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0
分享
- 致敬!敦煌又一位老先生走了,择一事终一生!
-
2022-07-12
敦煌学研究院专家、敦煌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原所长关友惠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7月10日上午8时35分在敦煌逝世,享年90岁。
敦煌研究院.新闻/图
早在20世纪50年代,关友惠先生就来到敦煌文物研究所(敦煌研究院的前身),投入到敦煌艺术的临摹与研究事业中,一干就是一辈子。50年代的莫高窟,生活和工作条件极其艰苦,关友惠先生与同仁们白天地洞窟里调查、临摹,晚上没有电,大家就聚在一个大房间,点一盏汽灯,共同在灯下练习壁画的绘画技法。就这样勤学苦练,潜心探索古代壁画艺术的技法和艺术特点。
70多年来,像关友惠先生这样一批又一批的莫高窟人,在大漠深处默默无闻地守护着莫高窟这个世界艺术之宫,以他们不懈的努力,逐渐掌握了古代壁画的绘制技法,他们就是中国传统壁画艺术的传人。
关先生勤于思考、刻苦钻研,在莫高窟工作的数十年间,临摹壁画数百幅,对敦煌石窟各时期壁画的风格与技法了然于心,通过他的大量临摹品,比较客观真实地表现出敦煌壁画不同时期的风格特色。
由于他扎实的临摹功底,在20世纪70年代,西安附近的唐代壁画墓,如章怀太子墓、懿德太子墓等壁画出土时,受陕西省博物馆的邀请,关友惠先生参加了唐墓壁画的临摹工作。其后又应邀参加酒泉丁家闸壁画墓的临摹以及新疆库木吐拉石窟壁画的临摹工作。
改革开放以后,1984年敦煌文物研究所扩建为敦煌研究院,关友惠先生任敦煌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他率领美术研究所的工作人员潜心研究古代壁画艺术,探讨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并多次主持或参与筹备国内外敦煌壁画展览,使敦煌艺术不断传播于世界各地。
1963年,在北京大学宿白先生的指导下,敦煌文物研究所开始了石窟考古研究工作。当时由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的樊锦诗、马世长被分配到敦煌文物研究所进行考古研究工作。
屏风画,莫高窟第231窟,中唐
关友惠,1955年
宿先生认为:石窟文物是艺术,必须要考古与美术两方面的工作者结合,才能做好石窟考古工作。按照这一思路,当时研究所的常书鸿所长就派关友惠、刘玉权二位画家参加了考古工作。关友惠先生开始学习并掌握考古学的基本原理,在樊锦诗先生的带领下,对莫高窟的北朝和隋朝的石窟进行全面的考古分期排年工作。
后来关友惠先生与樊锦诗、马世长、刘玉权先生合作发表了《敦煌莫高窟北朝洞窟的分期》《莫高窟隋代石窟分期》等论文,这些成果在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而关友惠先生在考古调查的基础上,又特别对敦煌壁画图案艺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借鉴考古类型学的方法,在壁画艺术风格、样式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陆续发表了有关敦煌石窟早期图案、隋朝图案及唐代图案的研究论文。
2002年出版的《敦煌壁画全集·图案卷》(上、下卷)集中呈现了关友惠先生数十年调查研究敦煌图案的成果,这部著作以缜密的思维、细腻的分析,把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图案以及相互关系阐释得非常清晰透彻,并从历史文化等方面对一些图案的源流进行了分析,可以说是第一次对敦煌石窟中图案艺术系统的总结,为他人今后的敦煌图案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友惠先生与无数敦煌石窟的保护研究者一样,择一事终一生,对工作任劳任怨,对青年后学则是尽力扶持。他总是默默无闻、从不张扬。但是,他的画作为我们今天认识和临摹古代壁画提供了重要参考,他的研究成果为我们后来的学术研究打下了基础、铺平了道路。
关友惠 刘玉权,1974年
《石窟面壁:关友惠关晋文敦煌壁画临摹集》
本书展现的珍品一共有179件,按时代先后次序: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代、初唐、盛唐、中唐、晚唐、五代、宋、西夏、回鶻、元代。
书中选取的是最经典的壁画,从人物勾勒到整个画面风格,均能让读者领悟作者对于绘画传神的深度理解,感受关友惠与关晋文的艺术成就。本书为我们了解敦煌文化点亮了一盏明灯,也让我们了解敦煌研究员们的风骨与执着。
《石窟面壁:关友惠晋文敦煌壁画临摹集》
-END-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文博圈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