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设计思想·工业设计系 | Graduation Exhibition of Design

2022-06-10


工业设计系

Industrial Design

工业设计系产品设计是一门研究产品及其服务设计创新的专业。它以“国家急需,世界一流”为导向,依托“A+”学科优势,以东方设计学为理念,以协同创新为模式,以设计制造为链接,以宽口径复合型人才为培养模式,以国际一流设计为资源,以创新创业为转化,大力建设国际视野与传统文化融合共生的“新艺科”教学育人新体系。

中国美术学院的产品设计专业率先建立产品与休闲、产品与移动、产品与交互、产品与家居四个专业方向工作室,未来将在学院体系下以生活美学、数字文创、智能交互、智慧出行领域形成重点突破。专业秉持彰显人文智性、融合科艺智能、建设产业智库的愿景,研究探索新文科语境中的日常产品、体验、服务和价值系统。专业应对重要的社会民生与生活议题,立足创意经济介入地方产业振兴,深挖数字语境下的用户体验与场景营造,以设计策略构建社会价值系统。





1生活行动

2生活感知

3生活构建






01


生活里·对谈副院长王昀

DEPUTY DEAN

对谈·发问

王昀 Wang Yun


中国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研究院院长

设计艺术学院副院长



Q1

对“生活力”和“生活里”的诠释?


“深度地理解生活,然后为它做有意义的事情”


王昀:生活,包括了艺术创作的源泉,这是对于“生活力”的一个基本认知。工业设计系在2003年的毕业创作主题就是“生活方式”,当时视传设计系的赵燕老师就说,“生活的文章大有可为啊”。这恰恰说明了我们对“设计”的认知其实是有很强的一个共性存在着,并且不断地共鸣着。

生活是“真实”的生活,生活也是“火热”的生活。如果说绘画艺术是用创作去描绘、去挖掘、去歌颂一个时代火热的人民群众的生活,那么设计,其实是去优化、美化这样的一种生活,乃至于重新创造一种“新”的生活。两者的角度不一样,但是内在实质上有着共鸣之处。

所以,我们思考认知和设计的时候,就是在深度地理解生活本身。认知生活,站在不同学科的角度去为生活本身做一些有用的、有意义的、有价值的事情,当你实现这件事时,实际上也已经实现了自己的设计价值。



Q2

怎么看待“高新科技”与“生活日常”之间的关系?


“科技之于设计,是创新活动的一体两面,是设计实现的重要伙伴”


王昀:设计和科学技术的紧密相关性从来都是毋庸置疑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是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在不断演化中的,所以我认为科技对于设计来说,是创新活动的一体两面,是设计实现的重要伙伴。从包豪斯时代的设计,到现代设计,到同期的呼捷马斯,再到后来的乌鲁姆等等,其实设计一直都是在拥抱科技的,也必须这样去做。因为科技是设计实现优化、改变生活的一个非常有利的伙伴。在今天,你可以理解为设计和科技就是水乳交融的。我们口中所讲的“科艺融合”,就是在科技与设计这两者之间形成一架桥梁、一个接口,并把它转化、吸收、应用成为你设计创作最重要的一个支撑点。这样,才可能创作出引领这个时代的作品,创作出更具生活前沿力、生活敏锐感知力、生活实现力的设计作品。所以我相信在这一届的毕业创作展上,也会有一系列与高科技、黑科技紧密拥抱连结的作品。



Q3

在国家呼吁高校人才进制造业的背景下,我们设计学科的学子更应该强化培养哪方面的能力?


“通过设计的智慧,将关联性的资源整合起来,深入到具体的产品中


王昀:实体制造业是整个中国经济的主体产业,也是中国经济的基点。我们设计学院各个专业的基本盘,就是制造业。染织与服装设计系的制造,就是纺织与服装产业;视觉传达设计与制造业相联系的,就是包装;设计学相关的一些出版业等都与制造业有很大的关系;工业设计就不必说了;综合设计系里的会展方向也会涉及到大量和建筑、装饰相关产业。所以整个制造业对我们设计学院所有的学生来说都是主要面对的一个对象、一个行业载体。当然,制造业非常的广阔,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工业体系,但是还不够强。国家其实有着发展工业实力的愿望和期盼,那我们设院的学子在如此事关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主战场的方面都应该有所作为,这才是从事设计的青年才俊需要去思考和力图有所作为的一个方面。

那么,在对接的时候应该怎样去做?关于这个问题,我们除了对设计、对艺术本身需要有一个认知以外,我们还需要理解产业。一方面,我们要深度认知产业发展的规律,了解产业、行业、企业的动态以及分析产业发展中还需要整合哪些各种各样的资源;另一个方面,对于这个行业目前所存在的一些新兴技术,或已经成熟的技术,我们有没有可能去进行优化,通过设计怎样去应用结合?还有一些可能在你所处行业外,但是其本身包含的技术也一样具有相关性。我们要通过设计的智慧把这些关联性的资源整合起来,嫁接到我们所关注的行业或产业中,深入到具体的产品、具体的设计中去,然后来助推一个行业的发展。



Q4

我们这代人的优势和劣势分别是什么?应该在哪些方面特别补强?


“对网络数字独特的原生性,应该得到发挥和突破”


王昀:从一个老师的角度看待,我们这一代的学生,要与时俱进。因为时代发展带来了太多的知识与技术,它的更新迭代非常快,我经常会有一种危机感,觉得自己可能很快就会被这个时代所淘汰。当然,我们的优势在于有自身的经验、判断与一些积累。那么对于同学们而言,作为互联网原生的这一代,他们对网络数字等相关方面比我们更具优势,这种原生性其实是应该得到非常好地发挥和突破的。

那么,要如何开拓“互联网时代生人”独特的原生性呢?这就需要回到设计这个学科了。本质上,设计这个学科依然是一个以人文社科属性为重要特征的一个学科,我们这些“教设计”“做设计”的人,不能说是科学的一生,但我们一定是文化的一生。设计的社会性是很强的,在这一方面,年轻一代设计师就需要通过各种方法,比如阅读、交流、实践去加强,才能把设计这件事做的越来越好。



Q5

作为中国设计智造大奖(DIA)的组委会秘书长,您认为这一奖项对中国美院的设计学科建设和学生培养起到了哪些特别的作用?


“国际化、开阔性的赛道,推动交叉学科发展,给世界创造一个机会


王昀:智造大奖本身就是一个平台,这个平台自问世距今已经七年了。同时它也被称为中国目前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工业设计大奖,没有之一——这是来自一位院士的评价。第一,中国设计智造大奖本身是一个国际的赛道,它可以让我们直接与国际选手进行同台竞技、互相交流。第二是它所设赛道门类具有相当的开阔性。赛道类别设置有文化创新、生活智慧、产业装备、数字经济,而这些都和生活有关。

大奖影响了我们很多人,不只是工业设计系。据不完全统计,参赛的同学有的来自设计学院的视觉传达、服装设计,也有影视动画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建筑学院等,都是来自不同学院、不同专业身份的同学们。吸引他们参赛,对交叉学科发展的推动性、带动性,是显而易见的。此外,还有我们的同行兄弟院校,譬如国内的清华、央美、江大、湖大等等,国际上的RCA(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米兰理工等。正如大家所知,大奖一个特点是国际化;第二是提供各种各样的产业连接机会,包括世界五百强的设计公司也在参加;第三个特点就是中国设计智造大奖的奖金设置还是相当丰厚的,有总数五百万的奖金池,是一个相当大的奖金规模。

所以这个奖项对设计的意义与奖项自成立以来的初心一样,它是在给世界一个机会。世界上所有人都需要机会,我们的学生也是一样的。各种维度的立体的机会、国际交流的机会、大量的产业交流机会,还有创新创业的机会、学术交流的机会等等,就看同学们能不能抓住这个机会,利用好这个机会。




02


生活里·对谈系主任章俊杰

DEPARTMENT DIRECTOR

对谈·发问

章俊杰Zhang Junjie


工业设计系系主任

推动产品设计专业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Q1

工业系毕业生在“生活里”的设计力量展现有什么突破和延伸?


“对未来生活的想象和洞察,以积极的生活力写作美的诗篇


章俊杰:工业设计系展示了一批务实的年轻人的作品,展现出了毕业生对于未来生活的想象和洞察。这些作品从生活源头探寻价值起点,从想象未来塑造物和体验系统。其中的思考和实践包含了如生存空间的反思设计、对于未来环境的身体强化设计、元宇宙场景虚拟感知与信息捕获、物联网的超常体验等等。每位创作者将成为生活的改造者,他们不仅仅满足于生存,而以积极的生活力写作美的诗篇。



Q2

作为设计从业者和和教育者的双重身份,您如何培养新一代的年轻设计师呢?


“将所学应用于实践,拥有改造社会的能力


章俊杰:设计师就是生活的实践者,他们应用自己的想象力,构造可以触摸的未来。年轻设计师应当具有介入社会的态度,具有改造社会的勇气,具备回馈社会的精神。设计师应当具备艺术与技术的双重思维,具有思辨和管理的多元能力。老师应该引导他们关心所处的社会在发生什么,使他们能发现问题,并且勇于实践去解决问题。



Q3

作为系主任,您是怎样把工业系建设成为设计聚能工场的?


“产、学、研一体化,打造新文科与新工科融合的设计教育新模式


章俊杰:我们在设计教育中,形成了多面、多层、多点的教学体系。在学生的设计基础阶段,强调从六个“面”即思维方式、形式表现、质构造物、生产链接、商业组织、人因标准去建立知识地基;学生在三年级中,通过四个层面的专业课不断拔高在专业方向中的专精能力。四年级学生结合导师制毕业设计,在更聚焦的问题点上进行深入研究。对学生来说,整个过程是不断专业化的过程,并且学生有多次的选择机会。工业设计系也搭建出了中国智造大奖(DIA)这个设计与产业连接的国际化新平台,同时,我们在全球视角下建立国际尖端学研联合体系,在数字化时代中探索工业产品设计联动产业经济的共创模式,从而打造产品设计与工业设计专业协同下新文科与新工科融合的设计教育新模式。




03


生活里·对谈老教授雷达

SENIOR PROFESSOR

对谈·发问

雷达 Lei Da


工业设计系教授、研究生导师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




Q1

工业设计在“生活里”需要做出哪些设计创新?


“关注产品的底层逻辑,聚焦每一点创新的改进


雷达:工业设计(产品设计)是一门服务行业,是为人服务的,是为人们的美好生活创造价值的。中国美院的工业设计(产品设计)学科所包含的家居、家具、交互和交通工具等四个专业方向无一不是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同时满足用户需求,符合市场规律,便于生产制造,考虑成本、质量和回收等因素。

工业设计与人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尤其是表现在具体的产品上。工业设计不一定要做完全创新的产品,生活中一些小产品有一点创新的改进就很有意思。解决一些小问题,方便人们生活的、功能不是很强大的、结构不复杂的、成本低廉的、制造简便的、需求量很大的……真正要做好设计管理就要深入到企业里去,协助企业在市场的大风大浪中搏斗,要耐得琐碎,不厌其烦,脚踏实地去管去理,而不是一味地把“创新”搞成了“捣乱”。按现在时髦的说法就是关注产品的“底层逻辑”。



Q2

您想对工业设计的年轻老师、学子们说什么?


“把单门课程的内容做透、做深入,而不是蜻蜓点水的小课程


雷达:课程安排方面,我认为单门科程要拉长,课程的内容要做透,做深入,把实践的动手的内容做完善了。那些琐碎的小课程看似很有“新意”,其实不做深入,只有蜻蜓点水没有实践的内容。做一些看似漂亮的演示报告是没有实际意义的,还占用了真正有用的课程时间,最后看似学了各种课程,但没有一个是做透了、真正掌握的。希望同学耐下心来,细细体味设计的过程,把专业中分散的知识点在一个个不同的断面进行有效整合。若是只关注结果,那将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04


生活里·对谈学生代表

STUDENT REPRESENTITIVE

对谈·发问

刘童瑶 Liu Tongyao


工业设计系本科生

毕业作品《节律细胞舱》




Q1

你是如何看待这一主题并最终确定自己的毕设选题的?


“从生活中的痛点出发,最终回归到日常生活里


刘童瑶:当得知主题是“生活力”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完美契合。对于工业设计来说,我们在前期调研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了解用户的需求。工业设计的作品往往从用户生活中的痛点出发,最后落脚点还是会回归到人们的日常生活里。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所学所思,为解决问题提出非常多充满创造力的方案。

我的毕设作品《节律细胞舱》也是望表达我对于未来生活方式的可能性的探索。它缘起于我对于现代人生活昼夜颠倒、作息不规律的思考,希望乘客在短暂的旅途中获得高效的放松休憩,为接下来的生活和工作提供积极的身心状态。随着毕设的推进,对越来越多细节问题的探讨,我对生活力这个主题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这些也都转化为设计的语言反映在作品上。在这次毕业展览中,我能感受到自己的想法被很多看展的人感受到,或许能引起他们的一些共鸣,能够为未来的生活方式注入一份活力。



Q2

在进行毕设创作的过程中,你对自己的作品乃至对整个专业有了什么不一样的理解?


“随着需求变化,不同的问题产生,也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


刘童瑶:要非常感谢我的毕设导师章俊杰老师,章老师在整个毕设阶段为我们提出了非常多具有启发意义的指导意见。工业设计作品的完成需要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有时还要了解现阶段企业和新兴技术的发展状况,这些系统的知识是我们有所欠缺的,在这一方面章老师给我们指点迷津,为我们整个作品的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整个大学四年,毕设是我们课时最长的一门课程,从21年12月开题到如今开展,经历了漫长的6个月。我原来信心满满能非常完整地将自己的理念展现出来,但今天再去回望,还是觉得有非常多的不足之处。由于人的需求一直在变化,产品永远也不能做到完美,也许这就是这个专业的魅力所在吧。随着不同的问题产生,不断地与不同的专业结合,产生最优解,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在今后的日子里,我还是会继续努力,以不断向上向前的生活力,做出更棒的设计。

刘童瑶的毕业设计《节律细胞舱》

对谈·发问

林秋瞿 Lin Qiudi


工业设计系研究生

毕业作品《丛里-COLI 学龄前儿童露营家具产品设计》



Q1

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你对自己毕设作品的诠释吗?


从观察自身到对比社会,希望选题的灵感能够萌发于对生活最初始的理解


林秋瞿:“从圆心画出的半径有多少条,生活的方式就应该有多少种。”听到这一主题时,我首先是好奇各位同学的“生活力”,好奇与自身生活不同的生活,便产生了对这一主题的期待。我在考虑这一主题时,主要是往自身“生活里”寻找。我从思考自身经历过的成长阶段开始,思考这些阶段中生活的主要构成:学习、休闲、工作,并进行拆解。我从罗列自身生活中的各个场景开始,从观察自身生活到对比观察社会生活,以此希望选题的灵感能够萌发于我对生活的体验、对生活最初始的理解。

我的毕设源于在当下的城市生活方式与体验的思考。现下生活不断涌入新的事物、技术,生活环境愈发繁忙、嘈杂。可以看到个人与自然接触并亲近的机会逐渐减少,随之而来的也有生活的焦虑、环境的隐忧。梭罗在《瓦尔登湖》中说,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自由地欣赏广阔的地平线的人更幸福的人了。人与生俱来的是热爱自然的天性。我自身的生活体验贯穿着自然环境下的活动体验,特别是我童年时常有机会在自然环境中自由行动、游戏,这种独特而又朴实的方式使我有机会在自然中学习和成长。因此我的毕业设计选择了学龄前儿童露营家具这一方向。从工业设计的角度出发,思考家具对学龄前儿童顺应自然、体验自然的帮助。



Q2

通过这次毕设,你对“生活力”这一主题的理解有什么变化吗?


生活本身便充满灵感,不必再身处世界之中却活在世界之外


林秋瞿:我十分感谢这次毕设的过程。在疫情影响下,生活出现许多不确定因素时,我也产生过焦虑和不安,但通过这次毕业设计我感受到了更多生活的确定感、实在感。从一开始好奇他人的“生活力”,到通过毕业设计创作接触和了解许多课题相关人群的“生活力”,原来我身边有这么多“生活家”,创造着自己的幸福,修炼着“生活力”的基本功,不忘生活、向上向前。

于我而言,我自身的专业学习贯穿着一条重要的线索:关注生活日常、创造生活真实、构造生活未来。在经过毕业创作这一过程后,我更加认同一个观点:生活本身便充满灵感,不必再身处世界之中却活在世界之外。

林秋翟的毕业设计《丛里-COLI 学龄前儿童露营家具产品设计》



     活动海报:


编辑:芮悠桃

责编:郭   星  许辛桐  刘子杰

审核:成朝晖  王   侃  

投稿邮箱 :sjnews@caa.edu.cn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设计艺术学院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工业设计系 服务设计创新

13147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