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0
分享
- 香港故宫即将开幕,这些国宝要亮相了
-
2022-07-01
香港故宫地处西九龙这一最好地段,坐拥维多利亚港无敌海景。开幕展由香港故宫与故宫博物院共同策展,900多件来自故宫博物院的珍贵文物,将于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七个开幕展展出,其中166件属国宝级别,其中不少藏品是首次赴香港展出,数量和珍贵程度史无前例。此外香港故宫的特别展览也会展出由巴黎卢浮宫借出的十三件珍贵藏品。
7项开幕展览分别为:
“紫禁万象:建筑、典藏与文化传承”(第1展厅);
“紫禁一日:清代宫廷生活”(第2展厅);
“凝土为器:故宫博物院珍藏陶瓷”(第3展厅);
“龙颜凤姿:清代帝后肖像”(第4展厅);
“器惟求新:当代设计对话古代工艺”(第5展厅);
“国之瑰宝:故宫博物院藏晋唐宋元书画”(第8展厅);
“驰骋天下:马文化艺术”(第9展厅),
涉及故宫从皇家宫殿到博物馆的历史、宫廷生活、中国陶瓷、古代工艺和书画等多种题材。有些国宝可在此抢先一看。
《洛神赋图》宋代摹本
被乾隆定为“洛神赋第一卷”的《洛神赋图》是东晋顾恺之的画作,原《洛神赋图》卷为设色绢本,是以曹魏大诗人曹植的著名诗篇《洛神赋》为题材创作的巨幅绢本着色画卷,现已失。现主要传世的是宋代的四件摹本,分别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二件)、辽宁省博物馆和美国弗利尔美术馆。故宫博物院的两件人物形象基本相似,只不过景物有一繁一简之分。
全卷分为三个部分,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时空中自然地交替、重叠、交换,而在山川景物描绘上,无不展现一种空间美。
定窑白釉孩儿枕
位于二楼第三展厅的展览题为“凝土为器:故宫博物院珍藏陶瓷”,展出169件故宫博物院借出的珍贵陶瓷,其中66件属国家一级文物。展览分为故宫藏品中的名品、新石器时期至元代陶瓷精品,以及明、清御窑瓷器三部分。其中一件展品是北宋时期的白釉孩儿枕,由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定窑烧造,同类传世品极为罕见。这也是故宫博物院藏品最著名的收藏之一,此次将在香港故宫展出三个月。
定窑白釉孩儿枕,宋,高18.3厘米,长30厘米,宽18.3厘米。 枕作孩儿伏卧于榻上状,以孩儿背作枕面。孩儿两臂环抱垫起头部,右手持一绣球,两足交叉上翘。身穿长袍,外罩坎肩,长衣下部印团花纹。榻为长圆形,四面开光,正面开光内印螭龙纹,背面开光内光素,两侧开光内印如意云头纹,开光之间亦以如意云头纹为饰。通体施牙白色釉,底素胎无釉,有两个通气孔。
古人喜欢使用玉枕、瓷枕,因为玉、瓷可以爽身怡神,甚至有“明目益睛,至老可读细书”的作用。宋代瓷枕盛行,南北方瓷窑普遍烧造,种类繁多,造型丰富。品种有白釉(白釉划花、白釉珍珠地划花、白釉剔花、白釉黑花)、黑釉、青釉、青白釉、黄釉、绿釉、三彩等。造型有长方形、八方形、银锭形、腰圆形、如意形、虎形、狮形、孩儿形等。
北宋米芾的行书
《研山铭卷》
米芾《研山铭》,绢本手卷,行书,卷纵36厘米,横136厘米,用南唐澄心堂纸书写行书大字三十九个。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研山铭帖》是米芾书法精品中的代表作。此帖沉顿雄快,跌宕多姿,结字自由放达,不受前人法则的制约,抒发天趣,为米芾大字作品中罕见珍品。
此手卷流传有序,曾经入北宋、南宋宫廷。南宋理宗时,被右丞相贾似道收藏。递传到元代,被元代最负盛名的书画鉴藏家柯九思收藏。清代雍正年间,被书画鉴赏家、四川成都知府于腾收藏。及至近代,令人慨叹,竟流落日本。直到2002年,国家文物局成功以2999万元人民币竞购此作,入藏故宫博物院。此次为《研山铭》首度于境外展出。钤印有:内府书印(三次)、宣和、双龙圆印,贾似道,玉堂柯氏九思私印等二十多方。
兰亭八柱之
《唐虞世南(传)行书摹兰亭序帖卷》
《虞摹兰亭序》卷,唐,虞世南摹,纸本,行书,纵24.8厘米,横57.7厘米。卷的本质地为白麻纸,系唐代物,一些字有明显勾笔痕迹,当属唐人勾摹本。此卷直至明代,一直被认为是褚遂良摹本,后董其昌在题跋中认为“似永兴(虞世南)所临”,后世就改称为虞世南摹本,清代梁清标还在卷首题签“唐虞世南臨禊帖”。因卷中有元代天历内府藏印,故亦称“天历本”。
卷用两纸拼接,各14行,排列较松匀,近石刻“定武本”。但点画与褚遂良摹本相近,点画较圆转,少锐利笔锋。勾描的墨色清淡,气息古穆。据考证,此本当为唐代辗转翻摹之古本。
卷中共有宋、明、清诸家题跋、观款17则,钤印104方,另有半印5方。其中前拼纸上所钤元内府“天曆之寶”朱文印、后拼纸下所题小楷“臣张金界奴上进”一行,均真。后隔水所钤宋内府印,以及第一尾纸上宋代魏昌、杨益题名和明初宋濂跋均系后配。以后接纸上的明人题跋、观款,均真。
此卷历经南宋高宗内府、元天历内府、明杨士述、吴治、董其昌、茅止生、杨宛、冯铨,清梁清标、安岐、乾隆内府等处收藏。曾著录于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张丑《真迹日录》、《南阳法书表》、汪砢玉《珊瑚网·书录》,清吴升《大观录》、安岐《墨缘汇观》、阮元《石渠随笔》及《石渠宝笈·续编》等书。清代刻入“兰亭八柱”,列为第一。
宋徽宗《雪江归棹图卷》
《雪江归棹图》(局部)
这是一幅描绘冬日雪景的山水画。画面起首远山平缓,进入中段以后,山势渐渐高耸,转而趋于平缓,整幅画面富有高低错落的节奏感,使观者仿佛身临其境,坐于舟船中,沿江眺望窗外时时变换的景色,充分展示了长卷绘画的特点和魅力。全卷用笔细劲,笔法流畅,意境肃穆凝重,代表了宋徽宗时期画院的艺术水平。此图曾经清乾隆内府收藏,《石渠宝笈·续编》等书著录。
南宋画家赵伯驹
《江山秋色图》
《江山秋色图》卷,宋,赵伯驹绘,绢本,设色,纵55.6厘米,横323.2厘米。
此卷钤有清内府“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等印,以及梁清标鉴藏印。尾纸有明洪武八年(1375年)朱标题跋。此图为青绿设色。画中有青山碧水、殿宇村舍,栈道、桥梁穿插其间,又有苍松翠柏,茂林修竹,移步换景,令人玩味不尽。山石用小斧劈皴法,再施以青绿重色;树木、建筑刻画细腻精谨,点景人物描绘细致入微。整幅作品布局宏大,细节丰富,色彩浓丽而不失清雅,刻画精细而不琐碎,带有宋代画院气派。
五代阮郜的传世之作
《阆苑女仙图卷》
《阆苑女仙图》是五代十国阮郜创作的一幅绢本设色画,以西王母侍女萼绿与董双成的神仙故事为题材。该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本幅无作者款印,根据历代著录和卷后跋语,此图流传有绪,是阮郜唯一的传世作品。本幅有清乾隆帝题诗。本幅及前后隔水有高士奇、乾隆、嘉庆、宣统内府诸收藏印记共22方,残印6方。
“阆苑”是传说中仙人的住处,有时也指宫苑。此图描绘的当是仙山阆苑,为仙女生活游玩之地。图中描绘苍松翠竹间,一群女仙休闲的情景,其中三个地位显赫,在小仙女的陪侍下坐在一起,或执卷欲书,或展卷凝视,或拨弄三弦。四周有乘鸾女仙、乘龙女仙、驾云女仙,还有在海面上凌波漫步,缓缓而来的女仙,与地上群仙互为呼应。画中女仙体态纤弱,衣纹勾描细密圆软,一反唐周昉时代侍女之丰肥与衣纹线条之方硬。树枝多画成蟹爪状,画法略似李成。坡石以墨线勾,染青绿色。水纹繁复,刻划极为生动,有唐人遗风。清人高士奇在跋中云:“五代阮郜畫,世不多見。《閬苑仙女圖》曾入宣和御府,筆墨深厚,非陳居中、蘇漢臣輩所可比擬。”
12件清朝雍正时期
各色釉菊花式盘
据《清档•雍正记事杂录》雍正十一年(1733)记载:“十二月十七日,年希尧家人郑天赐送来各式菊花式瓷盘十二色(内每色一件)呈览。奉旨:着江西烧造瓷器处照此样各色烧造四十件。”可知这套十二色釉菊瓣盘是雍正帝亲自授意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目前大部分已散失。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虽然未必是完整的一套,但观众可透过这12件瓷器,看到色彩跨度广阔。
这十二件盘子的形状与大小一致。盘敞口,盘壁呈菊花瓣状,圈足。十二件盘各施不同色釉,如白釉、绿釉、湖水绿釉、葱绿釉、黄釉、蛋黄釉、米黄釉、天蓝釉、洒蓝釉、胭脂紫釉、酱釉、藕荷色釉。
除了珍贵书画,陶瓷名品、金银锡器、珐琅、织绣、玉石器和玺印等各类重量级文物也在展品清单中。不过,香港故宫的开幕展也不全是照搬北京故宫的文物。其中“驰骋天下:马文化艺术”展就是在300件与马有关的故宫文物之外,展出了逾10件法国卢浮宫藏品,呈现中西方马文化异同。
郎世宁《狮子玉》,清乾隆八年
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表示:“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不是我们的分院。相反,双方是伙伴关系,馆藏定位互为补充。”香港故宫的展览有很多创新角度,也考虑到要吸引年轻人,如古与今的对话、中西方对马文化的解读,都反映香港中西文化交汇的优势和特色。
为庆祝香港故宫开幕,从开幕起计12个月内,公众逢星期三可通过网上预约免费入场参观(特别展览和活动除外)。同时,香港故宫亦将预留约15万张标准门票(或开幕首年门票总数的10%),由多家企业和机构赞助派送给弱势社群。
艺术商业编辑部
编辑、文:Lynn
图片:网络、澎湃新闻、央视新闻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艺术商业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