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祝思圆
*本文为华侨城创新研究院原创
▲”千园之城“深圳( 图源:欧阳勇及网络)
近期,深圳提出《深圳市公园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暨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下称《规划》),意味着这座城市将全面迈向“公园城市”构建阶段。有“千园之城”美誉之称的深圳,已经为公园城市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绿色空间基础,但公园的功能服务供给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仍有差距。《规划》征集到的公众意见显示,深圳市民希望公园可以提供更多元的功能与服务,为市民亲密接触自然带来更丰富的体验。”
“公园城市”是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赴成都天府新区调研时提出的全新理念和城市发展新范式。未来,城市经济机会和城市生活活力在公园中有机结合是城市发展的趋势。从“在城市中建公园”走向“把城市建设成大公园”,当前我国在构建公园城市的过程中仍面临着两大主要挑战:一是过度依赖财政拨款。城市公园是城市最重要的“公共产品”,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导致公共性公园的经营收益微乎其微。除了初始的设计、建设费用外,每年都需要大规模资金投入进行运维,包括养护、安保等等,给各级政府带来了较沉重的财政压力,甚至在财政支持较弱的非核心城市中,一些设计优秀的公园景观最终被闲置或荒废,造成巨大的财政浪费。二是无法满足人民全龄段多元需求。由于地方政府的运营资源有限,并且缺少细分领域的专业化运营管理经验,部分公园逐渐满足不了当今市民希望公园提供全龄段、多元化内容的需求,尤其对年轻人缺乏足够的吸引力。近年来,社会对公园进行市场化运营的呼声愈发高涨,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到公园的运营中。但在实际的运营操作中,公园作为公共产品所具备的公共属性与商业特许经营所产生的排他性之间的矛盾是公园是否能进入运营时代待解决的核心难点。
在经历1970年代公园人工美化与1990年代绿道网络(NParks)建设后,新加坡在仅仅728.6平方公里的国土上已有 270公里绿道、350多座公园和 4个自然保护区。2000年后,新加坡开始转向发展创新经济,希望通过环境魅力的塑造,进一步吸引创新人才聚集,公园绿地的目标也从「好看」转向「好用」。▲ 新加坡滨海湾公园(图源:网络)
为了将“城市公园”变成“公园城市” ,新加坡将公园城市的商业运营在城市层面进行系统化构建。根据片区特征和不同公园主题进行特色化经营,比如在滨海湾公园内布置滨海酒吧街,在临近社区的公园内布置社区商业,在区域级公园组织各种文娱活动和自然课堂、在新加坡植物园这类专类公园内开发以胡姬花为主题的文创产品等等。▲ 新加坡植物园内的纪念品商店(图源:网络)
同时,新加坡国家公园管理局尝试与其他机构进行合作,赋予公园更多的城市意义,如与高等院校的卫生机构合作,研究改造成为治疗性社区花园,不仅提供治愈和镇定性功效的植物空间体验,还面向护理人员和市民提供环境康复知识的学习和培训课程。新加坡国家管理局通过全年推出艺术与文化、音乐与表演、园艺与自然、运动与健康等主题的公园活动,以此实现新加坡公园城市建设目标——打造“每一个人的公园”。▲ 新加坡植物园内的活动现场(图源:网络)
新加坡将公园与城市产业经济和人群生活场景进行多维度融合,通过公园城市生活吸引更多创新人才,创造更多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最终支持城市达到向创新经济转型的目的。
美国布莱恩特公园:
植入丰富活动,激活区域经济活力
▲ 美国纽约布莱恩特公园(图源:网络)
在开展商业改良区(Business Improvement District,以下简称BID)模式更新后,美国纽约曼哈顿中心的布莱恩特公园(Bryant Park)成为“全世界最繁忙”的公园,曾全年不间断举办1000多场活动,接待1200万频繁访客。2019年,布莱恩特公园一年创造超过2千万美金的运营收入,除去公园日常运维支出外还有一定的剩余。
▲ 美国纽约布莱恩特公园的夏季活动现场(图源:网络)
布莱恩特公园拥有园区运营、项目管理、品牌推广、活动管理等8个部门,专业化地将公园打造成了纽约核心区独一无二的城市品牌IP。公园持续不断地为市民提供电影放映会、百老汇演出、音乐会、科学实验工作坊,以及全纽约唯一免费的滑冰场等等都市休闲娱乐活动。 ▲ 美国纽约布莱恩特公园内的免费溜冰场(图源:网络)
为了优先考虑市民公共利益以及保证公园的公共属性,在这些活动中特别设有免费开放席位。在此基础上,有些活动会为特定人群提供更为专业、高端的有偿体验,并配套比如餐饮等服务功能,最终为公园带来可观的营收。美国布莱恩特公园既保证了为市民提供优质的公园生活体验,同时也成为了最具商业活力的纽约公共活动中心。
03
▲ 日本南池袋公园(图源:网络)
作为社区型公园,日本南池袋公园探索出了与社区居民共建共营的管理模式。公园采取社区居民共同参与优选经营项目与经营主体的办法,充分发挥公园的公共利益属性。在内容运营方面,南池袋公园为居民提供社区集会以及居家外延等生活功能,居民可以在这座小而美的公园场所中举办婚礼、社区市集、品尝特色餐饮、体验室外办公……公园运营的收益可以有效覆盖公园设计、建设和后续运营所产生的开销,是政府、组织和市民共同协力完成的“收益还原型”公园运营制度的体现。中国成都天府绿道:
预留商业用地+成立专业运营公司
▲ 成都天府绿道上的环城生态公园(图源:成都天府绿道)
作为全球最大绿道系统的成都天府绿道是国内“公园新经济”的领航者,其成功背后的核心因素可归纳为两点,一是在城市规划阶段,天府绿道(主要用地类型为公园绿地)预留了一定体量的商业用地。这类商业用地不受公园管理条例的限制,从而可以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商业类型。二是成都本地国企新城集团成立天府绿道文化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道公司”),对天府绿道的后续运营进行专业专项的统筹运营管理。
▲ 环城生态公园内的商业空间(图源:成都天府绿道)
“绿道公司”从“策划、投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全流程对天府绿道公园进行全周期闭环管理,并根据绿地所在区域的特征和公园商业特点,对公园潜在可运营的商业空间进行研究与资源整合。公司在公园+休闲、零售、体育、文创、科创、农业、教育、旅游等复合业态方面做了大量探索,并且孵化了包括精品餐饮、精品民宿、迷你高尔夫、新零售服务中心等7个自有公园商业运营品牌,同时还引进了国际品牌项目如奥地利的冰上赛车、欧美潮玩品牌集合店等商业项目。除了特色招商外,为高效解决公园建设运营中常常涉及的基本农田相关问题,“绿道公司”专门成立农业公司打造都市休闲农业。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天府绿道上的休闲娱乐项目(图源:成都天府绿道)
天府绿道是成都市区内最热门的城市公共产品,在公园管理线内的大部分设施对市民免费开放,即使在公园商业运营的部分,也会设有免费开放的区域和提供免费开放的时间段供所有市民享用。为了促使市民更加便捷地使用公园群,并且推动公园消费场景的进一步延伸,“绿道公司”开发了公园便民小程序,市民可以预约公园内的消费项目、查询活动安排和了解游园线路等。
天府绿道俨然成为了成都城市生活的新标志和具有新经济、新消费的新场景,根据戴德梁行的推算,仅仅天府绿道中的锦城公园,从公园建成到2050年,公园的运营可以累积产生超过1万亿的消费支出。如同新加坡一样,成都的“公园城市”生活样本助推着这座城市在全国人才争夺战中吸引到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天府绿道的成功是成都在实施国际化战略过程中迈出的新步伐。
▲ 天府绿道小程序截图(图源:成都天府绿道)
在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进程中,公园已不仅仅被定义为面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兼具生态美化作用的绿地,越来越多的城市正在尝试将公园与商业综合体、文旅景区融合发展,共同为市民和游客提供美好的都市娱乐休闲时光。
公园城市 “不是在城市中建公园,而是把城市变成大公园“ [1] ,传统的公园设计、建设与管理运营体系也将面临全新的变革,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在规划层面上,探索公园用地与商业或其他用地的兼容性与混合性;在运维层面上,成立专业的运营公司,并处理好公园公共性与商业经营之间的关系,分级分类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在社会层面,充分调动政府、企业、市民的力量共同推进公园建设。未来,在政府、企业和市民的共同努力下,公园的生活、经济、社会、人文、美学价值在为城市新经济提供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将不断助力所在城市提升核心竞争力。
参考资料:
[1] 公园城市大热:切忌盲目跟风,警惕“大树进城” .中新网.2019-06-25
华侨城创新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英国卡迪夫大学城市设计硕士,长期从事城市综合片区及文旅行业的策划、规划、设计和研究工作,目前主要从事城镇化开发与运营相关研究与实践。
华侨城创新研究院版权
图片来源:网络及成都天府绿道官方公众号
欢迎留言和分享
如需转载请在本文底部留言
编辑 | 王倩 校核 | 周佚濛 审核 | 蒋丕彦 乔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