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来串门 | 与AI青年创作者聊聊技术挑战与机遇

原创 2022-06-24


“The thing that makes the thing is always more interesting than the thing”

——Casey Reas



面向对人工智能艺术感兴趣的小伙伴,艾厂人工智能艺术中心与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艺术与人工智能实验室(aai)联合IDEAT理想家、啲叻DEALERS和TOPYS共同发起“来串门”三期研讨会,与各领域的人工智能艺术创作者们,探索应用实践过程中的奇思妙想与无限可能。


在6月19日举办的第一期“来串门·创作实践”中,我们邀请了AI艺术家孙羽茜、跨领域研究者及艺术创作者蒙胜宇、艺术家于哥以及发布会设计师Simon阿文,为我们带来他们在使用AI模型进行创作时的经验与体会。



第一期回顾 


1.1 孙羽茜(CheeseTalk)

作为一名AI艺术家和研究者,孙羽茜的研究创作方向以对话机器人为主,思考如何让AI在语言模态上与人类产生启发性的互动与交流。由此,她创作了作品《1001夜》(2019-2021),通过彩云小梦AI技术,将阿拉伯民间故事《一千零一夜》改编为叙事性游戏。观众可以与由AI驱动的国王一起续写故事。另外一个作品《Wander[001]》展现了一个在未来旅游的AI机器人,人类可以输入想要访问的地段,Wander便会基于真实世界的信息实时生成图像以及一段互动的小说,向人类展示这个地点在未来将会是什么样子。在研讨会中,孙羽茜也分享她在使用Disco Diffusion时的体验,她认为最近的这些AI模型使AI创作在未来充满更多可能性,也让我们重新思考作为创作者的身份。


图源孙羽茜PPT分享




1.2 蒙胜宇

第二位嘉宾蒙胜宇拥有建筑、人工智能以及生物领域的学术背景,他称自己的身份更像是一位跨界研究者。最早他尝试让AI为手绘的建筑草稿上色,这也成为一个契机使他直观地感受到AI创作的潜力。在研讨会中,他分享了近几年使用不同类型的AI模型的创作经历,比如在平行宇宙中人类不同的末日景象、人类的世界蜷缩进一些微观粒子中、使用AI对黏菌生成的模拟城市图像进行转译和分析重建、AI基于真实的伦敦街景生成一个废弃的、被植物占领的未来都市……当他得到一些有趣的画面后,他也会这些作品进行二次加工生成影像并做成3D模型。他认为,这些AI模型给创作带来了更多的便利与可能性,但是最重要的是给予了我们更多创作的空间。


 图源蒙胜宇PPT分享




1.3 于哥(Yu Bro)

第三位嘉宾于哥从纯艺转向计算机艺术,之后在好莱坞顶尖视觉特效公司Hydrulx VFX担任画手。她在研讨会中分享了她参与制作过的一些影视作品,比如《怪奇物语》、《雷蒙·斯尼奇的不幸历险》等,展示了AI作为辅助工具,在数字绘景技术、人脸替换、3D动作捕捉中的便捷性。同时,她也提及了现阶段AI在影视制作中面临的最大挑战便是恐怖谷效应,目前我们看到的绝大部分后期效果还不能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但她相信随着时间的发展,以及投喂更多现成的艺术品和视频,AI也许能够跨越恐怖谷。


图源于哥PPT分享



1.4 Simon_阿文


最后一位嘉宾Simon阿文分享了自己是如何接触到AI创作并在微博上分享他的创作体验。当他首次接触AI工具时,他想到的是玩梗,做一些艺术品二次创作,比如调整蒙娜丽莎的年龄和表情、莫奈笔下的打工人如何摸鱼、早期没有WiFi的人、如何将大象塞进冰箱……这些有趣的“梗图”使他从PPT设计师破圈,成为了“野生的AI研究员”。他对比了以前的3D工作流和使用AI后的工作流,发现AI优化了整个流程,缩短了繁复的贴图工作和调研参考时间,使他对AI的未来图景是充满乐观的。他认为AI不会让他失业,而是让他早点下班。不过目前AI模型还是具有一定的商业局限性,版权问题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和完善的。


图源Simon_阿文PPT分享




在最后的圆桌讨论环节,四位嘉宾就“创作的自主性”、“如何定义AI创作的作品是艺术品”、“人类与AI的创作关系”、“AI作为工具,艺术家面对的挑战是什么”等话题展开了讨论,以各自对AI创作的理解与经验分享了不同的解读与见解。


第一期“来串门”完整回放可在艾厂视频号:AiiiiiArtCenter中观看。




主办方:艾厂人工智能艺术中心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艺术与人工智能实验室

合作媒体伙伴:IDEAT理想家|啲叻DEALERS|TOPYS

时间:周日6.19, 周日6.26, 周六7.2 下午3:00 - 4:30

主持人:艾厂:许沐瀚 (Ryan)|IDEAT理想家:大野



第二期预告



继以“人工想象力”为主题的aai艺术与人工智能国际论坛,第二期“来串门”研讨会将围绕着“技术探索”,探讨人工智能艺术创作实践中不可避免的技术壁垒、由Disco Diffusion所代表的技术应用在各行各业中相关的使用现状,以及未来在创作、产业升级、产品优化等方面带来的“人工想象力”的发展潜力。



6月26日

15:00-16:30







2.1 穆沛


曾任职于商汤研究院计算编译组的深度学习研究员、华为2012编译器与编程语言实验室。目前作为博士生,在爱丁堡大学继续深造编译器相关研究。长期关注AI应用、训练及推理的实际部署和算力的需求与挑战,持续探索AI在艺术创新的应用。



2.2 青柑普洱


中科院上海科技大学Tiamat人工智能艺术项目创始人之一,计算机视觉算法工程师,AI艺术创作者。坚信科技与艺术碰撞的浪漫,她致力于探索AI创作的未来与可能性,希望将该领域落地工具普及到大众身边,释放想象力,解放生产力。Tiamat人工智能艺术在一个月内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突破话题量近600万,不仅与载人航天等项目联动,同时也与传统艺术、数字藏品内容合作。



青柑普洱使用自研AI软件生成的作品



2.3 曾晨&鲜榨无责艺术


艺术家,90后新媒体视觉艺术新锐。作品主要关注虚拟时代概念在新语境中的存在性变化与交互及对真伪性的探讨,应用不同形式人工智能技术,试图探讨艺术与技术新的协同模式,近年在进行使用2.5d Sketches构建3d模型与generative 3d design衍生设计3d雕塑的尝试。作品曾登上外滩之窗,纽约梅赛德斯中心,中国电影博物馆,北京嘉德艺术中心,北京时代美术馆,上海外滩美术馆,北京今日美术馆,上海油罐乔空间,深圳木星美术馆,重庆原美术馆,腾讯北京总部等。



鲜榨的自我生成-人造人2.1 多流程衍生设计结果反求



2.4  JZ_打个比方


人工智能绘画生成技术钻研者,中科院上海科技大学Tiamat人工智能艺术项目管线研发。研究领域落脚于人工智能绘画生成技术与人机协同创作环境的智能驱动处,通过对人工智能绘画参数的深度研究,擅长利用精准的描述和参数调整技能以提升对disco diffusion等程序的画面可控性。通过直击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的技术难点,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制作了成体系的教学科普视频,微博视频累计播放量超过100万,b站播放数达近60万。



JZ_打个比方使用Disco Diffusion生成的作品



第三期预告



围绕着“人工想象力”的讨论和实践,以Disco Diffusion为切入点,将对人工智能艺术教育的多个维度进行探讨。话题囊括高校、机构和大众普及,由资深行业从业者深入探讨新兴技术、艺术交汇处教育实践的现状、机遇和挑战。



7月2日

15:00-16:30






3.1 俞同舟


俞同舟,现任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媒介与交互研究所所长助理、专任教师,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索尼半导体解决方案公司ToF AR内容开发专家顾问。着力于通过在现实虚拟连续统一体框架中创造智能物联网特有的未来主义对象,以增强人类。他的增强现实、混合现实、影像装置、球幕电影等作品相继在武汉、杭州、上海、伦敦、耶拿、巴塞罗那等多地参与展览及电影节播映。



漫步在潜在森林(VR项目)



3.2 疯景CrazyJN


中央美术学院国际学院特聘专业导师,中国电影美术学会CG艺术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多年深耕于CG创作,独立研发了3D立绘插画流程,并获2019暴雪嘉年华绘画奖项冠军。曾以游戏美术任职于迪士尼与GAMESTAR,作为自由画师与腾讯与网易等公司签约合作,现作为原创玩具设计和原型师与popmart,动物星球,御模道,EINstudio等公司签约合作。



担担九 - 渲染图背景使用Disco Diffusion生成



3.3 闫超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助理教授,DigitalFUTURES亚太区负责人与组委会成员,曾任教于中国美术学院及担任同济大学博士后研究员。作为DigitalFUTURES亚太区负责人,历年来通过组织工作营、会议、展览、出版等工作,推动数字建筑教育的全球共享与社会普及。研究关注从技术史、技术理论中挖掘当代数字设计与建造的创新性,探索历史语境下激进技术的当代再造,发表各类论文20余篇、著作6本。




FU Space展览-- MachineMade Digital Aura



3.4 李晓巧


李晓巧是香港浸会大学视觉艺术院助理教师及博士候选人,主要教学研究集中在移动影像与声音艺术编辑,及媒体艺术和 3D数码原型制作课程的教学工作。他的研究关注点集中于视觉影像的数字化转译。通过计算性技术生成图像,探讨视觉影像的智慧模拟方式、以及其方式类型与人体视觉环境形态的交叉反应。



重塑印痕:模拟与数码数据生成




TOPYS创意平台




内测活动



艾厂公教在Disco Diffusion模型的基础上,开发了一款汉化版AI艺术创作软件“AI聊天画室”。 


感兴趣的小伙伴,可添加艾厂官方微信aiiiii_info,加入相应AI艺术创作及内测创作活动讨论群组。


我们也将征集30名内测用户,并提供30分钟一对一的指导。对AI艺术感兴趣但因种种条件限制,尚未体验AI艺术创作的艺术家与爱好者优先。


为进一步支持中文人工智能艺术社区的发展,我们也已将软件在AGPLv3协议下开源(https://github.com/ryananan/ai-atelier),欢迎更多开发者参与并助力AI艺术的普及与发展。







策划:李茜、Ryan、刘赛赛

编辑:大野

撰文:Euphy

平面设计:孙文倩、AI作画软件Midjourney

项目协助:汪杉、张鑫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艾厂人工智能艺术中心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AI 人工智能 研讨会

21176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