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考古遗址类博物馆原创性临展策划实战分享

2022-07-11

对考古遗址类博物馆原创性临展策划的实践与思考

——“长江万里青——长江流域青铜器精品展”策展回顾

作者:李琪 万琳


摘要

原创性临展具有独创性,与常设展览相比,更具时效性与多样性,能有效丰富博物馆展陈内容,提升观众参观体验。考古遗址类博物馆,不同于一般综合类博物馆或历史类博物馆,与考古遗址关系紧密,且藏品数量有限,特色鲜明,其原创性临展策划需要立足自身发展实际。盘龙城遗址博物院"长江万里青——长江流域青铜器精品展”的成功举办,对探索如何做好考古遗址类博物馆原创性临展策划有一定参考价值。


盘龙城遗址位于武汉市北郊,距今约3500年,是目前我国长江流域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商代早期城址,被誉为“商朝南土中心城邑” “长江流域青铜文明中心” “武汉城市之根”。遗址保护区面积3.95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面积1.39平方公里。发现有大型建筑基址、平民居住区、墓葬区、作坊区等遗迹,宫城东北部分布的两座宫殿基址,是目前我国最早发现的“前朝后寝”式建筑格局的实物史料。


自盘龙城遗址被发现以来,发掘面积已超过2万平方米,出土各类文物3000余件(套),品类繁多,造型精美。作为古代长江流域的中心城市,盘龙城遗址见证了长江流域在华夏文明形成中与黄河流域的交融汇聚,是长江、黄河同属华夏文明的实物见证。


盘龙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于2017年12月获批挂牌。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于2019年9月27日正式对外开放。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作为武汉市首家考古遗址类博物院,坐落于公园西部,与周围自然环境浑然一体。馆体建筑占地100亩,建筑面积1630平方米,展厅面积3800平方米,有三个主展厅和一个临时展厅,其中临展厅面积575平方米,展线长160米。因受临时展厅基础情况限制,临展类型以中小型展览为主。


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临展办展方式,经历了由引进向原创转变的过程。2019至2020年,开放之初,主要以引进展为主,先后举办临时展览“庞贝:瞬间与永恒”与“甲骨文的记忆”,社会反响强烈,掀起一阵打卡观展热潮。随着办展经验日益增多,策展团队日渐成熟,2021年自主策划原创展览“长江万里青——长江流域青铜器精品展”。


“长江万里青——长江流域青铜器精品展”(以下简称“长江万里青展”)由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导,盘龙城遗址博物院、湖北省博物馆、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主办,联合金沙遗址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随州市博物馆、荆州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长沙博物馆、江西省博物馆、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全国10家文博单位共同举办,展览于2021年6月12日至11月12日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临展厅展出。


展览展出长江流域商周时期上、中、下游重要遗址的典型青铜器代表118件(套),如四川三星堆遗址铜人像、湖北随州曾侯方缶、江西新干大洋洲兽面纹虎耳方鼎、湖南蚕桑纹铜尊等。“长江万里青展”以长江流域青铜器精品为展陈对象,由小及大,由点及面,集中展现长江流域高度发达且独具魅力的青铜文明,实证长江与黄河共同孕育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本文全面回顾“长江万里青展”策划实践,以此探索如何做好考古遗址类博物馆原创性临展。




1

“长江万里青”展览架构



展览根据商周时期长江流域文化特征,划分为“既田疾兵”“设宴飨客”“异彩华章”三个单元,分别展示长江流域代表性的青铜兵器、农具、炊器、宴饮器、祭祀用具和乐器,另设有精品文物展区“物华天宝”。


(一)既田疾兵


商周时期的长江流域,平静与动荡并存,农耕和战争是当时复杂社会非常典型的两个缩影。农业生产,是社会经济发展基础,而战争则是国家获取资源,实现扩张的重要手段。可以说,二者皆是关系国本的两件大事。反映在考古学上,最为直观的就是各类农具和兵器。


本单元由“耕耘树艺” “刀光剑影”两部分组成,选取长江流域代表性青铜农具、兵器,分别从农业生产和战争两个角度阐述长江流域青铜文明。本单元代表性展品有:新干大洋洲铜铲、夔纹刀、元戈、太保盧钺、复合铜剑等。


商周时期,长江流域的青铜农具仅有零星发现,尤以江西新干大洋洲商墓出土的最具代表性,地方特色十分浓厚。部分农具装饰有华美纹饰,甚至有丝织物包裹的痕迹,是统治者“社祀”活动的重要礼仪用具,突出了农业生产在当时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这些青铜农具在种类、数量、纹饰等方面与中原的差异,也表现了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的特殊性。


商周时期长江流域战争频繁,兵器是众多遗址最为常见的青铜器品类之一。这一时期,长江流域出土的兵器种类丰富、风格鲜明,主要分为长兵器、短兵器、投射兵器等。


(二) 设宴飨客


长江流域的先民,将生活习俗与传统融入青铜文明,创造出特色鲜明的铜器,并将其广泛应用于宴饮生活中。商周时期,长江流域的青铜文明具有十分丰富的宴饮习俗,铜器组合器类多样,常见有炊器、食器、酒器等几大类气本单元由“列鼎而食” “觥筹交错”两部分组成,选取长江流域代表性青铜炊器、食器、酒器,从宴饮的角度阐述长江流域青铜文明。


本单元代表性展品有:虎耳虎形扁足圆鼎、兽面纹铜觥、蟠螭纹舆缶、提梁壶、噩中方盖鼎、夔龙扁足作宝鼎、带整瓠形器、父辛爵等。


民以食为天,饮食促成了饮食器具的产生和发展,饮食器具的演进又与人们日常食谱的改变、食品质量的提高、烹饪技艺的改善、饮食风俗的变化等密切相关。


商周时期,宴飨是长江流域贵族社会生活重 要的礼仪活动之一,青铜饮食器具不仅具备实用功能,作为重要礼器,承载着政治、礼仪、文化、信仰等多重精神内涵,是记录与反映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的重要物质载体,长江流域饮酒之风盛行,出土过大量铜酒器,主要分为盛酒器、饮酒器,其中盛酒器最为突出,饮酒器相对较少,在长江流域的地方性器物中,始终少见中原铜器中基本的瓠、爵、肆饮器组合。尊、囱、曇等在中原铜器组合中不占重要地位的器类,却广泛流行于长江流域,并发展成突出的地方性特色


(三) 异彩华章


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别具一格的审美偏好,造就了商周时期长江流域极富想象、神秘奇特的青铜文明。长江上游以金沙遗址、三星堆遗址为代表的古蜀文化群,塑造了诸多与众不同、造型独特的青铜器,被赋予了沟通神灵的祭祀功用。长江中下游,尤以江西、湖南、湖北等地为代表,出土了大量制作精良的青铜乐器,在音乐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本单元由“时祀尽敬”“鼓震钟鸣”两部分组成,选取商周时期长江流域与精神文化生活关联紧密的铜器进行重点展示,如古蜀文化祭祀器物群、动物 崇拜元素青铜器、乐器等,从祭祀和乐舞两个角度阐述长江流域青铜文明。本单元代表性展品有:铜人面具、铜眼形器、蚕桑纹铜尊、鸠卤、虎斑纹剑、铜饶、铜编钟一组等。


长江流域优越的自然环境,多彩的地理风貌,养育了丰富的自然物种。在自然科学知识匮乏的青铜时代,敬神好巫、“信巫鬼,重淫祀”成为长江流域先民深植的宇宙观念和精神信仰,体现在物质文化上,则是专门用于祭祀的器物群、对动物形象的利用以及对动物能力的放大。


乐器是青铜文明礼乐制度的重要载体,广泛应用于战争、宴飨、祭祀等仪式活动中。长江流域商周遗址出土有大量青铜乐器,以饶、傅、甬钟、铜铃、鼓等较为常见。其中尤以铜镜、甬钟和铜铸最具特色。


(四)物华天宝


本单元展出了长江流域最具特色的8件精品青铜器:兽面纹虎耳方鼎、“律监”篋、曾侯丙方缶、蟠龙兽首铜蠱、三星堆铜人头像、三星堆铜尊、菱格纹剑、蛙纹铜饶。集合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从宴饮、战争、祭祀、乐舞多个角度,集中展现长江流域最为发达、最具特色的青铜文明风貌。





2

“长江万里青展”的难点与亮点


“长江万里青展”展出长江流域商周时期精品青铜器总计118件(套),涵盖三星堆文化、金沙文化、盘龙城文化、随州曾侯墓葬群、新干大洋洲 商墓、吴越文化等,涉及文化复杂多样,分布地域较广,时代跨度较大,文化面貌各异。难以在不到六百平米的展览空间里,通过118件(套)青铜器,完整呈现长江流域商周时期各不相同的青铜文明。并且,本次展览展品类型单一,均为青铜器,如何充分调动观众观展兴趣,避免随着参观进程的推进,对同质化展品产生审美疲倦,也是展览的一大挑战。在已有条件的制约下,本次展览依旧做到了以下几大亮点。



首先,“长江万里青展”是我国首次以长江流域青铜器为主体,集中展现长江青铜文明的专题性展览。国家领导人曾指出“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 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长江作为中华文明的发展源头之一,伴随岁月长河,春秋风云,其两岸形成了各具特色、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区域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生生不息。



早在商周时期,长江流域就已经形成了发达的青铜文明,以青铜器为载体,观众得以窥见千年文脉传承。


其次,“长江万里青展”以功用为明线,形成点、线、面、体四位一体:


(一)以代表性展品为点。本次展览展出的青铜器均为精品青铜器,在此基础上,“既田疾兵” “设宴飨客” “异彩华章”三个单元,精选太保盧钺、虎 耳虎形扁足鼎、兽面纹铜觥、蚕桑纹铜尊、铜人面具、蛙纹铜饶6件展品,作为独立欣赏的对象,分布于各个展区的显著位置,彰显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的独 特风采。


(二) 以器物群组为线。强化“器物群组”概念,分别选取长江流域商周时期与物质文化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关联紧密的铜器进行重点展示。物质 文化生活主要涵盖农作、战争、宴饮三个方面,即“既田疾兵”“设宴飨客”两个单元。精神文化生活主要展示乐舞、祭祀两个方面,即“异彩华章”主单元。在此基础上,将同类别的青铜器,以一定的形式组织连结,共同阐述单元主题,诠释相关文化面貌与风格。


(三) 以展示单元为面。展板与展品之间相互呼应,避免自说自话,展板设计元素紧扣展示单元主题。


(四) 以展陈空间为体。展陈设计从展品需求出发,在空间、造型、色调等方面与陈列主题形成一体,整体空间以“长江”为意象,辅助以声光技 术手段,在展墙、流线和空间装饰中,呈现出江水蜿蜒之状(图1)。


图1长江万里青展览序厅模拟江水投影(来源 郭剑)


除此以外,“长江万里青展”以时间为暗线,将展品置身于情境之中。前文所叙述的展览三个主单元从时间维度,抽象地展现了长江流域商周先民的生活缩影,晨起耕作,忽闻邻国侵扰,战争来袭。战毕,大胜而归,设宴飨客。酒酣饭足之后,带着胜利的喜悦,祭祀乐舞。


展览主题颜色,也随之而变化。主展区结合单元主题需求,分别以红棕、蓝绿、青金、橙红、红黑,分别代表战争、农作、宴饮、祭祀、乐舞,色彩鲜明且契合主题环境,并量身打造耕作、征战、宴鄉、对饮、祭祀、乐舞主题场景画,以人物剪影的形式丰富主题场景柜,将展品放置于相关情境之中,丰富展厅视觉体验(图2)。


图2人物剪影形象(来源:策展设计图)


序厅以“青”及“青金”作为视觉引导色彩,在展览入口设置青色弧形展墙,引导观众提前进入展览情境,并在入口序厅处以模拟流水效果的投影模式,强调长江流域青铜文化分布。


最后,“长江万里青展”始终注重激发观众延伸拓展的兴趣。特设“物华天宝”展区,精选8件最具特色的精品青铜器,集中展现长江流域最为发达、最具特色的青铜文明风貌,强化观众感官认知。


弱化“百科全书”式讲解,深挖展品信息价值和关联价值,让青铜器的内涵得以延伸,使观众对青铜器和长江文明的固有印象得到丰富与扩充,比起大而全,更追求小而精。



不执着于通过一个展览讲清楚,讲明白长江流域青铜文明是什么,而是希望以此展览为契机,让观众直观感受到长江流域青铜文明最独有的魅 力,从而激发观众自我深挖和了解各文化的兴趣。




3

关于考古遗址类博物馆原创性临展策划的思考


考古遗址类博物馆不同于一般的综合类博物馆或历史类博物馆,面临着藏品数量有限、藏品类型单一、从业人员数量较少等局限。但其与考古遗址 关系紧密,特色鲜明,故而考古遗址类博物馆原创性临展策划需要立足自身发展实际。盘龙城遗址博物院根据自身特点,在策展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反思,对考古遗址类博物馆原创性临展策划做出以下几点思考。


(一)根据自身特色形成专题性展览体系


盘龙城遗址博物院始终结合盘龙城遗址自身特色,围绕大遗址文化、大河文明、世界著名文化遗产三大主题,引进或策划相关临时展览,实现引进来、走出去,以临展为平台,增强馆际交流与学习,扩大盘龙城遗址影响力。


2019至2020年先后引进“庞贝:瞬间与永恒”“甲骨文的记忆”临时展览,引发观展热潮。


本次策划“长江万里青展",既契合大遗址文化,又立足于大河文明。盘龙城作为长江流域早期青铜文明区域中心,对长江青铜文明的形成产生深 远影响,其发现与研究有助于从整体上认识长江文明在中华文明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此外,盘龙城遗址所在地武汉,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文明的重要传承地,肩负着长江中游龙头担当作用,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充分发挥引领和辐射作用。


“长江万里青展”充分发掘了盘龙城遗址博物院和长江以及青铜文明的联系,契合自身特色展览体系。每个考古遗址类博物馆都有着自身鲜明的特色,在中华文明形成发展过程中肩负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独一无二的意义。立足于此,紧扣遗址特点与内涵,不断实践探索,形成独具特色的展览体系。


(二)做好展览配套活动与媒体宣传


博物馆举办临时展览除了要充分利用好已有展品外,相关配套活动和媒体宣传同样不可或缺。


围绕“长江万里青展”,盘龙城遗址博物院组织进行媒体集中报道、自媒体平台持续宣传、巡展展板制作及展出、主题社教活动、主题公益讲座等。


展览开幕当天,中国文物报、新华社、人民网、长江日报、湖北电视台等32家媒体对该临展进行多渠道专题报道,同时武汉电视台对临展进行首次全流程直播。以直播形式对展览进行解读更是吸引了大批观众到馆观展。


展览期间,各媒体更是采用不同方式对该展览进行深入报道,让观众在欣赏精美文物之余,感受到展览背后的立意和文化传承的魅力。


除此以外在临展预热、开幕及展览期间,盘龙城遗址博物院通过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哗哩哗哩网站和抖音等自媒体平台进行持续宣传推送。其中微博展览开展话题阅读量超200万,微博带话题#长江万里青#持续介绍临展展出文物,话题阅读量已累积到近400万,B站和抖音同步更新临展视频,其中“三星堆文物在武汉展出”的相关热搜登上了抖音同城榜,热度达690.9万。


为宣传临展、拓展临展观展人群,结合“五进”工作,将“长江万里青——长江流域青铜器精品展”进行梳理整合,制作了同主题展板,以巡展方式将展览送到学校、社区、景区等。


依托展览,宣教部策划主题活动“神奇动物在哪里”,由文物讲解、知识小课堂、手工制作三个环节组成,并计划推出有关于青铜器造型的“指尖上的吉金”主题活动。本次展览涵盖长江流域多个青铜文明,虽然有限的展陈空间,不能详实呈现每个文明的风貌,但是讲座是展览的延伸。围绕临展的主题讲座,邀请业内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解读长江流域文明发展,给热爱考古文博的观众提供了深入了解展览的途经,极受欢迎。


(三)优化策展团队,不断提升人才队伍建设


考古遗址类博物馆从业人员,一般相对较少,且策展经验有限。这就要求,通过实践不断优化策展团队,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盘龙城遗址博物院通过常设展览策划和两次临展引入,让策展人员积累办展经验,培养独立办展能力,形成策展团队。


并借由“长江万里青展”,尝试实践策展人制度,打破部门职能的隔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创造力与活力。另一方面,加强馆际、学院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与湖北省博物馆、武汉大学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建立 长期有效的合作机制,引进专家、学者参与到本院的相关策展工作中,通过与专家、学者的不断交流学习,逐步带动本院人才队伍的培养。


作者简介:

李琪,女,盘龙城遗址博物院馆员、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展览陈列、博物馆学。

万琳,女,盘龙城遗址博物院党委书记、院长、研究馆员,主要研究方向:博物馆管理与研究。


(注:“长江万里青一长江流域青铜器精品展”由盘龙城遗址博物院策展团队共同策划,策展人团队按姓氏笔画排列分别是:沈美辰、李琪、程酩茜、廖航。配套活动与宣传策划人分别是:白雪、朱若虹。他们对本文的成稿提供直接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责任编辑:李晨/责任校对:李勤)
文中注释:
①引自李琪《长江万里青展览大纲•设宴飨客》。
②同①。
③同①


本文来源:

《中国博物馆》2022年第一期

原标题:基于老年心理学的博物馆服务策略研究

部分图片为编辑后加,来自博物院官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End -



博展联盟 | 文博行业交流协作服务平台。以行业社群为基础,“共建·共享·共生”为主题,搭建的文博行业协作平台;整合展陈行业资源,提供专项服务解决方案;以行业大数据为驱动力,为平台用户创新赋能;深度挖掘文化IP资源,推动展陈产业升级;促进跨界融合发展,引导行业发展方向。
/ 官 方 网 站 /www.518bwg.com
排  版|博小二
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博展联盟观点或立场。本文仅用作交流学习使用,图文版权皆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文章发表后的30日内与博展联盟联系。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博展联盟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考古遗址类博物馆 临展策划 实战分享

23922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