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城市更新| 遵循八大原则,为老城更新注入新动能

2022-06-13


“城市更新”并不是一个新词。而在“十四五”规划中,城市更新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优化调整城市空间布局和存量空间成为规划重点,城市更新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阶段。许多老化的商业物业正等待被盘活,为城市注入新的创新活力。

中国新一轮的城市更新大潮正在进行时。依托现有街巷、建筑等景观资源,以街区文化为脉络,实现功能改造、风貌塑造、场景营造与产业再造的有机更新,塑造复合多样的空间场所,打造现代与传统和谐相融的城市更新下的商业街区。




老旧街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每个城市中都有老旧街区,随着时间的流逝,建筑的老化,业态的变迁,使老街巷逐渐失去往日的光辉,变成了一条业态老旧的普通街道。

且很多都是街道狭窄、设施老旧、绿化率低、建筑物参差不齐、门头牌匾破旧不堪,其建筑格局、商业布局等基本延续多年来已经形成的风貌。由于先天不足,后天改造水平有限,老旧街区普遍存在如下问题:

立面风貌问题:街道界面混乱不连续,风貌特色不足
休憩设施问题:公共空间活力不足,空间利用率不高
交通混乱问题:违规停放,人车混行存在安全隐患
④ 新旧融合问题:街区的历史价值不被重视,无法平衡历史韵味与现代审美
⑤ 绿化环境问题:公共绿化零星未成片,服务效果低效



我们要怎样进行城市更新

01
城市更新本质上是生活方式的更新





































城市更新,不是旧城改造,不是建筑形态的更新,而是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在这一过程中,建筑形态可以不变也可以变化,但其承载的功能与使用方式必须变,因为使用者(客户)变了,相应地,客户需求也发生了改变,对于城市更新的主导者来说,重要的是思考谁会生活在这里,他们生活的本质是什么,他们未来将怎样去生活。这才是城市更新的基础。


金丝雀码头

金丝雀码头位于伦敦多克兰地区。在过去,这个金丝雀码头曾经是世界贸易的集散地,繁华而先进,人称“不夜码头”,然而在上世纪60年代,更为先进的技术开始出现,金丝雀这个22平方公里的码头开始衰落下去,1980年,码头彻底废弃。80年代中期,伦敦市政府成立了码头区开发公司,开始全面改造这一地区。


一家加拿大开发公司包下这块地盘,改造方案是集写字楼、商业、会议宴会中心及轨道交通等于一体的大型综合体项目。包括24栋写字楼建筑,5家购物中心,1家百货公司,1个体育和健康中心,2个会议宴会中心,2个轻轨站,1个金丝雀码头地铁站。1991年首期项目落成,区域内主导产业以金融服务业和传媒业为主。


在金丝雀码头众多的摩天大楼中,许多银行的总部、分部和商业巨头的总公司——汇丰银行、花旗银行、巴克莱银行以及英格兰银行、渣打银行、罗斯恰尔兹贴现公司、摩根大通,以及每日电讯、独立报、路透社和镜报等就在这里落户,仅员工就有8万之众。


并且,金丝雀码头不光是有金融、商业、出版行业,教育领域也插进来了。如伦敦城市大学就在这里抢占了一块地盘,与之配套的服务行业更是涌了进来,如国际知名品牌四季酒店、万豪酒店、弗雷泽宫酒店以及宜必思酒店,还有形形色色相当多的酒吧和小餐馆。前卫现代的建筑群落也打造出一个购物的天堂,从商业街购物中心到设计师品牌店,这里还定期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和展览以及非同凡响的公共艺术展,丰富了这里的环境与人们的生活。

02
城市更新必须重视产业升级





































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最重要的是产业,产业是一个城市的心脏,是动力源泉,教育、文化、医疗等等都是以产业为基础的。城市的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创新,而产业就是城市创新的源泉。

城市更新,也是产业升级的过程。一个城市,是否能在未来的竞争中胜出,关键看其城市产业的能级是否得到了提升,是否能向高价值、高创新的高端产业转型。


底特律

底特律曾经是美国汽车工业代名词,上世纪50年代是底特律最辉煌的时期,坐拥三大汽车巨头(福特、通用和克莱斯勒)、人口180万,为美国第五大城市。

但2010年,底特律只剩70万人口,但2年前,它是美国最贫困的城市之一,三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之下,失业率居高不下,刑事犯罪率名列前茅,成为美国最危险的城市之一。当然现在情况有所好转。不过,之前的底特律为什么失败?


一是缺少对人的投资。哈佛大学教授爱德华·格雷瑟(EdwardGlaeser)在《城市的胜利》中指出,底特律最大的失误,在于它没有及早对人进行投资,包括培养更高素质的劳动者队伍和激发企业家创业精神,使城市能够应对产业转型的变革。

由于缺乏远见,底特律始终将自己与汽车这一单一产业和大公司绑定。大公司压制竞争和创造精神,汽车产业装配线使用半熟练工人,高中生就能获得好工作和优厚的待遇,使得劳动力素质难以提高。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旧金山湾区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大力投资教育,并将著名高校(如加州大学、斯坦福大学等)的知识创新能力与企业家创新精神融合,于是有了后来的硅谷。


二是路到尽头,却没有转变思路。底特律不仅没有及早对人进行投资,而且当城市已经走向衰败后,将钱投资于建造,希望通过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更新改造,让城市重新复兴,这是底特律失败的另一根源。


一些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包括:文艺复兴中心、“人民运载”捷运、商务中心(西杰斐逊大街150号、底特律第一中心)、大型公寓(米兰德中心公寓、河边产权公寓、港口镇公寓)、工厂(通用底特律/哈姆特拉米克装配厂、克莱斯勒杰弗逊北美装配厂)、底特律接收医院、乔路易体育馆等等。

结果,文艺复兴中心只有过短暂的辉煌,由著名设计师设计,完成了7幢大楼,坐落于底特律市中心。整个建筑群50万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商业空间。最初的确吸引了一些商业的集聚:三个赌场、两个体育馆、两个宾馆。但这一切,更多的是粉饰。由于产业下滑,人口锐减,经营压力越来越大,最后,福特公司将当年3.5亿美元建造的文艺复兴中心,以不到1亿美元的价格卖给了通用公司。

△文艺复兴中心

巨资建造的“人民运载”在空荡荡的大街上悬空行使,原计划每年运载1500万人次,实际每年只运载200万人次。每5毛钱的车费,市政府补贴3美元。

现在,底特律开始将那些废弃的住房夷为平地,种上树和草。这样至少可以美化环境,降低公共服务成本。而此时的政府已债台高筑到不得不由密西根州接管,以防止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城市破产。

03
城市更新需要重视设计与创意





































城市需要设计与创意,需要更多的文化滋养,城市的文化力量对于整个城市、对于整个产业和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在城市更新的整个过程之中,城市越来越多的要与设计和创意联系起来。为城市而设计、为生活而设计成为整个城市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驱动力。

设计带来美感,激发市民的自豪感,也体现出一座城市的价值观。


毕尔巴鄂

西班牙北部城市毕尔巴鄂,和上海有点像,1950年代从生活城市变成冶金工业基地,1990年代开始城市转型,把一个冶金工业基地转变为一个文化的地标,毕尔巴鄂,因航海和工业革命显赫一时,钢铁厂、造船厂都曾是这里最重要的经济支柱。

然而,航运的转移,持续的工业危机,再加上1983年大洪灾,使毕尔巴鄂看似无可挽回地走向衰落,而一切改变都缘于一座博物馆的诞生——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


1991年,面对城市转型的挑战,毕尔巴鄂市政府与古根海姆基金会共同做出决定:邀请美国建筑大师弗兰克·盖里设计古根海姆博物馆。

这个改变历史的博物馆坐落于内维隆河岸,第一眼就令人惊艳。整座建筑覆盖着不规则的浅金色钛合金板,向各个方向弯曲、扭转,随着光线变化,变幻的光影和流淌的金属光泽让人着迷。

博物馆内同样精彩:大面积的钢化玻璃营造出通透明亮的空间,整体内部建筑围绕着一个中心轴旋转延伸,曲面层叠起伏,光线倾泻而下,蜿蜒的走廊、透明的电梯和扶梯围绕着中庭,将19个展区结合在一起。

惊艳世人的博物馆一炮走红,在“古根海姆效应”影响下,毕尔巴鄂成功地从一个衰落的工业老城转型成为全欧洲生活、旅游、投资条件最好的城市之一,游客们蜂拥而来,只为一睹这个建筑史上最大胆的建筑。仅仅6年,启动项目的资金便全数收回,同时还为毕尔巴鄂带来了上亿欧元的收入,城市活力随之复苏。


随后的几年里,毕尔巴鄂市又邀请了多位世界著名的建筑师设计各种标志性建筑。走在毕尔巴鄂街头,不时会发现一些特别的建筑,比如西班牙建筑大师卡拉特拉瓦的“白桥”、日本建筑大师矶崎新的塔楼,而法国设计师菲利普·斯塔克改造的废旧红酒仓库,则成了毕尔巴鄂的新文化休闲中心。

这座改造后的红酒仓库外观依旧保持着19世纪的古典风格,6000平方米的室内广场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广场上立着的43根柱子,每根柱子的设计各不相同,支撑着上面的主楼图书馆和健身中心,顶楼的游泳池底用钢化玻璃制成,站在室内广场,抬头就能看到高高的泳池底,隐约看到游泳的人,阳光透过水面,再折射到室内,光影曼妙。


如今的毕尔巴鄂,已经成为闻名于世的“设计之都”,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和设计师云集于此,使这座城市焕发出蓬勃生机,而现在,这个城市的目标是:成为欧洲的商务中心。

04
 注入有情感连接的社区生活





































城市更新,最重要的结果是把人留住,创造吸引人的活力场所。那人们希望待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呢?

上海的陆家嘴,节假日你在街上可能看不到几个人影儿,因为那里根本就不适合行走。而在老胡同老弄堂老巷子里,你感觉很有生气,因为这是人行的尺度,让我们感觉到自己与他人的连接。


所谓理想的城市尺度,基本上一看比例(街道高宽比),二看绝对数值(街道宽窄),虽没有固定的理想数值定义,但保持在适当范围内大抵错不了。

比例不当,例如道路两侧建筑高耸入云,街道高度大大于宽度,给人以压迫感,自然是不舒服,但如果两侧少遮拦,高度比宽度不足,人又缺乏必要的安全感,毕竟我们是被包裹着来到这个世界上的,被包容的需要深植于文化潜意识当中。

街道太窄,显得憋屈,心理研究发现生活空间太小,人的心理容易出问题,其实不只是人,猴子被笼子关久了,也会出现行为异常,甚至不孕不育;街道太宽,超出人的行为舒适与便利尺度,人与人的交往因而受限,社会发育不全,也容易出问题,社会性动物没有社会连接怎么行!


市北高新区


市北高新园区是上海中心城区市级开发区,是距上海市中心人民广场最近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之一,直线距离仅8公里。园区东临泗塘河,西至彭越浦河,北至走马塘河和场中路,南至汶水路,园区规划面积3.15平方公里。

这里毗邻原上海老工业基地——彭浦工业区,曾经集聚近50家大中型工业企业,是一个典型的工业化城市社区。

△规划前

△规划后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设计以保留原有工业文化遗址为原则,并没有对铁路轨道进行拆除,而是融入人文及自然,打造了一个有特色有温度的园区。


论尺度,原有的是车型尺度,超出人的行为舒适与便利尺度,人与人的情感连接并不强。设计原则是“看得到对方眼睛的街道”,将车行尺度改成人行尺度,不仅增添了更多的绿意,更增进了社区里人与人的情感互动,最终的结果就是把人吸引来,并且留住。


05
当地的文脉不能变





































芒福德说:“城市是文化的容器.”城市文脉是城市的一部文明史,也是积淀了城市性格文化基因,也是城市更新的品牌基础,在城市文脉基因延续过程中,正是通过我们每一个人文个体的共同参与,包括有效空间的传递,使城市文脉有效延续,包括城市的天际空间。



巴黎左岸

巴黎塞纳左岸地区是法兰西文化的摇篮。为平衡巴黎城市东西部的发展,自20世纪80年代巴黎市政府就开始了东部塞纳河左岸地区的发展战略研究,经过多年的规划研究和设计竞赛,于1990年始针对塞纳河左岸地区130公顷的铁路、仓储与工业闲置用地,进行了有步骤的整体改造建设,目标是形成一处文化、教育、办公、居住等多功能融合的富有吸引力和活力的综合片区。



设计者们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延续巴黎的文脉。巴黎城市对于文化的珍惜重视,以及,那里的艺术家和学者的作用,成为法国艺术和文化进步最重要的驱动力。著名的左岸咖啡馆,就是这种驱动力的一部分。很多的哲学家作家,在那里写下了改变世界的著作。同时,在城市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的时代,城市建设者们需要重新思考街道与街坊、个性建筑、人居环境、心理需求(光线、实现、面积、邻里交往等)以及街坊的城市形态等问题。



所以,在巴黎塞纳左岸地区改造的过程中,充分尊重现有地形地貌,尽可能地保留和重新利用了原有历史建筑,同时重视和最大化地利用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戴高乐桥、METEOR地铁线、法兰西大道、塞纳河步行桥,进而改善地块内部与周边之间的联系;并充分利用其悠久的历史文化,发掘其文化内涵与潜力,以历史文化环境的保护和再生为核心进行滨水区开发。


06
用“众创”思维去做城市更新





































旧城改造正在从传统的大拆大建模式进入有机更新的时代。开发商不再是唯一的主导,越来越多的业主开始主导小微环境的更新,改造中更加关注生活与内容,重视通过设计提升空间价值。


超级线性公园

哥本哈根的超级线性公园是一个超级的建筑,景观,艺术结合体,其包含了60多个不同文化背景城市的展览,在丹麦哥本哈根市中心这样一个单一种族的区域,掀起了一项别开生面的挑战和展示。

三个色彩鲜明的区域分别有着自己独特的氛围和功能,红色区域为相邻的体育大厅提供了延伸的文化体育活动空间,黑色的区域是当地人天然的聚会场所,绿色的区域提供大型体育活动用地。在三个区域的基础之上,展示全球60个城市上百件艺术品。


在设计的过程中,让当地居民充分参与。避免先入为主而实现了最大的公共性。BIG认识到这个项目不仅仅是一个城市设计,更是一个全球城市最佳展示区。本文为“规划师笔记”精选文章。除了公共家具,在植物的选择上也强调物种多样性:日本的樱花,落叶松;中国的棕榈;黎巴嫩的雪松等等。


无论你来自哪里,无论你说什么语言,在这里,你都能找到共同对话的基础,这里像是一个国际会客厅,欢迎世界上每一个角落的人。


07
城市与自然的平衡





































随着经济的日益增长,城市居民生活水平也逐步提高,城市居民对生活的追求将从数量型转为质量型、从物质型转为精神型、从户内型转为户外型,生态休闲正在成为市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


高线公园

高线公园(HighLine Park)是一个位于纽约曼哈顿中城西侧的线型空中花园。原来是1930年修建的一条连接肉类加工区和三十四街的哈德逊港口的铁路货运专用线,后于1980年功成身退,一度面临拆迁危险。在纽约FHL组织的大力保护下,高线终于存活了下来,并建成了独具特色的空中花园走廊,为纽约赢得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成为国际设计和旧物重建的典范。高架公园为重振曼哈顿西区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是当地的标志,有力刺激了私人投资。


2005年纽约市对高架周边地区进行了重新分区,在鼓励开发的同时保留社区特色、已有的艺术画廊和高架铁路。

2006年重新分区审批通过、高架公园改建开始后,临近高架的项目建设许可签发增加一倍,至少有29个大型开发项目动工(已完成19个,在建10个)。这29个项目总投资超过20亿美元,产生12,000个工作,新建2,558套居住单元,1000间酒店客房,超过424,000平方英尺办公空间和85,000平方英尺艺术展示空间。


新区和公园的组合使这里成为纽约市增长最快、最有活力的社区。从2000年到2010年,新区人口增长了60%。

2011年的时候High Line被称为黄金2.3公里,已经为纽约政府创收了10亿美金。而民众对这个公园的热爱,使得很多人愿意自发参与公园的维护。公园、NGO、民众、政府、开发商的关系得以进入良性互动。
 

08
城市更新需要获得原住民的支持





































田子坊


位于泰康路210弄深藏闹市区中的田子坊,原是上世纪50年代典型弄堂工厂群。1998年艺术家陈逸飞将工作室迁入此后,田子坊逐渐成为视觉创意设计机构争相进驻的热土。2005年被授予上海创意产业聚集区。2004年11月,从第一家居民里弄出租开始,田子坊规模逐渐扩大,形成保护历史风貌、改善生活环境和发展创意产业和谐共存的新模式。

自田子坊内住宅出租的周心良老先生开始,原住民纷纷加入出租行列。在居民区开始转换功能之初,很多原住民就积极为寻求健康持久的田子坊发展而进行规范化管理,加入田子坊业主委员会,引入遵守工厂区的业态准入机制,控制田子坊朝向文化产业发展。虽有少数负面声音,但总的来说,田子坊内绝大多数原住民对坊内创意文化产业的兴旺持支持态度。


在田子坊更新的过程中,原住民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更新过程中。城市更新与否,城市更新的方向,是否拆迁,在这个过程中原住民都有权利去参与,有权利去表达自己的诉求,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某个过程。

自下而上模式探索的出发点基于原住民能够积极、持续地参与到田子坊的更新中来。这种模式的选择使得原住民与这个生活场所的空间记忆,熟悉的日常片段得以继续保持,使得田子坊的更新不与城市文脉割离。


艺术家、商家被吸引入驻田子坊的原因,在于田子坊自身旧上海的生活气息,人文资源浓厚,在于根植于城市文脉的居民日常场所记忆被很好地保留了下来。在自下而上的更新中,艺术家、商家、原住民都根据自身诉求对田子坊的更新提出了要求,但共有的坚持是城市更新都应该保留原汁原味的日常生活氛围、场所记忆和场所片景。

在这一模式中,原住民既能基于自身诉求对更新提出方向,更能持续地享受城市更新带来的利益。“主体”的角色扮演背后不仅反映时代多元化发展,社会越来越尊重个体诉求,也体现了时代对城市文脉、场所精神、生活记忆的尊重和肯定,更是一种对传统的传承和思考。


版权声明:本文图文素材来
源于视觉胶囊、匠工营国、规划师笔记及网络,如需转载或有疑问请联系小编(微信号:Shiuzse404)~

END



本文编辑 | hjy
投稿、合作 | cxf@urbanlight.cn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城市光网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城市更新 老城更新 新媒体艺术

40070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