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0
分享
- 中国十座城市最新建筑打卡地:领略中国设计的文化底蕴和空间魅力
-
2022-07-11
建筑永远是时代和文化的缩影,它的存在不仅要满足使用功能,更要见证精神和意志。正如建筑大师扎哈曾说:「建筑是关于幸福的,提供了我们需要的庇护和舒适。」
Hometown Moon, Tai'an
设计 by 袈蓝建筑
在泰安九女峰山脚,神龙大峡谷谷口附近,翩然栖息着一座如梦似幻的仪式堂「故乡的月」。如同漂浮空中的一轮圆月,透出圆融而温暖的光芒。
月亮效果的混凝土半球穿透屋顶,在上下两层呈现出「半月」效果,又在镜面天花板反射下合为「满月」。
内部,弧形月亮墙成为天然的回声壁,在此许下的承诺在空间和山谷回响,仿佛是天地间的庄严宣誓。
外部,半圆的屋顶在水池的倒影下合成「永不落幕的月亮」,遥望中暗含着「予你圆满」的浪漫诗意。
山顶俯瞰,「故乡的月」与空间明月彼此对话;又与附近精品酒店「故乡的云」遥相呼应。「云月是同,溪山各异」,充满对故乡的深情遐思。
Yang Liping Performing Arts Centre, Dali
设计 by 朱锫建筑事务所
表演艺术中心位于大理苍山与洱海之间。当地百姓劳作之余舞于田间,歌于山岭,呈现着多姿多彩的生活。
轻柔漂浮的屋顶受到当地自然的启发,宛若苍山映于洱海的倒影,呼应着周围连绵的地形,又如周围群山一般可以登临其上,体会自然的辽阔。
露天广场与室内剧场间,形成建筑空间与景观地形的对话,交接处半室外的表演空间,模糊了建筑与自然的边界,也模糊了表演与观看的距离。
水平纬度,户外剧场为阳,室内剧院为阴。户外和室内剧场之间的「空」,成为建筑的灵魂所在,活动和表演的中心。
垂直纬度,刚柔相间的屋顶界面,兼具沐浴阳光与遮阳避雨,虚实相生,不仅呼应着生活方式,更体现出传统园林的「可游」之妙。
Cloudscape library, Haikou
设计 by MAD建筑设计事务所
海口云洞图书馆,地处海口湾畔世纪公园。南侧书馆含有藏书万本的阅读空间及多功能影音区。北侧服务设施包括咖啡厅、休息区及屋顶花园。
静处于陆地与海洋之间的云洞图书馆,雕塑感极强。自由有机的形态塑造了灵活多变的空间:墙面楼板天花,模糊了室内室外的边界。
混凝土呈现柔软多变的形态,消解了材料固有的文化意义,让空间感受成为主体。洞型空间的层次和复杂性层层拉开,仿佛想像力的失重场。
建筑里外的孔洞消隐了建筑与自然的边界,也模糊了传统建筑中内外的概念。通过孔洞看天望海,如同透过时空通道去重新体察世界。恰如建筑师马岩松所言:「我们想要有这种‘出口’,每个人都可以寻找出口。」
贯通首层与二层的面海阶梯式阅读空间,除了阅读也可以举办文化活动。相对隔离的儿童阅读区内天窗、孔洞、壁龛,激发孩子们的探索欲望。
半室外空间和平台,也是阅读和望海的绝佳空间。建筑外围回廊灰空间采用悬挑设计,通过物理遮阳降低热辐射,实现在炎热地区的建筑节能。
建筑内不同氛围、尺度的笔触与活动触碰,产生生活仪式感。让建筑也有了一丝哲学意味。自由的、混沌的、延续的,坐在这里,随你所想。
Chapel of Sound, Chengde
设计 By OPEN 建筑事务所
山谷音乐厅,位于距北京市区约两小时车程的河北承德金山岭,倒锥状的混凝土建筑,如同来自远古的天外飞石,降落在远眺长城的山谷深处。
蜿蜒的内部楼梯通向半室外露天剧场、朝向草坡的室外舞台、面向山谷观景台。精简至极致的室内,却可以承载音乐舞蹈等不同形式的演出。
没有表演时,宁静而超然的空间氛围,建立了人与自然的深层连接。如同天然的庇护所,能够冥想和沉思。
在这里,可以感知阳光雨雪和四季更迭的变化,聆听平常忽略的蝉鸣鸟叫,静奏自己的音乐,亦或是登上屋顶平台,眺望远处的明代长城。
NO.5
冰立方文旅中心 / 新乡
Zone Of Utopia,Xinxiang
河南新乡,这座被称为「冰立方」的体验中心,晶莹剔透又棱角分明的几何形体,犹如水晶般悬浮于空中。
10个简洁纯净的「冰块」层层叠置,扭转交错,光泽莹润,既坚实稳定又轻盈易碎,充满着矛盾的诗意。
冰立方外立面采用数码打印技术,双层玻璃幕墙由下至上逐渐通透。
日间,白色冰块相互叠加的建筑形式清冷高级,错落有致;夜晚,灯光让清冷的冰块变身梦幻的冰雪世界。
冰立方与湖面浑然一体,伴随着季节、天气和时间,表面也呈现出复杂微妙的变化,阳光下纯白,阴云下朦胧,雾霭中半透明。冰花与水面相互倒影,若隐若现又变化万千。
简洁与复杂,脆弱与坚固,冷静与炽热,现实与梦境,瞬间与永恒,诗意与雄心,瞬间在建筑时空中凝固。
NO.6
半朵云艺术家会客厅 / 云南
50% Cloud Artists Lounge Restaurant
设计 by 罗旭 + CCD 香港郑中设计事务所
云南红河州弥勒市,东风韵小镇中的半朵云,全由当地红砖建成,未使用一根钢筋和钉子。彻底回归自然的同时,巧妙融入艺术装饰风格,如同红土壤上的乌托邦。
建筑灵感来源于彩云之南的梯田,如同一个巨型的艺术装置,外壁浑厚,曲线圆润,层层叠叠,凹凸有致,好似天边绵延起伏的半朵云彩。
空间内部延续自然曲线,拱梁延伸,穹顶高挑,顶部圆形开窗让自然光倾泻而下,置身其中,感受光影随时间的变幻,有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感觉。
整体空间延续建筑的弧形线条,入口硬朗的钢板以曲线形式引导入室内,每件物品都有如艺术品般的存在。
在自然光的折射下,粗犷的红砖搭配柔和的灯光,与极具质感的家具配饰,共同营造了人与自然和空间互动的环境。让就餐过程成为一场撩拨视觉、味觉、听觉和触觉的体验 。
Dechuan Malt Whisky Distillery,Emeishan
如果说:山代表力量与永恒,水代表流动与变幻。山水相互对立又彼此依存,则构成国人内在的精神坐标。
位于峨眉的叠川麦芽威士忌酒厂一面背山,三面环水,二元对立的巧妙平衡。赋予建筑超越功能的艺术特质。外观低调朴素,内在精致考究。
建筑材料源自地理环境。峨眉山当地回收的黏土瓦片,拼贴成谦逊而朴素的斜屋顶;平整土地过程中的巨石,被重新锻造为石墙。呈现出「破坏—循环—再创造」间的演变和循环。
酒厂游客中心内的几何元素——圆与方,在中国传统哲学中代表天与地。三个砖块打造的同心环层层相叠,犹如山峰般与峨眉山相映成趣。
置身穹顶眺望,酒厂及峨眉山的景色尽收眼底。五间地下品酒室依次排开,层叠的水色景观犹如瀑布倾流而下,成为威士忌酒厂的标志性景观。
酒厂内的餐厅及酒吧则呈方形,下方延展至地下。两面悬挑,一角悬停在河岸之上。带有质感的内部布置,与无处不见的峨眉山美景相得益彰。
设计在建筑与景观、工业与体验、山与水之间巧妙平衡。不仅体现了空间对景观的崇敬与赞美,同时体现了威士忌酿造与调制过程的精致艺术。
长兴岛郊野公园游客中心 / 上海
Changxing Island Country Park
Tourist Center,Shanghai
设计 By 水石设计
长兴郊野公园以「自然、生态、野趣」为特色,游客中心在满足服务功能的同时,和自然环境彼此呼应,颇有「横看成岭侧成峰」之意。
白天,连续的玻璃幕墙反射天光与湖景,仿佛消隐在环境中;夜晚,暖光与月色相映成趣,山峦般起伏的大屋顶,勾勒出与自然相融的天际线。
在建筑内部,屋顶的起伏塑造了室内的空间变化——时而高耸,时而低落。公园四季变幻的湖光山色,透过落地的玻璃幕墙倾泻而入室内,框景出一幅徐徐展开的中式山水长卷。
沿湖最好的景观面最大限度的开放给公共空间,所有空间都是流动交织和复合的,充满自由探索的舒适体验。
室内最高挑的屋面交汇处,创造了「天光」可变视觉装置,可随时间产生缓慢的光影变化,不同的主题内容赋予场所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为了充分呼应郊野公园的野趣,材料色彩控制在木色、深灰色和白色。随着时间的推移,建筑和场地彼此交融,成就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卷。
NO.9
花海竹亭 / 佛山
Urban Park Micro Renovation,Foshan
设计 By 竖梁社 +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竹结构优秀的抗拉抗弯性能,可以自然地形成空间围合,制造出遮蔽和阴影,既能遮阳避雨又能通风散热。
北滘镇跹陌花田是以花卉为主题的市民公园,四季花开不断。设计置入两组竹结构景观亭,遮荫停留同时兼具举办活动,丰富游览和景观体验。
竹构材料采用单向弯曲悬挑单竹组合形成的「贝壳」型单体,结合传统竹编的技艺,屋面由竹篾编制覆盖棕榈皮,光影尽显结构和技术的美感。
「花亭」延续了「贝壳」型单体组合的基本逻辑,采用螺旋线,形成悬挑尺度由小到大朝向水面展开的韵律,创造出富于变化的空间层次。
「回亭」则由两组反向「贝壳」单体首尾连接形成闭环,悬挑三维双曲面,通过尺度变化,创造出大尺度舞台和小尺度的滨水观景空间,并在转换处形成戏剧性的空间扭转。
两组花海竹亭,通过丰富的形体和结构变化,不仅与周边环境完美融合,更创造出灵活多变的功能用途。成为了当地最著名的景观标志物。
NO.10
藏马山月空礼堂 / 青岛
The Chamber Church,Qingdao
设计 by 庄子玉工作室
藏马山月空礼堂分为上下两部。
上部纯白圣堂傲立于山水之间,宏天地之正气,传造物之福音,是显。下部半下沉空间及庭院融于周围景观,关联亘古既有的存在,是隐;
这一显一隐中,创造出既尊重过去又面向未来,既具有宗教体验又面向世俗感触的空间容器。
纯粹的空间形象,回归对小礼拜堂最初的原型与认知,抽象化的尖顶、花窗、钟楼、层叠的拱门等教堂经典装饰要素,充满着神性与仪式感。
平面上同样寻求对经典空间要素的回归:轴向的延伸,对称的布局,逐级抬升的标高,递进的切片节奏,无一不体现出对传统教堂的致敬与回归。
月空,拆解自「腔」,既是建筑静谧神圣的美好意向,也是内部曲线的柔和隐喻,建筑从形式结构再到内在逻辑,都简洁纯粹且贯穿始终。
礼堂内部空间环抱的形态,充满安宁和庇护之感。正如曾经的洞穴那样,为身处其中的人们,提供仪式感和神圣感,实现现实与精神之间的关联。
光线透过缝隙柔和洒入室内。赋予空间光的神性与仪式感。在这个心灵回归和庇护之所,能感受造物的永恒之爱。让建筑得以超越形式,在时空深处,与天地对话,与万物依存。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展馆设计 | 佳势展陈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