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汉画像石中的《纺织图》

原创 2022-07-16


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收藏有一块描绘纺织内容的汉画像石。这块画像石出土于徐州市贾汪青山泉,纵103,横92,厚20厘米。从其拓片中可见,画面最上部有四位妇女调丝、纺线,纺好的丝团悬挂在檐下,一位织女正转身接抱婴儿,准备喂奶。此图再现了汉代织女辛苦劳作的情景,是汉画像石珍品之作,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


汉画像石拓片


汉画像石是汉代人们刻画在墓室、祠堂上带有鲜明主题的装饰石刻画,产生于西汉,盛于东汉。它生动地描绘了汉代社会的典章制度、衣食住行、神话故事;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生世的依恋、死后的追求;显示了两千年前人们高超的艺术水准。魏晋之际仅有个别实例,故称汉画像石。宋代以后,汉画像石受到金石学家的注意。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考古发掘获得大量画像石的基础上,人们对其开展综合研究。汉画像石的雕刻技法主要有平面阴线雕和浮雕两类。平面阴线雕又分阴线雕、平面磨光阴线雕和铲地平面阴线雕等。使用浮雕的画像石较多,有深浅两种。早期画地多不做处理,构图较古拙,雕工颇为粗糙;东汉时雕法比较复杂,以浮雕为主,同时也沿用其他雕法;东汉晚期还有少量的透雕出现。画像石大多被赋予象征意义,是墓主生前生活环境的缩影。纺织、农耕、收获、放牧、采桑、采盐等生产劳动场景,在汉画像石中都有反映。

织绣为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重要内容。我国又是世界上最早生产两种重要纺织原料——麻和蚕丝的国家,国际上把大麻叫“汉麻”,把苎麻叫“中国草”。公元前四世纪时期希腊、罗马称中国为“赛里斯”,意即丝绸之国。西汉时期丝织业比较发达,织物有布、绢、锦、罗、纱等品种。西汉时不仅有纺纱的工具,而且出现了纺织机,同时还有织造提花织物的机械——提花机。汉代纺织品的提花技术已达到很高的水平,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物质基础。

汉代的普通织机是一种斜织机,在汉画像石上已发现多例图像。汉代的纺织机,织工可坐着操作,并可通过踩蹑使马头前后俯仰而控制综之提降。踩蹑提综是一项重大发明,为织女能够编织各种图案提供了有效的技术设备,也是织女长期劳作改善自我工作条件的创造。


局部《纺织图》


这块汉画像石中的《纺织图》生动地描绘出寻常人家的纺织情景。它依序展现出络纱、摇纬、织布的全过程。全图的趣味中心,是一个抱着婴儿的妇人向织女走去,而织女正转身来接抱婴儿的情景。织女虽转身却未下机,把母子亲情和机上劳作之间的矛盾表现得极富张力,其浓郁的生活气息,是汉代“女修织纴”的真实写照。



纵观已发现的汉画像石,没有一块仅仅刻绘单一的纺织内容,汉画像石中纺织图像或置于建筑物内,或与阙、车马、祭拜、乐舞等内容结合,或饰有仙鸟瑞兽、祥云瑞枝等吉祥福兆之纹。这块汉画像石冲破了以贵族生活为主的选材传统,以织女生产生活为描绘对象,画面有动有静,有远有近,形态逼真,不拘细节,善于艺术概括和夸张,大胆追求神似,有声有色地表现了汉代社会生产活动。其雕刻技法,以线雕和浮雕相结合。线雕细腻真切,清晰可见,浮雕浑厚深沉,立体感强。通过对织女织机、阙台建筑、乐舞杂技、人物车马、星座瑞象等内容的有机组合,表达了人们渴望生命延续与重生的美好愿望。

刊于6月21日《中国文物报》8版

     范一苇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博物馆中国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纺织图 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27647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