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1
分享
- 专访数字艺术家武子杨|构筑多元世界的闪耀新星
-
2022-07-29
武子杨
先锋数字艺术家
专访内容
▲示图:艺术家武子杨视频采访 © ToMASTER
Q1:是在什么机缘下武老师接触到数字艺术的?
A1:研究生一年级时接触到Spatial Video(空间影像)的选修课。此课程偏向于从媒介和技术角度去探讨二维动态图像和三维空间之间的中层空间,它与我过去主要实践如绘画、雕塑等不同。Time based media (基于时间的媒体) 可以把我想说的表达更清楚。
Q2:让武老师决定成为一名数字艺术家的原因是什么?
A2:我是个project based artist(针对项目而创作的艺术家)。近期我专注在算法控制、算法偏见、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区块链、Web 3.0等。这一系列的主题和数字艺术、网络科技等有各种直接的关联性,所以很自然会使用这些媒介去进行作品输出。
Q3:武老师认为自己在数字艺术上的精神核心是什么?
A3:不仅数字艺术,我所有创作精神核心基于我的一手生活经验、社会关注、社会介入及社会评论等。我的创作脉络处在一个不同的社会、文化、经济、政治制度之间的中间点,通过不断地转换主体、客体与策略去探寻他们之间的中间状态,对我来说它具有最大和最有力度的可能性。
《一个有科技的女人》第四部
基于AI生成的剧本制作的3D动画视频,9分54秒
2019
Q4:您的作品很有视觉冲击力,以及您偏向于用荒诞、幽默的方式去呈现作品,请问原因是什么?
A4:最开始受到米哈伊尔·巴赫金的狂欢理论所影响。理论中主要论述的是主流和边缘的对立,将狂欢提升到一种解放的实践上,它的意义在于去颠覆等级、阶级制度,一种交替与变更的精神。最初我被此策略打动,非常具有颠覆性力量。
《美西去了哪里?》
彩色动画有声视频,8分57秒
2020
Q5:是否有哪件作品无形或有形之中成为您人生中的转折点?
A5:每件作品都是我人生中重要的转折点。我创作周期较长,一年甚至更长时间集中去关注和创作一个项目。但如果必须要具体,我会说是《一个有科技的女人》。因为从这件作品,我创作的深度和广度开始有了明显的飞跃。
《一个有科技的女人》从一个长达100天,每天8小时对我日常使用的所有社交媒体信息收集开始,到一系列数据分析,来呈现整个实验过程中是如何一点一滴将我从某一系列意识形态转变为另一系列意识形态。最后,将所有收集到的信息,训练出了一个AI对话机器人。它可被看作是一个AI版本的“我”,或者更明确地说是一个网络算法认为的和构建的“我”。最后此AI生成了电影剧本,我依据这个电影剧本制作了10分钟的3D动画视频。这个项目试图通过大量的收集、分析、训练、与创作去探寻信息茧房是如何使“我”(即单个个体)的经验日益极端化的试验性研究。
▲示图:《一个有科技的女人》
意大利 Neural杂志
英国 It's NIce That杂志
加拿大Vie Des Arts杂志
中国 Hypebeast杂志
报道 © 互联网
▲示图:《一个有科技的女人》
美国 Residency Unlimited
美国 MacDowell艺术家
驻留 © 互联网
Q6:武老师您的作品基本都是放置在展览、美术馆这样的空间去展示,假设展示空间转换放置在公共场所,您觉得在社会参与性上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A6:我还是会针对作品和项目本身,进行不同的策略和不同的叙事方式。比如在创作《美西去了哪里?》时,因新冠疫情,大部分展览都试图在网上重现线下展览的体验(并且只停留在自己的网站上),而我更希望利用网络和社交媒体最擅长的功能:粘性,转发和分享。
因此我将非线形叙事的《美西去了哪里?》 分为11集,以每周一集的方式在TikTok上发布,加强作品的粘性,同时通过不断邀请朋友转发,以及买广告的方式在我能力范围内尽量广地实现作品的传播。我也制作了一系列此项目Instagram AR,增强现实的应用。目前为止,已有超过350000次的使用(使用地点遍布全球,美国、巴西、印尼、南非等)。我认为它们为项目从概念上和地域上都开启了新的维度。这些也是在当我的目标群体不仅是传统画廊空间(白盒子)的观众,而是更广的观众群体所作的针对性的策略和对话。
▲示图:Instagram滤镜 © 艺术家提供
▲示图:Instagram滤镜 © 艺术家提供
Q7:武老师您认为由于在生活中有双重身份(艺术家及老师)是否对您在创作上产生不一样的影响?
A7:影响很大。比如在美国明尼阿波利斯艺术设计学院的第一学期,我教了一门Critical Studies(批判学习)的艺术理论课程。因需要备课,大量阅读许多过去从未涉及过的领域,因此改变了我很多的关注点;在纽约视觉艺术学院和纽约大学Tisch艺术学院任教也都产生类似的积极影响。
现在在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任教,与在美国教书的方式也不同。比如美国艺术学院多半是teaching school,而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是teaching school + research school。
即除教学之外,我们也进行非常多的科研与课题。比如与华为合作,基于中国美术学院良渚校区,通过混合现实技术创造一个时空操作系统,它包括重译建筑史、多义戏剧和空间编程系统等。在实践这些项目的过程中,其实也无时无刻地影响着我自己下一步的创作。
▲示图:中国美术学院教学记录 © 艺术家提供
Q8:接下来的作品武老师有想做什么新尝试或是新研究吗?
A8:从去年夏天开始就在创作一个体量非常大的项目,叫做《未来_预报》(暂定题目),它包括了元宇宙交互实时模拟 & 游戏、NFT、3D动画视频等几个大块。
《未来_预报》通过一家虚构的未来互联网服务供应商和区块链公司的视角,以及其所在的网络生态、地缘政治和社会文化的影响,去呈现和预测以菲律宾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云网络社会的演变。在概念和结构上,项目受到了本杰明·布拉顿 (Benjamin Bratton) 的《堆栈》这一跨学科设计概念的极大启发,将研究和叙事分为了6层:地球层、云层、城市层、地址层、界面层和用户层。比如,云层的叙事呈现了国际巨型互联网公司在菲律宾建设的大型数据中心和提供的超一流的网络服务,但也同时呈现了其散热系统所产生的大量有害气体和生态破坏;比如,城市层的叙事呈现了菲律宾政府与区块链的公司合作去治理早在2000年初就被判定已经“生态死亡”的巴石河(Pasig River),但同时也预测了区块链和物联网所带来的全景监控、数字和网络殖民等一系列问题,以及我们即将面对的社会变动和阶级分化危机等。
《未来_预报》项目进行中
Q9:今年武老师与ToMASTER明日大师签约合作,您是否期待着在之后的道路上有什么不同的新体验?
A9:是个非常大的新尝试我也非常期待。每次有新东西出现,我都会非常兴奋。这并不是我熟悉的环境,但是我这个阶段希望去体验的,同时我也认为不管是曝光度或是观众数量上都会是不同的体量。最后,我十分希望和期待我的作品能与更多观众产生交流。
ToMASTER 明日大师,国际视野公共艺术资源平台
公司简介 Company Introduction:www.tomaster.com
中国公司:上海图墨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
英国公司:ToMASTER Ltd
完整公司案例请点以下链接
明日大师2020-2021项目图鉴
▽
ToMASTER明日大师
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明日大师公共艺术平台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