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0
分享
- 文物里的宋代市井生活
-
2022-07-08
南宋绍兴年间,一个叫孟元老的贵族子弟流落江南,他十分怀念自己住了20多年的汴京,于是写下《东京梦华录》,追忆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的繁华景象。在他的笔下,东京“举目则青楼画阁,绣户珠帘,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金翠耀目,罗绮飘香。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
与前朝相比,宋代的城市布局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以汴京为例,由“坊市制”变成“街巷制”,坊墙被推倒,宵禁被废除,出现了早市和夜市。由此而带来的工商业繁荣,加上士大夫阶层的风尚引领,催生了独具特色的北宋市井文化。
在东京,每天早晨五更时分,寺庙里的僧人就走上街头,敲击铁牌子或者木鱼,沿街循门报晓。早市大开,市民涌上街头,享用丰盛的早餐。粥饭点心都很便宜,有瓠羹、百味羹、鹌鹑羹、馄饨、插肉面、软羊面、胡饼、煎鱼饭等,吃不了还可以打包带走。酒铺点起灯烛开始卖酒,茶馆伙计忙着煎煮茶汤,猪羊作坊用车和担子把肉运到市场,众人一直忙碌到天光大亮(图1)。
图1 大观博物馆藏小吃摊陶模具
讲究一些的人,从早市上买回来药妆洗面水,用“牙刷”蘸着特殊配方的牙膏来“擦牙”,然后梳洗打扮(图2)。宋代服饰崇尚清新淡雅,流行藕荷、竹青、杏黄、茶褐、水绿等颜色。当时已经有了集熨斗和熏笼为一体的器皿,将衣服熨烫平整而且保持芳香。宋人爱美是出了名的,男女均有戴花的习惯,虽贫者亦戴花饮酒相乐。例如苏汉臣画的《货郎图》,虽只是腰别酒葫芦的推车货郎,却也衣着整洁,鬓角插一朵小花,眉目含笑。宋人对衣冠服饰的讲究,由此可见一斑(图3)。
图2 河南禹县赵大翁墓壁画《梳妆图》
图3 北宋·苏汉臣《货郎图》
宋人的娱乐活动丰富多彩。其中蹴鞠是最受欢迎的休闲项目,从皇帝大臣到市井百姓都乐此不疲(图4)。据《东京梦华录》记载,每年正月十五至清明时节,市民争相出城踏春,“莺啼芳树,燕舞晴空……举目则秋千巧笑,触处则蹴鞠疏狂”。城里还分布着许多蹴鞠场,出现了蹴鞠、相扑(图5)等“社团”组织,制定竞赛规则,组织比赛。除了男队员,还有女子球队和女相扑,很受市民欢迎。除了健身、比赛,还有一种在“瓦舍”进行的蹴鞠表演。
图4《事林广记》中的球场示意图
图5 河南博物院藏绿釉相扑俑
汴京城的商业性游艺活动集中在“瓦舍”,它为市民观赏、游乐提供了固定场所。据《东京梦华录》之“京瓦伎艺”条,瓦舍里面有吹拉弹唱的,也有演杂剧的;既有小儿相扑,也有杂技和蹴鞠表演;有说书先生和“说诨话”(脱口秀)的,也有表演悬丝傀儡(木偶戏)的,热闹非凡(图6、图7)。
图6 河南禹县赵大翁墓壁画《乐舞图》
图7 开封市博物馆藏浮雕舞蹈人物和腰鼓人物陶砖
宋代的餐饮业十分繁荣。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提到的酒楼,有长庆楼、八仙楼、班楼、刘楼、宜城楼等,这些楼阁建筑高大气派,门口张灯结彩,到了晚上灯火辉煌,好不热闹。街边的酒馆还出现了“女侍者”,街坊妇人腰系青花布手巾,梳着高高的发髻,为客人换汤、斟酒。值得一提的是,宋代出现了职业厨娘,从皇宫到富贵人家都能看到厨娘的身影。河南偃师酒流沟宋墓出土一块厨娘砖雕,只见桌子上摆着尖刀和宰杀好的鲜鱼,桌前的炭炉上烧着一盆开水,厨娘腰系围裙,撸胳膊挽袖子,正准备做一道美味的鱼羹(图8)。宋人对日常用具非常讲究,不管贫穷还是富贵人家,餐具都力求素雅、洁净(图9)。
图 8 河南偃师宋墓出土厨娘砖雕拓片
图9 开封市博物馆藏钧瓷罗汉碗
除了浓浓的烟火气,宋朝还是一个追求风雅的朝代,其中饮茶、焚香、挂画、插花被称为“四雅”,在宋人的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宋人讲究闲情逸致,通过琴棋书画、吟诗作赋,将原本平淡的生活过成了诗。
“此情可待成追忆”,见证了东京繁华的孟元老,只有在梦里才能回到故乡;“风雅宋——宋代文物展”则让我们穿越了时空,以现代的方式感知古人的生活。
(注:文中插图均采自《风雅宋——宋代文物展》一书,文物出版社2022年4月出版)
刊于7月5日《中国文物报》5版
编辑:卢 阳 许逸帆
审核:冯朝晖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博物馆中国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