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0
分享
- 从适老化改造设计看社会设计的实践内涵
-
原创 2022-06-24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社会设计至今尚未有广被认可的定义,但研究与实践领域大都认可其社会目的或社会价值的存在。西方古典哲学延续了亚里士多德对人类活动的三分类,即理论、制作与实践。传统上,设计作为一种“技艺”,缺乏目的性,是工具性的活动。但社会设计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以理解和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为基础,因此必然具备实践性。本文以一项适老化改造设计为例,从设计定位开始,逐步提出技术方案与解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对象从“物”,逐步被拓展为“人”和“社会系统”,揭示出“社会设计”中实践的必然性,以及可能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社会设计、适老化设计、社会系统、实践哲学
1
背景
社会设计近年来在我国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尽管研究者大都认可帕帕奈克的《为真实的世界设计》一书为社会设计的先声,但事实上,至今在研究领域都尚未有广受认可的定义。[1]之后的Whitely在《为社会设计》(Design for Society)一书中重申了帕帕奈克所提出的设计伦理问题,而Margolin则深入探讨了“社会设计”的过程[2],认为设计需要向社会学学习其研究过程与方法,用“社会模式”(Social Model)对工业革命以来形成的专业设计模式进行变革,如此才能捕捉到社会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实践。
与此同时,各种类型的社会设计的实践也在不断加深人们对社会设计的理解。如2018年,日本Good Design Award将金奖颁给了由寺庙住持所发起的“寺庙零食俱乐部”,在设计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在理论界,推测设计(Speculative Design)、预测设计(Anticipatory Design)、未来设计(Future Design)等观念兴起,由于其对社会性议题的关注,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如此,对社会设计的内涵、特征、方法的探讨变得愈加复杂。
本文将从老龄问题这一广被讨论的社会问题出发,对适老化改造设计从技术方案走向解决方案的内在逻辑进行梳理,以此对社会设计本质的实践性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实践性是社会设计的本质要素,是设计逐步摆脱专业技术主义,从“制作”[3]走向“实践”的必然结果。
2
适老化改造的研究现状
我国人口结构已经处于初步老龄化向老龄化[4]转型的过程之中。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达到18.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3.5%。根据国务院颁发的《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预计到2030年,我国老年人口占比将达到25%左右。[5]在应对老龄化问题的挑战时,我国推行的是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6]在国际层面,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了“健康老龄化”的观点,而促进健康老龄化的干预措施之一,就是“增强和维护内在能力”,而内在能力的发挥与老年人所处环境密切相关,“环境对功能发挥的影响甚至更大,是老年人能否完成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的最终决定因素,无论其内在能力处于何种水平”。[7]从微观到宏观的物理环境与社会环境,良好的环境支持与老年人保持高水平的功能、获得终生福祉具有直接关联。
因此,政策领域与研究领域,对适老化改造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2020年,民政部等九个国家部门发布了《关于加快实施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的指导意见》。2021年,中国残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13部门联合印发《无障碍环境建设“十四五”实施方案》,推动公共空间的无障碍建设,为特殊困难老人提供家居适老化改造,并且提供了适老化改造项目和老年用品配置清单。
与适老化改造和适老化设计为主题的研究主要来自两个领域,一是建筑与规划领域,侧重在技术标准、设计方案、改造策略等角度;二是社会学、公共卫生,以及少量建筑规划领域,侧重研究居民的适老化改造意愿、改造需求以及改造的实施路径等角度。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周燕珉教授团队于2011年出版了《老年住宅》一书,在我国养老政策的深入研究基础上,对老年人住宅的方方面面进行了系统阐述,并提供了改造与设计的实践案例作为参考。周教授早年在日本有长期的学习生活经历,因此大量吸收了已经进入深度老龄化的日本在适老化改造方面的经验与做法。近年来,周教授团队尤其注重对公众的知识普及工作,通过漫画手册以及新型传播平台,普及适老化改造的意义和做法。
北京大学医学部马晓雯等人的研究认为,我国在进入老龄化初期阶段之后,需要格外注意预防老年人跌倒,而研究表明,针对特定老年人的需求对居家环境的改造,可有效减少跌倒的发生,并且能提高老年人对环境安全性的自我感知,提高生活质量。但国内尚缺乏从养老服务的角度与建筑学改造相关联的研究,使得在居家养老服务中环境与服务呈现片段化,缺乏必要联系,难以整合有效资源,因此对适老化改造的实质推动举步维艰。[8]
然而,适老化设计与改造的问题却并不是单纯的建筑规划问题,如何使技术方案真正落实到公共空间与生活环境之间,成为适老化改造中最大的难题。大量研究表明,不同地区的老年人对适老化改造的必要性有一定的认知,但在目前阶段,由政府或社区自上而下的改造比例极低。在江苏省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有37.2%的受访者认为“资金问题”是进行适老化改造的最大难点。[9]
研究者对国外适老化改造的政策也进行了大量研究,试图寻求可供借鉴的有效模式。如《美国老年人法》对住宅适老化改造的支持经费不超过150美元,改造费用需要综合其他渠道的资金或者自费。[10]住宅适老化改造在日本称为“住宅改修”,是由照护保险支持并覆盖,所有65岁以上的国民都可以申请照护保险提供住宅适老化改造服务。照护保险会根据不同健康状况与日常活动能力给予差异化的服务与财政补贴,以及住宅适老化改造补贴。但照护保险对住宅适老化改造的最高限额是20万日元(约人民币1.5万元)。[11]高度老龄化的新加坡则推动了“乐龄易计划”,由政府给予补贴,费用从3房的125元新加坡币(成本的5%)到双层公寓的312.5元新加坡币(成本的12.5%)不等。预计有超过13万新加坡公民家庭从该计划受益。[12]但如果考虑到新加坡人口的老龄化程度,适老化改造仍然有很大推动空间。
在国内,部分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发达地区在逐步探索本土模式。如从2012到2015年,由上海市民政主导,福利彩票金资助,基层组织与社会组织具体实施,每年共推动1000户居民的“适老性改造”。这一模式解决了资金问题,但仍然面临很多挑战。如改造目标宽泛或内容模糊;公平普惠原则与个性化需求的冲突,等等。[13]同时,每年1000户的进度与老龄化的快速发展也难以匹配。
学者提出的建议包括,由政府建立专项资金直接支持;鼓励社会专业机构和个人投资养老设施,由政府购买服务;对多代同居家庭的住房进行税费优惠等。[14]也有学者提出三方共担的模式,由老年群体、开发商以及政府共同分担改造成本。[15]
从政策及文献研究的结果来看,适老化设计与改造的主要挑战不是设计问题,无论是国外的经验,还是本土的研究与实践,都有大量成果可用。最核心的难题在于如何实施,而实施的主要障碍一方面在于使用者支付能力或支付意愿不足以覆盖当下较高的改造成本,另一方面在于同时拥有设计专业能力和施工能力的机构过少。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还未达到发达国家标准之时,纯粹的市场化模式或纯粹的政府财政投入模式,都无法解决这一难题。需改换思路,搭建适老化改造的服务系统,探索适合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特征的、可供推广的模式。
3
研究对象、研究问题与设计定位
居家适老化改造的空间特征以及使用者需求具有极高的个性化特征。本课题从空间和使用者两个方面进行了明确界定,以缩小研究范围。首先,对适老化改造的空间进行聚焦。在家居适老化改造的过程中,大量研究表明,老人跌倒最常发生的是住宅中的卫浴空间。一项针对北京地区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需求的调研表明,在卫生间中进行基础的适老化改造需求占比最高。[16]另一项针对我国五个典型大城市中的中高龄独居老人的适老化改造需求的调研显示,独居老年人对卫生间的改造需求高居第一,大于楼梯和厨房。[17]北京一项对6个小区空巢老人跌倒原因的调研显示,40%以上的跌倒都发生在室内的厕所中,时间上则主要是夜间。[18]
因此,从空间来看,当前常规卫浴空间的潜在风险最大,对其进行适老化改造最具必要性。在改造的成本有限、既有住宅的施工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以最短的时间完成卫浴空间的基础改造,可以达到成本收益最大化的结果。
我国将60岁以上的人群统称为老年人,但老年人实际上具有极大的多样性。从年龄上看,有低龄、高龄老年人;从身体机能来看,有失能老人、半自理老人、完全自理老人(活力老人);从健康状况来看,很多具有完全自理能力的老人,也有较高比例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心脏病等。老年人个性化的特征带来的极大个性化的需求,始终是适老化设计与改造中的最大挑战。
“十三五”时期,我国的人均预期寿命已经达到了77岁。但我国人均健康预期寿命只有68岁,这两个关键指标之间差了近9年。[19]2019年的数据显示,超过1.8亿老年人患有慢性病,患有一种及以上慢性病的比例高达75%,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约4000万。[20]高龄老人自理能力下降、失能与半失能的概率最高,是老龄问题的重点与难点之一。[21]另一方面,研究表明,健康的老年人尽管寿命较长,但预期的累积医护费用支出与不健康的人相近。所以针对65岁以下的人的健康措施,可以在改善他们年老以后的健康与寿命的同时不增加他们的累积医护费用。[22]处于老年早期的人群,通过加强体育锻炼、改变生活方式、改善周边环境等措施,可以提升健康水平,延长健康寿命年限,保持自理生活状态,不仅能够极大地提高自身生活质量,也可以减少个人及全社会健康医疗费用的支出。
从预防优先的角度来看,以具备完全自理能力的老人为对象,改善他们的生活居住空间质量,避免或减少意外跌倒的发生,延长老年人健康寿命,具有最佳成本收益比。
如果将适老化改造的所有环节拆分来看,主要分为意愿、资金、知识(改造方案)、硬件、施工五个部分。从相关研究以及实践的初步探讨来看,五个环节中,适老化改造所需硬件产品(如扶手等)市场化程度较高,而其他四个环节情况不一。
图1.适老化改造的市场模式
适老化改造的设计方案,即“知识”,是解决方案中的关键一环,但对于专业研究人员而言,除了极少数极端条件下的极端使用情景之外,常规家居环境的适老化改造设计不存在技术难题。难点在于相关的知识普及度不够,其他非专业设计或施工人员无法掌握,绝对数量稀缺的专业设计人员无法提供一对一的咨询或指导服务。如果要以相对低成本的方式解决大部分自理老人的卫浴改造需求,可行的路径是大规模普及适老化改造的基本原理和设计原则,大规模培养具有基本知识的准专业人才。因此,面向大众的科普性设计,是本研究的基础环节。
图2.适老化改造的补贴模式
但设计方案仅仅是解决方案的一部分,需要通过对硬件产品的选配,以及最后的施工才能完成。从供应端来看,专业人员(如研究人员)和专业机构(如养老机构)的知识充分,但却往往不掌握施工(服务)能力;而具备施工能力的普通改造机构却不拥有适老化改造专业知识。同时拥有知识和服务能力(施工)的机构目前数量极少,因此费用较高。从使用者角度来看,意愿和资金相对不足,意味着市场规模较小。这几个环节相互制约:高成本抑制了改造意愿,而需求不足又无法刺激市场供给,潜在供应者无法通过规模化来降低成本。因此,在经济发展水平跟不上老龄化发展速度之时,须通过系统方式对其进行分析,并以系统创新的方式进行解决。
图3.小型卫生间常见空间排布,面积:3.6平方米(淋)浴厕洁
因此,本课题以自理老人的卫浴适老化改造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设计的方式,为卫浴适老化改造提供解决方案。在解决方案中,面向大众的普及型设计指导手册是主要的技术方案。最终,通过重构适老化改造的社会服务系统,探讨适合我国当下社会经济条件的解决方案。
4
技术方案:适老化卫浴改造指导手册
适老化改造,包括家庭卫浴空间的改造,已经有相对较为成熟的技术方案,如周燕珉教授主编《老年住宅》中,有单独章节讲解卫生间的适老化设计。但是,在我国已经经历了快速的城市化进程,未来城市建设的主要模式是存量改造时,人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既有住宅的改造。在老龄化问题尚不突出之时,住宅建设缺乏相应的前期规划与设计,因此改造的需求与难度远远大于从零开始的规划与设计。
在明确本课题的基础任务之后,我们采用了多种方式开展研究,包括文献研究、实地调研、用户访谈等。结合一手研究与二手研究,对适老化改造过程中的空间问题、使用者需求、典型情境等进行匹配。在理解问题的基础上,化繁为简,梳理适老化改造指导手册的基本原则。
1.空间研究:我国常规的卫浴空间类型
文献研究表明,老人摔倒最常出现的是家庭中的卫浴空间。但作为家居空间的一部分,卫浴空间形式多样,大小不一,在家居空间的整体布局中各不相同。因此,需要对我国常见住宅中的卫浴空间进行抽象,寻求不同尺度的卫浴空间的相似性,在个性化的卫浴空间中找出规律性。
从上世纪90年代末期,我国开始全面推行商品房制度之后,住建部等政府主管部门在不同时期发布了《住宅设计规范》(即GB50096),从1999年至2021年已修改若干版本,是我国住宅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其中包括了卫生间设计的强制性要求。在强制性标准之上,开发商仍然有较大的自由设计空间。根据周燕珉《老年住宅》对套内卫生间的空间研究相关成果[23],以最具典型性的小型卫生间为例进行了空间适老化设计。
2.使用者及需求研究
完全自理老人在生理、心理、认知等各方面都有特定的发展规律,在卫浴空间中的如厕、沐浴与盥洗行为会面临各种问题。研究组以老人的常规行为作为线索,采用实地调研、用户访谈等研究方式,甚至,在获取老人与老人家庭的许可之后,采用动作捕捉仪进行动作记录,最终以用户旅程图等形式,对老人的如厕、沐浴、盥洗三个主要行为过程进行了梳理。
图4.老年人如厕行为分析
图5.老年人沐浴行为分析
图6.老年人盥洗行为分析
由于定性研究在样本数量上的欠缺,为获取更广泛的需求,提高方案的适用性,研究组针对老年人慢性病进行了聚类分析,在此基础上,广泛搜集资料,梳理当下常规解决方案,并对现有方案的优势和潜在问题进行汇总。
通过上述调研、梳理与分析可发现,对于活力(自理)老人而言,卫浴中的常规需求都可以得到相对低成本的解决方案,但在“紧急呼救”这一关键问题上,由于必须有精细的社会服务系统的支持,很难以纯硬件模式加以解决。
图7.老年人常见慢性病与卫生间痛点、需求分析
3.空间适老化科普设计:指导手册与导则
在对常规卫浴空间、人的行为模式与需求的研究基础上,课题组最终提出了空间适老化改造的科普设计方案,方案围绕着自理老人的常规需求,以包括老人在内的社会大众为科普对象,以指导手册的形式对改造设计方案进行逐条解释。
图8.老龄卫浴适老化改造手册目录
手册首先对空间改造的整体要求进行分类介绍,包括布局原理、门、地面、通风、照明等基本要素,并对关键辅助设施扶手进行了重点解释。之后,对盥洗、如厕和淋浴区的改造要点进行了逐条解释。
图9.老龄卫浴适老化改造地面防滑设计
由于手册的设计定位是既有空间的低成本改造,尽量避免大规模施工,因此,选用的各项设施、产品均为市场上容易获得的常规产品。研究组成员在查询文件的基础上,对所选择的产品进行比对测试,以最佳结果为推荐方案。
图10.老龄卫浴适老化改造如厕扶手设计
手册同时将不具备适老化设计专业知识的常规施工机构作为科普对象,考虑在现实场景中,施工是最后的改造环节,而目前我国的专业适老化改造机构极为稀缺,质量验收更无从谈起,因此,方便常规施工机构按图操作,老人、老人亲属或其他相关人按图验收,也是本手册的重要目标。
4.配套产品清单
为了方便老人或老人亲属自行进行改造,同时为了大幅度缩减改造费用,研究组对市场上的现有产品进行了梳理、对比和选择,对必需的产品进行了整理和推荐,其中包括各种类型的扶手、浴凳、防滑产品等,为各项产品标明材质、规格、合格产品的常见价格区间。如此,老人在亲属或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可以合理选购,减少因信息不对称带来的经济损失。
图11.老龄卫浴适老化改造常见产品清单
5
解决方案:社会系统创新设计
以适老化改造的设计指导手册和产品清单,将适老化改造的基本专业知识进行大众普及,可以有效解决专业人员和专业机构不足的现实困境。但是如前所述,完整的解决方案包括三个部分:知识、产品与施工。一方面,科普手册为扩大适用性,必然忽略个性需求,但在现实生活中,需要进行适老化改造的空间形形色色,不仅有新建单元楼公寓,也有胡同区平房、筒子楼、农村自建房等。使用者有可能是健康自理老人,也有患有较为严重的慢性病,但仍然独居的老人。手册在改造技术方案方面的不足毋庸置疑。另一方面,在专业改造机构的总量供给不足时,知识、产品与施工这三个环节是断裂的,大多数老人或老人亲属无法自行完整整合过程。
除了供应端的问题之外,老人自身改造意愿不足,支付能力或支付意愿有限,也是适老化改造难以进行大规模推广的重要原因。须将意愿、金钱、知识、产品、施工进行系统考虑,针对这五个环节,以系统创新的方式,提出完整的适老化改造解决方案。
通过前期文献研究和课题组的实地调研,得到的初步结论是市场模式和补贴模式目前在我国都无法大规模普及,必须以社会创新来重构社会组织系统。社会创新设计,是通过社会角色的重新联系,构建新的社会系统,来解决传统模式无法解决的问题。[24]
1. 确定与适老化改造相关的社会角色
在大多数的相关研究中,研究者与设计者关注的对象集中在使用者,即老人群体。但如果从社会创新设计的角度来看,老人的社会网络往往是最重要的社会资本。寻求最终使用者之外的其他社会角色的参与,将是完整的“解决方案”的关键部分。
图12.老龄卫浴适老化改造的需求者主导模式
在老人的社会网络中,子女及近亲晚辈是最重要的角色。尽管近三四十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观念也受到了很大冲击,但总体而言,老年人与子女之间仍然具有极强的家庭纽带。有学者研究表明,在高昂的房产价格以及抚养婴幼儿的压力之下,中国正在经历一个“再家庭化”的过程,通过代际合作的方式来共同解决问题。[25]同时,尽管父母与子女同住的比例在逐步下降,但是同住或分居但步行10分钟之内的比例仍然较高。[26]可见,当下老年人群体与子女一代的关系仍较为紧密,老人子女可以成为适老化改造中的重要角色。老人子女对适老化改造意识的提升、行动意愿的激发、费用上的支持都至关重要。同时,年轻一代在获取知识与信息方面的能力相对较高,是适老化改造的解决方案中最为宝贵的社会资源。
在老龄化问题得到全面重视之后,全国城乡社区开始不同程度地探讨社区居家养老的模式。近年来,我国已经在200多个地区开展居家与社区养老试点。[27]包括日间照料中心、家庭养老床位等多种形式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将逐步在各地铺开。在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中,最基层的政府部门,即社区居民委员会是背后的协调者和组织者。此外往往会因地制宜,引入不同性质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而无论其采用何种商业模式,都有可能成为适老化改造中的重要一环。因此,具备组织协调能力的基层政府部门,具备专业服务能力的养老机构,都可成为适老化改造系统中的关键要素。
除了老人子女、社区、社区养老机构之外,部分商品房小区中的物业也具有较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由于其拥有常规的维修能力,可以成为改造施工中的积极力量。
此外,我国城乡各地都有大量具备常规施工能力的个人或机构,如果能够获得相对专业的施工指导,那么,他们将成为解决施工难题的最主要力量。
2.构建适老化改造的社会服务系统
跳出“老人”这一单一群体,围绕老人的社会关系,可以找到潜在的多种社会角色,包括子女(或其他亲属)、社区、社区养老机构、物业、施工单位等。通过社会网络组织,将这些潜在要素进行有效整合,可提出多种系统设计方案。
图13.老龄卫浴适老化改造的社区主导模式
3.适老化改造线上社区平台
在我国,线上交流平台已经广泛普及,通过线上平台查询日常衣食住行的相关知识与信息,已经成为极为普遍的生活方式。在相对专业的不同领域,也有大量乐于分享的专业人士或具备较高专业水准的业余爱好者,与短视频的发展趋势结合,实际上是提供了公开免费的社会化知识平台。尽管适老化改造问题尚未被广泛关注,但假以时日,大众意识不断提升之后,以各种方式亲身实践的群体也会越来越多。适老化改造的空间复杂性、需求个性化的特征,尤其需要广泛社会力量的参与,通过知识与信息的分享,可以帮助更多的潜在需求者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当前,我国的公有社交平台或垂直领域平台都欣欣向荣,在已有平台上开设适老化改造的频道,不断积累知识,筛选推荐相关厂商、施工方等,可以以较低成本的形式,快速推广适老化改造的实施。
图14.老龄卫浴适老化改造交流平台概念设计
6
从制作走向实践:社会设计的必然路径
1972年,帕帕奈克在《为真实的世界设计》一书中,呼吁设计师从为消费和市场设计,转向真实的社会需求,为更好的社会福祉设计。半个世纪过去,这一理念被越来越多的设计师接受,逐步成为广泛认可的设计伦理。然而,如何从理念走向行动,为社会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却仍然是设计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其原因,一方面在于传统设计以“物”为对象的理论架构,与“抗解问题”自身的复杂性之间的脱节[28];另一方面,在于社会问题本身是超越任何单一学科的系统问题。尽管难度巨大,但意识到技术方案不等于解决方案,可能是行动的第一步。在系统性的解决方案中,空间设计、服务设计、产品设计都属于传统设计范畴,而在社会系统创新的过程中,新的设计理念与方法也在不断涌现,这正是设计在未来可介入的无限空间。
在西方古典哲学中,亚里士多德首次将人的活动划分为理论、制作与实践这三种不同的形式,分别对应的是形而上学、技术与政治伦理活动,他强调“制作不同于实践”[29],制作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而实践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实践所依据的逻各斯是明智,而制作依据的逻格斯是技艺。制作与道德无关,同时缺乏目的性,“完成的器物则自身是一个目的”[30],因此必然受制于他物,是工具性的活动。
从设计带上了“社会”这一定语开始,就意味着被视为“制作”的活动开始有了实践性,即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并具备了外在的目的性。尽管在设计哲学中,研究者往往更关注古希腊哲学中理论/实践的二元区分[31],但实际情况是,制作与实践的区分或能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设计在历史上的变迁及其内在逻辑。而实践哲学在近代的兴起、压抑与复兴,对“实践”领域中的新角色“设计”在当下的行动与反思,也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
[2]Margolin V, Margolin S. A“ Social Model” of Design: Issues of Practices and Research[J], Design Issues. Vol18. No.4(Autumn, 2002). pp.24-30.
[3][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M],廖申白译注,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第186页。
[4]AgedSociety,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在14%到20%。
[5]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1/25/content_5163309.htm
[6]《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9〕5号.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4/16/content_5383270.htm
[7]世界卫生组织:《关于老龄化与健康的全球报告》,2016年,第30页。网址: https://apps.who.int/iris/bitstream/hand
le/10665/186463/9789245565048_chi.pdf;sequence=9
[8]马晓雯、杜佳敏、谢红:《基于居家养老服务的适老化改造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6年第12期,第1708—1711页。
[9]刘剑:《住房适老化改造的困境与规划管理对策》[J],《规划师》,2017年第3期,第15—19页。
[10]同[8]。
[11]司马蕾:《发达国家住宅适老化改造政策与经验》[J],《城市建筑》,2014年第3期,第41—43页。
[12]姚栋、徐蜀辰、李华:《住宅适老化改造的目标与内容——国际经验与上海实践》[J],《城市建筑》,2017年第5期,第9—13页。
[13]同[12]。
[14]同[9]。
[15]吴翔华、刘聪、於建清:《住房适老化改造意愿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南京市老年群体调研》[J],《调研世界》,2017年第3期,第15—19页。
[16]韩涵:《北京地区老年人身体情况与居家适老化改造需求调研报告》[J],《华中建筑》,2018年第9期,第57—61页。
[17]王依明、蔡学泉、李斌:《中高龄独具老年人的住宅改造需求与影响因素——基于我国五个典型大城市的调查》[J],《新建筑》,2018年第6期,第122—126页。
[18]唐大雾:《老年人跌倒原因及室内设计对策研究》[J],《城市建筑》,2015年第1期,第32—34页。
[19]王建业:《当务之急延长国人健康预期寿命》[EB/OL],《南方都市报》,2021-10-18。https://www.163.com/dy/article/GMJ968PR05129QAF.html.
[20]国家卫健委:《中国人均预期寿命77岁,健康预期寿命68.7岁》,网址: https://www.guancha.cn/politics/2019_07_30_511487.shtml.
[21]北京大学健康老龄与发展研究中心:《全国老年人口健康状况调查研究》,网址:http://chads.nsd.pku.edu.cn/yjxm/zglnjkyxysgztc/index.htm
[22]Didem Bernard, Cathy Cowan, Thomas Selden, Liming Cai, Aaron Catlin, and Stephen Heffler. Reconciling Medical Expenditure Estimates from the MEPS and NHEA, 2007[J]. Medicare & Medicaid Research Review 2012: 2(4).
[23]周燕珉、程晓青、林菊英、林婧怡:《老年住宅》[M],北京:中国建筑工
业出版社,2018。
[24]钟芳、[意]曼奇尼:《社会系统观下的社会创新设计》[J],《装饰》,2021年第12期,第40—46页。
[25]吴小英:《去家庭化”还是“家庭化”:家庭论争背后的“政治正确”》[J],《河北学刊》,2016年第9期,第172—178页。
[26]杨舸:《社会转型视角下的家庭结构和代际居住模式——以上海、浙江、福建的调查为例》[J],《人口学刊》,2017年第2期,第5—17页。
[27]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社区居家养老如何实现》,网址: http://www.mca.gov.cn/article/xw/mtbd/202107/20210700035320.shtml.
[28]同[24]。
[29]同[3]。
[30]同[3]。
[31]Anne-Marie Willis ed. The Design Philosophy Reader[M]. London: Bloomsbury, 2019.
《装饰》杂志欢迎您的来稿
E-mail:zhuangshi689@263.net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A431 中国装饰杂志社编辑部
电话:010-62798189 010-62798878
邮编:100084
官网:http://www.izhsh.com.cn
建议邮件 书信亦可
在微信中回复“投稿”即可获得投稿须知
投稿1.5月后可致电(010-62798878)查询初审结果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装饰杂志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