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来串门 | 艺术教育如何应对日新月异的AI创作模型

原创 2022-07-01


你遇见对人工智能最离谱的误解是什么?

如何让AI创作变得更普惠,降低AI艺术与教育的入门门槛?





受科幻小说、媒体报道和流行文化的影响,AI时而化身神秘智慧,时而成为玩梗符号,因此人工智能在大众层面常处于不可捉摸的状态。随着DALL·E 2 、Disco Diffusion等AI模型的推出,AI艺术的创作门槛也逐渐降低,使更多人深入接触到AI,并经历了“去神秘化”的过程,关于AI审美与创作教育的探讨也随之而来。



面向对人工智能艺术感兴趣的小伙伴,艾厂人工智能艺术中心与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艺术与人工智能实验室(aai)联合IDEAT理想家、啲叻DEALERS和TOPYS共同发起“来串门”三期研讨会,与各领域的人工智能艺术创作者们,探索应用实践过程中的奇思妙想与无限可能。




围绕着“人工想象力”的讨论和实践,以Disco Diffusion为切入点,将对人工智能艺术教育的多个维度进行探讨。话题囊括高校、机构和大众普及,由资深行业从业者深入探讨新兴技术、艺术交汇处教育实践的现状、机遇和挑战。



7月2日

15:00-16:30






3.1 俞同舟


俞同舟,现任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媒介与交互研究所副所长、专任教师,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索尼半导体解决方案公司ToF AR内容开发专家顾问。着力于通过在现实虚拟连续统一体框架中创造智能物联网特有的未来主义对象,以增强人类。他的增强现实、混合现实、影像装置、球幕电影等作品相继在武汉、杭州、上海、伦敦、耶拿、巴塞罗那等多地参与展览及电影节播映。



漫步在潜在森林(VR项目)



3.2 疯景CrazyJN


中央美术学院国际学院特聘专业导师,中国电影美术学会CG艺术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多年深耕于CG创作,独立研发了3D立绘插画流程,并获2019暴雪嘉年华绘画奖项冠军。曾以游戏美术任职于迪士尼与GAMESTAR,作为自由画师与腾讯与网易等公司签约合作,现作为原创玩具设计和原型师与popmart,动物星球,御模道,EINstudio等公司签约合作。



担担九 - 渲染图背景使用Disco Diffusion生成



3.3 闫超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助理教授,DigitalFUTURES亚太区负责人与组委会成员,曾任教于中国美术学院及担任同济大学博士后研究员。作为DigitalFUTURES亚太区负责人,历年来通过组织工作营、会议、展览、出版等工作,推动数字建筑教育的全球共享与社会普及。研究关注从技术史、技术理论中挖掘当代数字设计与建造的创新性,探索历史语境下激进技术的当代再造,发表各类论文20余篇、著作6本。



FU Space展览-- MachineMade Digital Aura



3.4 李晓巧


李晓巧是香港浸会大学视觉艺术院助理教师及博士候选人,主要教学研究集中在移动影像与声音艺术编辑,及媒体艺术和 3D数码原型制作课程的教学工作。他的研究关注点集中于视觉影像的数字化转译。通过计算性技术生成图像,探讨视觉影像的智慧模拟方式、以及其方式类型与人体视觉环境形态的交叉反应。



重塑印痕:模拟与数码数据生成



主办方:艾厂人工智能艺术中心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艺术与人工智能实验室

合作媒体伙伴:IDEAT理想家|啲叻DEALERS|TOPYS

时间:周日6.19, 周日6.26, 周六7.2 下午3:00 - 4:30

主持人:艾厂:许沐瀚 (Ryan)|IDEAT理想家:大野


腾讯会议:646-318-481


直播平台:


由左至右依次: Bilibili:艾厂人工智能艺术中心|视频号:AiiiiiArtCenter|视频号: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视频号:IDEAT理想家|视频号:TOPYS创意平台



第二期“技术探索”回顾



在6月26日举办的第二期“来串门·技术探索”研讨会上,穆沛、曾晨、JZ_打个比方和爱睡觉的小熊猫(青柑普洱因突发状况无法出席)四位嘉宾,从业界视角出发,探讨了人工智能艺术创作实践中不可避免的技术壁垒及其未来的发展潜力。在圆桌讨论环节,嘉宾们也对人工智能领域近期的热点议题进行了讨论。



1. 曾晨&鲜榨无责艺术


新媒体视觉艺术家曾晨分享了不同作品中他使用到的创作技术与玩法。在与AI配合创作的过程中,他尽可能让大部分精力专注于最核心的创作部分,一些繁杂的工作则交由AI处理,使他的工作流更为简单与便捷,因此,AI绘画模型成为他常用的创作手段之一。他在2019年首次尝试文本生成图像的工具,将生成的视觉元素用3D雕塑的形式再现;2020年他使用了衍生设计(Generative Design)创作了一系列作品,通过参数化的建模工具去填充被拆解的雕塑。在其“饕餮”(2021)的作品中,他先制作出骨骼,再用AI图像生成工具填充皮肤,由此复原出了饕餮的形象。随着算法的不断优化,他也将类似的手法用于重塑人的骨架,生成的结果也更具美感与实用。不同的玩法会导向不同的结果,曾晨在不断尝试新的软件与操作逻辑中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创作手段。


图源曾晨PPT分享



2. JZ打个比方


人工智能绘画生成技术钻研者JZ打个比方,同时也担任中科院上海科技大学Tiamat人工智能艺术项目管线研发工作。他在研讨会中用沙画类比Disco Diffusion的生成逻辑——Disco Diffusion在生成图像时会先出现如沙子一样的噪点,这与沙画的创作是逐渐从看似杂乱的沙粒噪点中生成图像的过程类似。这是Disco Diffusion背后的扩散模型,在逆向扩散的过程从噪点中构造图像的内容,输入的描述文字决定了图像中会出现的物体。AI艺术创作者的文字描述,则犹如沙画师手中的沙粒一般决定了画面中事物的呈现。不同于使用底图作为初始图像以控制画面细节等较为讨巧的方式,他选择钻研模型技术背后的原理,从模型参数、使用的描述语句去精确控制画面。


图源JZ打个比方PPT分享



3. 穆沛


穆沛主要研究编译器相关领域,曾任职于商汤研究院计算编译组的深度学习研究员、华为2012编译器与编程语言实验室。他分享了AI应用在实际场景中的技术瓶颈与问题。如JZ打个比方在分享时提到的,AI应用的创作者会从深度学习中调整合适的参数进行创作。但这样的创作,当面临商业化应用或落地时,需要考虑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例如,成功运行一个相对复杂的模型需要更好的处理器、芯片以及用于实际执行的指令等。因此,穆沛的工作着力于在框架和处理器、芯片之间搭建桥梁,使先进的模型得以更快速更准确地推理出理想的结果。


图源穆沛PPT分享



4. 爱睡觉的小熊猫


AI创作者爱睡觉的小熊猫介绍了中科院上海科技大学Tiamat人工智能艺术项目和落地项目,比如生成中国网红人脸、与奥克兰大学合作的AR虚拟展览、与AI绘画爱好者建立虚拟社区等等。与Disco Diffusion等模型不同的是,目前处于内测阶段的Tiamat具有中文架构的优势,并在Disco Diffusion的模型上进行了改进与更换训练的数据集,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直接发送中文关键词或古诗词,机器人随后会传回生成的图像,其结果也更贴近大众的审美。Tiamat同时也开发了不同风格的管线,例如研发的国风装饰管线,近日也运用于与知造局合作的故宫中轴线等项目。小熊猫也分享了她使用Tiamat的两种创作方式,一种是直接生成,另外一种则是借助3D建模,使用渲染的图像作为初始图像以控制生成的图像。她认为,基于操作的便捷性与高效的生成时间,Tiamat为创作者提供了不断涌现的灵感源泉。


图源爱睡觉的小熊猫PPT分享


有限的训练数据集与人类附着的偏见导致了AI模型审美上的趋同性,在圆桌讨论环节,嘉宾们探究了“创作者能否从数据集中形成个人审美”,“数据集的质量是否为结果设定了范围框架”,以及“画风抄袭”等问题。如何输入具有意象的关键词成为许多AI初期创作者的棘手难题,嘉宾们根据个人创作经验分享了使关键词更精确的方法,帮助初试者快速上手。这个话题也延伸出如何建立具有中文特色的数据集,丰富中文语境下的创作可能,以及数据集在技术层面、商业应用、法律道德上会面临什么样的困境。嘉宾们通过自身的创作经验、研究方向或技术背景,从AI创作的应用层面解释了AI模型的生成原理,为AI艺术领域的运用场景和发展前景提供了更多探讨分析,给予AI艺术初学者更多的灵感和启发。



“来串门”系列三期研讨会的回放,可从艾厂人工智能艺术公众号 -> 视频号(AiiiiiArtCenter) -> 直播回放中观看。其中包含第二届aai艺术与人工智能国际论坛的全程回放。






内测活动与艾厂社群



感谢大家对本次研讨会的支持,我们创建了用于AI相关内容讨论的社群,分享艾厂最新的活动、展览、人工智能理论、研讨会、讲座,欢迎大家的加入。


同时,艾厂公教在Disco Diffusion模型的基础上,开发了一款汉化版AI艺术创作软件“AI聊天画室”。感兴趣的小伙伴,可添加艾厂官方微信aiiiii_info,或扫描微信群二维码,加入相应内测创作活动和艾厂讨论群组。


我们也将征集30名内测用户,提供30分钟一对一的指导。对AI艺术感兴趣但因种种条件限制,尚未体验AI艺术创作的艺术家与爱好者优先。


为进一步支持中文人工智能艺术社区的发展,我们也已将软件在AGPLv3协议下开源(https://github.com/ryananan/ai-atelier),欢迎更多开发者参与并助力AI艺术的普及与发展。




策划:李茜、Ryan、刘赛赛

编辑:大野

撰文:汪杉、Euphy

平面设计:孙文倩、AI作画软件Midjourney

项目协助:汪杉、张鑫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艾厂人工智能艺术中心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科技艺术 艺术教育

17879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