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文博日报】刘曙光:博物馆发展新思路 | 北京博物馆将延时开放 | 山东古迹

2022-07-12


    2022年7月12日   


【综合】

■   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刘曙光开讲 为考古遗址博物馆发展提供思路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签署合作备忘录

■   山东省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成立

■   敦煌学研究专家关友惠先生逝世


【博物馆】

■    西藏博物馆开馆仪式在拉萨举行,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顾玉才参加

■    北京博物馆将延时开放,点亮暑期“夜京城”

■    内蒙古印发实施意见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

■    合肥工业大学地质博物馆开馆


【考古】

■   解码东瓯王城 发展温州考古



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刘曙光开讲 为考古遗址博物馆发展提供思路


近日,良渚博物院举行的“良渚讲堂”里,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刘曙光带来一场主旨为《发挥双栖跨界力量 讲好古代中国故事》的讲座,通过阐述考古遗址博物馆的特性和优势,就如何做好考古成果宣传、推广和展示工作进行详细讲述。


刘曙光认为,考古遗址博物馆作为中国博物馆体系内的精锐,是文化景观、自然环境、考古遗址交织融合的文化空间,是集考古调查与发掘、历史研究与文明探索、文明保护及价值阐释展示于一身的复合体,构成了当代中国博物馆生机勃勃的发展极。在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动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的今天,考古遗址博物馆要承担起时代担当,用多种方式做好考古成果的宣传、展示和转化,发挥双栖跨级跨界力量,讲好古代中国故事。


据悉,刘曙光曾率队完成第一次南沙群岛水下文化遗产的调查,组织完成柬埔寨古迹的保护修复等援外项目,并参加了中国大运河等申遗项目的工作,对中国世界遗产的研究、传承和利用有着非常系统的专业见解和深厚的认识。


刘曙光提出,推动中国世界遗产在“十四五”期间实现高质量发展要以保护管理为先、以提升内涵为要、以服务大众为本。他在考古博物馆方面的研究和探索,为良渚博物院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思路。(余杭晨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签署合作备忘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近日以线上视频的方式,就推动中国空间技术在世界自然遗产及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的遴选、申报、监测、评估和管理等领域的应用,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并就后续具体合作事项签署补充协议。(人民日报 包晗)


山东省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成立


7月10日,山东省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济南召开。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理事长宋新潮,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省文物局局长王磊,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省文物局副局长王廷琦,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副理事长姜波,原山东省文物局副局长、山东建筑大学客座教授由少平,原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二级研究员王永波,原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二级研究员常兴照等领导和专家出席成立大会。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处室、省直文博单位的负责同志,30余家文博单位、科研机构和部分会员代表,共100余人参加了成立大会。会议由山东省古建筑保护研究院院长孟令谦主持。


图片


会议宣读了《关于同意召开山东省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成立大会的函》;投票产生了协会理事和会长、副会长、监事长、秘书长;宋新潮理事长、王磊厅长共同为协会揭牌。


王廷琦当选协会首任会长并代表协会领导班子作表态发言。发言中表示,向长期以来对山东文物保护事业给予关心支持帮助的各位领导、专家、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协会领导班子将认真做好协会的各项工作,不辜负大家的希望。一是协会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保护的系列重要论述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文物工作战略部署和系列安排,在省文化和旅游厅的领导、指导下,团结和组织全省社会文物工作力量,充分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优势,勇于担当、善于作为,为促进全省古迹遗址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二是协会将坚持正确导向,发挥协会引领作用;坚持人才储备,强化文物保护发展根基;坚持创新驱动,提高文物保护科技水平;坚持凝心聚力,增强文物保护行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王磊厅长为协会成立致辞。致辞中指出,山东省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的成立,对于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有效汇聚各方智慧力量参与文物工作,进一步提升全省文物保护利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协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提高站位、强化担当,自觉把协会工作融入文化强省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之中;明确目标、找准定位,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和学术引领作用,不断提高全省文物保护、研究、利用水平;坚持改革创新,拓宽工作视野,加强与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兄弟省区市协会以及国际同行的交流合作,实现携手共进、共同发展;切实抓好协会建设,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内部管理制度,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协会章程,不断提升协会治理能力,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热烈祝贺山东省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的成立,将继续在文物保护利用、世界文化遗产申报与保护管理、学术交流合作、人才队伍培养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共同扮演好行业桥梁纽带作用。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


敦煌学研究专家关友惠先生逝世


中国共产党党员,著名美术家、敦煌学研究专家、敦煌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原所长关友惠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7月10日上午8时35分在敦煌逝世,享年90岁。


关友惠于1932年10月2日出生,1949年3月考入西北军政大学艺术学院学习,1953年9月毕业后到敦煌文物研究所从事敦煌壁画临摹和研究工作。独立完成临摹品20余平方米,与多人合作临摹大型壁画作品10余幅,如《第61窟法华经变》《第165窟法华经变》《第98窟于阗王后》《第17窟近侍女》等,大部分作品都达到了甲级水平。


择一事终一生,早在20世纪50年代,关友惠先生便受到感召,来到处于大漠深处的世界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通过不懈地努力,勤学苦练,潜心探索古代壁画艺术的技法和艺术特点。在莫高窟工作的数十年间,沉心临摹壁画,对莫高窟各个时期的壁画风格和技法了熟于心,他的艺术作品,客观准确地还原出敦煌壁画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


由于其扎实的临摹功底,曾多次受邀参加各大石窟及墓葬的壁画临摹工作。改革开放以后,关友惠出任敦煌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率领美术研究所的工作人员潜心研究古代壁画艺术,并多次主持或参与筹备国内外壁画展览,他的诸多作品也曾随“敦煌艺术展”赴日本、法国、印度等国家展出,参加了1985-1986年的日本《中国画展》、1988年的日本《敦煌.西夏王国展》。作品笔法生动且凝练,线条沉着含蓄,形神兼备,得到海内外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和赞誉。


西藏博物馆开馆仪式在拉萨举行,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顾玉才参加



西藏博物馆开馆仪式8日上午在拉萨举行,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正宣布开馆。这是王君正在西藏博物馆仔细观看展览、认真听取相关讲解。


西藏博物馆开馆仪式8日上午在拉萨举行。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正宣布开馆,自治区党委常务副书记、自治区政协党组书记庄严出席,国家文物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顾玉才致辞。


开馆仪式结束后,与会领导参观了西藏博物馆。在二楼通史展厅,王君正不时驻足仔细观看、认真听取相关讲解。指出,西藏通史展是对西藏历史和文化的生动展示,是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的充分体现,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深入挖掘、整理、宣传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和各民族长期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要在西藏历史文化的研究、传承上狠下功夫,让静态的历史和文化动起来、活起来,充分发挥文物资源传承文明、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作用,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西藏和平解放70年成就展运用图片、实物和文献等形式,集中展现了70年来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全方位进步、历史性成就。在一件件珍贵的文物实物、一幅幅生动的图片资料前,王君正详细询问有关情况,深情回顾展品背后的历史故事。指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激励全区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记使命、矢志奋斗,为建设美丽幸福西藏、共圆伟大复兴梦想而不懈努力。


王君正强调,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要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高度重视、全力支持文物保护工作,全面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牢固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统筹好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要推动文物保护研究利用,始终把保护文物、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共有精神家园作为文物工作服务大局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文物中蕴含的民族团结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结合起来,引导各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文物在聚焦“四件大事”、聚力“四个创建”的生动实践中展现历史文化价值。要持续发挥博物馆独特优势,讲好文物背后的故事,使其成为展示中华民族文化、民族团结、新旧西藏对比和宣传西藏的好平台,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进一步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的思想基础。要创新传播服务方式,推动文物展览和活动进学校、进社区、进农牧区、进寺庙,让大家通过今昔对比更加真切地感受西藏的沧桑巨变,凝聚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的磅礴力量。


顾玉才在致辞中指出,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牢固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理念,推动文物工作取得丰硕成果。西藏是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不断提升研究展示水平,探索民族地区博物馆特色化发展路径,争当全国博物馆行业排头兵。要明确发展定位,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提升民族凝聚力。要完善体系布局,努力实现数量和质量“双提升”。要丰富文化供给,让各族群众共享博物馆发展成果。要服务发展大局,为推动雪域高原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贡献博物馆力量。


自治区领导汪海洲、达娃次仁、丁业现、甲热·洛桑丹增、姜杰,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文化遗产研究所和自治区有关区(中)直单位负责同志、社会各界代表参加活动。(西藏日报)


北京博物馆将延时开放,点亮暑期“夜京城”


今年暑假期间,北京地区博物馆将开展延时开放等活动,点亮暑期“夜京城”。北京市文物局近日发布通知,要求各博物馆丰富展览活动,突出青少年特色,制定和完善疫情防控工作和安全应急预案。


市文物局表示,每年暑假期间,博物馆都会迎来大批学生观众。为应对学生参观的新变化、新形势,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讲解需求,各博物馆将通过发展馆内兼职讲解员、培养志愿者讲解员等途径,增加讲解员数量,有针对性地提供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


各博物馆将突出各馆特色,充分挖掘馆藏资源,精心策划和开展丰富多彩的线上文化活动;同时,视疫情防控形势开展主题夏令营、结合展览的文化之旅等线下活动。


暑假期间,各博物馆还将根据馆内条件,适时延长开放时间、开展晚间夜场文化活动,或依托已经计划开展的活动,适当安排晚场接待等。(北京晚报)


辽宁加大对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资金保障力度


据辽宁日报消息,为进一步提高博物馆、纪念馆公共服务能力,更好地传播和展示辽宁历史文化,加强辽宁“六地”红色资源的深度挖掘和保护利用,今年,辽宁省扩大了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补助资金覆盖范围,得到补助的场馆数量由去年的67家扩大到115家,补助资金由去年的1.1亿元提高到1.8亿元,增幅为64%。

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补助资金主要是对相关场馆运转经费的补助,其中包括48家列入中央免费开放名单的博物馆、纪念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以及67家列入省免费开放名单的博物馆、纪念馆、省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下一步,省财政厅将积极配合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等部门做好项目资金监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充分发挥博物馆、纪念馆社会教育功能,促进文化强省建设。

辽宁去年博物馆开放补助增加7000万!


内蒙古印发实施意见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自治区文物局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内蒙古将按照区域实际,针对不同类别、不同级别、不同发展层次的博物馆,实施差别化扶持政策和管理举措,构建精准化、动态化的服务和管理新格局。到2025年,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特色鲜明、体制多元、功能完备的博物馆事业发展格局。


《意见》明确,要统筹不同区域博物馆发展。配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重大战略,将博物馆建设深度融入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内蒙古段)、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内蒙古段)等国家重大文化工程。发挥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联盟作用,建立区域博物馆联动合作机制,加强博物馆资源整合、协同创新与开放共享,强化博物馆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引导文化遗产集聚地区以市场为主体,因地制宜规划建设“博物馆小镇”,培育发展文化和旅游产业。支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历史文化街区合理利用历史建筑规划设立博物馆集群聚落。


《意见》提出,要整合不同层级博物馆发展。实施卓越博物馆发展计划,打造3至5家代表内蒙古地域文化的卓越博物馆,重点支持内蒙古博物院进入国家领先博物馆行列。实施类博物馆培育计划,鼓励各级博物馆以总分馆制等方式在业务上指导乡情村史馆、非遗馆、社区馆建设,做好孵化培育工作,丰富乡村旅游和文化街区内涵。协调不同属性博物馆发展,探索建立行业博物馆联合认证、共建共管机制。实施博物馆结对共建计划,鼓励国有博物馆与行业博物馆、非国有博物馆结对帮扶。


《意见》提出,要促进不同类型博物馆发展。鼓励依托文物遗址、历史建筑、工业遗产、农业遗产、自然遗产、文化景观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设立博物馆;助力各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举办反映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变迁和风土人情、地域文化的乡村社区博物馆;鼓励民营企业、民间收藏家依托特色藏品开办非国有博物馆。


《意见》还提出,实施“博物馆+”战略,促进博物馆与教育、科技、旅游、商业、传媒、设计等跨界融合。实施藏品信息管理,馆藏文物修复、实施预防性保护、实施藏品数字化等工程,提升保护力。鼓励博物馆展览和教育活动进乡村、进牧区,为乡村振兴战略服务。鼓励博物馆与社区、机场、火车站、地铁站、广场、商场、景区等场所合作,推动博物馆虚拟展览进入城市公共空间。鼓励有条件的博物馆错峰延时开放,服务十五分钟城市生活圈。以长城文化、黄河文化、万里茶道为主题,策划一批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原创性展览。


合肥工业大学地质博物馆开馆


9日下午,合肥工业大学地质博物馆开馆仪式在安徽合肥举行。该博物馆共有千余件展品,包括巢湖龙、中华韩愈鳄等众多珍贵标本,大部分展品由该校地质系师生采集捐赠。


该博物馆室内面积约1000平方米,围绕“自然和谐、科学发展”的主题,集展示、教育、收藏、研究、学术文化交流合作等功能为一体。展厅将地球科学科普展示与学生教学区有机结合,以“宇宙一地球一生命一人类一和谐”为展示主线,分为史前生命厅、地球物质厅、地球厅,主要通过图文和实物标本方式展示。


合肥工业大学校长梁樑在致辞中表示,高校博物馆作为大学精神文化品格的集中展现地,是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承载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学校地质博物馆作为育人的重要平台,必将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阵地”、对外交流与形象展示的“新窗口”、社会科普教育的“打卡地”和深受师生喜爱的“新地标”。


安徽省教育厅厅长赵振华介绍说,地质学科是合肥工业大学的优势学科,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在成矿流体系统与成岩成矿作用、断裂构造与大陆动力学、造山过程与造山带动力学、古生物学等方向上有着深厚的积累。70余年来,岳书仓、徐嘉炜等一大批知名专家学者在著书立说、弘文励教的同时,收藏了众多珍贵的地质标本,为学校地质博物馆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地质博物馆是学校深厚历史底蕴的集中体现,将成为学校乃至安徽高等教育新的靓丽名片。


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副主任邢光福表示,希望以本次地质博物馆开馆仪式为契机,中心和学校可以在激活博物馆文化资源方面进一步深化合作。希望双方充分发挥优势,在共建城市地质和地下空间探测项目、自然资源综合管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开展更加广阔的合作,更好地服务国家矿产资源建设,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服务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国新闻网 储玮玮 夏瑞)





解码东瓯王城 发展温州考古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根与魂。温州拥有5000年文明史、2200多年建城史,拥有众多历史文化遗产,孕育了多元开放、富有特色的瓯越文化和人文精神,特别是东瓯王都城在温州的特殊历史地位,形成了温州人自信的基础。

寻找东瓯王都城,是温州数十代人共同的梦想。如果东瓯王都城能够重现,无论是对于温州打造魅力城市、还是旅游城市,无疑都将是一件盛事,特别是对解码温州文化基因初始的一环,有着重大文化意义。

东瓯王城遗迹位置存疑
东瓯之名,起于东瓯王。据我市文史专家研究考证,“东瓯”之名先秦时代已有之,是百越诸部族的一支,是与广东地区的南瓯国、广西地区的西瓯国同时代的方国国名。

据《越绝书》载:勾践所封诸侯有瓯王、摇王、干王、荆王、君主等。蒙文通在《越人迁徙考》中引《越绝书》:“东瓯,越王所立也。即周元王四年(公元前472年)越相范蠡所筑。”东瓯之地更有了初期的东瓯国经历。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废除东瓯国和闽越国,两国国王被废为君长,并存两国地域设闽中郡,建立郡级行政区。实则还是以东瓯人和闽越人自治。陈涉起义时,东瓯人在驺摇领导下,闽越人在无诸领导下,参加了推翻秦王朝的战争,立下了战功。西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刘邦封无诸为闽越王,建都东冶(今福建闽侯县东北冶山山麓)。惠帝三年(前192年),以东瓯之地封摇为东海王,因都“东瓯”,仍俗称东瓯王。东海国是西汉103个王国之一,同时期广东地区有南海国。至此,温州从城邦国家“方国”正式成为领土国家“王国”。

东瓯王国在今浙江境域是明确的,而世人公认“东瓯王”驺摇是除越国国王勾践之外,最具影响力的一位越族人领袖,后被温州人祀奉为人文始祖,由此可知东瓯王的历史地位。

这有两个历史悬案,一是东瓯王都城具体在何地?二是东瓯王驺摇何人?西汉初年,东瓯既封为领土王国,必然有国都和国王,古籍只说“都东瓯”,却未指明具体方位,这是考古界的一大遗憾。虽然司马迁《史记》,以及郑缉之《永嘉郡记》等史籍都有文字记载,但始终没有出土实物佐证,导致台州和温州两地争论多年,至今未有定论。

据唐朝司马贞《史记索隐》引《永嘉郡记》载:“水出永宁山,行三十余里,去郡城五里入江。营有东瓯王都城,有亭,积石为遭,今犹在也。”孙诒让在《永嘉郡记集校》中说:“永宁山,在今永嘉县,绵亘贤宰,仙桂,永宁、清通四乡。瓯水盖即今楠溪,入江即谓入永宁江。明以来,郡县志并以永宁江为瓯江。”

据此,东瓯王都城似在瓯江北岸、楠溪江下游一带(即今永嘉县境内)。

而近年有人考证东瓯王都城在今温岭市大溪镇唐岭脚,即以徐偃王城迭于东瓯王城,由此引起了温州与台州的东瓯都城之争。

西周时期,温州已进入山麓洪积扇和冲积扇的开拓时代。春秋战国时期是温州河谷平原开拓时代,西汉所建的东瓯国都与闽越国,同属一族,分别建国。闽越国都建在冶山山麓洪积扇上,东瓯国都也一定建在山麓洪积扇和冲积扇上。迟至三国时的罗阳县城也建在集云山麓洪积扇上,西晋时横阳县城也建在仙坛山麓洪积扇上。

专家推断,东瓯都城建在今永嘉瓯北安丰岙至清水埠一带的永宁山南麓洪积扇和冲积扇上,最大可能在今马岙、白水和珠岙之间的山越洪积扇和冲积扇上,那里有很大的扇面,仅一个珠岙洪积扇就有200多亩,足以容纳一个古都城。

但因温州考古力量不足,无法开展大规模田野考古工作,导致此项工作停滞。

加强温州考古力量很有必要
1951年,温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成立,从此温州开始了正式的文物考古工作。经过70年的发展,温州考古事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特别是2001年发现曹湾山古人类遗址,以及温州子城遗址入选“2021年度浙江考古重要发现”。但这些 都是以浙江省文保所团体资质名义完成,特别是曹湾山古人类遗址时隔20年才完成考古报告。这是因为温州考古团队仍未取得独立开展考古工作的团体资质,取得考古个人领队资格仅有1名,离申报团体资质条件的最低要求还差3名。

随着田野考古工作的管理越来越规范化和精细化,以及考古大省、强市大规模招揽考古专业人才的虹吸效应的显现,包括省考古所、杭州、宁波、绍兴考古力量的壮大,温州冲刺考古发掘团体资质仍面临不少挑战。特别是考古队员职称比例限制,短时间无法凑足团体资质的申报要求。一旦多处地下文物遗迹同时出现,考古工作就难免会捉襟见肘。因此不得不将比较重要的考古发现交给外部考古力量来完成,这是一个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

加强温州考古力量,非常有必要性。
温州地下水下文物丰富,温州在先秦考古、盐业考古、水下考古、陶瓷考古等方面都有自身的特色和优势。温州作为古东瓯国地理所在,和作为我省第三大市和浙南闽北的中心城市,考古专业力量配备也应与之匹配。

加强温州考古力量,是东瓯文化深入研究的需要。东瓯文化是温州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加强东瓯文化研究,考古工作必不可缺。作为东瓯文化的源头的好川文化代表性遗址曹湾山遗址(2002~2003年发掘),在省考古所指导、主持和温州3名考古专业人员的参与下,历时一年完成,这是我市文史界人士期盼已久的盛事。

加强温州考古力量,是世界文化遗产研究、保护的需要。温州是东南海滨的一座重要港口城市,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2018年,永嘉丁山咸康二年(336年)墓出土产自波斯萨珊王朝的玻璃碗,见证了温州港六朝时期海上贸易的崛起。2020年,永嘉马鞍山元代龙泉窑遗址的发掘,凸显出瓯江下游外销瓷窑业的兴盛。此外,目前正在紧张开展的望江路下穿工地考古,已发现可达数十吨的宋元龙泉窑瓷片堆积,无不印证了宋元代温州港海外贸易的繁荣。

加强温州考古力量,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东亚文化之都建设的需要。温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去年又成为中国第十个当选东亚文化之都的城市。朔门遗址、谯楼城门址、华盖山城墙遗址、孔庙遗址,再到去年入选浙江省十大考古重要发现的康宁小区子城遗址,都是延续城市文脉、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工作,是温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内涵和重要展示窗口。

超前谋划发展温州考古力量
温州可根据自身特点,超前谋划发展考古力量。可考虑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对标对表,寻找差距,争取在3年内达到长三角地市考古力量配备的上游水平,5年内达到珠三角地区中上游水平,以适应温州成为文化大市的地位。

启动建立科技保护实验室,配备科技考古专业人员,引进考古航拍、水下考古、遗迹建模方面的专业人才。建海上考古工作站,为高水平打造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提供支撑。

参照宁波、绍兴等地“一事一议”制度,引进考古个人领队,以确保团队考古资质的申报通过。

考古经费需要支持。考古是一项公益性文化事业。考古发掘、研究的项目经费主要来源于工程建设项目专项收费以及上级部门的专项拨款。因目前温州尚不具备考古发掘单位资质,不能独立承担大型建设项目的考古勘探、发掘业务(目前省内仅有省考古所、杭州和宁波市所三家),考古经费收取不足,作为过渡时期的安排,建议不足部分从每年下拨的城市维护费中调拨解决。

在温州大学或温州理工学院设置考古学专业,让更多年轻人热爱、投身考古事业,让考古事业后继有人、人才辈出。同时建立“校地共建机制”,为温州考古输送高质量人才。今年北京大学和吉林大学考古学专业分别列入双一流建设名单。温州大学、温州理工建设相关专业可以向上述两所学校寻求共建,弥补考古学人才奇缺的窘境。(温州日报)



编辑:Banana



-END-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文博圈立场


文博圈投稿:wenboquan01@163.com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文博圈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文博日报 刘曙光 博物馆

19470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