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第九届全国电影学青年学者论坛征稿启事

2022-06-26

第九届全国电影学

青年学者论坛征稿启事




由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院主办的第九届全国电影学青年学者论坛将在今年下半年举行。自2014年来,青年学者论坛秉持初心,已成功举办八届。在此,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院向各位青年学者发出郑重邀请,期待如期与您相会。



论题一:

新时代中国电影理论体系建构



踏入21世纪,特别是近十年以来,中国电影迎来高速发展期,身处从电影大国迈向电影强国的历史节点,进一步推动新时代中国电影理论体系建构成为一种内在要求与时代诉求。一方面,建构更具阐释力、更富指引性的电影理论体系可为中国电影的可持续繁荣发展提供内生性源动力,另一方面,这无疑也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影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重要一环。


回望历史,中国电影人曾在不同历史时期提出过不乏原创性与生命力的电影理论主张,例如“空气”说、“影戏”论、“镜游”美学、电影“赋比兴”等。近年来,亦有“新时代中国电影学派”“电影工业美学”“共同体美学”“华语电影”“国家理论”等多种源自本土电影经验的电影理论/概念相继在学界提出,形成了兼收并蓄的学术争鸣景况。


建构具有“学科特性”“主体精神”“当代意识”等品格的新时代中国电影理论体系需要我们从现实经验出发,显现出鲜明、独特的问题范式、思想资源和阐释路径。毋庸讳言,这个过程道艰且长,当下仍留存不少问题与议题亟待进一步的考察、探讨与反思。譬如说,如何厘清中国电影理论的内涵与外延、主体与对象?如何梳理、总结中国电影理论的发展脉络与历史经验?理论话语如何处理“术”(经验描述、实践导向)与“道”(价值判断、理论思辨)的关系?电影理论的生成过程中,本土的文化传统与思想遗产如何进行创造性的当代转换?如何看待电影理论的本体性与跨学科性、本土性与跨区性?电影理论如何应对新的媒介特性与时代特征?……由此,我们希望与会的青年学者们围绕这一中心议题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我们欢迎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主题的来稿:


1)“中国电影理论”概念论析


2)中国电影理论体系建构的发展脉络与历史经验


3)中国电影理论建构的思想文化资源与电影现实经验


4)新时代中国电影理论的主要问题域


5)史学意识、批评观念与中国电影理论建构


6)新时代中国电影理论的本体性与跨学科性


7)新时代中国电影理论的本土性与跨区性


8)数字时代电影理论的媒介特性与时代特征


……


同时,我们也欢迎来稿者的独到见解。




论题二:

重回本体——电影美学与新技术挑战



从“竖屏”“桌面”到“高帧率”,从“VR”“数据库”到“元宇宙”……关于电影的讨论仿佛正在离现实和艺术远去,大踏步迈向时髦技术概念编制的未来景观。不可否认,在众多艺术中,电影与技术(或更准确地说是“科技”)的绑定是最复杂且彻底的。尽管理论家们试图以浪漫化思辨将电影艺术从冷冰冰的“机械”中摆脱出来,创造了诸如“上镜头性”(Photogenie)“灵晕”(Aura)“作者”(Auteur)等饱含人文情怀的美学话语,但从百年前的“小孔成像”“赛璐珞”,到当下的“数字技术”“信息科学”,电影始终无法摆脱对科学技术的整体性依赖。技术对电影的渗透,不仅局限于本体创作,还深植于包括存储介质、放映渠道、接受方式等息息相关的各领域细节中。任何一环的技术更迭,都会对电影艺术带来巨大的影响。想想声音、色彩的出现,从银幕到屏幕,从胶片摄影机到手机摄像头,从电影院到智能移动设备……


每一次技术的变革,都不只是简单的“加法”。声音的介入,绝不仅仅只是让观众听见了与画面匹配的“响动”,而是改变了电影的叙事思维、影像表意逻辑、甚至演员表演的方式;从银幕到屏幕,也不仅仅是增加了一个观看的渠道,而是驱动了包括构图景别、摄影机运动、甚至故事讲述方式与节奏等在内的系统性改变……诸如此类的例子我们无需赘述,一言以蔽之——每一次技术的更迭,必然带来本体美学嬗变。


当前,电影技术正在经历着第三次革命性的变革。这是摆在研究者面前的难题,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机遇。如何拨开现象的“迷雾”,走出技术的丛林,身处历史洪流之中,锚定现实的坐标,连接传统与未来。在可能的理论创新到来之前,我们是否可以尝试回归传统,通过重读梳理,找到与当下对话的新可能?我们需要思考:传统的电影本体与美学理论能否有效地回应和阐释当下?或者,传统理论与当下现象间的“裂缝”是否有滋养出新的电影本体与美学理论之可能?


我们欢迎围绕以下主题的来稿:


1)以当下电影理论为支点阐释电影技术及艺术现象


2)以当下技术及电影现象为支点拓展对理论与历史资源的重构


3)数字技术与“新本体”


……


同时,我们也欢迎来稿者的独到见解。



为了保证论坛的专业性和针对性,同时促进与会学者参会期间更优互动,请各位青年学者选择上述命题之一展开写作。



第八届全国电影学青年学者论坛现场




投稿及参会须知

我们诚邀全国45岁以下各高校及研究机构的电影学青年学者、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踊跃参会,投稿者请按要求填写一份参会回执,同时必须提交800字左右的学术思路(格式详见回执表),截止日期为2022年7月5日

主办方将组织专家进行评审,计划于7月底前遴选出优秀的论文思路,并向入选者发出论文邀约。入选学者人数暂定为40人,入选学者须在2022年9月底前提交完整的学术论文稿,字数不低于8000字。后经评委会遴选,每个命题将产生主题论文与讨论论文,遴选结果将及时通知与会者。



评奖

本论坛设立“电影学青年学者学术论文奖”,由评委会专家匿名投票选出,奖状为镌刻铭牌,论坛结束十个月后,我们计划将上年已授权的入选论文结集出版。



投稿方式

我们真诚地向全国研究电影学相关内容的青年学者朋友们发出邀请,殷切期盼赐稿,如您有意向参与本届论坛,敬请您将填好的《全国电影学青年学者论坛报名回执表》在2022年7月5日前发至movieforum@163.com(在电子邮件标题中,请注明“姓名+论题一/论题二+第九届全国电影学青年学者论坛投稿”字样)。

注:回执表电子文件可点击“阅读原文”或登录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院官网进行下载。



议题阐释

叶航 北京电影学院

余韬 浙江师范大学


特别鸣谢 

王垚 北京电影学院

苏涛 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4号 北京电影学院 研究生院 100088

联系邮箱:movieforum@163.com

联系电话:010-82047891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北京电影学院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论坛征稿启事 电影学青年 新媒体艺术

13905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