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盘点作品涵盖:中国、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荷兰等多个国家,共计20件作品。希望通过该盘点可以让大家及时了解全球范围内的精彩创意与优秀创作团队,扩展视野,启发灵感,共同推动行业创新发展。
该作品名称“Digital Phyllotaxy”来源于茎上叶子的排列,是对树的物理隐喻。来访者到达位于板桥市的韩泰轮胎新总部,乘坐扶梯,穿越圆形的Oculus,经历特殊的垂直旅程。受此特殊建筑形式的启发,该艺术品使来访者在这段垂直旅程中感受穿越树冠的过程,从下方启程,经过繁茂的树冠,达到顶部,全程动态见证了光影穿梭于树冠之上中下。随着季节的变化,“电子树叶“簌簌变换颜色,扶梯的旅程更像是一场与大自然的相遇。
直径为16m的Digital Phyllotaxy由LED及LCD定制组件组装完成。精心设计的层叠排布,创造有序的杂乱,达到明暗的最佳比例。装置提取包括运动、日照、风速等信息,打造瞬息万变、生生不息的大自然氛围。“天坛迹事”作为一个AR游戏demo尝试重新思考”天坛”概念,以及天坛和其部分文化内容之间的关系. 尤其是针对于已经消失在城市里历史遗迹如: 庙宇, 故居,和流传于大众之间的口传历史,历史和我们现在生活的重重叠加共同组成了我们的集体社会记忆。城市不仅仅是记忆和故事的背景,而是我们混合现实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天坛迹事”试图通过数字媒体技术试图将天坛的历史文化和科技风格相融合,,使大众城市中去实地体验“古迹”亦是“新的乐园”。Moment Factory与房地产投资公司合作,将科技艺术和企业办公空间相结合,把一个曾经典型的办公大厅已经被改造成一个面向未来的目的地,迎来了一种现代和未来平衡的生活方式。所有的区域和媒体内容都在不断地对话,由一个先进的内部运营系统联合起来。实时和互动的多媒体产生了动态的内容,在工作日和全年的过程中不断变化。
“萤火虫 "是一个大型声光雕塑装置,它模拟了萤火虫的行为。通过使用一种算法来模仿这种自然现象,创造了一种令人震惊的沉浸体验。该装置由300多个独立的萤火虫雕塑组成,它们在空间内以不同的模式回荡和亮起。在同步过程结束时,声音和光的波浪一起移动,充盈了整个空间。
我国现存的古塔经历了不断磨合期、发展高峰期和延续发展期三大阶段,其从形式、结构、布局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创作者为保护古塔以提出以下方案设想:
1.将信息以可视化的形式呈现于观众,摆脱繁琐复杂的文字信息,并且将信息的形状与古塔的形状重合,加深用户对于古塔信息的理解。
2.观众如果对某些信息感兴趣可选择左下角提供的三大分类进行筛选,呈现的数据可进行缩放预览。观众左滑后可将图表转化为柱状图,更好区别其中数值的差异性。当用户滑动图表时,停留部分会呈现鱼眼效果,并浮现对应的相关信息,用户能够明确自己查看的是什么数据。
3.点击可打开细节页面,观众可360°查看古塔模型,用手机扫描模型可获得AR模型放入现实环境中。包豪斯档案馆的藏品包括100多万件物品,其中很少有向公众展示过的。在包豪斯无限档案馆,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的帮助下,这个系列的15,000多张图片现在首次可以被访问。
参观者通过进入与藏品的对话来浏览这个三维档案。触摸板上的每一次触摸都会导致新的排序。他们画出一条线,并找到它所出现的图片。他们选择一种颜色,并在家具或图形上认识它。在每个条目之后,档案馆会实时搜索相应的图像。随着搜索的移动,图像在房间里漂浮,并在参观者的眼前分类成新的集群。巨物化奇观是Flint Walk团队一直在努力探索的领域,思考如何呈现其视觉效果的最大化。将异时空、未来感与现代化的设计理念与神话里的叙事形态相结合,以科技视觉化手段展现于大众眼前,透过多方位呈现方式,在城市人潮包围的大屏中,在手机平台的框定里,向大众映现传统文化与科技创新的视觉融汇。The Centre 是为迪拜一家博物馆设计的可栖息多媒体艺术品,它利用水、光、振动和声音唤醒各感官。在数字化日趋饱和的今天,装置提供对现实世界的短暂解脱,好似一种仪式,神圣且直击内心的体验。几千年来,人类一直在寻找独特的方式来进行身体治疗和精神恢复。从维多利亚时代的水疗疗法到西藏锣浴,广泛的社会文化实践都使用水和振动来恢复健康。
受这些传统的启发,装置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疗愈环境。在这个空间内,被升高的“天池“盛有一层浅水。高度可控的振动器触及池水,沉浸式音景环绕空间。光线通过中央透镜扩散在室内穹顶,尽情挥洒流动的光影。精心设计的光效和音景根据水文循环的规律发展和演变:水聚成云,如雨落下,如蜿蜒的溪流,重新汇入大海。创作者:朱梓豪 罗祉慧 李雯 梁俪馨 汪雨璁 王继辉创作者自述:我们基于粤剧这一非遗进行演绎,并作为我们整个作品的出发,对其进行提取与生成,最终形成我们这个作品。《牡丹亭惊梦》是一切开始的缘由。杜丽娘与柳梦梅的一场超越生死、忠贞不渝的爱情突破了人们对于门当户对式婚姻的思想局限。这种态度也是我们对于传统文化的态度—基于传统文化而不局限于此。粤剧与数字梦境的壁垒这是一次数字化艺术实验,我们溯源粤剧的萌芽时期、研究其演变、探索其发展趋势,是对中国非遗文化多层次多维度演变的实验性探索,最终呈现新的综合式互动体验。作品以《乾隆南巡图》为底本,重新构图创作,采用lcd拼接屏的方式进行互动展示,将乾隆南巡期间省方问俗、察吏安民、视察河工、检阅师旅、祭祀禹庙和游览湖山名胜的情景生动的重现。
侧面反映了当时风土人情、地方风貌及沿途经济文化繁荣等景象,是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政治和风俗画卷。后疫情时代,封闭的生活状态使人们难以接触自然。我们希望通过互动装置,为人们带来片刻的喘息和与生物的联结。
作品为基于arduino编程基础的互动装置。当观众接近装置,蘑菇灯光会分组随机亮起;观众通过触碰纸艺蘑菇顶部的导电材料,蘑菇就会发出不同的音调的钢琴声响,依次找到do re mi fa sol la si的音乐基础七个音符后,即可即兴弹奏出一段音乐。
“Velocity”是艺术家Madebyvadim第三部实验艺术短片。这部短片的口号是 "穿越未知宇宙的多彩之旅",也是其背后的驱动力。
该短片的创作灵感来自于艺术家观察到闪亮的墨水和宇宙之间的相似性。在过去的两部影片中,艺术家无法摆脱这样的感觉:一方面是闪闪发光的深色墨水背景,另一方面是五颜六色的颜料,这让他想起了遥远的星系、银河云、星云和其他宇宙体。浩瀚的宇宙空间,"快速移动 "的星系体附近的特写,以及星星的爆炸,所有这些都是艺术家试图在一部新的实验性艺术影片中去实现的。视觉&交互:Immersive International2020迪拜世博会的流动性展馆 Alif - The Mobility Pavilion由英国著名建筑事务所Foster&Partners设计,用沉浸式体验讲述了人类流动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三部分。Immersive团队为其中最大的装置,即第二幕《当今的移动性》创意并制作了视觉和交互内容,并与世博会、EMAAR、MET Studio、ALEC Fitout和WETA Workshop密切合作,为第三幕《未来的流动性》创造了视觉和交互内容。来自韩国的创作团队Habitant为2019米兰设计周参展的一个厨具品牌设计的艺术装置,使用2.5米宽的镜面媒体装置和通过美丽的波浪和空间氛围发展的空间制作,作品将饮食文化和空间、装置相结合,让观众第一次看到它留下深刻印象。打破科技与艺术的边界,畅想100年后的太空未来城,为你打开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未来理想家园。
一场前所未有的未来探索,光年外,新的星联之家快速兴起,从衣食住行,到生活方式,文明的纠结、反复、纠错,在这种循环往复的过程中文明慢慢向前。在这个疗愈空间中,装置不断收集着潮汐的数据,并将其转化为乐谱,实时敲打着乐器手碟,以装置为原点,不断带来向四周扩散的蓝色的海浪。为观者创造出一片超然的能量场域。作品灵感来源于海洋生物海萤所产生的发光现象“蓝眼泪”。海莹会因为扰动等刺激而发出盈盈蓝光,随着海浪此起彼伏。机器人可以画你的脸,但它能使你成为艺术家吗?坐在凳子上,系上绳子,这样你就给机器人发出了启动信号。静静地坐着,如果你愿意,请微笑。请保持坐姿约5分钟。机器人创作的画作便会从插槽中出现。Rnul肖像机器人现在被德国DASA博物馆收藏。这是一场以”艺术科技”助力”非遗传播”的文化盛宴,来自天津美术学院的师生们以现代光影科技、肢体、念白等多种方式致敬经典文化,以顶尖数字艺术串联起古今丝绸之路的交融。“惊鸿之殿——遇见最古老石窟’沉浸式互动话剧SHOW” 作为国家艺术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双料课题 “惊鸿之殿—敦煌艺术沉浸式再现与传播”成果的再现延伸,由课题负责人-天津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蒋旎博士担任总导演,并得到了天津美术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青年学习会”的大力支持,共同编创完成。 在研究和呈现过程中得到了敦煌研究院、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天津博物馆众专家们的支持和帮助。尤其是课题组于2018年冬日获批进入莫高窟进行采访调研,积累了珍贵一手资料,并令创作团队对敦煌早期文化的魅力以及敦煌学人的奉献精神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FLORA》是一个互动投影动画作品,由德国艺术家Philipp Artus创作。它根据正弦波的运动来创造抽象的形状,展示了一系列复杂的形状,就像植物一样,在一系列的投影中“生长”。观众可以用触摸板互动地控制动画,从而设计出符合自己审美偏好的新图案。
《FLORA》最初的动画灵感是受到猫尾巴运动的启发,算法的基础则是发现一个简单的旋转线系统可以创造出无穷无尽的抽象形状的变化-从弯曲的和谐线条到边缘和混乱的图案。由此产生的美学结合了计算的准确性和有机的游戏性,并倾向于在观众的头脑中引发不同的联想。刘佳玉是2022威尼斯双年展受邀参展中国艺术家之一,她的参展作品《虚极静笃》以人工智能描绘地形的方式重塑了中华地貌,同时为新时代中华文明创建了崭新的地理起源。刘佳玉希望透过人工智能对地形的转译,展现出不同视角对文明的认知,以及不同人对想象的渴望,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视角和该视角背后关联的有关文明的推演路径,而她希望这些来自不同视角输出的内容能够描摹出属于人类未来的蓝图。本微信图文资料来自新媒体艺术站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仅供参考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