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0
分享
- All Free!直击暑期“沪”外展览打卡地!|OF上海文旅复苏企划02
-
原创 2022-07-15
七月,对于今年的上海来说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月份,在这个月里你不仅可以体验到疫后解封的各种产业复苏,还可以享受到“有史以来”最早的 40 度夏日热浪!
所以对于被关在家一整个春天的打工仔来说,七月是我们疯狂外出活动的开始!
每个展览的入场须知不同(上图为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所以今天山猫就带大家直达上海最新的各种展出活动!不过在此之前我们先来简单说明下本次探展的注意事项(在上海的小伙伴可以注意一下哦!):
🔵确保自身核酸检测在 72 小时内,因为地铁和场馆都需要扫码。
🔵提前添加需要去观展的公众号,如需预约请先预约入馆时间。
🔵备好饮用水防止高温中暑(毕竟现在上海的室外温度接近40)!
OK!看完注意事项那我们就开始观展吧!当然小伙伴们看完作品有什么新奇的想法,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说出自己的感受~
“青年策展人计划”是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年度学术品牌项目。自 2014 年创立以来,“青策计划”已助力四十余位青年策展人,实现了十八场展览。
这次的青策计划 2021 一共包含两场展览,分别是《珊瑚岛上的死光——科幻及其考古学》和《未有名目的言说》。
相较于 2020 年,本场展览回归了实体空间的策展形式,并且也侧面反应出青年策展人在如今不确定的社会、文化、媒介交织的生存处境之下,对于“策”与“展”的深入思索与反应。
珊瑚岛上的时光——科幻及其考古学
“科幻小说的政治性不单在于预测未来,更在于让我们意识到想象未来时所遇到的问题。”
——Peio Aguirre
首先我们来看看《珊瑚岛上的死光》,这场展览的命名与中国考古研究者童恩正在 1978 年发表的科幻作品同名。
原作在《人民文学》上的发表以及电影剧本
本次展览呈现了艺术家以科幻和考古学为形式,对未来想象进行的研究,让来自不同的时间现实、档案和幻想的作品在展览中相遇。
《大连幻景》、《港口的相遇》、《影子的肖像》、《海平面》
不再将科幻作为面向未来的镜子,而是对过往历史的再现。想象作为真实,真实重塑为虚构,扩充不同时空层次的多样性,从而发现历史和现实中的盲目与武断。
《递归,直到甜点》
死光这场展览内融合了多种装置作品,图像影像的互动,还有现场 VR 设备的体验。
《珊瑚岛上的死光》电影,《宴会魅影》中的 VR 设备
未有名目的言说
“写作是一种暧昧、难以界定又危险的手段,用来指认出那些未有名目的。”
——Hélène Cixous
《未有名目的言说》是一场很独特的展览,它通过纸张、书籍、布料、装置、影像等元素去表现文字、语言以及写作的力量,通过这些“空间”内的元素去反映文字中的想象力到底有多巧妙和庞大。
《铃声》
展览中不乏踌躇与停顿、敏感与释怀的片刻,每个故事都在讲述一段经历,一个时光,在故事被画上句号前,一切的言说都还未有名目,而在这个空隙间,那些呢喃细语、词不达意的瞬间得以被记住。
女子天团的系列作品
所以整场展览的叙述方式也如同小说一样,比较隐晦,它需要参观者去用第三方的视角去判断每件作品中的人生故事,如果你能产生共鸣,那么恭喜你,作者想要表达的你应该已经 Get 到了!
《理解一首里尔克的诗》
总的来说青策计划 2021 的确是目前上海公开免费展出中质量上乘的艺术展,在展馆出口你也可以对作品和展区进行投票,还能写出自己的意见,所以开始非常值得一看的!
除了上述大型策展的复出以外,一些画廊举办的个展和群展也出现在七月的排期中,其中没顶画廊分别在静安区的本馆和 BFC 外滩艺术季都有举办自己的专场展览。
陈英个展
陈英的画作其实并不是第一次在没顶画廊展出,这次个展可以说更好的还原以及表现这位画家对于数字、抽象、时间、游戏等元素的诠释。
在画作的抽象画面背后,是陈英对于绘画工作和当下越来越明显的超工业审美泛滥的矛盾,以及由此产生的张力的观察。
数字技术的广泛使用,挤压了原本属于艺术家个人的创造空间,这种现象引起了陈英的警惕,并且也融入到了作品表现中,陈英用看似简单的形象与更加直接的选色,实现了数字技术与经典绘画技术的碰撞。
BFC 外滩艺术季——“间歇亢奋”
BFC 外滩艺术季应该算夏日观展的最佳选择了,其中有地标性的打卡建筑,也有超多画廊的联合策展,享受艺术熏陶的同时你也可以收获许多美美照片!
BFC 外滩艺术季的海报和地图
本次 BFC 外滩艺术季集结了近二十家先锋画廊的多元艺术作品,其中没顶画廊展开了为期五周的轮展“间歇亢奋”。
《沙发人No.3》,商亮
本次展览主题十分有趣,它呈现了几位艺术家的亢奋周期:
“在一周的躁狂情绪下,患者亢奋、精力充沛、鲁莽、不顾后果地呈现着他们所相信的表象。”
《“剩下的废墟,另一个图像的毁灭。”》
这场展览模拟了艺术家对于患者亢奋症状的治疗方案,并且也记录了整个治疗的过程,相应的随着展览的进行这个记录也会被持续跟踪,最后得到的数据将用于今后其他患者的治疗当中(大概隐喻就是以后的相应策展企划)。
《型号L》,郎港澳
《悬停3》,陆博宇
《Titan (泰坦)-MF2109-2》,莫少龙
还记得我们之前小酒馆的凯林·布里克(Celyn Bricker)老师吗?令我印象最深的作品就是利用“紫外线技术”制成的高空鸟类防撞装置《Lighthouse》了,这次他联合国内首个以艺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IP“持续新生RGRT”将全新的艺术装置《Art For All》注入到了上海恒隆广场,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前去打卡哦!
再塑——Art For All
《Art for all》夜景
这件作品其实和之前的《Lighthouse》一样,它们都使用了“紫外线可视技术”,不过区别在于《Art For All》是 Celyn 老师首次尝试实线与紫外线相结合的作品。
《Lighthouse》与《Art For All》的花纹对比
也就是说在夜晚作品相同可见的基础上,人们在白天其实也是可以观赏到部分图案。这无疑更加直观的展现了“防鸟撞”的生态意义,通过艺术、AI与自然环境相结合,来让人们在观赏的同时进行自我思考,这种创作意图往往会更具引导性和共鸣性。
白天下的可视效果
作品中使用的图案是基于对 19 世纪英国艺术家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的作品诠释,Celyn 老师使用了 AI 人工智能对其进行了重新创作,恰好也映射了当时威廉·莫里斯拒绝“工业时代”的发展以及本身就是一名环保主义者的背景。
《Art for all》艺术家工作坊,上海恒隆广场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OF COURSE想当然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