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科技赋能文物活化!四大核心技术推进文化产业深度数字化

2022-08-04

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国拥有76.7万处不可移动文物、56处世界遗产、1.08亿件可移动文物,数量巨大的民间文物、散落海外的流失文物,共同构成有待深度挖掘和利用的中华文化遗产。在保护、管理好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既是文物价值的彰显,也是文化的传承发展。


当前,全球数字经济加速发展,开启人类数字文明新时代。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深入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力推动着经济社会发展。数字化也由此成为“让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的重要途径。AR、VR、3D等数字技术带来全新沉浸式场景,也拉动了新消费,为文化传播提供了更多可能。


文化产业数字化是必然趋势


数字化改变了文化产业的业态,随后陆续出现了数字演播、数字音乐、数字娱乐等新业态。同时,“数字产业化”也在悄然孕育,由数字技术带来的产品与服务形成产业,比如数字藏品,沉浸式体验等。现在一些剧院用数字化的内容来置景,观众佩戴AR眼镜,在观看过程中可以获得更多的互动感。


文化产业做数字化转型,来源于科技进步。数字经济的发展为产业的转型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同时,文化产业也会迎合数字化转型发展,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需求的变化推动了数字化转型。90后被称为“数字原生代”,他们已养成了用移动终端来感知生活的消费习惯。同时,很多传统产业通过数字技术,转变了模式,从而创新了产品和服务方式。企业的需求也成为了数字化转型的动力。
 

为此,国家提出了一系列政策与规划。去年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提出落实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促进文化产业“上云用数赋智”,推进线上线下融合,推动文化产业全面转型升级。
 
文化遗产“活”在数字世界

“文物是科技发展的见证,科技是文物保护利用的强大助力。”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刘玉珠表示。

7月23日,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州拉开帷幕,展示了福建省博物馆数字化最新成果,充分体现了数字化让文物“活”起来。市民可以围在福州市博物馆数字文物互动展示屏前进行着操作,沉浸式领略每一件文物的魅力。


数字技术让博物馆、文化遗址中的文物历经岁月的洗礼,历久弥新。近年来,一些博物馆开设的无接触、数字化的体验项目备受游客青睐,博物馆应当在做好自身藏品研究的基础上,以现场展示与数字技术相结合的方式,给公众提供更为深入的历史文化、行业前沿的信息。

作为全世界唯一以“北京”命名的野生候鸟,北京雨燕与这座城市相伴而生。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办公室联合腾讯SSV数字文化实验室,将它打造成北京中轴线申遗的首个数字IP形象,并将其设计为数字藏品公益发行。小小的北京雨燕从古建筑的横梁上跳进屏幕,飞跃在数字中轴之上,带着人们游览北京中轴线上19个遗产点。 

▲ 数字藏品+票务
▲ 数字藏品+品牌营销

去年12月29日“数字中轴”发布会上,“数字雨燕”在小程序上限量公益发行。9999份数字藏品在一小时内被领取完毕。
 
▲ 数字藏品+实物

在屏幕上浏览并不能给孩子带来持续的兴趣,数字和虚拟现实技术成为破题的一种途径。孩子们可以通过手机、Pad、AR、VR等移动设备,把真实的中轴线场景和虚拟的线上场景融合起来,创建一种全新的交互形式和交互内容。

艺术宝研发的“神笔马良AI算法”也将“数字+文化产业”落地到了青少年培养当中。“神笔马良”通过底层AI算法逻辑将普通的实体物品或二维图画,转换为虚拟的2D或3D模型,在3D场景中赋予模型动态交互能力。
 

因为拥有数亿张学员画作的基础,“神笔马良”可以准确判断出孩子画作的具体内容,孩子画了一匹小马,AI系统分析后,便可以生成出一个3D的小马,孩子可以带着小马在元宇宙世界里玩。
 
利用“AR+3D”技术,孩子用积木拼成的车可以扫描进虚拟社区到处跑,虚拟世界画出的坦克,也可以将零件打印出来邮寄到家组装成实物。 在科技的助力之下,“神笔马良”的故事在一定程度上成了真。这种“数字+艺术”的新模式也将孩子的创新意识培养抬到了更高的地位。


▲ 在元宇宙绘制创建自己的3D世界

近几年,全国博物馆利用“云端”发布馆藏、介绍展览、开设网上展厅等方式,实现了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馆藏、相关知识图谱等内容的数字化、创意化、可视化,打破了博物馆展览时空与实物限制,提升了博物馆观展体验,推动了博物馆文化服务方式创新,加速了博物馆数字化进程。故宫博物院的“数字故宫”、山西博物院的“壁上乾坤”、天一阁的“数字古籍”……文博机构积极拥抱现代科技,利用数字技术全面推动文物活化利用,推进文明交流互鉴,使人民群众更好地感受文物和文化遗产的价值和魅力,为文博事业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作出了贡献。


在数字技术推动文化消费新场景、新业态不断涌现的当下,文物数字藏品正在成为文博行业探索的新业态。据“博物馆头条”发布的《全国博物馆数字藏品(文创)发行月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发行的博物馆数字藏品不下500款,其中仅6月即多达百余款。

文化产业数字化的四大核心技术

厘米级空间计算

全天候全场景:厘米级定位与一度以内定姿(6DOF)支持高精度AR导引,支持POI全息标牌,支持数字大屏等算。


高精度3D识别

高精度:毫米级3D识别周围的环境与世界,支持3D地标物(外滩铜牛、陈毅雕像等)识别,支持文物、壁画故事讲解等。


高真实感渲染

高真实感:数字内容与真实世界的高真实感融合,逼真的虚实遮挡,虚拟物体在真实世界的光影一致。


大规模3D地图构建

多源地图采集与处理:地图自动化生成流水线构建,支持卫星建图,具备大面积快速覆盖能力,支持全景+激光建图,支撑高精度定位,支持地图众包。


探索“文化产业+X”新模式

文化产业数字活化,是通过文化与科技融合来创立受众和文化遗产之间的互动界面以及超级用户体验,提升文化遗产的公共可达性、活态生命力和社会影响力。文化遗产数字化演绎的三个主要应用场景,包括数字文博、数字文创以及数字文旅。

《城市即博物馆》项目试图建构一个数字文化的地理系统,把每座城市独有的文化记忆和城市的地理空间关联在一起,变成一座没有墙的博物馆。《安仁公馆的活化计划》为参观者创建了民国生活方式的动态体验。《画游千里江山-故宫沉浸艺术展》通过实体装置和影像装置,构建现场沉浸体验,同时结合重庆本地文化形成新的时空美学空间。


从文化和旅游融合的角度看,前沿科技加文化遗产催生了文化遗产旅游这种新形式。和传统的文化遗产旅游相比,这种新形式可以称之为“文化遗产的非现场旅游”。

“文化遗产的非现场旅游”代表案例包括:一是云旅游,比如像云游长城、云游敦煌、云游故宫等。二是机器人替代旅游,近年日本已经生产出能够替代人去遗产地旅游的分身机器人,当前因为成本较高还没有大规模应用,其使用的技术包括远程控制、虚拟现实技术等。


三是数字敦煌展,展出数字敦煌的一些技术成果,比如数字扫描技术、3D打印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四是三星堆的奇幻之旅,依托考古成果数字资源,开发的沉浸式数字交互空间,主要包括三张图——代表现在的三星堆考古发掘大棚,代表未来的三星堆数字博物馆,代表过去的古蜀王国浮现。


文化产业的活化,需要找到在时空上面的一种便利工具,让它能够让我们在文物和它所处的原生时空和原生环境,在时空一致性上面有更好的表达。到目前为止,可能最接近的工具就是元宇宙。


文博文旅等实体场景是元宇宙最佳的天然入口。元宇宙为文化遗产的活化提供了一种充满想象力的场景,它具有时空一致性、复原原生环境的能力。人在其中,既是传统意义上的观察者,同时也是所处的时空参与者,游客可以通过沉浸式体验实现两者身份的自由穿梭和体验感。但在对元宇宙保留审慎与理性的同时,也应该保持好奇探索。
   

版权声明:本文图文素材来源于新京报、巨有科技、北京青年报、环球网、腾讯研究院及网络,如需转载或有疑问请联系小编(微信号:Shiuzse404)~

END



本文编辑 | hjy
投稿、合作 | cxf@urbanlight.cn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城市光网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科技艺术 数字化 文化产业

21245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