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文博日报】14项目获文旅部资助 | 苏博西馆夜场首秀| 北京博物馆之城写入党代会报告

2022-06-30


    2022年6月30日   


【综合】

■   文旅部公布2022年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立项名单

■   202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立项名单

■   天梯山石窟保护修复成效显著, “石窟鼻祖”将再现艺术辉煌

■   张居正墓园修缮换“新颜”

■   征召田野文物安防科研合作伙伴


【博物馆】

■   北京:“建设博物馆之城”写入了此次党代会报告

■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已售10万张门票 7月免费场额满

■   苏州博物馆西馆迎来开馆以来首次夜间开放

■   新疆首部博物馆舞台秀《千年之语》即将上演

■   法门寺博物馆新展全面升级


【考古】

■   湖北襄阳发现跨越四朝古墓群

■   潜江考古发现明代太学生墓 出土大量纺织品



文旅部公布2022年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立项名单


按照《2022年度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组织实施工作方案》,日前,经评审并报部批准,文旅部公布2022年度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立项项目名单。 


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是文化和旅游部支持重点实验室开展工作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文化和旅游创新载体建设的重要方法,各重点实验室应在经费、人员等方面为项目实施提供必要条件,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2022年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立项名单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

依托单位

1

脆化古籍纸张加固技术研究:以细菌纤维素为加固材料

古籍保护科技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

国家图书馆

2

中国古代国家礼仪场景三维重构关键技术研究---以《大驾卤簿图》为例

馆藏资源活化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国家博物馆

3

基于虚拟人智能互动技术和影视动画技术的红色文化内容创新性展示研究与实践——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

沉浸式交互动漫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动漫集团有限公司 

4

面向文艺作品的镜头运动特征研究

视听技术与智能控制系统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传媒大学

5

“ITU F.740.2文化艺术AR呈现国际标准”贯标应用研究

交互技术与体验系统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邮电大学

6

雪板/雪车一体化雪场运动装备仿生研究

冰雪旅游场地装备与智能服务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

吉林大学

7

中餐非遗菜品调味关键技术及智能再现研究

中餐非遗技艺传承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

扬州大学

8

越窑青瓷关键技术的数据采集、参数分析与应用平台

传统热成型手工技艺与数字化设计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美术学院

9

文旅夜游背景下数字光影产业标准与制度研究

光影交互服务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

华中科技大学

10

中国传统服饰知识图谱构建与数字资源开发

数字文化创意智能设计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

湖南大学

11

“无接触”海岛旅游服务模式和管理机制研究

海岛旅游资源数据挖掘与监测预警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12

基于多源数据感知的城市景区人流识别与分析

旅游多源数据感知与决策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

重庆邮电大学

13

西安鼓乐的数字化保护与沉浸式体验方法研究

民歌智能计算与服务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

陕西师范大学

14

基于隐私计算的旅游多源异构数据融合共享关键技术研究

旅游信息融合处理与数据权属保护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

兰州大学

 

202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立项名单



天梯山石窟保护修复成效显著, “石窟鼻祖”将再现艺术辉煌


武威天梯山石窟


武威天梯山石窟的搬迁壁画彩塑保护修复工作承载着几代文保人对天梯山石窟文物保护的情怀与执着。6月27日,中国甘肃网记者从武威天梯山石窟保护研究所获悉,天梯山石窟实施了天梯山石窟搬迁壁画彩塑保护修复项目,共计修复壁画、塑像729件,其中壁画300余平方米,塑像70余尊,为再现天梯神韵、凉州佛光奠定了坚实基础。下一步,相关部门将积极筹建天梯山石窟壁画博物馆,构建文物数字化保护展示中心,让中国“石窟鼻祖”再续辉煌。


武威天梯山石窟全景(现存最早的全景照片,敦煌研究院拍摄于1959年。)


天梯山石窟亦称凉州石窟,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东南约60公里处的天梯山红砂岩崖壁上,始建于北凉沮渠蒙逊时期(412~439年),距今约1600余年。是我国早期石窟艺术的杰出代表,是我国石窟寺营建史上“凉州模式”的起源地,被史学界尊誉为“石窟之祖”“石窟源头”。凉州模式是我国新疆以东的北方地区出现的第一种佛教石窟营建模式,同时也是这一地区佛像建造最原始、最基本的模式。


武威天梯山石窟在1959年整体搬迁时发现的北凉壁画


天梯山石窟在佛教东传的过程中对炳灵寺石窟、麦积山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向西影响了莫高窟和高昌地区的石窟营造,因而天梯山石窟在中国早期佛教传播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同时也为研究北方佛教石窟和佛教建筑艺术提供了珍贵的断代标尺。


天梯山石窟自北凉大规模开凿后,北朝至隋唐陆续都有兴造,西夏至明清仍有重修。经百年沧桑之变,尤其是1927年当地发生大地震,造成窟前大部分寺院建筑和石窟损毁。到解放初期,仅存洞窟18窟。


黄羊河水库


1958年甘肃省人民政府决定在天梯山石窟前修建黄羊河水库,为了挽救这批珍贵的文化遗产,1959年11月~1960年4月由敦煌研究院和甘肃省博物馆组织专家对除第13窟外其他洞窟内的彩塑和壁画进行了整体搬迁,并将天梯山石窟的搬迁文物运至甘肃省博物馆保存。


让天梯山石窟搬迁壁画和塑像回归武威、回归天梯山一直是武威人民多年的夙愿。


1992年,国家文物局和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原址原位”保护并恢复天梯山石窟。1992至2003年,天梯山石窟相继完成了大佛窟拱坝、通行隧道、一号沟护坡、大佛窟危岩加固及七尊塑像维修。


2006年在甘肃省文物局的积极协调和省博物馆的密切配合下,经各方努力,将存放于甘肃省博物馆的部分天梯山石窟搬迁文物顺利运回至武威。

路漫漫其修远兮,天梯山石窟文物的回归和保护依然长路漫漫,让天梯山石窟重现昔日辉煌已成为新时代文保工作者们肩负的重要历史使命。


壁画修复师正在对大面积残损切割壁画进行拼接修复(杨丽莎/摄影)


近年来, 武威市天梯山石窟保护研究所长期与敦煌研究院积极协作,先后实施了天梯山石窟搬迁壁画彩塑保护修复项目、天梯山石窟第13窟大佛足部与局部危岩体抢救性保护项目;同时,在其他文物保机构的支持下完成了天梯山石窟赋存岩体及洞窟本体防护加固工程和天梯山石窟彩塑壁画数字化勘察测绘项目的实施。


武威市天梯山石窟保护研究所文物研究室主任蔡建宏表示,在敦煌研究院长达8年的支持与帮助下,天梯山石窟完成了搬迁壁画彩塑的保护修复工作,累计修复壁画、塑像共729件,其中壁画300余平方米,塑像70余尊。针对这批修复后的天梯山石窟文物,在武威市博物馆设立了以“天梯神韵·凉州佛光”为主题的天梯山石窟搬迁文物专题陈列展。


2021年5月18日由国家文物局和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博物馆协会、北京市文物局承办,北京博物馆学会、首都博物馆等文博单位联合协办的“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开幕式在首都博物馆举行,天梯山石窟2幅修复壁画惊艳亮相“万年永宝—中国馆藏文物保护成果展”,这是天梯山石窟修复壁画首次“走出去”,登上“大舞台”。


修复后的武威天梯山石窟搬迁彩塑


如何给天梯山文物找个永久的家,让天梯山石窟像莫高窟、麦积山石窟一样成为人们向往的文化艺术圣地,能够更好地展示“石窟鼻祖”的艺术价值。在壁画、塑像抢救性保护的成果下,天梯山石窟计划筹建天梯山石窟壁画博物馆,以战略性、全方位地促进天梯山石窟文化遗产的原生性、真实性、整体性展示,以达到对修复后的天梯山石窟搬迁壁画塑像进行标准化、科学化的保护与管理。


修复后的武威天梯山石窟搬迁彩塑和壁画


同时,天梯山石窟还将加快文物数字化保护展示中心落地建设,为整个文化产业系统提供服务,包括搬迁文物的数字化保护、展示利用、文创产品开发等,能够在真正意义上使这批修复后的文物“活起来”,从而更好的实现“石窟鼻祖”“凉州模式”的石窟寺文化品牌宣传,复活天梯山石窟的千年时光,再现石窟艺术辉煌华章。(中国甘肃网 本文图片由武威天梯山石窟保护研究所提供)


张居正墓园修缮换“新颜”



张居正墓园展示提升工程目前正在进行中,包括在文物保护范围内对文物本体建筑进行保护性修缮,对墓园展示区域附属设施建筑的屋面进行翻修,对陈列展示厅进行升级改造。该工程计划今年10月前完工。


征召田野文物安防科研合作伙伴


从近年全国打击文物犯罪专项活动情况看,田野文物被盗已成为文物安全的最大威胁之一。


为确保大遗址、古墓葬、石窟寺、石刻、古建筑构件等田野文物被盗、被毁状况的发生,充分发挥科技保护作用,集中全国相关技术力量,优势互补联合攻关,进一步提升田野文物安全防范能力,本着“自愿参与,成果共享,保护文物,社会公益”的宗旨,江苏省四方文物安全研究院面向全国公开征召田野文物安防科研合作伙伴,同时搭建“田野文物安防合作交流平台”。


首批征召合作伙伴申请截止时间为2022年10月31日。

电子邮箱:wenwupingan@163.com

邮寄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北京西路12号

联系电话:凃老师、陆老师

联系人:025-86612359、15312034638




北京:“建设博物馆之城”写入了此次党代会报告


北京是全世界博物馆资源最多的城市之一,已有注册博物馆204家,每年接待观众量超过8000万。“建设博物馆之城”写入了此次党代会报告,这让许多长期关注文博事业发展的党代表格外振奋。他们表示,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正当其时,通过打造多层次、全类型、广布局的博物馆体系,这座博物馆之城将焕发勃勃生机。


黄小钰代表:策划高品质展览满足观众需求

“过去五年,北京市博物馆数量又上了一个新台阶,不同层级、不同属性、不同类型的博物馆纷纷涌现,呈现出越来越多元化的趋势。”首都博物馆国际合作与历史文化研究部副研究员黄小钰说,看到报告有“建设博物馆之城”的表述,深受鼓舞,“去年在首都博物馆,我也见证了国家文物局与北京市签署共建北京博物馆之城战略合作协议。”黄小钰长期从事展览策划与研究工作,她欣喜地看到,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进入快车道,参观博物馆越来越成为市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博物馆美育也受到大众的重视。


“展览的品质是博物馆的核心竞争力,如今更多博物馆从观众的实际需求和体验出发,以观众为中心推出高品质的展览和活动。”黄小钰说,在报告的指引下,博物馆人将与时俱进,以更加科技化、生动有趣的呈现方式增强展览感染力。“在研究展示方面不断提升博物馆的水平,助力建设博物馆之城,我们非常有信心,也充满期待。”


贾莉代表:云端讲解播撒红色文化种子

北京本身就是一座内容丰富、内涵深刻的巨大的活态博物馆,许多历史遗迹和建筑呈现出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红色底蕴。对此次报告中专门提到“加强首都红色文化建设”,香山公园管理处讲解员、班长贾莉代表格外关注,“2019年,香山革命纪念地开放,香山公园内的双清别墅、来青轩等8处革命旧址的参观者络绎不绝。近年来我们讲解人员的身影更加忙碌了,因为参观的人更多了,而且对我们的讲解听得非常认真。”


今年香山公园首次推出“香山红色文化课程”,并在海淀区中小学资源平台上线,贾莉积极参与了录制。“现在观众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云直播、云课堂聆听我们的讲解。香山公园还与北京人艺联手,让重大革命历史题材话剧《香山之夜》回到剧情发生地,在双清别墅实景演出。这种沉浸式的演出,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


“党代会报告对博物馆之城和红色文化建设的关注,让我感到重任在肩,作为一名基层‘老’讲解员,我要更加努力宣传香山红色文化,贡献我们星星之火的力量,带动更多年轻人参与到红色文化传播队伍。”贾莉表示,“我们将发挥好观众与香山革命纪念地之间的桥梁作用,设身处地认真对待观众的建议和意见,不断提升讲解服务的水平,以更优异的服务提升百姓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林存真代表:让冬奥遗产在博物馆精彩呈现

此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到“充分挖掘利用冬奥文化资源,讲好中国故事”“建设北京奥运博物馆”。作为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北京冬残奥会会徽“飞跃”的设计者,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副院长林存真最近接到了多家博物馆的收藏邀约,“我们正在积极地与各博物馆合作,策划展览揭秘冬奥设计背后的故事,体现北京作为全球首个双奥之城的非凡历程。”


对建设博物馆之城,林存真代表认为高校博物馆也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是首批“全国重点美术馆”之一,总建筑面积14777平方米,“近年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多次举办世界级水准的大展,观众参观热情很高,疫情之前我们的展览排期已到两三年后,每年的毕业展都非常轰动。”


“党代会报告进一步明确了我们的工作方向,北京不仅历史文化资源丰富,而且当代也在不断书写新的精彩故事。我们将配合各博物馆做好冬奥主题藏品的整理和收藏工作,努力实现冬奥遗产利用最大化。作为高校也将积极融入博物馆之城建设,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林存真说道。(北京日报)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已售10万张门票 7月免费场额满


据香港文汇网报道,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即将开放予公众,不少市民欲先睹为快,已选定参观日子及购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馆长吴志华6月28日表示,馆方于本月14日开始发售门票,截至本月26日已出售约10万张门票,占7月份共约14万张门票的超过70%,其中正价120元的特别展览门票仅余约一二千张,呼吁有兴趣市民从速购票。下月2日,该馆将在网上发售8月1日至8日的门票,但数量未确定。


据报道,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门票设标准门票及特别展览门票,前者可参观1号至7号展厅,后者可参观包括8号及9号两个特别展厅在内的所有展厅,特别展厅外会有职员检查门票,每张门票只限进各特别展览一次。为庆祝博物馆开幕,营运首12个月标准门票逢星期三免费。


报道称,在7月份合共约14万张门票中,约10万张已被预订,其中约6万张为标准门票、约4万张为特别展览门票;7月份所有星期三免费参观时段均已预约额满,涉及约1.1万张免费门票。网上购票系统由7月12日开始,逢星期二上午开放往后四个星期各类型门票名额供访客预购。(中新网)


苏州博物馆西馆迎来开馆以来首次夜间开放



2022年6月28日,江苏苏州,第18个“苏州文化遗产保护日”,苏州博物馆西馆迎来开馆以来的首次夜间开放,吸引大批市民前来观展。(图文源自IC)



新疆首部博物馆舞台秀《千年之语》即将上演


当博物馆所有的文物“活”过来后,世界将会是怎样一幅奇妙的壮景?如果,这样奇妙的场景就在新疆博物馆上演;如果,这台大型舞台剧演出邀请你观看,你是否期待和文物们来一次亲密接触呢?新疆首部博物馆沉浸式文物创意舞台秀《千年之语》将在新疆博物馆开演。


《千年之语》的演出共分为《龟兹乐舞》、《亘古习诵》、《小河公主》、《音韵和鸣》、《五星出东方利中国》5个篇章。以古代新疆地区和中原地区在文化上同根同源、交流交融的历史史实为主要内容。通过全息投影的高科技术将文物融入生活场景,还原文物所处的时代背景、生活风貌和艺术样式。让文物在剧中真正“活”起来,使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得到最佳的观剧体验。



《龟兹乐舞》篇章中,舞者翩翩起舞,充分展现异域风情,妩媚动人,仿佛壁画中的仙女下凡;《亘古习诵》篇章中,古代与现代文化穿越时空、交相辉映,无不体现中华各民族文化的一脉相承、休戚与共的伟大精神;《小河公主》篇章中,“小河公主”随着歌声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歌颂千年文化,传承劳动之美;《音韵和鸣》篇章中,中国传统乐器二胡与西域手鼓的音韵和鸣,还原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华美乐章;《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篇章中,展示戍边将士奔赴前线,讨伐敌军的恢弘气势……《千年之语》以舞台艺术的表现形式,生动阐释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新疆博物馆官微)


法门寺博物馆新展全面升级


经过近一年时间的改造提升,法门寺博物馆《宁静的辉煌——法门寺历史文化陈列》展览近日与观众见面。作为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法门寺遗址而建的国家二级博物馆,也是宝鸡市馆藏唐代文物等级最高、数量最多的博物馆,此次改造提升,是该馆自1988年建成开放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改造提升工程。


法门寺博物馆馆藏文物9439件,其中一级文物138件、二级文物25件、三级文物62件、一般文物9214件。此次新展,法门寺地宫出土的金银器、琉璃器、秘色瓷等悉数亮相,包括鎏金唐迎真身银金花双轮十二环银锡杖、唐鎏金四天王盝顶银宝函、唐五瓣葵口大内凹底秘色瓷盘、唐鎏金双蛾团花纹银香囊、唐鎏金鸿雁纹银茶碾等众多国宝级文物。展览所展出的文物创下几个“最”:121件(组)御用金银器是目前唐代考古发现数量最多、等级最高、制作最精美的皇室金银器,集制、贮、饮全套程序的金银茶具是世界上发现时代最早、等级最高的宫廷茶具,鎏金唐迎真身银金花双轮十二环银锡杖是目前世界上发现体形最大、等级最高、制作最精美的佛教法器,13件秘色瓷是世界上发现有碑文记载证实的最早、最精美的宫廷瓷器,20件琉璃器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中古伊斯兰风格琉璃器群。


此次新展在法门寺博物馆西展厅、珍宝阁、东展厅三座仿唐建筑内依次布展,展陈总面积2800平方米。西展厅面积1000平方米,陈设展览序展、第一单元、第二单元。序展为唐塔模型和“法门晨曦”创意历史场景;第一单元主题是“檀林经典宝塔千秋”,以馆藏古碑、经卷造像、古塔构建、文献资料为主,讲述法门寺的历史;第二单元主题是“地宫再现舍利重光”,以地宫复原场景、题记拓片、舍利宝函、发掘照片、多媒体设备为主,讲述地宫发现、考古发掘、遗产保护、舍利重现的故事。珍宝阁面积800平方米,陈设展览第三单元“交流互鉴文明印记”,以法门寺出土的丝绸、瓷器和琉璃器为主,展现开放包容、交流互鉴的盛唐气象。东展厅面积1000平方米,陈设展览第四单元和结语。第四单元主题是“金烁银耀唐宫风华”,以金银器为主,展现大唐皇室的生活画卷。结语介绍法门寺出土文物的历史价值和时代精神。


此次改造提升,结合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对部分重要文物的年代、名称、功能等信息做了校正。比如,原名为“波罗子”的一组器物被更名为“樏子”,原被认为是茶具的银龟盒被归为香具。在形式设计上,一方面融入了大量唐文化元素,如唐代宫灯、唐代绘画、唐代宫殿造型,营造出沉浸式的观展氛围;另一方面,在展厅附设新型灯光设备、数字化人机互动及视听设备,增强对观众的吸引力。(三秦都市报 赵争耀)





湖北襄阳发现跨越四朝古墓群



古墓出土,往往因盗墓贼或自然原因会有一定损坏,而考古人员眼下在发掘襄阳市高新区一个古墓群时发现,这个跨越了四个朝代的古墓葬,竟保存完整,出土了一批珍贵器物。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从一周前开始,襄阳市考古人员对东王家巷遗址墓地进行抢救性发掘。目前共发现古墓葬60多座。东王家巷遗址墓地考古项目负责人周婷说,有西汉墓、东汉墓、南北朝时期的墓、还有唐墓,基本上跨了四个朝代。


令考古人员欣喜的是,这些墓葬大都保存较好。考古人员介绍,这个墓地原本地势较高,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才被平整,既使现在,墓葬开口层位距地面仍有两米多。正是因为墓葬所处岗地地势高,墓穴埋葬较深,才有幸保存下来。周婷说,顶子和封门都还是完整的,特别是东汉墓,像保存这么完整的还是非常罕见的。

在一座东汉墓葬中,考古人员发现墓口砌有门柱和门扇,门柱和门扇均为空心画像砖,门扇上面雕刻有精美的小鱼、柿蒂纹、米字纹以及常青树,门柱上雕刻有执戟吏和常青树。考古人员介绍,像这样高规格的墓葬说明墓主人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也间接反映了墓主人的贵族身份。


这批墓葬虽然跨四个朝代,但分布规律、排列有序,目前已出土一批保存较好的瓷器、陶器和铜钱。考古人员说,墓葬群位于古邓城东南边1.5公里左右,墓主人是来自邓城还是樊城,还有待进一步考证,不过这批墓葬的发掘,对研究西汉到唐代时期的经济、文化以及丧葬习俗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目前考古人员仍在对墓葬群进一步发掘。(湖北日报)


潜江考古发现明代太学生墓 出土大量纺织品


记者6月29日获悉,潜江市在西气东输三线工程仙桃—潜江联络线施工中,发现一处明代家族墓地,经对墓葬群开展抢救性发掘保护,出土大量纺织品等,同时为当地提供了太学生李可嘉的家族史料。



潜江杨市代滩村5组西气东输施工过程中,发现赑屃1座和部分三合土等遗物。文物部门紧急查看确认此处存在古代墓葬群,经逐层申报,国家文物局批准由湖北省考古研究院和潜江市博物馆组成联合考古队,在此开展考古发掘,发掘面积400平方米,由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闻磊担任该项目负责人。



经勘探与发掘,考古队发现该墓葬群周边建有圆形茔园,面积约为3700平方米,整体为砖砌结构,各墓埋于茔园中部,头向均为东。闻磊对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介绍,代滩墓群茔园规制完整,葬俗鲜明、葬制统一,各墓葬埋葬位置均通过先期规划,符合家族墓的特点。发现的墓志均埋藏于各墓室西侧,墓志南北呈直线排列,较为完整了反映了明代中晚期家族墓地埋葬特点,对研究潜江本地明朝葬俗葬制提供了实物资料。



此次考古发现5座墓葬,相关发掘仍在进行,目前累计出土物品98件(套),其中纺织品达84件套,这批衣物已请荆州市文物保护中心进行先期处理。闻磊称,此次发掘墓葬中明代纺织品被大量发现,在近些年湖北考古工作中尚属首次。服饰的发展反映当时的工艺技术状况、艺术审美、等级制度沿革等问题,间接反映了当时经济发展、思想文化、民俗伦理等多方面信息。多个墓葬出土墓主人生前成套、完整服饰及随身物品,对研究、了解明代的服饰发展史和我国传统服饰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5座墓葬中,出土四方墓志。通过对墓志铭梳理可知,该陵园为家族墓地,M3乙室墓主人为明代太学生李可嘉,其祖父为修职郎(正八品)。墓志铭详细记载李氏家族历史发展脉络和相关史料,为潜江增补了准确翔实的明代家族史资料,也为研究潜江名人及相关事迹提供了史料。(湖北日 海冰 李宝龙 张宗凯)



编辑:Banana



-END-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文博圈立场

文博圈投稿:wenboquan01@163.com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文博圈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文博日报 文旅部 苏博西馆 夜场首秀

11950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