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0
分享
- 2022毕设故事丨王杰:游于艺 《夜静山空》《山水清音系列》
-
原创 2022-07-05
个人简历
2015年 考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
2019年6月 毕业创作荣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年度优秀本科毕业成果,作品《空山新雨后》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收藏,论文获校优秀毕业论文;
2019年9月 作品《空山新雨后》参加“丛生——首届两岸艺术院校优秀作品联展”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
2019年9月 作品《湖边烟雨》参加“新维度之物——首届全国(艺百位)作品邀请展”(关山漾美术馆);
2019年10月 作品《水天银一色》参加“全国大学生艺术年度大展——学院精神•视界”;
2020年10月 作品《秋色又黄昏》参加“巴山蜀水”2020年全国高等艺术院校山水画教学作品展;
2020年12月 作品《途》参加“爆破•非器”艺术展;
2021年5月 作品《我本山》系列参加“爆破•万象启物”清华大学创意艺术展(789艺术区零艺术中心);
2021年7月 作品《我本山》系列参加“百年绽放•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清华美院研究生创作展;
2021年10月 作品《回音(21-3)》参加“城市山水”2021年全国高等艺术院校山水创作与教学研讨会暨师生作品展;
2021年12月 作品《我本山》系列参加《解读·百位印象》
2021年12月 作品《山水清音》参展《校园书画大赛》并获一等奖;
2021年12月 获得清华大学研究生一等奖学金——好未来奖学金;
2022年1月 作品《春涧鸣泉》入选“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美术作品展”(中国美术馆);
2022年6月 毕业创作荣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优秀硕士学位成果,论文获校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并被评为清华大学优秀硕士毕业生。
导师评语
王杰同学毕业创作的《夜静山空》和《山水清音》系列作品丰富饱满、体量超群、艺术表现精湛。作品以纯水墨艺术形式,展现了山川丘壑雄浑苍润、重峦叠幻、壮阔大气的视觉张力与画面意境。同时,结合自身的生活亲历和艺术感悟,探索了传统审美精神的重构意识,在民族艺术的经典中学习、继承、发展中国画艺术。王杰同学的创作中一直坚守着“澄怀观道、以形写意”的精神境界,在其作品中可以看到这样的艺术追求与心悟指向。 王杰同学作品多次参加全国性的美术作品展。其个人风貌突出,水墨意境表达充分。他业精于勤,未来可期。
——陈辉
绘画系教授
01-夜静山空
对我而言,绘画早已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是我思想情感状态的另一种表现方式和自身趣味的承载物。在创作时,我不会去刻意强调作品的意义,以及表达何种情感,更多时候,是通过显意识与潜意识的交互活动在促使我完成一张作品。我的水墨创作是以山水为题材进行再表现,在水墨画中,我习惯于在无构图的状态下作画,时常是在实验水墨下随机生成的肌理中,因势赋形,追求水墨语言与物象元素的天人合一,从而写心中的山川丘壑。我的作品在结合自身成长与学习经历的审美体验上,将南北山水画的阴阳结合定为了自身水墨探索的基调,以此创造新的山水画面貌。在图式上多采用北方山水画常用的重峦叠嶂式的满构图,加上光影和明暗的介入,由此去营造具有现代视觉冲击力的画面效果;在画面气象上,则追溯南方自然山川水气充裕的现实体悟,由此表现自然最本质的生命感与神秘感。
生活在全球化的语境中,绘画受到中与西、古与今的影响都是自然而然的,我感兴趣的点始终是其能否同我的绘画探索产生互鉴和融合。比如光影,是我画面中尤为强调的表现性元素,光影的介入促使我的画面更为整体,同时加强了画面的神秘感和纵深感,由此出现了我在作品中追求的空灵和留白意境。中国山水画已经在这片土地上生存发展了一千多年,水墨的创新不能跨过对优秀传统的学习和继承,在笔墨表现和意境营造中,传统中有着太多的营养可以去吸收。
《夜静山空》
纸本水墨 180×570cm,2022
我的毕业创作是山水题材的水墨画创作,中国山水画是中国艺术家进入世界的独特方式,尤其是“比德、比仁”的山水观在当代有着非比寻常的现实意义。如同平常一样,我在作画前并未有太具体的构图和形象规划,更多的是一种潜意识的活动,或者是先感性后理性的过程。在硕士三年的学习期间,我一直在进行水墨画的实践探索和尝试,在不断学习前人优秀经验的基础上也努力避免重复别人和重复自己。碰壁远比顺境多,在跌跌撞撞中摸索出了当前比较适合自身的创作方式和状态,我的毕业创作就是建立在探索经验上的一次呈现。
《夜静山空》表现的是夜晚山川很宁静、很和谐的自然状态,由此去呈现生命宇宙间的空灵、宏大与神秘。传统散点透视的入画方式,使观者可随物象自由穿梭于画面中,从而“可观”“可游”,这亦是自身对于传统审美精神的反映,人在其中,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夜静山空》作为我尺幅最大的水墨画尝试,它的画心由六张六尺整宣构成,每个单幅都要比我的身形大上一圈,因此为我的毕创带来了不小的困难。首先我习惯于将纸贴于墙上作画,但工作室的个人作画面积远不能容下我计划的尺幅大小,因此我很难整体把握画面关系,只能凭借经验和手机拼接的方式。我的水墨探索常常结合南北的自然特征,《夜静山空》也是如此,画面中的山川飞泉等物象造型,很少出自现实中的具体物象,而是我心中的丘壑,它来自我日夜与之相邻的南方真山实景的记忆,更来自日积月累中对传统山水经典的当代转换。我画画很快,这可能是水墨本身的特点;但从另一角度来说我画画周期又很长,因为我大部分时间都是远站于画前去想去看,半小时中我真正动手的时间也就几分钟。我画画不爱起稿,因此阶段的“怎么画”“画什么”我都是临时思考,这也给我了充分的时间去感受周边的一些灵感触动,它们或是颜色,或是物像形体,或者构成布局,我也习惯了这样的作画状态,一笔引发出下一笔,笔笔生发。
创作过程
作画材料
《夜静山空》局部
02-山水清音系列
《山水清音系列》是平时的创作积累,希望向观者展现自身不断探索、尝试的真实作画状态,是我思、我在的具象呈现。这一系列创作完成于2021年初至2022年期间,也是自身水墨探索逐步沉稳、明晰的时期。在此前,急于找到个人语言的我走了不少弯路,也陷入过很深的自我怀疑,害怕重复别人同样害怕重复自己。每隔一年,积累一定量作品后,我都会找导师看画,我觉得这重要,因为这些问题的发现就是来自同导师的交流,而走出了这困境更是得益于导师的引导。回过头看,这段低谷期很长,占据了我硕士阶段三分之二的时间,但也正是由于这段屡次碰头的弯路,反倒清晰了后面的方向,因为在这期间,我从未停止过动手与思索。
《与山(21-03)》
纸本水墨 138×69cm,2021
《山水清音》
纸本水墨 138×69cm,2021
《万壑图》
纸本水墨 138×69cm,2021
《松泉图》
纸本水墨 138×69cm,2021
《临山听水》
纸本水墨 138×69cm,2022
《欲雨》
纸本水墨 138×69cm,2022
《青山赋》
纸本设色 138×69cm,2022
《林泉高致》
纸本水墨 138×69cm,2021
图文提供 | 王杰
视觉设计 | 王杰
审核 | 陈辉 绘画系教授
图文编辑 | 罗雪辉 张雪莹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