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0
分享
- 南艺设计学院工作坊 | 新桌面 新餐具:参数化-3D打印
-
原创 2022-07-08
“参数化设计”(Parametric Design)通过计算机语言将事物之间的关联逻辑具体化,以参数引导运算来推动动态、多样的求解过程,从而生成多解、发展、变化的结果。作为一种新的设计方法和思潮,参数化设计正在对各个设计领域产生深刻的影响。
2010年5月,国际著名建筑师,荷兰代尔夫特大学建筑学教授尤斯·欧斯特豪斯教授与团队来到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开展了第一次参数化空间工作坊教学,生成了一个双层多曲面的建造作品,由此开启了设计学院参数化设计的教学景观。徐炯副教授作为南艺参数化设计的领衔人物,12年来努力探索与发现作品的多种可能性,并在工作坊及毕设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邬烈炎教授与实验艺术中心的大力支持推动下,参数化设计在设计学院这片自由、开放的学术土壤中不断与各个专业产生链接并结出丰硕果实,从尺度较大的1:1空间形态延伸至各种形态、各种功能的设计作品。
近期,实验艺术中心与设计学院在参数化设计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詹和平教授带领的《参数化技术创新设计研究》获江苏省高校优秀创新团队;姚翔翔、徐旻培、李志惟指导的《抗疫系列:无障碍设计工作坊》获得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一等奖;徐炯、王克震指导的参数化-3D打印工作坊《无器官的身体》获第五届江苏省大学生艺术展演特等奖;再如丁治宇老师的人行桥设计、姬益波老师的数字化服装也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也成为了设计学院的特色景观之一。
工作坊目标
参数化设计突破了以视觉经验获取为主要手段的传统认知方式,深入到以涌现理论与形态发生为核心的逻辑研究层面,一些抽象的“现象与行为”转而成为数字设计中形式建构的“方法与手段”。本次工作坊以“新桌面 新餐具”为主题展开参数化-3D打印设计实践工作坊,旨在于 “数字+”模式下探索材料与形式关系的新内涵。
设计过程
本次工作坊学员由来自公共艺术、金属工艺、文化创意专业的17名研究生及3名本科生组成。研究内容纵向分为参数化基础、算法拓展和深化设计三个层次,横向分为“数字与自然”、“数字与材料”和“秩序构建”三个板块。设计过程引入交叉性学科视角,重新审视既有设计作品,通过案例讲解和设计实验,实现设计创意、逻辑建构与形式生成等一系列设计过程,从逻辑和形式两个维度表现设计价值主张,在实践中帮助学生掌握参数化设计的交叉应用方法、探索参数化设计的应用潜力。
展览现场
系列1
数字与自然
本组作品以“数字与自然”为研究线索,将风、水流、生长、磁场等自然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作为研究对象,探索了自然动力驱动下的形式发生逻辑,将现象背后抽象的动力学原理数字化、使之成为可被掌握的造型手段应用于设计活动中。
▼
《等风来》
作者:潘末雨
设计说明:
运用参数化力学模拟技术,制作张拉性能优越的虚拟材料,结合风环境的仿真得到柔性材料被风吹鼓后形态,在设计建构与数字算法中取得平衡,二者相辅相成。
▼
《镜心褶——生长系列》
作者:祁亚婷
设计说明:
灵感来源于自然界中存在的曲面褶皱生长动力学模型,从生活中普通平凡的形态里凝练出独特的视觉体验。从光滑平整到动态褶皱,化静为动,采用参数化的方法驱动曲面生长,通过一系列的数据调试展现自然之美。
▼
《Flow》
作者:吕珂
设计说明:
以流动的水为设计理念,参数生成流畅扭转的外 部线条赋予了作品流动之感,极薄的不锈钢反射效果显得作品更具轻盈之意,并在形式上融合磁场、噪声 加以干扰生成波纹等效果,尝试将无形的流动捕捉定格。
▼
《融》
作者:刘久炀
设计说明:通过 Grasshopper 将由点生成的矢量场构建出等值面,将自然融化的原理和质感运用在餐具和烛台设计上,使得在具备功能性的基础上,增添装饰趣味。金属工艺中对金属融化的处理是一个减材的过程,而通过 3D 金属 打印技术,将融化作为一种生长状态来表现,使得“融” 的定义偏向更加积极。
系列2
数字与材料
本组作品以“数字与材料”为研究线索,基于真实材料的视觉及性能分析,借助参数化设计实现材料数字化,赋予虚拟材料以特定的几何结构与物理属性,探索了材料形式与物理性能之间的数字关系,借助数字化的材料物理性能生成艺术化的材料形式特征。
▼
《流动——地形系列》
作者:晋雨晴
设计说明:
本组作品运用力学模拟构建虚拟材料,通过造型与肌理来表现自然景观。不锈钢材料天然的具备一种呼吸感,在光影流转间,清冷、宁静,山河凝聚在方寸之间。不同大小、方向的力产生不同的褶皱效果,有的似微风拂过,有的似 山脉拔地而起,有的似山间湖水,不同的形态带给人不同的感受。
▼
《水褶》
作者:晋雨晴 黎欢渝 张芝谚 陈赛苗
设计说明:
作品的灵感来源于水的波动,水波动时会呈现一种 重复而且有规律的独特美感。水面的变化多样或静或 动,或疏或密,或虚或实,作品的外形模拟像是水面 波动时的截面,简洁干净,耐看流畅。
▼
《舞》
作者:余浩任
设计说明:
舞者,于绵滑处揽波纹,散之则呈于八方,聚时 婀娜伴以粼粼微光,终镂其身,展其风姿于天下。本 作品以“舞者”为核心理念,意在传达艺术相互交融 之美,给家居之物赋以更多的想象维度。
▼
《缎》
作者:陈琦
设计说明:
作品整体采用曲面扭转构成,灵感来源于古时的丝 绸之路。在制作过程中便运用了较清晰的扭转线条模 拟出绸缎般的丝滑流畅感;整体设计结构采取了较为 简洁的外形,旋转式的曲面线条却具有较强的视觉冲 击力和较为直观的整体美感。
系列3
数字与秩序
本组作品以“数字与秩序”为研究线索,一些自然形式被证明了具有某种数理上的结构与秩序,艺术家与设计师在各自领域的创造活动都不同程度地受益于数理形式的逻辑性,而参数化设计使得复杂的数理秩序的表达变得简单而直观。本组作品以数理秩序的表达作为切入点,运用参数化设计将数学模型中的秩序感几何化,创造兼具实用功能与秩序美感的设计作品。
▼
《Circle 系列》
作者:臧宇航
设计说明:
作品以将数学模型——Circlepacking算法应用到器皿设计中,结合力学优化使得形式具有数学数列美感。作品对设计语言的诠释作出了不同的表现手法,如满铺、镂空、衔接等,圆形与器物基础形的交互叠合,使得同一基本型产生透叠、错置、重复、排列等效果。
▼
《滟》
作者:周书越
设计说明:
“滟滟随波千万里”,这是遥远的唐诗为月光作的脚注。本套作品的灵感正来源于中国人千年来对宇宙自然永恒美好的浪漫传想。现代科技赋予器物独特纹理,参数化技术将皎皎月光、滟滟江涛的景象映射成纯粹的线条美感,建立在函数算法上的线条使金属光泽与纹理呼应,科技、秩序的风格与自然、诗意的意境互文。
▼
《点效应系列》
作者:李何健
设计说明:
作品尝试结合数学算法与美学造物来设计这一系列的器皿。作品运用角度折叠形成折纸算法作为器皿的造型基础,对生成的折痕与点位进行干扰算法生成独特的造型。刀叉类的器皿则是折纸算法与补间算法结合,通过控制叉柄的两个面的造型,中间面的变化采用符合函数曲线的曲面分布生成。生成的过程既有人为随机又有数字有机,充分发挥数学模型的优势,在科学中发现美,发现规律。
▼
《粼粼 Sparking》
作者:吴佳恒
设计说明:
作品通过参数化的手段,以双重函数为支撑,从一个基本点,形成以组合为单位的曲线。通过不断调整函数曲线而产生凹凸,从线到面以形成桌上器的外形。通过生成的曲线,以不在场的“人”将整个餐桌交还给自然。与光线相汇,表现出不寻常的餐具视觉,散射出餐桌上的独特光泽。
▼
《去千锤万凿》
作者:朱倩
设计说明:
该组以三维泰森多边形拟态锻造金属时的锤击 纹理,瓶、碗主体上大小不一的体块则是锤击时力量的可视化,紧促而又密集相依,旨在体现器具未完成时的一种塑形过程。
▼
《洞•穿》
作者:张富坤
设计说明:
通过一个个“洞”解构一个完整的形态,穿过物体 表面重新建构一个全新的物质形态,这就是洞 • 穿。运用参数化手法, 对的三棱锥、球体、半球、长方体、圆柱体、等基础几何体进行嵌套演变。在不断的实验下,使洞与洞之间合理化存在,并且保证了外部形的完整性,从而得到一个无预料性的全新造型.
▼
《繁星 / 棱镜》
作者:吴凡
设计说明:
瓶身表面大小各异的三角面与内凹三菱椎,仿佛是夜空中闪闪发光的繁星,内凹三菱椎的造型结合镜面 不锈钢材质模拟了点点星光效果。同时,从瓶底贯穿 到瓶口的弧面模拟了流星划过的轨迹,切分了平静的 星夜。壁炉表面运用参数化技术,形成大小各异、起 伏不一的三角面,通过不规则肌理与与前弧面相结合, 形成了视觉反差效果。
▼
《转·换》
作者:郑旭楚
设计说明:
通过编织纹理图式在数字环境中模拟布料的质感塑造不锈钢的瓶子和杯子,对固有观念产生冲击与更新。
▼
《断杼》
作者:陈逸飞
▼
《Bloom》
作者:周小瑞
设计说明:
《Bloom》以马蹄莲外观作为设计灵感的提取,模拟其包裹形态,在花心处置放蜡烛。同时在共有花的特质的基础上,强化流畅硬朗的造型特征。使用不锈钢材料,与柔软旖旎的花元素进行结合与碰撞,使得作品整体产生柔和与清朗的化合。
线下授课
张凌浩校长、詹和平副校长、金捷处长在520展演百岁泉展区对工作坊作品进行指导。
张健书记、吴海卓书记、蒋杰院长和设计学院领导班子及指导老师在设计学院展区参观指导
主办单位:
南京艺术学院实验艺术中心
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策划创意:邬烈炎
设计指导:许哲诚
编辑 | 斯柯瑶
统筹 | 李孟悦
审核 | 张健 蒋杰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