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0
分享
- 亚文化青年的艺术审美!20位辣妹型男告诉你……
-
原创 2022-06-27

班克斯《Crayon Boy》,2011年,洛杉矶


BAZAAR:你平时去看艺术展吗?
CC:当然。作为普通都市丽人,我可能隔两周就会和姐妹相约看展并进行合理穿搭,个人比较喜欢看装置艺术、行为艺术类的展览。
BAZAAR:最喜爱哪位艺术家?
CC:我很欣赏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她以身体作为创作灵感和材料,不断超越肉体与精神的极限,探讨人性的边界。她近乎疯狂的艺术令我惊心动魄,很具象征意义,也很怪诞,和我喜爱的亚文化有共通之处。

BAZAAR:有没有想过财务自由后收藏艺术?会收藏谁的作品?
CC:大胆做梦一下:财务很自由的话就拿下毕加索立体主义时期的肖像画吧,比较中意他笔下的玛丽-特蕾莎,挂在家里好看还有排面。
BAZAAR:给大家推荐一位你喜欢的亚文化icon或一个时装品牌吧。
CC:我的专业是服装设计,所以更关注时装品牌,比如Loverboy、Martine Rose、蝴蝶公主;亚文化icon推荐《亢奋》中的跨性别女性角色Jules。

BAZAAR:你欣赏亚文化中哪些价值观?
CC:我从不介意被称为“亚文化青年”,甚至感到骄傲,因为这代表我很明确我的喜好并敢于表达——很多人对社会现象表现得很平淡。身处亚文化圈层,我更明白要尊重每一种文化现象和每一个人。大家都是年轻人,还有什么认知是不能跨越的?并且,“亚”没什么大不了,不必放进博物馆里隔着玻璃看。
BAZAAR:你介意被称为“亚文化青年”吗?
塔塔:开始多少有点,好像被人们直接归类为亚文化群体了。后来也不在意了,因为这才是我自己。
BAZAAR:平时会去逛与你职业有关的展览吗?
塔塔:会,我看展以视觉类的展览以及创作摄影展览为主。
BAZAAR:最喜爱哪位艺术家?
塔塔:日本时装设计师山本宽斋。他的服饰很前卫,我之前喜欢的摇滚歌手大卫·鲍伊的很多演出服装都是他设计的。

BAZAAR:有没有想过财务自由后收藏艺术品?
塔塔:财务自由后我应该会买一些艺术品,不会拘泥于一位艺术家,是自己喜欢的风格就好(但是不要抄袭,原创真的不易)。
BAZAAR:给大家推荐一部你喜欢的亚文化电影吧。
塔塔:《吸血鬼猎人D》。20多年前的作品了,如今看这个画风还是很独特,喜欢。

BAZAAR:如何接触到亚文化领域的?
加绒:我从小就喜欢动漫,被二次元中人物色彩丰富的穿搭及造型深深吸引。初中通过Ins关注了很多日本原宿风、gal系博主,算是我接触亚文化的契机。
BAZAAR:分享一下你的穿搭风格吧。
加绒:很难用一种风格去定义,我的穿搭通常是古早日杂感偏多一些,偶尔会有Y2K和日系朋克风。
BAZAAR:做博主有没有收到过负面评价?
加绒:有时会被评论“非主流”和“杀马特”,我不会太在意,自己的风格确实不是主流。但其实我遇到的大多数人都很有善意,就算不接受也会试图尊重、理解。

BAZAAR:最喜爱哪位艺术家?
加绒:我最喜欢陆扬。她的展览“器世界骑士的游戏世界”可以说第一眼爱上,2019年在all club办活动以及后续在上海办的展我都有去。她的风格融合了二次元、宗教和赛博朋克,推荐大家去了解一下!
BAZAAR:你怎样看待身处的亚文化圈?
加绒:我喜欢亚文化,但并不算是对亚文化理解很深的人,可能外在大于内在。亚文化的分类和表达形式有很多,我懂的只是冰山一角,有时觉得自己有些形式主义。其实,不少亚文化博主都不太了解这一现象,只是因为做这个可以赚取流量,或者显得自己很酷、与众不同。
04
Mirro/环境设计/重庆/21
BAZAAR:最近看了什么展?
Mirro:导演黑泽明在重庆的展览,很值得一看,我也超爱他的电影。平时我比较喜欢画展和视觉装置展览,沉浸感更强。现场逛展的体验感是仅看画册、图片远不能及的。
BAZAAR:最喜欢哪位艺术家?
Mirro:很奇妙,约翰·辛格·萨金特和埃贡·席勒都会吸引到我,但两位艺术家是迥然不同的风格。萨金特的作品拥有极其细腻的美感,朦胧梦幻;席勒的表现力更强烈,是我个人更偏爱的抽象感,扭曲的线条表达的挣扎很贴近内心。

BAZAAR:有没有想过财务自由后收藏艺术品?
Mirro:真能财富自由的话那可太好了!如果太贵就不忍心剁手,我更愿意选择一些小众实验作品。
BAZAAR:如果财富达到巴菲特、盖茨的级别呢?
Mirro:我会收藏席勒和梵·高!
BAZAAR:给大家推荐一位你喜欢的亚文化艺术家吧。
Mirro:Yohji Yamamoto和John Galliano,他们也许不算亚文化,但我很喜欢无性别主义的表达。
BAZAAR:能否分享你的穿搭风格?
Mirro:偏向暗黑先锋,我很欣赏这种风格。大多数人对暗黑的印象停留在All Black或山本耀司风。暗黑和先锋工匠等常常一并提及,其善用特定的设计方式来创造,以简要元素打造建筑感、层次感,给予观者不同于华丽炫彩服饰的探索欲。黑色给我安全感,穿黑色或是喜欢浓烈都只是我的审美和态度。于我而言,勇于尝试很重要。不要因为觉得和别人不一样或担心太过出挑而犹豫。
BAZAAR:介意被称为“亚文化青年”吗?
五六七:不会呀,我觉得没什么不好。正是有这么一群人的存在,才会带动一些人跳出舒适圈,敢于尝试更多可能。
BAZAAR:平时多久去逛一次展?
五六七:休息日大多时间都会去看展,一般2-3周会集中去一些美术馆,喜欢的类型也很丰富。除艺术家个展、装置展和摄影展外,现在逐渐开始看一些文物展。
BAZAAR:最近看了什么展?
五六七:疫情前看了UCCA举办的“成为安迪·沃霍尔”,他是我最欣赏的艺术家。

BAZAAR:为何欣赏他?
五六七:沃霍尔洞见了大众媒体时代的到来。他是被称为“15分钟名人”的反精英主义者。通过他的作品,你可以感受到一种冷静地嘲讽,他摧毁了艺术形象的等级制度,取消了艺术的专横界限。敢于创造、打破边界,我觉得这也与“亚文化”有异曲同工之处。
BAZAAR:有没有想过财务自由后收藏艺术品?
五六七:财务自由后肯定会收藏沃霍尔的作品!现阶段我倾向于购买一些好的设计作品或乐队唱片。
BAZAAR:给大家推荐一个你喜欢的亚文化时装品牌吧。
五六七:我会推荐设计师Chris Leba创建的R13,一个具有反骨调性、独树一帜的叛逆街头少女品牌。设计师将亚文化精髓注入服装,无为又张扬的风格令人着迷。
BAZAAR:谈谈你主理的“熟人派对”吧。
菲菲:“熟人派对”是我闲暇时间和朋友做起来的,现在办到第九场了,每期会有不同的dresscode,满足大家的各种穿衣欲望。之前是在不同的Club做,六月份开始会固定下来,我觉得北方的亚文化活动还是太少了。
BAZAAR:什么时候开始接触亚文化的?
菲菲:很早了,自己尝试这些服饰是在2020年。
BAZAAR:最喜爱哪位亚文化服装设计师?
菲菲:周睿,她的品牌Rui Zhou用破洞织物展现女性身材美感。在她Ins发布的品牌照片里,模特并不是都拥有超模级别的完美身材,但都非常自信。并且周睿是第一位入围LVMH青年设计师大奖决赛圈的中国设计师,好厉害!
BAZAAR:给大家推荐一个你的亚文化“心头好”吧。
菲菲:推荐《Kingkong Magazine》。这是一本半年刊的小众独立杂志,里面囊括了各地艺术家和图像制作者们的作品,视觉感超绝!
BAZAAR:你欣赏亚文化中哪些价值观?
菲菲:当然是自由!
BAZAAR:平时会去逛什么类型的展览?
崔继文:装置类和时装类。我还是偏向去现场看,在网络上看作品总给我一种敷衍的感觉,艺术家的灵感精华被压缩成了一段段代码。
BAZAAR:有没有想过财务自由后收藏艺术品?
崔继文:我会收藏英国街头艺术家Banksy的作品。我很喜欢具有批判讽刺性的作品。在伦敦生活四年,我一直混迹街头,了解的第一位重量级艺术家就是他,在大街小巷都看到过他的真迹。我也一直认为,艺术不一定只能出现在博物馆,随处都有艺术,没有高低之分。
BAZAAR:除了班克斯外,还喜爱哪位艺术家?
崔继文:电影制作人兼摄影师Dexter Navy。我之前做艺术项目注重视觉表达,而Navy恰好是一位独特的光影艺术家。看了他与说唱歌手Asap Rocky合作的作品后,我真正把自我要求提升到了一定高度。

BAZAAR:给大家推荐一个你喜欢的亚文化时装品牌吧。
崔继文:突然想到我曾经去杭州玩,朋友带我去了一家地下服装店“通福门”。在那里,我结识了一位有趣的艺术家,也是店铺老板。他的品牌Embryo非常特别,结合了东方元素与科技感,是第一个让我觉得很有实力的国内品牌。之前也有幸参与过该品牌秀场,它令我看到了东方文化与亚文化的完美融合。
BAZAAR:你欣赏亚文化中的哪些价值观?
崔继文:做亚文化的人敢于跟主流不同,即便遭到不公平的评论与攻击。我相信,人一定要有叛逆精神、敢坚持做自己。这是亚文化中最值得欣赏的部分。

BAZAAR:平时会去逛展吗?
Summer:经常,有条件的情况下一般1-2周就去一次。我会到各个城市看当地的展览,但不太会限定类型,艺术展、影像展、文博展、非遗、时装……都很喜欢,比较多样化。
BAZAAR:最喜爱哪位艺术家?
Summer:我近期对非遗艺术接触得更多,对于梅兰芳先生最为倾佩。他以男身演旦角,惟妙惟肖,将绘画、书法等中国传统艺术与戏曲相容,承上启下地扩展了艺术领域;同时打破原有的艺术壁垒,推陈出新。梅先生还将戏曲艺术带出国门,让世界见识了中国的京剧艺术。

BAZAAR:有没有想过财务自由后收藏艺术品?
Summer:美好的事物人人皆向往,当然有过据为己有的想法。不考虑现实因素的话,我个人会去拜师学习戏曲艺术,并收藏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代表人物的传世衣物。此外,从实用性角度出发,我会收集每一件山本耀司的秀场款。
BAZAAR:给大家推荐一个你喜欢的亚文化时装品牌吧。
Summer:山本耀司的服装品牌,去时尚、去性别化的无差别设计很吸引我。
09
开胃/摄影专业/杭州/22

BAZAAR:有没有想过财务自由后收藏艺术品?
开胃:当然,想收藏艺术家Anouk Kruithof和Torbjørn Rødland的作品!
BAZAAR:给大家推荐一位你喜欢的亚文化艺术家吧。
开胃:我推荐瑞士亚文化艺术家Livia Rita,也是一位年轻的音乐人。她将电子乐、时尚与华丽的视觉相结合,关注酷儿乌托邦和女权主义。

BAZAAR:何时开始接触亚文化?
Zimo:16岁左右。我通过音乐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和我在服装设计与爱好文化上的理念都很相似。
BAZAAR:平时会去看什么类型的展览?
Zimo:很久没逛了,成都的艺术资源有些少,我喜欢在学校的线上图书馆逛逛。之前看的最多的是历史博物馆和服装类展览,V&A是我的最爱。每次参观都可以找到新灵感,上学期间大概一周会去一次。
BAZAAR:最喜爱哪位艺术家?
Zimo:最爱Vivienne Westwood ,爱她的设计理念和她本人。我在她身上看到了女性的勇敢。作为艺术家和设计师,自己要活得潇洒,活给自己看而不是别人。并且,我也很羡慕她对热爱事物的执着——她在快乐地做事,而我们心里的诸多负担却令所爱变为累赘。所以我希望可以快乐大胆地做每一件事,一直work到80岁!
BAZAAR:你也拥有自己的服装品牌,财富自由后会选择收藏时装吗?
Zimo:会!我会收藏Vivienne Westwood秀款和早期非商业的作品;Alexander Mcqueen、Mugler的剪裁西装;让-保罗·高缇耶在位时的Dior Vintage……我要腾出一整个大房间收藏美丽的衣服们!
BAZAAR:给大家推荐一位亚文化艺术家、一部电影或一个时装品牌吧。
Zimo:艺术家的话真的太多了,我觉得我的朋友都是艺术家,我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动画片《Midnight Gospel》是我这几年最爱,最近看的《The Fall》也还不错;时尚品牌的话,推荐一下自己在做的“JOIN TH3 PARTY”吧,嘻嘻。

南·戈丁(Nan Goldin)《Cookie and Millie in the Girl’s bathroom at the Mud Club, NYC》,40.6×50.8cm,1979年
BAZAAR:怎样看待亚文化?
Emo:我觉得在当代社会找到共享人生观、价值观的人挺困难的。以亚文化而言,大家需要标签来吸引同频思考的人。可能这个人本身并不“亚”,但TA发现能共情的人在圈子里居多,所以选择变“亚”,下一个人也这样想,由此逐渐循环。其实现代社会每个人都有“私人癖好”,对于亚文化更像是在模仿其中一些icon的生活态度。

BAZAAR:如何描述这种生活态度?
y/编辑/北京/27
马克·坦西(Mark Tansey)《Ring Wave》,布面油画,40.3×50.5cm,2002年
BAZAAR:平时会去逛展吗?
y:美术馆让人压力很大。我其实不太会主动去,比较喜欢去经常举办小型展览的咖啡馆和酒吧逛,基本碰到就会看一看。
BAZAAR:最喜爱哪位艺术家?
y:喜欢美国艺术家马克·坦西,他的画很多是单色,就像胶片一样,既写实又魔幻,好像在和你讨论到底什么是真实的。
Tokio/学生、美工、变装表演者/广东/21

BAZAAR:什么契机让你接触到亚文化领域?
Tokio:我的亚文化启蒙是油管上的一个美妆栏目,收录了一些很奇特的化妆过程,包括歌手、变装表演者、DJ、模特、设计师。TA们会阐释装扮的内核,而非浮于表面的穿搭主义、亚文化之流。其中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变装艺术家们讲述地下俱乐部的场景,我对亚文化的了解也是在俱乐部和跳舞场景中发展起来的。
BAZAAR:怎样看待身处的亚文化圈?
Tokio:John Yuyi(江宥仪),一位中国台湾的视觉艺术家。我欣赏她作品中对科技和消费主义的思考。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她去年制作的一块广告牌。她用脸作画布,书写了标语:“I am an artist. I’m not a female asian artist.”作为从社交媒体中成长起来的千禧一代东亚酷儿,我从中得到很多共鸣,也很喜欢其作品的视觉质感。

15
没醒/店铺主理人、调酒师/北京/25
BAZAAR:平时会去逛展吗?
没醒:会,基本上什么展都看,只要是我认为有意思、有内容的,现在可能两个月去一次吧,之前去逛展的频率会比现在高很多。
BAZAAR:最喜爱哪位艺术家?
没醒:目前很喜欢盐田千春,她的张力和表现力给我一种既完整又挣扎、分裂的感觉。
BAZAAR:有没有想过财务自由后收藏艺术品?
没醒:我可能会收藏黑胶,其他类别暂时没什么想法。
BAZAAR:给大家推荐一部你喜欢的亚文化电影吧。
没醒:我个人其实不大理解大家对亚文化的定义,是subculture(次文化)还是另有意义。我推荐个电影吧:《梦旅人》。
16
Ella/影视制作专业/杭州/20
BAZAAR:平时会逛什么类型的展览?
Ella:有,我现在会收藏一些摄影集、电影海报、黑胶唱片。我认为新鲜感很重要,平时逛市集或文创看到新奇无用的小东西都会想收藏。比起有价值的藏品,我会更想拥有让我耳目一新的作品。

17
@瞳嫇/服装设计专业/武汉/22
瞳嫇的毕业设计“永恒的时间”(Cycle of Time)系列
19
QQ/商、性别学专业/辽宁、加拿大/21
QQ:最早是音乐,初中接触朋克、金属和grunge。音乐品位影响了我的审美,也了解到音乐流派背后的精神内核;其次是诗歌和文学,中学读了很多兰波、威廉·巴勒斯、三岛由纪夫等人的书,他们的世界观和美学影响我很多。
BAZAAR:在此领域,你有没有特别的经历?
QQ:影响比较大是我在辽宁一家名叫赫兹的livehouse工作的经历吧,它让我熟练掌握了一些人类的社交技能,交到了一些鲜活的朋友,不再仅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很多人说我以前很像AI,现在装得越来越像个人了。
BAZAAR:你从什么时候开始“亚”的?
QQ:从小就不太一样,青春期后更按自己的审美打扮了,亚文化流行起来才发现——Well,好像我被分到了这个类别。其实不必用外形来评判一个人亚不亚。亚文化爱好者本就是和主流不一样的人,如果在外形上给“亚”限制条件,最后还是会同质化。并且现在太多人仅停留在视觉,挤压了原本的生存空间,而且还有鄙视链。
左一为QQ
QQ:没有绝对的鄙视链,不过嬉皮、哥特、Decora,Y2K等不同风格的爱好者之间确实存在不兼容的情况。用外形举例的话,我会觉得穿搭是一种文化和思想的表达,仅挪用一些所谓的亚文化元素让自己“看起来酷”会有些不够丰富啦。
BAZAAR:那你的穿搭属于其中哪一类?
QQ:我都不属于,这种标签还是太限制自己了,我想生活得宽阔一些。
BAZAAR:你最喜爱哪位艺术家?
QQ:艺术家Kathleen Hanna。她将文学、音乐和女性主义结合一体,用先锋的形式进行表达。我能从她的作品里看到我很欣赏的勇敢、愤怒与真诚。她领导的Riot Grrrrl是第三次女权主义浪潮的一部分,衍生的暴女文化在独立文化领域也一直保有持续的影响力。
BAZAAR:从何时开始接触到亚文化?
朱建军:大学时期吧,我从小就很喜欢彩色的衣服。
BAZAAR:穿着“特立独行”有没有为你带来过负面评价?
朱建军:想到我初中时穿亮蓝色格子裤搭配红外套,被狠狠吐槽。其实我经常买衣服只看颜色,不管穿出去会怎样。还记得那时流行荧光色,我很想拥有一双荧光粉气垫鞋。
BAZAAR:你最喜爱哪位艺术家?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时尚芭莎艺术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