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凤凰艺术 | 一场具有人文关怀的科技艺术展,如何赋能美术馆升级?

原创 2022-07-29



 

“飞越之线“



2022年7月21日,德基美术馆群展“飞越之线,为了可能的世界”(In the Line of Flight, for Possible Worlds)拉开帷幕。


什么是“可能的世界”?


展览展现了中国及国际当代艺术家最新创作中的多重思考,邀请观众一起畅想后疫情时代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可能。“凤凰艺术”为您带来青年艺评家、“凤凰艺术”特约撰稿人于奇赫的展评报道。


“飞越之线,

为了可能的世界”

地点:

德基美术馆

2022/7/21

2022年7月21日,德基美术馆群展“飞越之线,为了可能的世界”( In the Line of Flight, for Possible Worlds)拉开帷幕,成为美术馆升级改造后的首个当代艺术展览。

▲ “飞越之线,为了可能的世界”展览入口 图片来源:南京德基美术馆

▲ “飞越之线,为了可能的世界”媒体预览日 图片来源:南京德基美术馆


此次展览由张尕策展,集结十数位国内外顶尖的跨学科与媒介当代艺术家及艺术组合,以不同的创作视角结合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机械技术、网络与信息技术等科技手段,呈现一系列包含装置、影像、动力机械、电脑编程、互动光影在内的艺术作品,展示中国及国际当代艺术家最新创作中的多重思考,邀请观众一起畅想后疫情时代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可能。


▲ “飞越之线,为了可能的世界”展览现场 图片来源:南京德基美术馆

▲ 《莱昂纳多的潜水艇》,三面曲面屏、三声道视频(有声、色彩)、空间环境,9分30秒,黑特·史德耶尔,2019  图片来源:南京德基美术馆


01



用思想之力穿刺社会心态

“飞越之线” “思想之力”


那么我们首先需要讨论的问题就是,

当下年轻人的心态是什么,

这样才能更加凸显这个展览的意义。


这场充满思想碰撞的艺术展览,我认为可能更适合年轻人的口味,对这一群体来说也具有特殊的意义。


此次展览标题前半部分的“飞越之线”,实际上是以一种思想之力,穿刺了中国当下年轻人的心态,也为他们注入了一股通往未来的精神力量。那么我们首先需要讨论的问题就是,当下年轻人的心态是什么,这样才能更加凸显这个展览的意义。


▲ “飞越之线,为了可能的世界”展览现场 图片来源:南京德基美术馆


疫情时代发生的事情波谲云诡、难以概括,不过我们或许可以从疫情前后语言的变迁入手,探究年轻人日常生活发生的变化。例如“韭菜”一词在2018年出现,之后“割韭菜”成为了一种网络用语。但是“韭菜”的意象本身还具有“一茬又一茬”的生命力。自2020年学术用语“内卷”出圈之后,年轻人也发现自己生活的环境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近一年多的时间,“摆烂”和“躺平”已经成为高频网络词汇,传递出了一种无力感。


▲ 与“躺平”相关的数字插画  图片来源:爱西西

▲ 与“躺平”相关的摄影 图片来源:@timothycdykes


这些词汇都反映出当下社会呈现出了一种高压、内耗的氛围,导致有些年轻人对于未来失去了信心,不做任何的反应或者反抗。这种年轻人心态在中国社会中的蔓延,也让当下日常生活中出现了很多关于“责任感”“奋斗”“梦想”的话题,引发了关于消费、生育、财产等一些社会结构性问题的讨论。


▲ “飞越之线,为了可能的世界”展览现场 图片来源:南京德基美术馆


德基美术馆升级改造后的首个当代艺术展览,希望通过对于中国及国际当代艺术家最新实践的考察,提供一个即宏观又积极的视角去反思、重构我们走向未来的信心与决心。


展览“飞越之线,为了可能的世界”邀请观众一同畅想未来并思考世界多重的机遇与可能。而此次展览标题中的“飞越之线”,是法国哲学家吉尔·德勒兹(Gilles Deleuze)经常使用的概念之一,也被翻译为“逃逸线”。在德勒兹在与费利克斯·瓜塔里(Felix Guattari)合作出版的《千高原》(Mille Plateaux)中,他还提出了“坚硬线”与“柔软线”。这三个概念理解起来并不困难,是对于人类社会状态的一种思考与分析。


▲ 1980年,吉尔·德勒兹(Gilles Deleuze)与费利克斯·瓜塔里(Felix Guattari)在希腊斯基罗斯岛 摄影:Karl Flinker.

▲ 法文版与中文版《千高原》图片来源:网络


法国小说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Patrick Modiano )在《青春咖啡馆》中是这样解释这三种线的:“坚硬线指质量线,透过二元对立建构僵化的常态,比方说人在坚硬线的控制下,就会循规蹈矩的完成人生的一个个阶段,从小学到大学到拿工资生活到退休;柔软线指分子线,搅乱了线性和常态,没有目的和意向;逃逸线完全脱离质量线,由破裂到断裂,主题则在难以控制的流变多样中成为碎片,这也是我们的解放之线,只有在这条线上我们才会感觉到自由,感觉到人生。”


▲ 《应山脉》,视频,3分13秒,林科, 2019 图片来源:南京德基美术馆


这三种“线”实际上贯穿着不同的人生,在中国社会中也能找到身影。很多孩子在父母的安排下走过一生,找一份“铁饭碗”的工作走上了“坚硬线”的轨迹;当下的“摆烂”与“躺平”正是“柔软线”的痕迹,也是一种对于“坚硬线”的回应。而“逃逸线”几乎在社会中难以寻觅,所以此次展览正是策展人呈现出中外艺术家对于这一问题的思考,提供了通往自由之路的另一种思维方式。


02



用作品打开更多的可能性

“为了可能的世界”


“我想,我们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任务,

如何发展出一种艺术,与不确定性永久共存。”



如果你进入展览后习惯向右转参观,那么亚历克斯·达·科特与杰森·姆森(Alex Da Corte & Jayson Musson)的作品《东方运动》就是开启思想旅程的第一件作品。

这件看起来十分鲜亮的作品实际上是一种多语种的肥皂剧,它长达近三个小时,节奏很慢,如果不看两遍很难明这部作品视觉和语言的复杂性。我从其中的对话中摘录两句:“如果劳动停止了,你会害怕吗?”“你的幸福之源在哪里?”而这两句话就是杰森·姆森利用亚历克斯·达·科特荒诞的画面,对压迫性的意识形态和盲目的理想主义所进行的拷问。

▲ 《东方运动》,四声道色彩有声视频、四面独立视频墙、霓虹灯、地毯、乙烯基复合地板、金属折叠椅、橘子道具、橘子香氛、香味扩散器,亚历克斯·达·科特,杰森·姆森,2014. 图片来源:南京德基美术馆


走到雅克布·库兹克·斯泰恩森(Jakob Steensen)的作品前,相信你在看到 VR 眼镜后会自觉地戴上它进入作品——《原始旅游》。艺术家对于远古的大自然物种进行了虚拟复活和数字重组,把当下的所有人拉回到了一个文明形成的起点,直面被遗忘的自然历史。艺术家将想象力、技术和生态交织在一起,通过现实和虚拟的巨大差异理解生态变化的速度之快。艺术家曾经这样说:“虚拟通过声音、空间、光和纹理可以成为某种智力的、情感的和感受性的存在。”这似乎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当你想重新前进的方向时,还为时不晚。


▲ 《原始旅游》, VR头盔、电脑、显示屏、媒体播放器、夹子灯、木条、白沙,10分46秒VR体验、22分42秒高分辨率视频,雅克布·库兹克·斯泰恩森,2016. 图片来源:南京德基美术馆

▲ 《原始旅游》, VR头盔、电脑、显示屏、媒体播放器、夹子灯、木条、白沙,10分46秒VR体验、22分42秒高分辨率视频,雅克布·库兹克·斯泰恩森,2016.图片由艺术家本人提供


张培力的白色薄铁卷帘门盒子让人感觉到是一堵冰冷的、拒绝进入的铜墙铁壁,即使它突然开启我也不会进去,害怕会被传送到某个精神病院。张培力的作品与当下社会的关系极为密切,艺术家回应了波兰社会学家齐格蒙·鲍曼(Zygmunt Bauman)所说的话:“我想,我们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任务,如何发展出一种艺术,与不确定性永久共存。” 张培力的特别关注社会中一些看不见的东西所造成的限制,让观众在他的作品中充分地来体验身体与空间的关系。《卷帘盒子》不打开的时候,弥漫着不安的气氛;打开之后,则是一种失控的焦虑。


▲ 《卷帘盒子》,电动卷帘、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位置传感器、地毯(珍珠棉),1050X350X350cm,张培力,2017-2018. 图片来源:南京德基美术馆


黑特·史德耶尔(Hito Steyerl)的《莱奥纳多的潜水艇》是2019年威尼斯双年展的参展作品,首次在中国展出。这件作品使用人工智能算法制造画面,充斥着技术、权力、腐败、艺术和战争的水下梦境,是现实社会的镜像。

▲ 《莱昂纳多的潜水艇》,三面曲面屏、三声道视频(有声、色彩)、空间环境,9分30秒,黑特·史德耶尔,2019  图片来源:南京德基美术馆


皮埃尔·于热(Pierre Huyghe)的影像作品《未耕种》寻求非常规素材在多样化的场景中,制造出的文化对峙的可能性。在他安排的生态系统中,复杂的社会现象得以显现,幻想与真实在不断的演化中让边界消弭。这种具有野性的力量在社会中是否存在,是否可以运用?只有厘清艺术家想要表达的多种叙事和碎片化的场景的含义后,才能理解权力与征服、梦想与现实的关系。


▲ 《未耕种》,色彩、有声、高清视频影像,14分,皮埃尔·于热,2012 图片由艺术家本人提供

▲ 《未耕种》,色彩、有声、高清视频影像,14分,皮埃尔·于热,2012 图片来源:德基美术馆


展览中林科的作品着实是一个休息站,可以让大脑的运转暂时慢下来。林科的游戏角色正悬浮在夕阳的美景当中,但是作品的名称却是《他甚至不知道自己在看夕阳》。这种美剧《西部世界》形式的思考不仅仅是人类创造虚拟角色这样简单,人类对于“人形”寄托着更多的意识,未来科技的发展能否让二者进行更深度的链接,或者精神可以传输到元宇宙的世界中激活二次元生命?


▲ 《他甚至不知道自己在看夕阳》,视频,1分29秒,林科,2017 图片来源:南京德基美术馆


人类可能性的前提是生存,但是显然目前地球生态系统的变化已经预示着人类的诸多活动造成了难以挽回的影响。托马斯·萨拉切诺(Tomás Saraceno)提供了一种逃离化石燃料的飞行方式。如今在他进行的数百次各式各样的飞行实验中,艺术家的“飞行世”已经在空中无碳漂浮了7060多分钟,与全人类一同重新激活与大气和环境进行道德合作的未来共同想象。


▲ 《飞行世》,1080p高清单声道影像、投影仪、镜头、扬声器,8分,托马斯·萨拉切诺,2016. 图片来源:南京德基美术馆


沟通产生可能性,跨文化的交流往往能激活新的事物。艺术家多里安·高迪(Dorian Gaudin)作品《真爱至上》就是鼓励观众通过自己的手机来操控远在美国纽约街头橱窗中的装置。这种远程互动对于中国观众来说是十分难得的,因为出国旅行已经成为了一种奢望。此外,艺术家的装置是没有任何明确的目的,那么,操作的行为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这需要人们的思考。


▲ 《真爱至上》,第一部分:铝、钢、亚克力、机械零件、电子零件、酒瓶、染料、沐浴露、玉米片和压缩机,165.1 x 185.4 x 114.3cm;第二部分:显示器、电脑和二维码,40x150 x40cm,在德基美术馆展出的为本作品的第二部分,多里安·高迪,扎卡里·怀特,2022 图片来源:南京德基美术馆

▲ 《真爱至上》,第一部分:铝、钢、亚克力、机械零件、电子零件、酒瓶、染料、沐浴露、玉米片和压缩机,165.1 x 185.4 x 114.3cm;第二部分:显示器、电脑和二维码,40x150 x40cm,在德基美术馆展出的为本作品的第二部分,多里安·高迪,扎卡里·怀特,2022 图片来源:艺术家多里安·高迪、扎卡里·怀特和纳塔莉·卡格画廊


周啸虎装置作品中的颤抖感,很容易传递到观者的身上,忍不住想和这些具有人形的怪物一起做一场“减脂按摩”。而让这些形象动起来的 录像投影《地上乐园》取自尼德兰画家的同名油画,之后使用了中国浙江地区的木偶表演方法,表现了一种带有荒诞意味的原始工业的场景。但是我认为这些张冠李戴、东拼西凑的存在物就是我们的现实,正在某个地方发生并不断变异。


▲ 《地上乐园》,周啸虎,2016  图片来源:南京德基美术馆

▲ 《地上乐园》,周啸虎,2016   图片来源:南京德基美术馆


当意识到亚瑟·甘森(Arthur Ganson)其貌不扬的装置究竟想表达一种什么样的观念时,我不禁倒吸一口凉气,瞬间感觉自己的肉体和精神已经被他的多重齿轮所碾压殆尽。《目睹大爆炸》由12组齿轮堆叠而成,而这些齿轮完成一周旋转所需要的时间是138.2亿年,而宇宙的年龄也就是这么久。这件带有浪漫色彩的冰冷装置展示了一个宏大的时间框架,更显得人类是如此的渺小。

▲ 《目睹大爆炸》,电机、齿轮、混凝土,亚瑟·甘森,2019 图片来源:南京德基美术馆

▲ 《目睹大爆炸》,电机、齿轮、混凝土,亚瑟·甘森,2019 图片来源:南京德基美术馆


03



用空间引领新的城市文化

一个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枢纽


如果人类发展不能以长远的目光追求一种超越,

那么可能性也就无从谈起。


德基美术馆以一场具有人文关怀的科技艺术展,让南京的新街口成为了一个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枢纽。

此次展览中作品的视角与呈现的方法还有很多值得深思的地方,需要更多的观众结合自身的经历去体悟。展览标题中的“为了可能的世界”一再讨论世界的可能性,而人的局限与困惑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如果人类发展不能以长远的目光追求一种超越,那么可能性也就无从谈起。

▲ 《公开的视频-源自我的微信朋友圈》, 95x80x70cm,张培力,2018 图片来源:南京德基美术馆


此次展览中的可能性并不是“是”或“否”的关系,而是像模糊逻辑之父拉特飞·扎德(Lotfi Zadeh)在1978年提出的可能性理论,指一种行为、一个程序、一种方案等等实现的可能性,或可行性。可能性是一种不确定性,但又不同于随机性,而是一种模糊性。


展览中陆扬的《器世界大冒险》除了集结了动漫、嘻哈、街舞等众多元素之外,还可以看到她之前创作的《忿怒金刚核》《子宫战士》《电磁脑神教》等作品的影子,就像她说的那样:“我不想把所有的东西分门别类,只要是有意思的东西都可以集合在一起进行某些问题的探讨。”


▲ 《器世界大冒险》,电子游戏(游戏程序由meta objects支持,音乐由游戏音乐制作人2080制作),尺寸可变,陆扬,2019 图片来源:南京德基美术馆

▲ 《器世界大冒险》,电子游戏(游戏程序由 meta objects 支持,音乐由游戏音乐制作人2080制作),尺寸可变,陆扬,2019 图片来源:南京德基美术馆


媒体预览日式上,展览的策展人张尕位于纽约远程连线,为大家带来了一场“未来感”十足的导览。谈及展览主题“飞越之线”的由来,策展人张尕指出:“在冲突爆发、瘟疫肆虐、市场低迷、生态困顿的危情之中,一条飞越之线为陷入困境的人们带来了一抹珍贵的机会与希望。这条飞越之线并不仅仅是撤退、迂回亦或防守之路,它同时也是参与和进取的前沿,好似游牧式的进击,是突破后的重组、激发新生事物的机遇。”


▲ 策展人张尕线上导览 图片来源:南京德基美术馆

▲ 《飞蝇人生》,电脑互动装置,克里斯塔·佐梅雷尔,劳伦·米尼奥诺,2016 图片来源:南京德基美术馆


当代艺术展览的“当代”二字并不是要对人们造成困扰,而是像展览中媒体艺术家组合克丽斯塔•佐梅雷(Christa Sommerer)与劳伦•米尼奥诺(Laurent Mignonneau)的数字苍蝇那样,在包围你的同时,提示你注意某种信息。正像大都会教育部主管桑德拉(Sandra Jackson-Dumont)女士说的那样,艺术真正的力量根本不在审美,而在于启发人们以不同的方式思考这个世界,在于开启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


展览信息


展览

飞越之线,为了可能的世界


展览学术支持

中央美术学院科技艺术研究院


策展人

张尕


展期

2022年7月21日

至2022年11月6日


展览地址

南京市玄武区 中山路18号 

德基广场二期 8层德基美术馆


参展艺术家(按首字母排序)

亚历克斯·达·科特 & 杰森·姆森 Alex Da Corte & Jayson Musson、亚瑟·甘森 Arthur Ganson、多里安·高迪 & 扎卡里·怀特 Dorian Gaudin & Zachary White、皮埃尔·于热 Pierre Huyghe、林科 LIN Ke、陆扬LU Yang、托马斯·萨拉切诺 Tomás Saraceno、克里斯塔·佐梅雷尔 & 劳伦·米尼奥诺 Christa Sommerer & Laurent Mignonneau、雅克布·库兹克·斯泰恩森 Jakob Kudsk Steensen、黑特·史德耶尔 Hito Steyerl、张培力 ZHANG Peili、周啸虎 ZHOU Xiaohu



(凤凰艺术 南京报道 撰文/于奇赫 编辑/钱乐言 责编/dbk 索菲)

凤凰艺术

最具影响力的全球艺术对话平台


艺术|展览|对话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凤凰艺术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凤凰艺术”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xiaog@phoenixtv.com.cn,1974004697@qq.com。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凤凰艺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凤凰艺术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展览展示 德基美术馆 科技艺术展

18992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