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0
分享
- 精神共鸣,重要吗?
-
原创 2022-06-21
人往往会从先辈、大师中寻得力量,或自其代际流传的佳作中受益。本季嘉德春拍带来的一众臻品就拨云见日般为时代精神写下注脚,以艺术为世人送来止渴之梅。今天,时尚芭莎艺术精心挑选数件进行解读,带你提前一览这场盛宴。
1
“嘉耦”
齐白石《嘉耦图》,立轴,设色纸本,201×100cm,约18.1平尺,估价待询
初观《嘉耦图》,欣喜无限,荷塘一角将篇幅占得淋漓:尾夏的老荷硕大肥厚,两只水鸭游出莲丛,一只回头看荷,一只俏眼望人。最可人在于两杆粉荷吊罩于双鸭上,衬得这对“佳偶”娇姿媚然,浓墨上平添了艳色。观者轻易就被此画染上了喜气,这也是齐白石对生命溢于言表的热爱。然而,画面天真纵逸、构图技巧精湛、笔势更是老辣纵横,你能否想象这是白石老人94岁时所绘?
齐白石《嘉耦图》(局部),立轴,设色纸本,201×100cm,约18.1平尺
掌控近20平尺的大轴,如此昂然不见颓态,齐白石确实称得起“老姜辣”一语。自中年起“衰年变法”,一变一飞跃,至七八十岁达到炉火纯青;年届九十,其仍有向上发展的态势。再后来,这位鲐背之年的画家说道:“老年心肠,不厌荷香。最怕牛羊,最喜鸳鸯。”如此可爱憨直且“接地气”——以小见大、以拙见真,可见墨趣、野趣、俗趣是齐白石最大“确幸”。细察一荷、一莲、一双鸭令他随心忘形,体会着最高的生命感与自由度,其以一生践行的道理,全在灿烂笔墨中。
锐评
Comments
满满荷叶,层“林”尽染。94岁的齐白石用这件大尺寸作品展现着什么叫“老夫聊发少年狂”。如果说毕加索的《亚威农少女》凸显的是一位画家登顶创作巅峰的雄心;那么此等尺幅与画面的《嘉藕图》就是大师封神后向世人宣告其巅峰可以旷日持久的佳证。
2
隐居
蔡羽、陆治《销夏湾记·销夏湾图》,手卷、水墨纸本,陆治画:24.5×131cm,约2.9平尺;蔡羽书:24.5×119cm,约2.6平尺;后纸:24.5×127.5cm,约2.8平尺;后纸2:24.5×87cm,约1.9平尺,1517-1534年,估价:1800万-2800万人民币
《销夏湾记》作于明朝正德十二年,行文雅致,姿尽骨全。彼时与文徵明齐名、被誉为“吴门十大才子”之一的蔡羽致仕不得,心中苦闷,于太湖包山隐居,此山正坐落于销夏湾。经历类似苦闷的还有画家陆治。嘉靖十三年,文徵明之徒陆治来到友人书房,阅其文、观其景,补绘了《销夏湾图》,画中可见元代画家倪瓒的清廖之风。于是,一件珍罕的书画合璧卷才得以完成。
《销夏湾记·销夏湾图》中蔡羽所书《销夏湾记》(局部),手卷、水墨纸本,24.5×119cm,1517年
《销夏湾记·销夏湾图》中陆治所画《销夏湾图》(局部),手卷、水墨纸本,24.5×131cm,1534年
《销夏湾记·销夏湾图》中有山水景致、疏林秀石、游鱼戏虾,处处幽谧,几乎不见二人心中忧思,只有雍雅风骨。然而,也是在正德十二年,蒙古鞑靼五万兵马南下,明武宗亲征。外界纷乱无序,可以想像这对悲天悯人的艺术家产生了何等心灵冲击。或许名为“销夏”,蔡羽欲求销除的应是世间的浮躁热浪;而陆治在18年后的补绘,绘的则是这方桃花源中避世之人所视清景外的弥憾、恻隐之情。
锐评
Comments
消夏时节赏《销夏湾记书画合璧卷》颇有承古开今之雅趣,而蔡羽传世墨迹不足十件;陆治师承文徵明、祝允明;后有高士奇、吴湖帆等十余大家题跋,足见此作之弥足珍贵。作为本季大观夜场古代书画重磅拍品,哪怕你是只收藏潮玩的Z世代,有机会都绝对应该赏玩一番。
3
石
周春芽《中国风景》,布面油画,100×80cm,1994年,估价:300万-400万人民币
中国文人钟爱画石,因“石乃天地之骨”,借自然之手雕琢,瘦峭或雄浑,石头被画家赋予的生命力是其借物抒发的心境。周春芽所绘“山石”系列也如此。上世纪90年代,“石头”成为其首要拓新的领域。此前于德国留学的经历令艺术家近距离观遍西方大家之作,所撷取的精华被他尽数汇入“山石”系列中。
于是,此幅《中国风景》不见具体石形,磅礴肆意的气势与重量感显然未拘泥于实景,而是“暴力”地将天地之石皆纳入其中,表现性地借石头绘出了时代肌理:是豪迈也是创痛,有意气风发时,也有黯然销魂处。自《石头》首次为周春芽打开二级市场之门,该系列至今成绩不俗,其中两件以“中国风景”为题的作品更是跻身其成交价Top 5之列。完笔28年后,这件波澜壮阔的《中国风景》将首次于拍场为世人所呈现,足够耀目于艺坛。
锐评
Comments
中国文人历来喜石、赏石、崇石,石头不仅是摆件与景观,更象征着一种文脉、气韵甚至风骨。人不得有傲气,但不能无傲骨。因此这件体现着《中国风景》的草、木、石,不正是当代君子的精神之选?另,周春芽的作品近年来市场价格平稳增长,无论对于新入场者还是资深藏家,该系列都尤其值得关注。
4
琴
自古世人多谈论古琴的首创,不可否认的是其始终贯穿中国文化进程:伯牙为子期断琴,嵇康临刑奏《广陵散》,孔明空城计智退敌军……在这些故事里,古琴皆为主角,而斫琴、奏琴、爱琴更是文人侠客的精神性展露。嘉德此次呈现的“清风徐来”仲尼式古琴,琴名出自苏轼所作《前赤壁赋》,由斫琴名家张小松于明朝万历年间制。古琴以仲尼式为经典,其琴身简洁流畅、含蓄大方。
“清风徐来”仲尼式古琴,琴名以描金书写
“清风徐来”仲尼式古琴细节
“清风徐来”琴的历史可追溯至19世纪末,先为卢芹斋旧藏,后经法国拍卖行拍卖。百年间几度辗转,终回故里,更为隽永,实属可贵。在纷乱中,或许效仿古人寄情音乐,方能寻得静谧。
锐评
Comments
有人说卢芹斋是“文物大盗”;也有人说他是“古董教父”。但没人可以否定,卢芹斋是20世纪上半页中国艺术品商人中最具眼力者之一。“卢芹斋旧藏”就是一种品质的认定。观石、赏画、抚琴,这也许是当下烦杂生活中最幸福不过的景致了。
5
书
今季嘉德亦带来了由“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编”的第一部以“鲁迅”名字命名的全集作品。此件成编于上世纪初,彼时正是风雨飘摇,时局跌宕。这位发出“民族最强音”的思想家,是万千麻木中一点狠厉惊人的鲜红。就如学者汪晖曾说:“鲁迅拒绝任何形式、任何范围内存在的权力关系与压迫:民族的压迫、阶级的压迫、男性对女性的压迫……”其一生都在为此“呐喊”。斯人已逝,精神犹存,他借笔撕碎的“折中公允”的帷幕与踽踽独行的斗士力量,如今可从一套《鲁迅全集》中窥得一二了。
锐评
Comments
6
花
关良擅“戏剧人物画”,与齐白石交好、互赠笔墨,即便才名不尽人知,但并不能掩盖其于现代中国画坛的地位。黄宾虹便曾认为世人对关良的画,要五十年后才能认识。由此可见其于领域内的先驱性。
关良因着墨于戏曲人物而名,油画鲜少呈于世,尤其静物画,但这一领域是其绘画融西入东的展现。早年于东瀛留学,他习得一手扎实的油画技法,朝夕揣摩西方大家,最喜梵·高、高更、马蒂斯三人。中国画重性灵、写意;西方画重物形、实感。于是在数十年的水墨实践后,关良于耄耋之年时迸发出中西兼并、形神兼备的油画作品——画是地道的“西方画”,但其中不难体悟出关良晚年的真挚潇洒:《鸢尾图》中,右侧见一小窗,或有风刮过,一瓶鸢尾不得不向左歪折去,但仍是苍劲怒放,有动人生机。
锐评
Comments
关良的油画作品素来稀少,此件《鸢尾花》画面精美、题材难得,完成度与视觉性均属其市场流通作品之翘楚,是一件优雅、文气的佳作。不仅如此,当你因生活中的各种烦恼而心情不佳时,画面中静谧的蓝色或许能够排遣掉些许忧愁?
7
格物致知
张恩利《画展》,布面油画,250×200cm,2008年,估价:200万-300万人民币
不妨将张恩利对物的描画视作一种“格物致知”,推究的是日常物品的痕迹,画就的则是他面对其进行的自省。在艺术家“日常物”时期的众多题材中,“容器”格外特别。不似经典的“树”与“线”,“容器”更为日常,甚至少有其他艺术家关注。但张恩利捕捉到了它:烟灰缸、马桶、木箱、肥皂盒……也如《画展》中的水桶。如今,“水桶”系列已被泰特美术馆所收藏。
张恩利《水桶 No.3》,布面油画,99.4×99.4cm,2007年,现藏于伦敦泰特美术馆
张恩利《水桶 No.5》,布面油画,99.4×99.4cm,2007年,现藏于伦敦泰特美术馆
在这件尺幅宏大的《画展》中,艺术家似乎蹲坐于其香格纳个展的一角,疏离地注视着三幅“水桶”,绘制时的底稿线仍保存画中,那也是其标志性的“习作感”——他将推敲的过程都似作留存,这是张恩利式、无比坦诚的“格物致知”。
锐评
Comments
君子应睿智,睿智应擅于思辨。张恩利的作品总是看似简单,观念之下实则暗含深刻。于艺术家而言,画什么,不是首要;重要的是不管画什么,它都是“张恩利”。那么于君子而言,也最好应做自己,尽做自己,不是吗?
本季嘉德拍卖众星云集、佳品荟萃,不仅纳古今于一堂,更以系列珍器追从文人精神、重叙大家风骨,为观者带来视觉与精神的双重愉悦。看过以上作品,相信大家今后会对能够与自己产生精神共鸣的作品更加珍重。此处仅以寥寥数件“抛砖引玉”,亦有更多拍品值得期待。
编辑、文 于明祎
本文由《时尚芭莎》艺术部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时尚芭莎艺术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