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1
  • 0
  • 0

分享

优秀论文 | 壮锦织机织造技艺演进研究

原创 2022-07-07

 
2014年,《装饰》杂志进行了首次年度“优秀投稿论文”的评选暨优秀作者交流活动,并作为年度常设活动举办。

日前,《装饰》《装饰》2021年度“优秀投稿论文”出炉,我们将在微信公众号陆续推送2021年度“优秀投稿论文”,并附上编辑评语,以飨读者。


天我们要分享的是一篇
“民俗民艺”栏目的优秀论文

栏目主持:赵毅平

编辑点评


首先,本文的研究基于作者多年来的大量调研工作,基础资料颇为扎实。文章对三种壮锦织机及其织造技艺的梳理细致、清晰,配合织机结构图、工艺步骤图等图示,形成了很有价值的资料,为进一步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次,文章对提花竹笼编码原理及其生产的壮锦织物的特点进行了详细的记录与分析,有助于理解织造机器与织物的关系。最后,研究立足作者所在地的地域代表性工艺,且兼顾对其动态演变的考察,虽然对织机演进机制的分析尚可进一步深入,但是其关注本地、深入研究的态度颇值得推崇。(赵毅平)



原文:

壮锦织机织造技艺演进研究


褚兴彪、吕金亚,广西大学艺术学院


内容摘要:锦是提花织物。壮锦织造历经原始腰机、斜织机、多综多蹑纹织机等机型后,于清代出现竹笼机。竹笼机通过花本符号编码快速有效获取提花织物,较其他织机在手工提花及织锦幅面有效率性、延展性,这一成功使匠人们意识到花本提花是提高壮锦织造技艺的关键,此后持续两次织机改良。文章通过竹笼机、排子机、电脑控制机在机型、技艺流程的比较分析来解析壮锦织造原理,认为壮锦织机的多次改良不仅使技艺得到有效传承,壮锦审美价值亦得到彰显,是民族非物质文化活态传承的经典范本。


关键词:壮锦、竹笼机、织造技艺



引言


“锦”是用彩色丝线织成的带纹饰的织物。[1]《释名》载有:“锦,襄邑织文。从帛,金声。”[2]壮锦是壮族织造的一种,又称“土锦”,状语“gob(盖住)faz(天)”,意为“天被”[3],用棉线和五彩丝绒线纺织而成,质地结实,耐磨耐用,图案别致,色彩富丽[4],有“佳丽厚重,诚南方之上服也”的赞誉。壮锦源于宋盛于清,清代沈日霖在《粤西琐记》中记载:“壮妇手艺颇工,染丝织锦,五彩斑斓,与缂丝无异,可为裀褥,凡贵官富商,莫不争购之。”[5]壮锦织造盛行与织机改进有重要关联,织机在历经原始腰机、斜织机、多综多蹑纹织机等机型后出现了竹笼机。竹笼机形制完备、操作简易,极大提高了壮锦的产量和质量[6],说明织机改进是壮锦发展的重要动力。


壮锦织机溯源


从桂林甑皮岩遗址出土的陶纺轮和陶网坠可知,古百越民族在近万年前已开始用陶纺轮纺线。[7]平乐出土战国“麻布”,考古界推测其用“木质手摇车织成”[8]。西汉是中国织造技艺第一个高峰期,“秦戍五岭”后,两汉加强对岭南管理,促进了岭南、岭北文化交流。贵港罗泊湾汉墓出土“翘刀、纬刀、卷经板、吊杆、调综棍、马头、夹布棍”[9]等,这些构件可组成原始腰机。原始腰机又称综杆织机,是中国古代原始织机类型。[10]隋唐时期,“南道棉”[11]在广西大量种植,“桂布”因质优品佳成朝廷贡品[12],白居易《新制布裘》赞道:“桂布白似雪,吴绵软于云。”[13]

 

宋代是我国织造业第二个高峰期。尽管该时期广西依然推行“羁縻制”,但地方官员委任已由朝廷驻派,百越文化与中原文化再次发生碰撞与融合,壮锦织造开启。《岭外代答·服用门》载“邕州左右江溪垌,......有花纹者为花綀......厥价不廉,稍细者,一端十余缗也”[14],这些织物又称“子”“白緂”,“白緂”指“白质方纹”[15],是一种素面提花丝织品。从《岭外代答》“佳丽厚重,似中都之线罗”[16]可推测,宋代壮锦属固定绞组提花织物,织机为斜纹提花机。明代,广西已出现高楼提花机,如《滨州永圃歌》载有:“迩来女红上高机,织纤旋勤事缵织。”[17]

 

清代壮锦织造盛况空前,从各种记载可见端倪,如《柳州府志》云:“壮锦,各州县出。壮人爱彩......莫不取五色绒杂以织布为花鸟状......壮人贵之。”[18]《粤西琐记》云:“壮妇手艺颇工,染丝织锦......凡贵官富商,莫不争购之。”[19]《忻城竹枝词二首》有“十月山城灯火明,家家织锦到三更”[20]。自清以来,壮锦织造量大质优,这与提花装置有关。与宋代《蚕织图》及明代《天工开物》记载传统织锦一人拉花、一人提花不同,壮锦织造由一人完成,说明花本提花装置已形成。目前,壮锦提花方式至少包括三种:环江铁丝花本、宾阳竹笼花本、靖西片综花本[21]。其中环江、靖西织机兼织布、织锦双重功能,而宾阳竹笼花本机最适合织锦[22]。

 

综上,壮锦织机是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融合结果,其形成并不偶然。首先,中国传统织造经历两次高峰期适逢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两次碰撞,织造技艺有多种文化基因。其次,壮锦发挥民族智慧创造性运用花本提花装置,具有民族文化特质性:第一,从机型分析,两汉时期中原传统“多综多蹑”织机被壮族简化为“少蹑控制多综的机构非常巧妙”[23]的“单综”“双综”;第二,锦的提花、挑花工艺被壮锦提升为花本[24]装置,具有纹饰“符号编码”早期含义。以上分析说明,壮锦织造技艺与织机改造有重要关联。新中国成立后,壮锦织机持续两次改良,形成竹笼机、排子机、电脑控制机三种形式。壮锦织造非遗文化活态传承得益于民间智慧及创造性改良结合,并对相关民族工艺的有效传承有启示性作用。


壮锦织机的三种形制


壮锦织机三种形制的发展有递进关系,依次为:通过原始腰机改造的竹笼机、通过竹笼机改良的排子机、通过现代机械化改良的电脑控制机。三种织机具有相似原理,都以“花本装置”为织造核心,但形制各异


 

1


竹笼机形制

竹笼机为原始腰机的一种,因织机上方吊有竹笼花本且形似“猪笼”而得名。[25]国家非物质文化传承人谭湘光[26]保留了部分竹笼机。竹笼机长、高分别约1730毫米、1090毫米,机器前端至后端成倒梯形,前、后端宽约650毫米、790毫米。(图1)织机由机身、纱线装置、提花和打花四部分组成。机身,包括机架、机床、座板,通过三者构件插接形成机器骨架。纱线装置,包括分经筒、盘头纱、平纹综、提花综线等。分经筒安装于机架后端,分隔上下层经线;盘头纱安装于机架尾端,将经线从分经筒处拉出,用作壮锦底纹;平纹综用提花综线将盘头纱下层棉纱线缠绕固定在竹竿上,制作完成的平纹综固定在纱挑手上;提花综线作为整台织机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提花竹笼与提花间的桥梁,数量多达数百条。提花,包括纱挑手、提花挑手、提花竹笼、平纹脚踏板、提花脚踏板等。纱挑手安装在机架中部,平纹脚踏板安装机架底部,纱挑手同平纹脚踏板连接;提花挑手安装在机架上端,提花踏板安装在机架底部,提花挑手同提花脚踏板连接。打花,包括棉纱棒、挑花筒、挑花尺、梭子,属织机附件。

1.竹笼机(来源:作者自摄、自绘)

 

2


排子机形制

排子机因顶端花本排片循环一周而得名。1959年宾阳织锦厂技术人员对蜀锦织造考察后,将“一人提花、一人拉花”传统工艺与竹笼机花本装置结合形成排子机。排子机存量较少,仅知原宾阳织锦厂退休职工陈玉兰[27]在使用。排子机以排片符号编码做提花装置,操作更简便,比传统织锦机功率提高2~3倍。[28]

 

排子机长1900毫米、宽900毫米、高2800毫米,包括上、中、下三部分。上部为提花装置排片核心,排片由单个木片排列组成,每个木片下方根据图案纹样排列小木块,形成符号编码纹样。中部为提花综,综线上端由铜条连接排片下方小木块,中端连接盘头纱上经线,下端垂直于经线下方,一条提花综线对应一条排片小方块。连接排片机架位置处有一特殊后退装置,进行壮锦织造错误时“撤回”,而竹笼机无“撤回”程序。下部为提花与平纹织造,包括盘头纱、分经筒、平纹综、平纹脚踏板、提花脚踏板等。盘头纱安装织机后端,经线穿过提花综线伸展到前端排筘;分经筒安装盘头纱前端,将盘头纱上下经线分割开来;平纹综安装提花综线前端,安装方法同竹笼机一致;平纹脚踏板较特殊,分左右两个,位于织机下端,左脚平纹脚踏板使经线形成平行开口,右脚平纹脚踏板使经线形成错位交叉口。同竹笼机只有一个平纹脚踏板不同,排子机平纹织造只需两个脚踏板,操作更方便;提花脚踏板位于平纹脚踏板中间,每踩踏一次便形成一维提花开口。外观上,排子机结构比竹笼机更简洁。操作方式上,有多于竹笼机操作构件,织造起来更方便。(图2)


2.排子机(来源:作者自摄、自绘)


 

3


电脑控制机形制

电脑控制机以竹笼机、排子机为基础,通过现代机械改良而成。机形庞大,提花速度快,操作流程简单,可织造多种纹饰宽幅壮锦。机器分上、中、下三部分,上部核心装置为“龙头”,等同竹笼机提花竹笼花本及排子机排片,图案纹饰通过电脑传输控制提花综线,输入图案后机器自动进行综线提拉,不需重新布置综线,比竹笼机、排子机效率高。中部是提花综,一端连接“龙头”,一端连接经线,负责“龙头”图案纹饰与下部经线连接。下部为平纹与提花织造,机器台面较大,通过机器控制实现宽幅织造。电脑控制机较前两者效率高、产能大、幅面宽、纹饰丰富,并极大地拓展了壮锦用途。(图3)


3.电脑控制机(来源:作者自摄)

 

通过竹笼机、排子机、电脑控制机的外观、结构、操作而知:三种织机均由平纹、提花工艺交织完成壮锦织造,区别在于提花装置效率不同;三种提花“符号编码”有从模糊趋向清晰的递进性,说明提花装置灵活、便捷、易操作是改进目标。


提花竹笼编码原理


壮锦织造经线700余根,直径小至0.1毫米。提花时将经线逐一提起,因经线非常细,特别考验织娘心力,加之图案复杂,织造难度极大,因此提花竹笼产生前织造效率低下。提花竹笼产生后,织造效率急速上升;排子机将图案纹饰固定排片小木块上,呈椭圆状,通过提花竹笼花本原理改良,操作更为简单;电脑控制机通过机械化原理实现提花操作,无需复杂操作。三种机型均以花本提花为核心,竹笼花本提花更能清晰表述其编码原理,故以此为例。

 

以“双鱼纹”织造为例。(图4-1)将双鱼纹饰均分若干方格,每个方格里均分64个小方格,每个小方格代表两条经线,这种方式称为“八织八格”。“八织八格”包括平纹纹饰、提花纹饰,平纹纹饰是平纹棉纱线,颜色为一种固定底纹色彩(白色小方格);提花纹饰指挑花棉纱线,颜色为纹饰纹样色彩(黄色方格)。(图4-2)


4.“八织八格”图案纹样(来源:作者自摄、自绘) 


以图4-2第一维(横向1—24)同表1操作程序为例(表中挑起多条经线,以便观察、理解),其编码流程如下:


表1.竹笼机编码步骤(图中织娘为黄爱群,来源:作者自摄)

 

(1)按照双鱼纹右下角纹饰图纸纹样,用挑花尺在经线上操作。从右至左,先将图4-2中横向序号1—6白色格子中12条经线压在挑花尺下,横向序号7—8黄色格子中4条经线放在挑花尺上,横向序号9—10白色格子中4条经线压在挑花尺下,横向序号11—12黄色格子中4条经线放在挑花尺上,依次类推。(表1-1)

 

(2)将挑花筒穿插在挑花尺位置,挑花筒穿插后将挑花尺拿出,使经线间交叉口加大,便于接下来的操作。(表1-2)

 

(3)将挑花尺重新穿插到挑花筒上端,使挑花尺沿提花综线方向推拉,将连接在经线上不需要的提花综分离开来。(表1-3)

 

(4)提花综与经线间分开后,继续用挑花尺沿提花综线方向来回推动,将其彻底分隔。(表1-4)

 

(5)将挑花尺与挑花筒紧扣一起,挑花筒位于经线挑起位置,挑花尺位于挑起经线位置外。

(表1-5)

 

(6)将紧扣在一起的挑花尺、挑花筒前后来回推拉,使经线、提花综线呈“绷紧”状态,按照图纸检查是否有误。(表1-6)

 

(7)拿起一根竹条,一边将竹条穿插在挑花出来提花综线分叉口处,一边用挑花尺推拉提花综线,使提花综线形成独立交叉口。(表1-7)

 

(8)将穿插在提花综线内的竹条顺着提花竹笼方向“走”,然后将竹条的两端分别安放到提花竹笼两侧,即完成第一维提花编码。(表1-8)

 

(9)重复以上步骤,进行其余纹样提花编码,依次将穿插在提花综线的竹条安放到提花竹笼上,便完成整个竹笼机提花编码。(表1-9)



壮锦织造技艺流程


三种织机织造技艺均从传统织机演绎而来,因机形差异,其流程也有所不同。


 

1


三种织造技艺流程

(1)竹笼花本机织造技艺

再以双鱼纹中间纹样为例,通过实际操作流程进行解析(图5-1),准备图纸纹样(图5-2),开始第一梭织造。

5.壮锦织造技艺流程(来源:作者自摄、自绘)

第一梭,织平纹。按照图5-2中图案纹样进行横向第一行织造。横向第一行共24个方格,每个方格代表两条纱线,横向第一行共需48条深蓝色棉纱线平纹。用腰带拉紧棉纱线,使棉纱线上下两层形成平行状开口,在竹筘前开口处用装有深蓝色棉纱线梭子从横向数字24处穿插到纵向数字1处,然后用竹筘前后推动将深蓝色棉纱线打实。 

第二梭,织平纹。右脚踩动平纹脚踏板带动平纹综,使深蓝色经线形成上下交叉口,在竹筘前交叉口处用装有深蓝色棉纱线梭子从纵向数字2处穿插到横向数字24处,然后用竹筘前后推动将深蓝色棉纱线打实,依次循环操作到第五梭。

 

第六梭,织提花纹样和平纹。腰带拉紧深色经线,拿下提花竹笼第一梭竹条,左脚踩动提花脚踏板,杠杆带动提花挑手,使提花综线连接的深蓝色经线向上拉起,形成提花交叉口。然后在竹筘前端横向数字13、纵向数字6的经线处穿插浅蓝色棉纱线。穿插好后用竹筘打实,同时进行一次平纹穿插,左脚放开提花脚踏板,腰带拉紧深蓝色经线,形成上下两层平行开口,然后在竹筘前端开口处用装有深蓝色棉纱线梭子从纵向数字6穿到横向数字24处。完成后用竹筘将棉纱线打实,即完成第一梭提花纹样织造。

 

第十七梭,处于整个花本纹样中心对称位置,织造方法同上,腰带拉紧深色经线,拿下提花竹笼上第十二梭竹条,左脚踩动提花脚踏板,杠杆带动提花挑手,使提花综线连接的深蓝色经线向上拉起,形成提花交叉口,然后在竹筘前端横向数字2、3、4,7、8、9,12、13、14,17、18、19,22、23、24,纵向数字17的经线处穿插浅蓝色棉纱线(横向数字的经线被提花综线拉起,直接进行浅蓝色棉纱线的穿插)。横向穿插好后用竹筘打实,同时进行一梭平纹穿插,左脚放开提花脚踏板,腰带拉紧深蓝色经线,形成上下层交叉口。然后在竹筘前端交叉口处用装有深色棉纱线梭子从纵向数字24穿到横向数字17处,穿插完成后用竹筘将其打实,即完成第十二梭花本纹样织造。剩余花本纹样依次类推进行织造。


(2)排子机织造技艺

排子机作为现代改良织机,有较高的工作效率,其织造技艺同竹笼机相似。具体织造技艺流程如下。首先在完成壮锦首端平纹布织造基础上,进行首次挑花操作,右脚踩中间提花脚踏板,如图6-2所示,通过杠杆原理带动提花综线,提花综线连接的经线被“挑”起后,根据花本纹样将所需的棉纱线穿插在经线中,从左至右或者从右至左依次完成,完成后用竹筘前后推拉打实。如果发现提花出现错误,可拉动上方控制排片后退“开关”的绳子,排片便自动后退一排花本,然后将错误的挑花棉纱线拆除,重新提花,后退“开关”如图6-1所示。完成一梭提花操作后,紧接着进行两梭平纹织造:一次踩动左脚平纹脚踏板带动经线形成平行分隔层,将装有平纹棉纱线梭子在竹筘前端分隔层中从左至右穿插过去,穿插完成后用竹筘将其打实;一次踩动右脚平纹脚踏板带动下层经线,与上层经线形成交叉口,将装有平纹棉纱线的梭子在竹筘前端交叉口中从右至左穿插过去,穿插完成后用竹筘将其打实,左右平纹脚踏板如图6-3所示。然后根据以上方法重复操作,上方排片循环一周,即完成一周期壮锦纹样织造。

6.排子机后退、提花、平纹功能(来源:作者自绘)

(3)电脑控制机织造技艺

电脑控制机相比竹笼机、排子机操作更简单、织造宽幅更大、图案纹样更丰富。将设计好的图案纹样通过图7-2编码控制器传输到机器“龙头”,“龙头”内图案纹样形成符号编码控制提花综线,根据输入不同图案纹样来控制不同提花综线。织造过程中,织造控制器控制机器运转,如图7-1所示,织造控制器有4个操作按钮控制平纹和提花操作。提花织造时,按下织造控制器的提花织造按钮,提花经线被拉起,织娘用挑花棉纱线在经线上进行穿插编织;编织完成后,按下织造控制器按钮将穿插的棉纱线打实。整个操作过程只需人工挑花,其余操作全部由机器完成,极大地提高了壮锦的织造效率。

7.电脑控制机操作(来源:作者自摄)


从以上三种织锦织造技艺流程可知:

其一,织机演进使壮锦织造效率逐渐提高;
其二,织机操作技艺更简便;
其三,壮锦纹饰更丰富,宽幅更可控;
其四,输送的“符号编码”操作更便捷,保存形式更长久、方便。

 

2


三种织造技艺比较

三种机器的产生都是在前者基础之上不断通过递进方式改良、改造,逐渐适应当代生活的壮锦织造机器,特质与优点如表2所示。


表2.三大机器对比(来源:作者自摄)

 

三种机器形制、织造技艺各具特色,具体分析如下。

 

相同之处:


(1)三种机器采用单人操作方式。竹笼机采用左脚控制提花程序,右脚控制平纹程序;排子机采用左右脚各控制左右平纹程序,同时右脚又控制提花程序;电脑控制机运用纺织控制器来控制平纹和提花程序。

(2)三种机器织造程序相同,通过符号编码连接提花综线进行织造。

(3)三种机器都是通过运用高效的符号编码快速有效实现提花操作,完成壮锦织造。竹笼机符号编码采用竹条形式,将花本纹饰固定在竹条上,形成提花竹笼花本;排子机符号编码采用木片形式,将花本纹饰通过钢条固定在排片上,形成排片图案;电脑控制机符号编码采用电脑编码形式,通过电脑程序输送到机器顶端“龙头”,形成程序图案。

(4)三种机器都离不开平纹和挑花相互配合进行织造:竹笼机采用一梭平纹、一梭提花交叉搭配的织造形式;排子机采用两梭平纹、一梭提花交叉搭配的织造形式;电脑控制机采用一梭平纹、一梭提花交叉搭配的形式。

不同之处:


(1)提花部位操作不同。竹笼机提花竹笼花本采用竹片制作,每进行一梭提花操作,需拿下一根竹条,操作复杂;排子机排片采用木片制作。提花依靠杠杆原理实现提花操作,较竹笼机更简便;电脑控制机“龙头”采用电脑控制程序,将设计好的纹饰通过编码控制器传输到“龙头”,提花效果因输送多样纹饰而呈丰富性,较竹笼机、排子机更简洁。

 

(2)竹笼机编码部位较烦琐,看不出花本纹样;排子机编码部位,可大致看出花本纹样;电脑控制机编码部位在“龙头”内部,处于程序虚拟状态。

 

(3)壮锦织造尺寸不同。竹笼机和排子机织造较窄壮锦,电脑控制机织造尺寸是前两者的几倍。


(4)工作效率不同。竹笼机操作复杂,织造效率低;排子机操作相对简洁,织造效率有所提高;电脑控制机操作更加简便,织造效率更高,同一时间所织造出来的壮锦是竹笼机、排子机的几倍甚至几十倍之多。

 

总之,三种织机均通过符号编码快速有效获取提花效果,比传统织机提花效率更高。通过两次改良,电脑控制机提花图案更丰富、织造宽幅更大、提花效率更高、操作更简单、应用范围更广,更适合当代生活节奏,说明传统技艺适应现代生活步伐需不断改良创新才能得到有效传承。[29]


壮锦织机改良对纹饰的影响


壮锦纹饰源于自然与生活,是壮族女性对美好生活憧憬的形式内化,反映了民族风情、区域审美、图腾崇拜等文化内涵。[30]壮锦具备民族文化属性,是“人”“机”“材”协同结果,受经纬技艺制约,纹饰出现特殊意义。[31]从三种机器形制演绎可知,其改良始终以提花装置为核心。提花装置反映了壮锦对纹饰“形状”“色彩”“意匠”“史韵”“功用”的秉持与沿革。织机创新在保证传统纹饰传承的前提下,表现手法更为灵活多变,在题材、幅宽、色彩等方面都有拓展,为其实际功用、文创活化奠定了基础。


 

1


传统纹饰保持

壮锦纹饰“运用艺术将感情生活客观化,通过形式客观化(外化),对情感生活理解或把握,正是在这种意义上,使其具备符号化”[32]。这些纹饰符号是个体与群体集体无意识约定俗成的结果,体现了壮族对“天、地、人”和谐关系的认知,是解读壮族文化的钥匙。

 

从纹饰织造来说,传统壮锦纹饰以三梭为主,地纹组织被地纹纬与花纹纬紧紧包住,彰显传统纹饰之美,三梭织造使图案细密、体感显著。竹笼提花机与排子机通过通经断纬能较好地实现这一点,电脑控制机在全自动情况下尚不能实现通经断纬,但通过机器半自动与手工挑花仍能实现三梭织造,效率也较前两种高。

 

从纹饰题材来说,三种织机均能良好地表达传统纹饰。因三种机型提花装置都可对众多纹饰游刃有余地进行符号编码,传统纹饰得以保留与传承。壮锦传统纹饰按题材可分为花边纹、吉祥纹、动物纹、人物纹等,具体有:回字纹、圆纹、太阳纹、水波纹、云雷纹、菱形连续纹、花纹、吉祥凤纹、凤纹、蟒龙纹、幸福花纹、扁鱼纹、双蝶纹、双鱼纹、四蝶纹、彩蝶纹、四蝶莲花纹、蛙纹、蝶纹、牛纹、蛙人纹、对山歌女人纹、七喜头人纹等。[33]众多纹饰以主纹、辅纹为主次,可相互穿插、互为辅助,三种织机均可在横向形成二方连续,纵向形成四方连续,从而造就壮锦花团锦簇的视觉感。[34]


 

2


多样性拓展

当代壮锦织机通过两次改良,幅宽、幅长均得到拓展。壮锦在题材多样性、纹饰复杂性、表现多变性上得到改变,创造出极具时代特色的“新”壮锦。首先,织机改良打破壮锦宽幅有限的局面,使其服饰性功能得到延展,从传统的花边装饰单一功能向高端织造多面发展。如其面料可做服装、系列化床上用品、室内软装饰等。其次,壮锦实现了手工艺品角色变化,为文创产品创造提供了新思路,即由日用品向艺术品的转化。如壮锦可制作手提包、挎包、挂壁、镜框及其他日用品,以浓厚的民族特色体现艺术品的文化内涵。再次,壮锦从实用功能向欣赏、展示、研究方向延展,实现工艺产业化向“文化”资源转移。以保持壮锦传统纹饰品质和生产方式为前提,可以打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栖居、休闲、展示空间,如壮锦博物馆、特色小镇、研习基地等。最后,拓展装饰途径。机器改良使壮锦内容更加丰富,可织造出更多写实纹饰、抽象纹饰、组合纹饰,表现力更强。总之,壮锦织机改良为壮锦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结语


壮锦是壮族民间织造的一种。其历史悠久,经历了树皮、竹、葛、麻、棉、丝等多种纺织材料,出现过麻布、桂布、壮锦等多种纺织品。其中,壮锦以其厚实、华丽、精密成为织造良品,其成功离不开机器形制的演进。

 

原始腰机是壮锦织机早期形式,壮锦织机实现了由“多蹑多综”向“少蹑多综”转变后,重在关注平纹织造与挑花技艺关联,改变了“一人拉花、一人提花”的传统模式,创造性开启了提花方式,将花本纹饰进行符号编码,提高工时功效。在实现与现代纺织技术同步的同时,壮锦较好地保持了民族传统织造特色,民族民间艺术得以活态传承,彰显了民间艺术的强大生命力,为民族非物质文化有效传承提供了典范模式。

 

壮锦织机的三次改良是其有效传承的重要手段,相对其他织锦类型具有先进性。如侗锦织造亦采用竹片记载符码,但因其织造幅面小、线型细,未形成竹笼提花核心装置。在壮锦织造三种传统提花方式中,相对环江铁丝花本靖西片综花本而言,尤以竹笼机花本提花最为先进。难能可贵的是,电脑控制机以竹笼机为基础,通过改良实现了织造现代化,这也为民族民间工艺、技艺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



注释:(向上滑动查看)

[1]郑超雄:《广西工艺文化》[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127页。

[2][汉]刘熙:《释名》[M],卷四《释·采帛》,北京:中华书局,2016。

[3]覃尚文、陈国清:《壮族科学技术史》[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第130页。

[4]纪言:《锦》[J],《装饰》,1980年第2期,第42—45页。

[5]徐赣丽:《非遗生产性保护的短板和解决的可能——以壮锦的实践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5卷第9期,第8—13页。

[6]陈炳应:《中国少数民族科学技术史丛书·纺织卷》[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第528—531页。

[7]钟文典主编:《广西通史》(第一卷)[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第18页。

[8]同[7],第27页。

[9]覃尚文、陈国清著:《壮族科学技术史》[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第131页。

[10]葛梦嘉、蒋玉秋、方丹丹等:《新疆原始腰机织造技艺考析》[J],《装饰》,2020年第3期,第120—123页。

[11]南道棉:以南洋、越南和缅甸为媒介,首先传入我国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福建一带,然后逐渐越过南岭山脉、东南丘陵地带,向长江流域传播,此一途径称为“南道棉”。

[12]同[7],第185页。

[13][唐]白居易著:《白氏长庆集》(卷一)[M],《新制布裘》。

[14][宋]周去非著,屠有详校注:《岭外代答·服用门》[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第128页。

[15]广西地情网,http://lib.gxdfz.org.cn/view-a11-70.html

[16]同[14],第126页。

[17]同[7],第384页。

[18][清]王帛总修,吴光升撰编:《柳州府志》卷十三《物产》[M],乾隆二十九年柳州市博物馆翻印。

[19][清]王锡祺:《小方壶斋舆地丛钞》(再补编)[M],上海:上海着易堂铅印本,1891年,第七帙。

[20][清]莫震:《忻城竹枝词二首》,其二《十月》。

[21]同[9],第132页。

[22]路琼:《壮锦纹饰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7,第100页。

[23]陈维稷主编:《中国纺织科学技术吏》(古代部分)[M],1984,北京:科学出版社。

[24]花本是指按照设计好的图案,使成千上万根经线有规律地交互上下提综,几十种纬线有次序地横穿排列,做成一整套花纹记忆装置。

[25]朱华平:《现代壮锦和传统壮锦的对比分析》[J],《丝绸》,2012年第49卷第5期,第50—55页。

[26]谭湘光,女,中国织锦工艺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创立壮锦民间手工作坊、宾阳县湘光织锦坊。

[27]陈玉兰,女,77岁,原宾阳织锦厂退休职工,主要从事壮锦机器安装、壮锦图案设计、壮锦织造,目前仍坚持壮锦织造。

[28]吴伟峰:《略论广西壮族织锦的兴衰》[J],《学术论坛》,1999第5期,第122—125页。

[29]贺剑武、高艳玲:《民族地区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式保护研究——以广西壮锦为例》[J],《青海民族研究》,2010年第21卷第3期,第147—151页。

[30]沈艳《:浅谈壮锦的织造工艺与传承》[J],《棉纺织技术》,2019年第47卷第12期,第81—84页。

[31]同[22]。

[32][美]苏珊·朗格:《艺术问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第57页。

[33]樊道智:《广西龙州壮族织锦技艺研究》[D],南宁:广西民族大学,2019,第74—75页。

[34]沈从文:《花花朵朵坛坛罐罐》[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2,第203页。

来源:《装饰》2021年第9期

本文系《装饰》2021年度“优秀投稿论文”。

查看顶部“合集”,可浏览其他年度优秀投稿论文。

--------------------------------------------------------

《装饰》杂志欢迎您的来稿

E-mail:zhuangshi689@263.net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A431   中国装饰杂志社编辑部

电话:010-62798189  010-62798878

邮编:100084

官网:http://www.izhsh.com.cn

建议邮件 书信亦可

在微信中回复“投稿”即可获得投稿须知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装饰杂志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优秀论文 织机织造技艺

24446 举报
  1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