何况它写于1669年剧本付印之际。真相是,如果去掉“加塞”进来的第二幕,恶棍其实也是在第二幕上场,完全符合古典主义戏剧的标准。换句话说,达尔杜弗的姗姗来迟并非莫里哀蓄意为之,而是禁演带来的结果,可谓歪打正着!


我们不妨进一步看一看这个人物。莫里哀有“静观人”之称,在于他不仅善于观察社会,更善于观察周围的每个人。和莎士比亚不谋而合的是,他写戏也常常是为剧团演员量身定制。扮演伪君子的演员原本身材肥硕,正是女仆道丽娜口中“又粗又胖,脸蛋子透亮,嘴红红的”的样子,完全是演员真实的写照。伪君子名叫“达尔杜弗”,也不是莫里哀的发明,而是来自意大利,原意就是“欺骗”“伪装”等。该词本为阴性,但由于莫里哀赋予人物的性格实在鲜明,竟使它由阴性转为阳性,自1690年起,它的词义就被定为“假信士和伪君子”,同时注明是来自莫氏喜剧,可见《伪君子》在当时影响有多大。


不过,若要看清这个骗子的性格,对照“冤大头”奥尔贡可事半功倍。此公就像一面镜子,从他失去常情的一言一行之中,能反射出达尔杜弗是如何地行骗有术。他在教堂门前选在奥尔贡路过之际,将乞讨来的钱财当着他面分给穷人,令富商感动不已,并自此逐渐丧失了理性甚至人性,竟然表示可以“眼看着兄弟、儿女、母亲和太太一个个死掉,全不在乎”。当他决意要牺牲女儿的幸福时,当他在达米斯揭穿真相后却坚信骗子时,当他宣布剥夺儿子继承权并转给骗子时,当他执意要骗子与自己妻子往来时,我们一次次地在他身上领教到伪君子的高明骗术,也一次次地赞叹于剧作家的手笔。然而,莫里哀不愧为戏剧大师,他还有更厉害的杀手锏,且一招胜于一招。达尔杜弗首次亮相时,那又是怎样的起手式?他在发现女仆后,立马转身大声吆喝仆从,佯装自己刚刚苦修完毕。可接下来的一个小小的动作却无情地揭穿了他的虚伪面目:见女仆穿着暴露,他竟掏出手帕要她把胸脯盖上:“我看不下去:像这样的情形,败坏人心,引起有罪的思想。”心直口快的道丽娜立马就是一顿奚落,驳得他体无完肤。这个场面也早已载入世界喜剧史册,至今无人超越。


达尔杜弗与艾耳密尔的两次会面是那么的经典:第一次彻底撕下了骗子的伪装,第二次则让糊涂虫终于醒过来。莫里哀两处都运用了最为拿手的闹剧手法:藏身与偷听。达尔杜弗第一次与艾耳密尔会面时,儿子达密斯就躲在隔壁偷听,气氛因此顿时紧张起来。达尔杜弗一边说着半是世俗半是宗教的动人情话,一边放肆地去捏她的指尖,把手放到她的膝盖之上,椅子也越挪越近……达密斯终于忍不住跳了出来!情节至此,谁都会以为骗子必“死”无疑。谁知莫里哀竟在此安排了一个“突转”,骗子迅速转危为安,甚至反败为胜!第二次会面更精彩,这一次剧作家干脆放上一张桌子,让奥尔贡躲在桌下,戏剧张力大大增强。当骗子要求垂涎已久的心中女神立即兑现“好处”时,丈夫虽听见了妻子求助的咳嗽声,但就是迟迟不肯出来。此时场上的气氛之紧张、场下的反应之热烈可想而知。每到这里,观众都会情不自禁地为莫里哀高超的喜剧艺术击节叫好。更为重要的是,莫里哀并不是一个炫技派,他使用的每个技巧手段都是为刻画人物、揭示主题服务的。达尔杜弗这个骗子的形象塑造得如此成功,以至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把他看作是“全人类伪君子的总和”,可以说作品是因为这个人物而具有了无比强大的生命力!


《伪君子》被译成各国语言之后,达尔杜弗所到之处无不是作为骗子和伪君子的代名词被收入词典。可以说,法国文学在雨果之前,莫里哀的影响无人能敌,意大利的哥尔多尼、英国的谢立丹、丹麦的霍尔堡、俄罗斯的果戈理等喜剧家都是他的学生,创作中也多多少少带有效仿他的成分在。自19世纪始,骄傲的法国人将自己的语言冠上了他的大名,“莫里哀的语言”从此成了“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法语的代名词。



· END ·


责编 | 刘佳奇

排版 | 陈珏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上海戏剧学院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三幕笑剧 五幕喜剧 伪君子

21437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