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文博日报】国家文物局:对文物犯罪“零容忍”| 首个城市考古博物馆招标 

2022-06-29


    2022年6月29日   


【综合】

■   守牢文物安全底线 对文物犯罪“零容忍”

■   北京:要求各博物馆按要求标示外语标识信息

■   北京市海淀区三山五园艺术中心主体结构顺利封顶


【博物馆】

■    我国第一个城市考古博物馆落户河南

■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新发现8通清代碑刻

■   北京自然博物馆与中科院古脊椎所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   贵州省地质博物馆恐龙互动文创区合作伙伴招募公告

■   中国算盘博物馆被认定为收藏算盘最多的博物馆


【考古】

■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浙西考古工作站”挂牌成立

■   河南禹州瓦店遗址发现夏代早期大型祭祀遗迹

■   以色列考古学家发现公元7世纪清真寺遗址



守牢文物安全底线 对文物犯罪“零容忍”


日前,苏州市虎丘区人民法院审理一起盗掘古墓葬罪案件,对盗掘苏州14座古墓葬的王氏三兄弟分别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三个月至九年不等,并处罚金,追缴各被告人的违法所得予以没收。主犯王某不服判决提起上诉,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此次盗掘古墓葬罪案案发源于一次护林员负责任的巡逻。2017年1月,横山公园管理处的护林员张龙根像往常一样巡逻时发现,有一处土堆很松软,有点不同寻常,他走近查看,发现有一个盗洞。“我赶紧向我们管理处的主任杨英汇报,在她的指导下,我们迅速报了警,并向苏州市文物局报告了情况”。张龙根回忆说。


案发后,林业部门、公安部门和文物部门通力协作。苏州市文物局、市考古研究所和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人员前往现场查看情况。经勘查,现场发现被盗扰墓葬5座,位于山顶1座,东侧山麓4座。其中,山顶被盗墓葬为大型石室土墩墓,被列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登录点。该墓顶部发现盗洞一个,洞口直径约2.3米,洞深6.4米,已经到达墓葬底部,有黑色木炭和红烧土被挖出。根据考古所在苏州地区的发现,此类墓葬一般随葬有印纹硬陶器、原始青瓷器、玉器、玛瑙器、绿松石器甚至青铜器。


现场勘察


根据现场情况判断,此为一处专业盗墓团伙所为,对墓穴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盗掘古墓葬的行为还对墓葬本体造成了直接、严重的破坏,修复、维护需支付大量费用,挖坑盗掘的盗墓方法严重破坏了古墓葬文物本体和环境。经鉴定机构鉴定,案涉被盗古墓葬系苏州地区商周时期至清代的古墓葬,对于苏州地方的历史、文化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经过调查,作案的是来自浙江的王氏老乡三人。2016年至2017年,他们多次在苏州虎丘区的何山、横山、观山以及吴中区凤凰山等地盗掘,破坏商周至清代的14座古墓,将盗掘到的玛瑙手镯、玉簪、断剑等文物交他人销赃,造成文物丢失、损毁。


为了尽快协助警方破案,将罪犯绳之以法,苏州市文物局积极配合警方,做了大量工作。


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文物局)文物处处长翟苏黎告诉记者,“第一时间我们就组织专家进行现场勘察,勘明案情,确定盗墓情况,并及时将案情和专家判断致函公安部门,协调案件紧急处置事项和后续侦破诉求。”


“在破案间隔期文物属地部门加强巡查和公安部门联动,公安部门破案后,依托苏州的涉案文物鉴定评估机构的便利,及时准确为公安和检察院部门提供司法证据和专家意见,推进案情侦破和诉讼进度。”翟苏黎说。


为维护正常社会管理秩序,保护国家文物和文化的完整性,虎丘法院依法作出一审判决,以犯盗掘古墓葬罪分别判处王氏三兄弟等人有期徒刑十一年三个月至九年不等。公诉机关认为该犯罪行为造成恶劣影响,损害公共利益,同时提起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被告对被盗墓葬的鉴定、修复、维护费用进行了赔偿。


“此次判决有力打击了文物违法犯罪分子的气焰,我们将严守文物安全底线,对文物犯罪‘零容忍’。”翟苏黎表示。


苏州文物资源丰富,近年来,苏州市文物部门牢固树立文物安全首位意识,全面构建文物安全责任体系,深入开展文物平安工程,在依法保护文物,维护文物安全方面采取积极措施,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在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中,苏州文物部门完成第八批市级以上文保单位以及第五批控保建筑的保护范围和建控地带划定工作和各级文保单位、控保建筑产权情况调查统计工作。同时,深入开展文物平安工程,争取各级财政资金支持文物保护工程建设,2020年国家、省、市三级财政安排983万元专项资金投入文物维修和安防、消防、防雷达标建设,实施大运河沿线重点文物抢救性保护、虎丘塔预防性保护,文物安全综合管理实验区等重点项目,一批重要文物得到妥善保护。


苏州市文物局副局长陈瑞近带队赴吴江区开展文物安全专项检查


为了压紧压实文物安全责任,苏州市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常熟市、姑苏区、高新区等地将文物安全工作纳入政府年度考核内容,各乡镇(街道)明确了文物安全工作专员。市政府与各板块、各板块政府与镇(街道)、村(社区)和文博单位逐级签定文物保护管理责任书,将各级政府的文物安全主体责任、文物行政部门和相关部门的监管责任、各级各类文保单位的直接责任一一明确到位。


守护文物安全不能仅仅依靠文物部门,苏州市文物部门积极建立文物安全协作机制,充分发挥苏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的组织协调指导作用,建立文物与公安、消防、资规、住建、园林、气象、民宗等部门的长效合作机制,形成文物保护工作合力,并及时调整成员名单,将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增加进入文物保护管理队伍。



苏州市文物局联合市公安局内保支队、消防救援支队、气象局防雷中心等单位检查文物安全


2022年初,苏州市文物局会同市检察院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文物资源保护联动协作的意见》,在线索移送反馈、信息共享、办案协作、执法监督等方面协同配合,共同打造文物保护的苏州样板。与此同时,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文物安全保护,发展了一批文物保护志愿者队伍,以姑苏区为中心开展社区巡查,实现了文物安全防控的网格化管理。


文物安全检查制度先行。苏州市文物局制定《苏州市文物安全检查工作规程(试行)》《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执法巡查工作办法(试行)》《苏州市文物建筑安全防范检查要点(试行)》等文物安全管理制度,敦促各级文保单位建立内部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在此基础上通过不间断的检查督查推进制度落实,全面排查安全隐患。2020年以来开展了文物安全月月查、重要节点专项查、相关部门联合查、板块之间相互查、群众举报重点查等多种安全检查,苏州市各级文物部门共检查各级各类文物保护单位2200余处,实现了市区文保单位安全巡查全覆盖、无死角。


文物安全是文物工作的红线、底线和生命线。


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苏州文物部门将守牢文物安全底线,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持续做好文物安全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新出台的《江苏省文物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开展文物安全责任人公告公示试点工作,不断压紧压实文物安全责任链条。要深入实施文物平安工程,进一步加强文物安全防范设施建设和文物安全监管平台建设,增强隐患排查和防护能力。要开展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安全隐患排查专项行动。要持续推进大型基本建设考古前置改革,推动文物保护与城市建设协同发展。要扎实开展江苏苏州文物建筑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充分发挥文物资源作用,推动形成文物建筑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的工作新局面。(国家文物局 李瑞)


北京:要求各博物馆按要求标示外语标识信息


北京市文物局日前发出通知要求各博物馆按要求标示外语标识信息。按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关于印发<北京市应当设置外语标识的公共场所目录和信息种类>的通知》(京政外函〔2022〕330号)(以下简称《通知》)转发至相关文博单位,要求在馆内标示“警示警告、指令指示、限令禁止”三类外语标识信息。



北京市海淀区三山五园艺术中心主体结构顺利封顶


6月26日,随着最后一块混凝土顶板的成功浇筑,北京市海淀区三山五园艺术中心项目主体结构顺利封顶。


历经12年奋斗,三山五园艺术中心终于在海淀公园拔地而起。该项目是由海淀区文化和旅游局组织实施、北京城建集团承建的“十四五”时期重大文化建设工程,也是海淀区政府以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为契机,紧密围绕“四个中心”城市功能定位,突出“一村三山五园”,突出文物与城市更新、文化科技融合的重点项目。项目位于海淀公园西北角、紧邻中关村会议中心,规划用地面积0.92公顷,建筑面积2.12万平方米,地下四层、地上局部二层,总投资超4亿元。


项目自2020年9月正式启动,历经640多个日夜的艰苦奋战,先后克服基坑紧邻地铁隧道、施工作业面狭小、2021年超长汛期、深基坑地下水压巨大、疫情防控导致的材料紧张等困难,一直保证施工进度远快于计划进度。



三山五园是海淀区的一张金名片,以其宏大的建筑规模、精湛的造园艺术和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而著称于世。据了解,自2020年9月,海淀区三山五园作为北京市代表入选首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海淀区文物事业自此迈进了新的发展征程。2021年4月2日,经国家文物局批复的《北京海淀三山五园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由海淀区人民政府向社会公布,示范区建设全面铺开。一年多来,在各级、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海淀区积极探索文物保护利用新道路,形成新经验。三山五园艺术中心建设、文物机构队伍建设、文物+科技等项目取得重大成果。


三山五园艺术中心是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的龙头项目,它以博物馆、美术馆为主,融合展览、活动、文化体验、文化消费等多项职能,打通文化、文物、旅游等多项业务边界,努力探索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新途径。正在打造的三山五园数字展将长期在艺术中心展出,展览通过最前沿的科技手段沉浸展示三山五园的盛时全景和文化内涵。项目建成后,将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中关村论坛永久会址互融共通,成为集文化遗产保护、科技前沿发布、自然生态体验于一体的文化新地标。


项目后续钢结构施工、机电安装施工也在紧锣密鼓的实施之中,与之配套的展览、活动等内容策划也将在今年下半年成型。预计到2023年1月,项目主要施工工作将全部完成,2023年底正式投入使用,免费向市民开放。


北京市文物局、海淀区人民政府,海淀区文旅局、住建委、园林局、海淀镇政府等单位领导以及多家参建单位代表参加主体结构封顶仪式。(国家文物局 徐秀丽)




我国第一个城市考古博物馆落户开封


6月27日,记者从开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获悉,由河南省文物局与开封市人民政府联手打造的我国第一个城市考古博物馆——河南城市考古博物馆工程建设项目已进入招标阶段,最快有望于8月正式开工建设。 


中华上下五千年,都能在河南城邑考古中找到印记。在中国大一统的11个朝代中,7个朝代在河南建都。郑州、开封、洛阳、安阳,中国八大古都河南有四,占了半壁江山。从仰韶双槐树河洛古国、郑州西山古城到龙山时期的城邦林立,从三代之初的王城岗、古城寨和二里头夏都遗址、开封老丘夏都到商代的郑州商城、偃师商城、安阳殷墟……近百年来,中国乃至河南的聚落和城市考古,构建起几千年来中国古代城市从起源、发展到成熟的文明谱系,实证着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几千年的文明史,在中华文明探源中展现出了河南担当。 


开封是八朝古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城已有4000年历史,地下叠压有夏代老丘城、春秋战国时期大梁城、秦汉时期浚仪城、隋唐汴州城、北宋东京城、明清开封城,城市历史延绵不绝,是中国古代城市文明发展史的重要载体。特别是北宋东京城,其城市和经济文化水平达到世界巅峰,堪称中国现代化的黎明,在中华文明进程中处于重要地位,对中国乃至世界现代化城市产生重要影响。除此之外,开封市属四县一区范围内还分布有很多早期人类文化遗址,尉氏仰韶文化遗址、杞县龙山文化遗址、岳石文化遗址、祥符区夏文化遗址,都是中华人类文明探源的宝贵资源。 


2021年,为充分解读河南城市发展的历史,落实文旅文创融合战略,融入“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文旅品牌体系,河南省文物局与开封市人民政府联手打造河南城市考古博物馆,并由开封市文化旅游演艺集团有限公司自筹资金投资建设。目前由河南省文物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南博物院组成的博物馆展陈筹建和陈列文案撰写专家组已完成展陈大纲撰写,河南城市考古博物馆的形象设计、场馆空间勘测已完成,预计2023年上半年对外开放。 


河南城市考古博物馆以开封博物馆原馆址为址,以考古发掘成果为基础,以北宋东京城为时间中轴,上溯至夏商周时期、下延至元明清,最原真地展示中华城市文明的演变,这也是我国首个以区域古代城市建设、古代城市考古的专题博物馆。 


河南城市考古博物馆建设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以建设河南城市考古博物馆为核心,以数字化展厅、时尚艺术展馆、宋宴、宋文化宾馆等为支撑,以市场化方式投资运营,打造河南城市考古博物馆及其他相关业态的综合体项目。我们希望建立起考古知识体系与公众之间的桥梁,让公众走近考古、了解考古,共享文化遗产保护成果,让观众更好地读懂开封、读懂中国。(开封日报全媒体记者岳蔚敏)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新发现8通清代碑刻


图片来源:武侯祠博物馆


据成都日报锦观新闻消息,今年2月,武侯祠博物馆在原状陈列提升工程中发现诸葛亮殿北壁木框有磨蚀现象,对其进行更换时周边抹灰层剥落,显现出墙体内被封护碑刻的一角。经专业机构墙体扫描和清理,共发现15块碑石,根据空间位置和碑文内容,判断其分属8通碑刻。这次新发现,在国内历史建筑博物馆中当属凤毛麟角、百年不遇。今日,武侯祠博物馆召开通气会,邀请文博、书画专家揭秘这些尘封已久的碑刻。


碑刻的年代最早为1672年(清康熙十一年),距今350年;最晚为1821年(清道光元年),距今201年。全部碑刻前后跨度150年。其中5通碑刻在清道光年间纂修的武侯祠历史专志《昭烈忠武陵庙志》中有所记载,本次发现与其相互印证;另3通碑刻未见记载,是对武侯祠历史的重要补充。


图片来源:武侯祠博物馆


碑文内容多样,含四川主政官员题记、乾隆朝状元书《出师表》、武侯祠祭祀活动记录、文人墨客访谒留书画等。(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北京自然博物馆与中科院古脊椎所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为推进北京自然博物馆创新发展,6月24日下午,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党组书记方力带队调研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作为此次活动的一项主要内容,自然馆与中科院古脊椎所在开展几十年合作的基础上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开启了新时代全方位合作。中科院古脊椎所所长邓涛,周忠和院士,北科院院领导刘子亮出席了此次活动。


图1 参观中国古动物馆展厅


通过对中国古动物馆及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等多个实验中心平台的调研,院领导详细了解了研究所在科学研究、科普教育等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


在座谈会上,邓涛首先介绍了研究所的建所历史与发展成就,特别提到了研究所与自然馆的历史渊源,两家机构同是在杨锺健、裴文中、周明镇等院士专家的支持下创建并发展起来的。杨锺健先生既是研究所的第一任所长,同时兼任自然馆的第一任馆长,他生前就将研究所与自然馆视为自己的一双“儿女”。邓涛表示,研究所和自然馆共同肩负着促进科技创新、提升全民科学素养的责任,深化双方合作,传承历史使命,义不容辞。


周忠和院士在交流中强调了科普的重要性,并提出科学普及应注重以人为本,坚守科学性、原创性、互动性,弘扬科学家精神。他指出自然馆的科学研究很有特色,科研为展陈设计、科普研发提供了重要支撑,希望研究所和自然馆发挥资源优势,融合创新发展,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人民需求,做出应有贡献。


方力亲切地将此行称作“走亲戚”,研究所和自然馆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关系紧密,确如兄妹机构一般,在科学研究和科学普及方面各有所长,发挥着重要的社会职能。方力希望自然馆与研究所进一步密切合作,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藏品征集、展陈设计、科普研发等注入新的活力,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与科学文化传播,共谋研究型博物馆建设和高质量发展之路。


方力诚挚邀请周忠和院士担任新馆建设古生物学科组组长,深入参与自然馆古生物学科领域相关工作,为博物馆建设提供学术支撑。周忠和院士虽然科研、科普任务工作繁忙,但为了助力科普事业发展,表示欣然接受。

在与会人员的共同见证下,自然馆馆长孟庆金与中科院古脊椎所所长邓涛代表双方在合作协议上签字。本次签约标志着双方在诸多领域的合作将走进更广、更深、更强的新时期。双方将优势互补,共谱华章,推动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的融合发展,为文化强国、科技强国以及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做出贡献。


图2 签约仪式现场


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员汪筱林、科技处处长张翼、中国古动物馆馆长王原,自然馆党委书记李丽、副馆长张玉光、副馆长刘林德以及北科院办公室副主任王世雯等参加了此次合作交流活动。(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


贵州省地质博物馆恐龙互动文创区合作伙伴招募公告


为进一步完善贵州省地质博物馆服务功能,提升公众服务水平,现面向社会公开招募合作单位。


一、基本情况

贵州省地质博物馆(以下简称贵地博)是省自然资源厅所属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建筑面积 40000 余平方米,展区面积约15000平方米,馆内设有常设展厅、临时展厅、5D影院、主题图书馆、化石修复室、学术报告厅、科普活动室、互动主题乐园、文化创意店、文创餐厅等公共服务区。省地博位于贵阳市观山湖区云潭南路与兴筑西路交叉口,距离贵阳市地铁2号线兴筑路站约600米,公交站台直达地博入口,毗邻高等院校、大型体育场馆、大型居住社区等,区位优势明显。自2021年8月14日开馆以来,成为地区网红打卡点,具有较高社会关注度。


贵州省地质博物馆恐龙互动区涉及室内和室外两个部分:室内面积约310㎡,室外花园面积约813㎡(详见附件一)。


二、招募目的

携手打造贵州省地质博物馆恐龙互动文创区,提升博物馆形象和服务水平。


三、招募原则

招募工作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接受依法监督。


四、招募时间

本公告发布之日起,

至2022年7月1日止。


五、合作时间

双方协商,合同约定。


六、招募要求

1.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2.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

3.具有履行合同所必需的营业资质和专业技术能力;

4.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记录。


七、招募流程

1.意向单位按要求提交方案(详见附件二);

2.贵州省地质博物馆组织相关专家对商务材料、技术方案比选,根据比选结果择优确定合作单位。


八、其他要求

1.招募公告发布后,意向单位请先联系采购人进行现场踏勘,再进行方案编写。未进行现场踏勘的,所提供的施工总体方案无效;

2.施工总体方案须提供两份原件。


九、联系方式

联系人:吴老师

联系电话:15284600000

联系地址:

贵州省地质博物馆四楼408办公室 


中国算盘博物馆被认定为收藏算盘最多的博物馆


6月26日,世界纪录认证机构(WRCA)在榆阳区夫子庙文化旅游街举行授牌仪式,认定中国算盘博物馆为收藏算盘最多的博物馆。


据了解,中国算盘博物馆于2021年6月26日开馆,建设总投资4000万元,布展面积约2100平方米,共展览有算盘18888件。该馆算盘藏品纵贯唐代到现代,时间跨度超过1000年,材质以金、银、铜、铁、玉、骨、木、瓷为主,形状各异、工艺精良,彰显了中国算盘文化厚重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展示了中国算盘的恒久生命力和影响力。(榆林日报 郭龍臻)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浙西考古工作站”挂牌成立


6月25日,记者获悉,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衢江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下称“衢江文旅局”)共同组建的“浙西考古工作站”已在浙江衢州挂牌成立。


在成立仪式上,浙江省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处(革命文物处)处长李新芳宣读了《浙江省文物局关于同意成立浙西考古工作站的批复》(下称《批复》)。《批复》要求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衢江文旅局等两家单位紧密配合,并明确双方的责任与义务,切实履行责任,确保工作站顺利运转。


记者注意到,《批复》也为浙西考古工作站的定位指明了方向。《批复》要求浙西考古工作站切实做好衢江西周高等级土墩墓群及周边地区的考古工作,提升区域考古研究能力和研究水平,推动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同时,要着眼于长远,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将其建设成为符合国家大遗址考古和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要求,集考古研究、资料储藏与整理、文物保护、展示宣传、传播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平台及区域性考古与保护中心。


此次浙西考古工作站的成立,在衢州市衢江区委书记王慧杰看来,是衢江区深化考古发掘工作,加快推进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重要举措。


同时,王慧杰也表示,未来,浙西考古工作站将发挥衢江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区位优势,以此为核心,向外辐射,全力推动这一地区的文物考古工作,及周边地区的考古学课题合作的开展,努力将浙西考古工作站打造成浙西片区文物考古工作的重要纽带,努力打造具有鲜明辨识度的文化金名片,让历史之美展现其文化之美,为衢州建设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和衢江建设四省边际枢纽港赋予新的历史地位和文化地位。


据悉,近几年,衢州衢江区土墩墓群的发掘成果斐然,为衢江商周时期历史、经济、社会、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宝贵资料。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方向明指出,浙西的地理范围很大,虽然文物工作起步较浙北略晚,但因地理位置、环境独特,古文化面貌特征鲜明,从万年上山文化到四千年好川文化,序列完整。同时,牟永抗等前辈在江山南区古遗址古墓葬的调查和试掘工作也奠定了浙江印纹陶和原始瓷的分期。而近年来衢江土墩墓群的发现,证明了这一区域是西周及以后中国南部玦饰复苏的滥觞之地,丰富了先越及百越的考古资料,也启迪考古人要更多考虑土墩墓群所处时空的地位和影响。


因此,方向明希望,此次成立的浙西考古工作站,除了专注“姑蔑国”考古的突破外,更要扩大时空范围,承担起浙西乃至更大的角色定位,全面、扎实、有序地发掘和展示浙西地区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中新网 王题题)


河南禹州瓦店遗址发现夏代早期大型祭祀遗迹


“在河南禹州瓦店遗址的西北部偏南处发现龙山文化晚期的大型夯土建筑,平面呈‘回’字形,面积800多平方米,在夯土建筑上发现用于奠基或祭祀的人牲数十具、动物牺牲数具以及其他大量的与祭祀活动相关的遗迹和遗物。通过对瓦店龙山文化遗存的年代学研究,祭祀建筑的开始使用为瓦店龙山文化二期晚段,鼎盛期为瓦店龙山文化三期早段,到瓦店龙山文化三期晚段被废弃,该祭祀建筑的延续使用时间长达百年之久,其主体年代为公元前2000年前后,而‘夏商周断代工程’推定的夏代始年约为公元前2070年,显然该祭祀建筑的使用已进入夏纪年的范围以内。”6月25日,“2022夏文化论坛”在河南禹州举办,众多来自考古研究单位和高等院校的学者齐聚一堂,分享各自对夏文化研究的最新成果。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方燕明介绍。


瓦店遗址大型祭祀遗迹全景 新华社发


瓦店遗址发现于1979年,是河南省内的一处夏代早期都邑性遗址,先后被纳入“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夏文化研究”等重大考古项目。方燕明说,禹州瓦店遗址位于颍河右岸—西北—东南向的台地上,遗址面积100余万平方米,遗址中龙山文化时期遗存的年代为公元前2200—前1800年,是目前所知河南境内的大型龙山文化遗址,也是龙山时代嵩山东南地区的中心聚落。在瓦店遗址发现的多条纵横交错的壕沟,可能与当时的水利设施有关,同时兼有防御功能。该遗址以发现多元的文化,坚实的经济基础(五谷和四畜),大型壕沟与大型祭祀建筑,丰富的遗物如陶列鼎、陶列觚、刻画符号、复杂纹饰、白陶和蛋壳黑陶以及成套的陶酒器、玉器、大卜骨等为代表,表明瓦店遗址在龙山文化晚期的嵩山东南地区占有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


文献中的夏禹、启的记载大多与禹州有关,而且这个地区在古代多有称为夏地者。《史记·货殖列传》:“颍川、南阳,夏人之居也。”《集解》引徐广曰:“禹居阳翟。”《左传·昭公四年》云:“夏启有钧台之享。”杜预注:“启,禹子也。河南阳翟县南有钧台陂,盖启享诸侯于此。”瓦店遗址或与夏禹之阳翟、启有钧台之享有关。


古代文献记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与战争活动是古代社会非常重要的大事。方燕明说,多年来,对夏代早期的祭祀遗迹的探索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重点课题之一。通过发掘以及对祭祀建筑的全面揭露,与祭祀建筑相关的遗迹总数有100多个。主要分为十几类:包括围沟、表面堆积、红烧土面、红烧土坑、黄土浅坑(墩)、五谷坑、人骨坑(层)、动物坑(沟)、螺蚌坑(沟)、重要遗物坑、柱洞等。其中的人骨坑和动物坑即为杀生献祭的人牲和动物牺牲,黄土墩台陈设祭品,五谷坑和重要遗物坑为馈食和瘗埋之遗存,红烧土面和红烧土坑为燔柴燎烟的祭祀遗留,螺蚌堆积为祭祀活动中宴飨宾客的遗留,柱洞或为祭亭一类建筑的遗迹,这些遗存应该都是与祭祀建筑上的祭祀活动相关。


关于瓦店祭祀建筑的性质、祭祀对象和方式等问题,方燕明说,祭祀建筑是平整地表后形成的“除地曰墠”之墠,可能为当时的社类遗迹;祭祀对象可能是地祇即包含土地神、社稷神、山岳、河海、五祀神,以及百物之神,还有人鬼即包括先祖、先师、功臣等;祭品包括人牲、动物牺牲、五谷、精美器皿等;祭祀方法大体燔燎类、瘗埋类、馈食类、磔辜类和血祭类等。通过对出土螺蚌的分析研究,可以看出螺蚌采集季节和食用软体动物的相关历史背景,进而认为夏代早期瓦店人的祭祀活动一般在秋季举行,也存在有春祀,部分参与祭祀活动的人可以参与宴飨,参与宴飨的人数并不固定,而且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可能代表着祭祀规模的不断扩大。瓦店夏代早期祭祀遗迹的发掘与祭祀场景的重建,是古代文献“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真实写照。(光明网-光明日报王胜昔 崔志坚)


以色列考古学家发现公元7世纪清真寺遗址


以色列文物局22日发表声明说,以色列考古学家在南部内盖夫沙漠地区的城市拉哈特发现了一座约公元7世纪的清真寺遗址。


声明说,这一遗址在建造新社区前的考古挖掘过程中被发现,为一座小型祈祷室,包括一个正方形房间和一堵面朝伊斯兰教圣地麦加方向的墙壁。

考古学家埃莱娜·科甘-泽哈维特说,这座清真寺是世界上最早的清真寺之一。遗址的独特之处在于有大量7世纪陶瓷出土,反映了伊斯兰教在这一地区的传播图景。目前,世界上大多清真寺遗址为8世纪后。(新华社王卓伦 吕迎旭))



编辑:Banana



-END-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文博圈立场

文博圈投稿:wenboquan01@163.com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文博圈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文博日报 国家文物局 文物犯罪 大型祭祀遗迹

21947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