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美术研究》2022年第3期:目录及专题

2022-06-27

来源:中央美术学院


《美术研究》2022年第3期封面

封面:《“中国梦 · 劳动美”印章》

丨《中国梦·劳动美 2022五一国际劳动节“心连心”特别节目》特邀劳模代表印章设计创作团队

学术指导:范迪安

设计创作:张伟  胡泉纯  徐海  祖彦飞  戴裕洲   李志杰  向昱  王小辰  王昱雯   庞中华 

统筹 :秦建平  吴琼  宋曼青 

摄影:何逸凡



《美术研究》2022年第3期

目 / 录


专题

坚持人民立场,描绘新时代的恢宏气象——在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 80 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范迪安

以镌刻之名,礼赞劳动美

范迪安

回归与重构:“瓷的精神——2021 景德镇国际陶瓷艺术双年展”述评

吕品昌 朱仲鱼


美育研究

趣味与境界:中华传统美育的生活面向与人文观照

宋修见


校史研究

戴泽:我的师父徐悲鸿

采访/徐新立 赵晶

整理/秦建平


古代美术史

商代刻“⊕”符玉人为商祖神及雷神帝喾考

宋亦箫

唐宋佛画转型

王中旭


丝绸之路艺术研究

“七丘之城”:从里斯本、果阿到澳门——跨文化视野下15-18世纪罗马“圣城”景观在欧亚大陆的复制与改写

刘爽


近现代美术史

“共享历史”视野下的审美取径与家国想象:朱沅芷作品的身份建构策略探赜,1910-1960

聂皓雪

 “西法”中用:回眸 20 世纪初中国早期美术馆的藏品陈列

刘希言


美术理论与批评

二十四史《隐逸列传》与艺术“隐逸”母题与主题关系

赫云 李倍雷

山水画“墨”的术语及观念研究

孟繁玮

美学导向下的西方绘画模糊性探究

邢士强

时间在中国画中的呈现

黄华三 李婷婷


策展研究

视觉转译、空间叙事与思维赋能——设计之于策展的价值初探

纪玉洁


艺术管理

艺术品市场的学术研究脉络与发展

黄隽 李越欣


世界美术史

文艺复兴“三杰”的话语建构

于润生



探索与建树


坚持人民立场,描绘新时代的恢宏气象

——在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 80 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范迪安


2022年5月23日,范迪安同志在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座谈会上发言


1942年5月,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的美术工作者共有21位。会后,版画家胡一川在日记中写道:“毛主席的讲话让我们的思想豁然开朗,许多问题都明确起来了,要提高艺术水平,首先要到人民中去”, “我下了决心要真正深入到下层的群众中去体验生活,向群众学习”。受到座谈会的鼓舞,在5月23日的当晚,他就拟定了要创作的20个题材。在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指引下,中国文艺掀开了历史新的篇章,为人民服务成为广大文艺工作者思想上新的方向,创作上新的动力。以美术为例,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以“鲁艺”美术系师生为代表的美术创作呈现出三个鲜明的特征:一是走向抗日前线,描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塑造革命英雄,表现八路军将士和人民群众浴血奋战的场景。那时候的摄影是有限的,但版画家从多角度描绘抗战的小小的木刻版画在前线传播,极大地鼓舞了军民的斗志。版画家彦涵被称为“最善写战争的能手”,1944年,他听到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后,挑灯夜战,创作了木刻连环画《狼牙山五壮士》,使英雄壮举广为传颂。周恩来同志将这套连环画赠送给美国记者,美国《生活》杂志专门印制单行本,将这部作品介绍给西方读者。二是深入陕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生活,表现各种新的社会风尚,例如古元的《减租会》《结婚登记》、王式廓的《改造二流子》、彦涵的《豆选》等作品描绘了根据地新的民主政治和人民当家作主的精神风貌,刻画的人物和场景都充满生活气息,人物造型的身份、容貌、神志都极为生动,陕北老乡看了都说画的就是自己的事,展览也办在老乡的窑洞里、炕头上,深受群众喜欢。反映抗战和延安新风的作品还传播到各地和海外,徐悲鸿先生在重庆看到延安木刻之后,激动地在《新民报》上发表文章大加赞扬。1949年初他在《介绍老解放区美术作品一斑》文章中说到:“新中国的美术,必将以陕北解放区为起点。”徐悲鸿先生是20世纪早期留学欧洲、回国后致力于中国美术教育的先驱,他对延安革命美术的推崇,从中看到美术发展的新方向,是思考中国美术如何走出中国道路这一历史命题的结论。三是在艺术形式语言上积极探索民族民间风格,从陕北民间年画的造型中汲取营养,把版画和年画结合起来,开展新年画运动,使原来比较明显受到西方版画影响的风格转为具有中国民族民间审美情趣的样式,展现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确立了中国文艺的根本属性,那就是表现人民、服务人民。传承延安文艺的优秀传统,中国美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更加明确了文艺为人民服务这个根本追求。从油画《开国大典》等一大批革命历史画、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创作和作为国家形象的国徽、政协会徽等重大设计,到改革开放以来的许多优秀美术作品,都以反映了人民的共同心声和思想情感而成为美术中的经典。在《讲话》精神的激励下,一代又一代的美术工作者自觉投身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为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传神写照。像刘文西这样的画家,一辈子扎根陕北大地,一辈子描绘人民群众,从早年创作的《祖孙四代》到晚年创作的百米大幅长卷《黄土地的主人》,毕其功于一生,就是践行《讲话》精神的楷模。毛泽东同 志在《讲话》中指出“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号召文艺工作者“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到唯一的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中去”,希望文艺工作者从“小鲁艺”走向“大鲁艺”等重要论断,至今仍然散发出思想的光彩。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 想和毛泽东文艺思想,与《讲话》精神一脉相承而与时俱进,为新时代中国文艺把航定向,在文艺的人民性上作出了富有崭新时代内涵的论述。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所在”,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2021年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再次强调“人民是文艺之母”,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人民立场,把自己的思想倾向和情感同人民融为一体,把心、情、思沉到人民之中,为时代和人民放歌,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新时代以来,广大美术工作者弘扬延安文艺精神,立足中国大地,面向时代发展,自觉深入生活,热忱讴歌人民,以大量主题性美术创作和现实题材美术创作反映党的百年光辉历程,描绘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伟业。脱贫攻坚、全面小康、城市建设、乡村振兴、航天高铁、抗击疫情等各个方面的情景和故事都成为一个个感人的画面。矗立在党史馆广场的五座大型雕塑,以党旗象征党的形象,以“四个伟大”为主题的群雕以人民形象、人民群像为主体,表现党的百年奋斗与辉煌,雕刻的270多个人物就是各个历史时期、各条战线、各个行业的代表人物,为人民的理想、奋斗、创造和贡献塑造了真切的形象。今天,广大文艺工作者愈发认识到人民是历史和时代的主人,是中国梦的探索者、实践者、奋斗者。坚持人民立场,到人民中去倾听人民的心声,就能获得心灵的感动,涌发艺术表达的激情。我们要坚定地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努力思考和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主题,描绘当代中国的沧桑巨变和社会发展的宏伟气象,扎根中华 文化的沃土,进一步凝心聚力,以创作“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作品为立身之本,以大美之艺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精品力作、传世之作。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从延安出发的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文艺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范迪安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北京美术家协会主席

1942年5月23日,延安文艺座谈会第三次会议时,与会代表合影(吴印咸摄影)


1942年4月27日毛泽东、凯丰邀请胡一川出席文艺座谈会的请柬,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1939年1月鲁艺木刻工作团合影,左起:彦涵、华山、胡一川、罗工柳




以镌刻之名,礼赞劳动美

范迪安


《中国梦·劳动美——2022 五一国际劳动节 “心连心”特别节目》海报


“以镌刻之名,礼赞劳动美”,由中华全国总工会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共同举办的《中国梦·劳动美——2022五一国际劳动节“心连心”特别节目》于5月1日晚播出后,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也受到全社会劳动者的广泛赞誉。


今年的五一特别节目在整体上呈现了全新的视觉,采用了中国传统印章的概念,强化了致敬劳动的仪式感,以新时代全国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大国工匠、工程师、冬奥冠军为表现主体,通过生动、形象、感染力强的艺术表达,体现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传承,彰显新时代劳动者的精神风貌。节目在策划创意上匠心独运,特意为出席现场的劳动者代表定制了专属“劳模印”,并由劳模本人亲自将“逐梦天宫”“高铁领跑者”“冬奥筑梦师”等生动形象印刻在新时代劳动者的画卷上,也以独具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形式,将劳动精神“印”在观众心中。这是总台与中央美术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后的又一次成功合作,也是坚持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重大主题相结合的又一次拓展。


《中国梦·劳动美——2022 五一国际劳动节“心连心”特别节目》 特邀劳模代表印章印文选登

《中国梦·劳动美——2022 五一国际劳动节“心连心”特别节目》 特邀劳模代表印章印文选登 


印章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已经拥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此次节目从舞美设计到颁发给劳模代表的印章,很好地诠释了劳动精神的内涵,印章边款“中国梦·劳动美”,以及为每一位劳模代表篆刻的意涵丰厚的印文,充分体现了对劳模精神的礼赞,这就使得这枚印章既承载了丰富的传统内涵,又体现了新时代的风采。中国印章从形制到功用有其一脉相承的基本特征,一枚印章包括印纽、印身和印面几个部分,而印纽的造型尤其体现出印章的主题和内涵,以印章的形式表达当代主题,是传统文化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的一次尝试,也是使印章和篆刻进一步走向大众的一种实践。


中央美术学院曾于2016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秉承 “艺术为人民”的理念,积极发挥专业优势,以扎实的艺术行动讴歌“中国梦·劳动美”的时代精神。近几年组织师生团队为劳模造 像,用丹青描绘当代劳模的风采; 深入劳动一线,用画笔记录劳动者的真实生活;京雄城际铁路开工之际,师生置身高铁雄安站建设工地写生采风,见证雄安崛起。此次 “劳模印”的设计创作团队,集中了雕塑、书法、篆刻、设计等优秀的专业力量,经过反复研讨、构思,采用了雕塑的艺术手法塑造印章的造型。在整个造型上取“山峰”之型,用一双手作为印纽的主造型。这双手紧握着、有力地向着上方,而四面用山峰的造型来烘托这双手,也突显传统印石原本的材质感,整体来看,像一座小小的丰碑,使得印章有一种坚定挺拔、团结向上的力量,有着很强的视觉形式象征,以此体现对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赞美,表达了用劳动的双手创造世界,建设美好家园,创造美好生活。此外,根据总台的要求,印文采用了简体仿宋体阳文的刻制方案。


在这枚印的设计制作过程中,师生团队投入了应有的艺术劳动。印纽的双手造型、山峰造型,印身的书法、金属材质的铸造,以及印面的篆刻,都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推敲精制,这其中的雕刻、篆刻、打磨、塑造,都是靠双手的劳动。可以说,创作团队用艺术劳动参与到整个劳动者的大军之中,这也是中央美院人对劳动、对劳动者最直接的礼敬。


古人称“印石如山”,不管材质是铸铜的还是石刻的,统称为印石,它有一种沉甸甸的分量。中国传统一向把印章看得很重,因为印章具有印记、铭记的含义。通过设计创作这枚“劳模印”来诠释“中国梦·劳动美”的时代内涵,为的是礼赞劳动和劳动者,将全社会尊重的劳动精神镌刻在人们心中。


艺术家也是劳动者,艺术创作在本质上与劳动并无二致。作为“艺术劳动者”,我们应该以艺术之名致敬时代、致敬劳动人民、致敬劳动实践,这也是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是取之不尽的丰富矿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艺要对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进程给予最热情的赞颂,对一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的拼搏者、一切为人民牺牲奉献的英雄们给予最深情的褒扬。作为新时代的艺术家,我们要谨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要立足中国文化主体立场,从悠久深厚的中华文化传统中汲取营养,扎根大地,深入生活,在文艺服务人民的道路上,戮力前行,勤奋耕耘,努力做描绘新时代改革发展火热现场的践行者,把时代和人民的需要作为艺术创作的最大动力,使丹青史诗拥有内在的艺术感染力、生命力,创作出更多反映时代精神的精品力作,探索出美术发展的中国主题、中国内容、中国表达和中国气派。


中国画学院副院长徐海教授及创作团队工作现场


雕塑系主任张伟教授工作现场


作为中国最高美术学府,中央美术学院要以高度的使命意识,担当起美术创作“国家队”职责,用心用情用力表现伟大时代和人民史诗,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时代为我国文艺繁荣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广大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重任在肩、大有作为。”近几年,中央美术学院广大师生投入大量精力和心血完成了一项项艰巨而光荣的国家重大任务,是职责,也是使命,更是艺术劳动至高无上的精神。艺术创作无论是什么主题、什么艺术形式,一定要契合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与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需求,一定要融入人民奋斗、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


范迪安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北京美术家协会主席




丨《中国梦 · 劳动美——2022 五一国际劳动节“心连心”特别节目》 特邀劳模代表印章印文选登




朱枞鹏(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者奖章获得者、航科集团五院“天宫二号”总设计师)

印文:逐梦天宫


梁建英(最美科技工作者,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主任)

印文:高铁领跑者


周宏磊(全国劳模,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

印文:大地医生


郜春海(全国劳模,轨道交通运控系统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

印文:智慧交通探路者


韩利萍(全国劳模,山西航天清华装备有限责任公司数控铣工) 

印文:毫厘间 梦苍穹


武大靖(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个人称号获得者,中国短道速滑运动员)

印文:冰上飞人


任子威(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个人称号获得者,中国短道速滑运动员)

印文:冰上飞象


艾爱国(全国劳模、大国工匠、“七一勋章”获得者,湖南华菱湘钢焊工)

印文:焊接英雄


龙兵(最美职工、鑫龙运输有限公司货车司机)

印文:最美逆行者


罗进(北京市劳模、冬奥会延庆赛区场馆建设者代表)

印文:冬奥筑梦师


吾买尔·库尔班(最美职工、中国建筑新疆建工)

印文:贫困堡垒攻克人


刘更生(大国工匠、“京作”非遗传承人)

印文:以心琢物


邢继(全国劳模、中核集团“华龙一号”总设计师)

印文:华龙腾飞


史晓刚(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90后AR技术研发者)

印文:科技新锐


张义标(全国劳模,北京顺丰快递员)

印文:暖心快递员


刘宏(全国劳模、首钢技术研究院用户技术研究所焊工)

印文:最美焊花


王月鹏(全国劳模、国网北京昌平供电公司带电作业班班长、高级工程师)

印文:高压线上的手术师


丨《中国梦·劳动美 2022五一国际劳动节“心连心”特别节目》特邀劳模代表印章设计创作团队


学术指导:范迪安
设计创作:张伟  胡泉纯  徐海  祖彦飞  戴裕洲  李志杰  向昱  王小辰  王昱雯  庞中华

统筹:秦建平  吴琼   宋曼青



美育与校史研究


本期《美术研究》有3篇美育与校史研究相关的学术论文,现将论文提要发布如下:


回归与重构 :“瓷的精神——2021 景德镇国际陶瓷艺术双年展”述评


吕品昌 朱仲鱼


内容提要:大地以其厚德载物的宽广胸怀,用泥土滋养万物;上天以其好生之德的人文关怀,用火种带来光明。当10000年前人类偶然发现泥火交融的奥秘,便由此拉开了人类文明恢弘篇章的序曲。陶瓷是大自然的馈赠,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当下,我们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回溯人类本真的原始表达,回望传统传承的神工意匠,回眸能工巧匠的才气思致,回首古老艺术的独特意蕴,回忆文明历史的艺术哲学。我们渴望人类重新审视朴实的泥土,重新与纯真自然建立有意义、健康和可持续性的联系;世界各国的艺术家搭建广泛的联系,达成彼此的理解,延续维护泥土曾给人类带来的实惠和自豪。


中国,陶瓷文化的母邦,孕育璀璨文明的古国,因陶瓷而名闻天下。千年不灭的窑火烧制着东方的质感和审美,呈现着人类与泥火交互生成的人文情怀和精神力量。陶瓷又随着古代丝路传播到世界,成为东方文明与世界交融的文化使者。在世界范围内,以双年展的形式展现当代陶艺成果的案例有很多,如韩国的“京畿道国际陶瓷双年展”,日本的“美浓国际陶瓷展”等,但中国还从未举办过国际性陶瓷双年展,本届 “瓷的精神——2021景德镇国际陶瓷艺术双年展”填补了这一空白的同时,旨在充分展现当下中国陶瓷艺术所呈现的时代气息,呈现东方独特的艺术内在精神,寻求与世界陶瓷艺术构建广泛的沟通平台,实现文化间的良性沟通。



吕品昌

景德镇陶瓷大学副校长、教授

“瓷的精神——2021景德镇国际 陶瓷艺术双年展”总策展人

朱仲鱼

景德镇陶瓷大学博士研究生

吕品昌 《中国写意no.44鉴宝者》 铸铜及古陶瓷 展示面积800×600×200cm


 韩美林 《一线之间》 28×28×54cm  陶土


黄山 《汉风·列传》系列


耿雪 《金色之名》


Ryan LaBar(美国)《所有正确的点》


Dori Schechtel Zanger(以色列)《以进步之名》

Kwon Jinhee(韩国)《意念之罐》


戴泽:我的师父徐悲鸿


采访/徐新立 赵晶  整理/秦建平



【小引】戴泽先生特别不善言谈,2013 年,因为要拍摄中央美术学院成立95周年专题片,我们采访了这位历史见证者。他曾经担任过北平艺专教师,而且是最早一批随徐悲鸿先生北上北平参与“复校”工作的。这位从历史走来的“活化石”身上,一定藏有丰富的“活文献”,但他谈得很少,言语极简单,自始至终表情如一,淡淡的,采访组感觉没挖到“宝”。2014年,学校启动 “百年美院·口述历史”影像项目后,我们再次采访戴先生,他说话依然像挤牙膏,要么一半句,要么轻轻点点头。但戴先生两次口述的“片言只语”,认真梳理出来却是一部历史大书。这位百岁先生的“金口玉言”,如一颗颗闪光的珍珠,串起来,恰与美院百年的风雨彩虹交相映衬。



丨徐悲鸿先生认为他这一辈子最光荣的事情,就是当中央美术学院的院长 


筹备美院成立那一阵子,徐悲鸿先生每天真的忙极了。中央美术学院成立典礼那天他更忙,因为要讲话,他很慎重,他自己要认真写。他认为他这一辈子最光荣的事情,就是当中央美术学院的院长。他说,过去跟人民联系不多,这以后要跟人民加强联系。


1944 年,中央大学国画系、西洋画系、音乐系师生照。前排左起 : 傅抱石、徐悲鸿、黄显之、陈之佛、许士骐、费成武


1946年,北平美术作家协会会员活动合影(中山公园来今雨轩),前排右起:戴泽、李宗津、宋步云、齐振杞、李某、刘铁华、杨某;后排右起:艾中信、孙宗慰、吴作人、萧淑芳、董希文、孙竦、杨化光、王合内、徐悲鸿、李苦禅、王临乙、高立芳、高庄、万庚育、卢光照、王静远、陈玲娟、李瑞年


徐悲鸿在中央美术学院成立大会上讲话



丨徐悲鸿和他的《毛主席在人民中》


1950年春,学校推荐我随“中国艺术展览会”去苏联。这个展览规模很大,要选一批画去苏联展览,美院的很多老师都有作品入选。我在筹备组里,帮着做具体事情,选作品,协助评选。当时在故宫评选、预展,中央很重视这个展览。评到最后,周总理亲自来审查。有一件比较重要的事,就是徐悲鸿先生有一张油画《毛主席在人民中》,有四米宽,两米高,是一张大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人人都拥护毛主席,这是很重要的题材。那时候徐悲鸿先生身体就不好,画很大,他整天站在凳子上不停地画,画了很长时间。他画完了以后,就请美术学院的党组织审核,那时候不叫党委,叫党总支。几位领导来提意见,他们直接说:拥护毛主席的应该是工农兵,你画的这些人穿得这么漂亮,一个个不像工农兵,有点像资产阶级。徐悲鸿说,我就想表达这个意思,工农兵当然拥护毛主席,我要说,全国人民都拥护毛主席,海外华侨也拥护毛主席,所以我就是想表达这个意思。



秦建平 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

 新闻发言人  研究员


徐新立 中央美术学院团委书记


赵晶 博士 中央美术学院宣传部干部


徐悲鸿在创作《毛主席在人民中》


徐悲鸿《毛主席在人民中》水墨画稿(图片来源:徐悲鸿艺术委员会)


1950年戴泽随“中国艺术博览会”赴苏联期间参观奥斯特洛夫斯基纪念馆


1951年,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师生在校园内合影。前排左起:陈洞庭、 赵宜明、齐白石、徐悲鸿、靳之林。后排左起:万国志、蔡英、贺全安、臧 任远、王志杰、李忠言、李苦禅、宋广训、骆新民(骆拓)、李可染、马维华、田世光


1953年暑期油画教师进修班合影。前排左起:江丰、王式廓、徐悲鸿、 戴泽。后排左起:曹思明、庄子曼、冯法祀、倪贻德、李宗津


1950年代初,戴泽与李斛、韦启美合影


油画系一画室教师戴泽在进行素描教学总结




趣味与境界 : 

中华传统美育的生活面向与人文观照


宋修见


内容提要:中华传统美育既面向人的现实生活重视兴致与趣味的养成,又观照人的精神世界,倡导格调与境界的提升;而这两端的通达融会、和谐统一,不仅使中华文化获得内生活力,也使中国人获得一种具有东方美学意蕴的生活观和一种尊崇“家国天下”的世界观。这为我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大力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使人们更崇尚艺术与审美的生活方式、更重视文化和精神生活的价值等都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宋修见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兼书记

美育研究院院长



戴泽先生作品(部分)


戴泽《农民小组会》 1949—1950年 布面油彩 130×160cm


戴泽《和平签名》 1950年 布面油彩 155.5×124.3cm 龙美术馆藏


戴泽《艺术圣殿的入口(中央美术学院U字楼)》 1953年 纸本水彩 24.5×32.5cm


戴泽《胜利的行列》 1957年 布面油彩 160×221cm


戴泽 《热带雨林》 1998年 布面油彩 70×100cm



美术史与丝绸之路艺术研究

本期《美术研究》有4篇美术史与丝绸之路艺术研究相关的学术论文,现将论文提要发布如下:


唐宋佛画转型


王中旭


内容提要:唐宋时代佛画不仅由主流变为非主流,而且在诸多方面发生了复杂、深刻之变化。主要体现在:第一,从材质载体上讲,唐以佛寺壁画为主流,宋以佛教卷轴画为主流;第二,从绘画类型上讲,唐以职业佛画为主流,宋以文人佛画、与禅宗有关佛画更为典型;第三,从风格形式上讲,唐以白画为代表,宋以白描更为典型;第四,从功能意涵上讲,唐以对佛经义理之忠实再现为主,宋以当时士庶信众(包括画家自己)对佛教的理解型表现为主。


王中旭 北京故宫博物院书画部研究馆员 


(南宋)梁楷 《释迦出山图》轴(局部)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南宋)法常 《观音像》轴 日本大德寺藏


(南宋)佚名 《释迦出山图》轴 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


(北宋)李公麟(传)《维摩演教图》卷 故宫博物院藏


(初唐)莫高窟第220窟主室东壁《维摩变》


(南宋)周季常 《五百罗汉图》轴之一 日本大德寺藏


(元)赵孟頫 《红衣罗汉像》卷 辽宁省博物馆藏


(元)朱玉《揭钵图》卷 浙江省博物馆藏


(元)无款 《揭钵图》卷 故宫博物院藏



“七丘之城”:

从里斯本、果阿到澳门

——跨文化视野下 15—18 世纪罗马“圣城”景观在欧亚大陆的复制与改写


刘爽


内容提要:从罗马城的“七丘”到帝国境内的大量山地城市,“山地建城”的理念逐渐成为罗马城市的一大共性。文艺复兴时期,罗马的这一特殊形象不仅再次得到强化,更在海权时代拓展到地中海的“边缘”:葡萄牙的首都里斯本一面通过系列“重建罗马”的计划来向圣城靠拢,一面将“水上的罗马”的理念带到果阿等印度洋沿岸的殖民港口,使得罗马人的圣城理想从地中海、大西洋转移到印度洋,在适应山区、平原、海滨和岛屿的过程中,进入其暂居地“澳门”,最终在东西方力量的抗衡当中,于西方遥想中的“真十字之地”展现出一座“水上的罗马”的东方形象。


刘爽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讲师  博士


罗慕路斯时期的“罗马方”,卡勒沃,《古城罗马》,1532年,芝加哥大学约瑟夫·雷根斯坦图书馆藏



老普林尼时期的罗马城,卡勒沃,《古城罗马》,1532年,芝加哥大学约瑟夫·雷根斯坦图书馆藏


里斯本全景图,弗朗西斯科·德·奥朗达,《关于里斯本市缺乏的建筑》,1571年,里斯本阿儒达国家图书馆藏


《海边的城市:里斯本一景》,1548年


“新果阿”地图,约1540年,堂·若昂·德·卡斯特罗《从果阿到第乌的旅行指南》,里斯本国家图书馆藏


《澳门地图》,艾萨克·科梅林《东印度公司的成立与发展》, 1646 年,载《为东印度公司的建立和进步而作的的旅行清单》, 1725年


澳门半岛《国王若昂四世的声名》抄本, 1646 年,阿儒达图书馆藏


从内港看东·西望洋(左)、从南湾看东·西望洋(右),《香山县志》,道光,出自金国平、吴志良:《东西望洋》,澳门成人教育学会,2002年,第VII-VIII页


香山县图,《广州舆地全图》局部,1685年


象牙骨牙贴片人物开光彩绘澳门南湾风光扇局部,道光晚期,广东省博物馆藏

“共享历史”视野下的审美取径与家国想象 : 

朱沅芷作品的身份建构策略探赜,1910-1960


聂皓雪


内容提要:本文基于“共享历史”的研究视角,以粤籍旅美艺术家朱沅芷的艺术实践活动为考察对象,尝试探索三个在社会人类学、文化史学与视觉艺术史等领域相互勾连的问题。首先是回溯20世纪上半叶,在美粤籍华裔艺术家的生存语境及与之紧密相关的艺术创作模式;其次,是探察粤籍华裔艺术家介入欧美现代主义艺术创作场域的路径,同时追溯其在欧美现代主义艺术史叙事中的坐标;最后,阐述艺术家在以上过程中协调与建构自己文化身份的方式,考察跨文化实践中的创作者应对不同国族叙事之间普遍存在之断裂性与崎岖性的策略,同时探索其在创作中超越地缘政治与民族叙事、实现个人创作主体性的可能。


聂皓雪 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文学院讲师

艺术学理论博士


朱沅芷 《戴帽子的人》 1928 年 纸板油彩 米歇尔·沃夫逊藏


朱沅芷 《电报山》 1926年 纸板油彩


朱沅芷 《冬天的百老汇》 1943-1944年 布面油彩


文艺复兴“三杰”的话语建构


于润生


内容提要:文艺复兴“三杰”这一话语并未见诸16-18世纪中叶的艺术写作。其理论前提是以理念、品味为基础的艺术标准讨论。此话语源于18世纪下半叶门斯提出的“三盏明灯”,并在18、19世纪之交改变表述和内涵,从善于博采众长的折衷主义者转向被独创的天才人物。这一转变表明重视技术完善性的古典艺术观让位于崇尚天才独创性的现代艺术观。19世纪30年代前后,以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为“三杰”的话语确立,标志着艺术写作进入现代阶段。


于润生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



克里斯托法诺·德拉尔蒂西莫 《保罗·乔维奥像》 1552-1568年间 布面油彩 58.8×44.5cm 乌菲兹美术馆


皮莱《绘画的基本原理及对画家的衡量》 巴黎:雅各·艾斯蒂安,1708年版书影,第495-497页  


门斯 《自画像》 1774年 木板油彩 73.5×56.2cm 利物浦沃克美术馆


弗塞利《交谈中的博德莫尔和弗赛利》 1778-1780年 布面油彩 163×150cm  苏黎世艺术馆


约翰·古尔德《古尔德辞典》 伦敦:威尔逊,1834年版版权页书影


约翰·贝克尔 《康德像》 1768年 布面油彩 59×46cm 内卡河畔马尔巴赫席勒国家博物馆




丨朱沅芷部分作品


朱沅芷 《旧金山街景与建筑工人》 1926年 纸板油彩


朱沅芷 《旧金山中国城》 1927年 纸上油彩 奥克兰艺术博物馆


朱沅芷 《贵妃沐浴》 1929年 绢上油彩


朱沅芷 《蝴蝶:庄周之梦》 1929年 布面油彩


朱沅芷 《孔夫子》 1929年 布面油彩


朱沅芷 《我在梦中的自我呈现》 1929年


朱沅芷《中国雄狮已经苏醒》 1931年 纸上墨水


朱沅芷《田中奏折,日本军国主义的美梦》 1932年


朱沅芷 《中央公园的七个裸体》 1939年 布面油彩


朱沅芷《军队探照灯》1943年 布面油彩


朱沅芷 《通往自由之路》 1947年 布面油彩



朱沅芷 《冬日的中央公园西塔》 1952年 布面油彩




理论批评与策展管理 



本期《美术研究》有3篇理论批评与策展管理相关的学术论文,现将论文提要发布如下:


“西法”中用:

回眸 20 世纪初中国早期美术馆的藏品陈列

刘希言



内容提要:美术馆的概念作为西方舶来品在20世纪初进入中国后,激励了一批有志之士以此为效仿对象建造中国的美术馆。在这一过程中,承载国际美术馆核心功用的藏品陈列实则是主要的学习方向,在天津美术馆、苏州美术馆等馆的早期藏品陈列中可见许多海外经验的身影。本文在概述中国早期藏品陈列状况和西方陈列基本理念的基础上,尝试从海外经验影响中国早期藏品陈列的角度入手,以天津美术馆和苏州美术馆为主要案例分析早期的实践者如何学习 “西法”和变“西法”为中用。


刘希言 博士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部主任



本杰明·奇克斯 《国王和皇后在晚间参观卢浮宫》 1810年 卢浮宫藏


本杰明·奇克斯 《拿破仑一世和玛丽·路易丝穿过卢浮宫举行婚礼》(局部))1810年 卢浮宫藏


天津美术馆雕塑《维纳斯》


詹博洛尼亚 《维纳斯》


苏州美术馆石膏室


苏州美术馆外观


天津美术馆绘画陈列室内景,1940年


天津美术馆雕刻陈列室一部,1931年


天津美术馆西画研究所学员习作,1932年



视觉转译、空间叙事与思维赋能 

—— 设计之于策展的价值初探

纪玉洁


内容提要:本文从视觉转译、空间叙事、思维赋能三个方面展开设计对策展的价值研究。从实践层面看,设计为展览提供视觉与空间解决方案,在传达展览主旨、提升展览视觉品质、促进展览传播等方面发挥关键性作用。从思维角度看,设计在责任、创新、思辨、战略规划等方面的优长可为策展思维所用,为观念构思和语法构筑提供多维的引导与启发。由此,设计之于策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与建构价值,是探索策展实践、策展研究的创新发展极为关键的视角与路径。



纪玉洁 博士 中央美术学院副研究员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设计总监 设计部主任


第1至13届卡塞尔文献展海报

图片来源:https://www.documenta.de/#



“第14届卡塞尔文献展”海报、logo、网页设计

图片来源:https://www.documenta14.de/en/public-exhibition/


“第59届威尼斯双年展”海报

图片来源:https://www.italiani.it/biennale-arte-2022-venezia/


“第二届伦敦设计双年展”展览形象设计

图片来源:https://www.163.com/dy/article/DQHJ289E0518IE23.html


“破碎的自然”展览主视觉

图片来源:https://i.pinimg.com/originals/d7/10/13/d71013040f65f03a929c88cb6ccef67e.png


Herbert Bayer. Diagram of Extended Vision. 1935

图片来源:https://msufilmandarchitecture.wordpress.com/201


“当态度变成形式”展览现场图

图片来源:https://grupaok.tumblr.com/post/17917756123/gesamtkunstwords-installation-images-of-the


“市立基础”展览空间平面图

图片来源:https://www.oma.com/projects/stedelijk-base



“市立基础”展览现场

图片来源:https://cdn.sanity.io/images/5azy6oei/production/515460c700b48f03da1bf58bb6c8b91237a7869d-8


 “转变”展览现场图

图片来源:https://www.archdaily.com/895698/vardiya-the-shift-the-turkish-pavilion-at-the-2018-venice-biennale



“游戏开始”展览现场,图片来源:https://www.dezeen.com/2020/10/23/game-on-smart-green-design-exhibition-fundacion-canal/



“情境书法大展”现场图,图片版权:中国美术馆


“文献展的神话”展览现场,图片版权: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文献展的神话”——文献展揽胜交互空间

图片来源:https://vlam.cafa.edu.cn/news.html


“新·先史时代:一百个动词”展览现场

图片来源:https://www.ndc.co.jp/works/milanotriennale-2016/



“罗杰·拜伦:荒诞剧场”展览现场,图片版权: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艺术品市场的学术研究脉络与发展

黄隽 李越欣


内容提要:最近50年是全球艺术品市场发展最快的时期。艺术品市场成为文化经济学研究较为深入的分支领域,多学科交叉融合丰富和拓展了艺术经济学的视野和范畴。本文以经济学视角,从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艺术品的特征、艺术品价格的影响因素和艺术品的金融属性等方面梳理和分析最近50年主要学术研究脉络和发展变化,旨在借鉴国内外学者不同学科的研究视角和方法,拓展和丰富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理论框架和实践发展。


黄隽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副院长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双聘教授

李越欣(通讯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讲师





整理 / 学报编辑部 戴陆

编辑 / 宣传部 孙文





订阅请留言


版权声明:所有发表于“中央美术学院艺术资讯网CAFA ART INFO” 中英文版(http://www.cafa.com.cn) 及所属微信公众号“中央美院艺讯网”的内容均应受到国际版权条例的保护,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如需申请获得合作授权和内容转载许可,可后台留言“转载”,查看细则并留言联系,或邮件联系editor@cafa.edu.cn(中文)/artinfo@cafa.edu.cn (英文)。获得授权使用的转载,并注明“来源:中央美院艺讯网/CAFA ART INFO)。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或摘录编改文字和图片,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Copyright notice 

© CAFA ART INFO,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All of the information in the various pages of CAFA ART INFO web site and WeChat is issued by CAFA ART INFO (http://www.cafa.com.cn) for public distribution. It is protected under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s and under national laws on copyright. For application of cooperative authorization and reproduction permission, please contact editor@cafa.edu.cn(CN)/artinfo@cafa.edu.cn(EN). Any use of information in the web site or WeChat updates should be accompanied by an acknowledgement of CAFA ART INFO as the source, citing the uniform resource locator (URL) of the article. Unlawful copying and re-using parts of our copyright protected texts and images will result in legal action. 



微信公众号


CAFA ART INFO


新浪微博

中央美术学院艺讯网


专业学术角度

解读艺术发生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中央美院艺讯网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美术研究 目录 专题

29665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