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文博日报】10位策展人获文旅部扶持 | 河姆渡博物院迁建 | 浙江十大发现揭晓

2022-06-21


    2022年6月21日   


【综合】

■   文旅游公布2022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入选项目名单

■   《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出台实施

■   沈阳市文物局招募 15名文物保护监督员

■   云冈石窟第17窟完成数字化信息采集后对外开放


【博物馆】

■   河姆渡博物院迁建工程也在筹备实施

■   四川西昌艾雅康鸟类生态博物馆开馆

■   中国麻将文化博物馆即将完工


【考古】

■   “新时代浙江考古十大发现”正式揭晓



文旅游公布2022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入选项目名单


6月20日,文旅部官网《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实施2022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的通知》,《通知》称,2022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评选工作已经顺利完成,共有10个项目入选2022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并请各有关单位按照《通知》要求,指导、支持相关美术馆和策展人按照既定方案,做好入选项目的筹备、实施和总结工作。 



序号

申报单位

策展人

展览名称

1

北京画院美术馆

吴佼姣

借山吟——齐白石的画意诗心

2

安徽省美术馆

张文蕊

美成在久——潘玉良艺术研究展

3

湖北美术馆

马文婷

沃土艺象——湖北黄陂农民泥塑文献展

4

江苏省美术馆

 

·——江苏地域中国画家的山水变革(19491965)

5

浙江美术馆

周蕴智

画之大者——浙江油画百年大展

6

新疆美术馆

朱彩凝

乡村振兴·艺术在场

7

广州艺术博物院

陈玉莲

格物·求真——博物学视角下的岭南绘画

8

深圳市龙华区

中国·观澜版画

艺术博物馆

赵家春

交互之眼——国际当代版画生态

9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纪玉洁

多维的感性——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女艺术家作品专题展

10

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

 

马训班罗训班

西南轨迹(19551985)


《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出台实施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了《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注重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黄河文化为主题主线,在深入挖掘黄河文化时代价值、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创新黄河文化传承利用、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等方面作出安排部署,力求充分发挥黄河文化在推动沿黄地区民生改善、生态保护、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规划》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大局,坚持保护优先、时代传承,坚持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加强跨区域跨部门协作,促进黄河文化资源有效统筹、共建共享,提高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系统性和协同性,推动沿黄地区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黄河文化育民惠民利民。争取到2025年,黄河文化的发掘研究力度不断加大,黄河流域文物和文化遗产实现有效保护传承,黄河文化影响力显著扩大,黄河文化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近两年,文化和旅游部把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纳入重要日程,在组织开展黄河文化研究、黄河流域文化遗产资源调查和保护、黄河题材艺术创作、黄河流域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等方面开展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规划》出台后,还将进一步围绕黄河流域大遗址保护、黄河流域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黄河文化旅游产品和线路培育等,采取一系列有力举措,推进实施重点工程项目,并且接续出台文物、非遗、旅游等专项规划。《规划》的印发实施,将为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工作的持续推进提供指引和保障,更好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文旅之声)


沈阳市文物局招募 15名文物保护监督员


沈阳市文物局面向社会公开招募文物保护监督员啦,热爱文物保护事业、本市户口、65岁以下的市民均可报名,报名时间截至6月24日。


本次招募报名采取网上报名的方式,有意愿的市民可填写《沈阳市文物保护监督员招聘报名表》。填写完成后发至邮箱:sywwbhc@126.com,并在邮件标题注明“沈阳市文物保护监督员+姓名”。报考者提供的材料必须真实、准确,凡弄虚作假者,一经查实,即取消考试资格或聘用资格。报名时间截至6月24日。


考察合格的拟聘用人员将通过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网站公布,经公示无异议的,按照有关规定办理聘用手续。(辽沈晚报  朱柏玲)


云冈石窟第17窟完成数字化信息采集后对外开放


从云冈研究院传来消息,历时70日,第17窟如期完成数字化信息采集,于6月16日正式对外开放。



第16—20窟,是云冈最早开凿的一组洞窟,因是著名高僧昙曜主持营建,故称“昙曜五窟”。窟内造像以三世佛为主,主佛身躯高大,雕饰奇伟,分别象征着北魏的五位皇帝。五所大像窟之主像姿态并不相同,立佛像、坐佛像、交脚像并存。其中,第17窟是云冈早期洞窟中,唯一的交脚菩萨大像窟。



该窟平面呈马蹄形,穹窿顶,前立壁上开明窗、下辟窟门。窟内地面低于窟外地面一米深,依旧保持了开凿时凹凸不平的糙面。窟内现存各类佛教人物造像3242余尊(身)。主像交脚弥勒菩萨高15.6米,头戴宝冠,胸佩蛇饰及短璎珞,臂着钏,斜披络腋,束腰收腹,下穿羊肠长裙,狮子座,具有浓郁的异域情调。该像的面部、胸腰部风化严重,双臂也已风化坍塌残损,但整体观察仍表现了薄衣贴体的外来艺术因素,胸前的蛇形纹饰是早期交脚菩萨服饰的特点之一。


窟内东西两壁,分别雕刻着大型坐佛像及立佛像,与主尊弥勒菩萨共同构成三世佛组合。西壁立佛面庞浑圆,造型古朴壮美。东壁坐佛双肩齐挺,服饰线条流畅,刀法娴熟。窟内四壁以千佛雕刻为主,雕像清简劲直,纯真朴质,反映了云冈早期造像的艺术特点。


此外,该窟中还有一尊比较特别的菩萨像,头戴花冠,身着大裙,嘴角上扬,面带微笑,手托腮部,呈“舒相坐”,为云冈最美“思惟”菩萨之一。值得一提的是,该窟明窗东壁太和十三年(489)50余字的“比丘惠定造释迦多宝弥勒像记”造像铭记,是云冈石窟分期断代的重要标尺。(云冈石窟官微)




河姆渡博物院迁建工程也在筹备实施


河姆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创建又有新进展!近日,河姆渡文化保护工作座召开,按照《国家文物局关于开展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评定工作》通知要求,宁波市已于6月15日向浙江省文物局提交了国家遗址考古公园立项申报材料。遗址公园启动区工程项目拟列入省级重点建设项目,预计年底启动建设。

河姆渡文化遗址群引海内外瞩目

余姚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据余姚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文物局)局长杨玉红介绍,目前,余姚境内发现有40多处河姆渡文化史前遗址,姚江谷地是河姆渡文化遗址群的核心分布区。

其中,河姆渡遗址是“中国20世纪100大考古发现”之一,在我国考古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河姆渡遗址博物馆

2020年发掘的井头山遗址是中国史前考古的重大突破,不仅把余姚和宁波的人文历史源头向前推进了1000多年,也是目前中国沿海发现的埋藏最深、年代最早的海岸贝丘遗址,入选国家文物局重大研究工程“考古中国”项目发布的五项考古工作重要新成果、社科院考古学论坛“2020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和“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井头山遗址、施岙遗址及田螺山遗址又分别入选了新近公布的“新时代浙江考古十大发现”与“新时代浙江考古重要发现”。

弘扬河姆渡文化要放大招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方向明认为:“河姆渡文化遗址群了不得,这个区域现在已经有两项主动性考古发掘遗址,一项是井头山遗址,一项是江桥头遗址,这在全省考古界都是非常有份量的。目前杭州也只有列入浙江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的上山文化的两项遗址列入主动性考古发掘名单,这充分反映当前宁波余姚两级文物部门和文物考古研究单位在保护传承文化遗产所做的努力、信心和目标。”

田螺山出土象纹雕刻木板

方向明表示,随着“河姆渡文化研究中心”的挂牌成立,接下来,在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和余姚市河姆渡遗址博物馆三方共建的模式下,河姆渡文化研究将从更广阔的视野出发,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持续推进下去。

知源求变、与时俱进,新时代下如何加强遗迹保护,实现最佳显现?记者采访发现,河姆渡文化挖掘和保护将有一系列大动作。

“井头山遗址展示馆和贝丘遗址现场展示点工程项目即将建设,河姆渡遗址公园申报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河姆渡博物院迁建工程也在筹备实施。”杨玉红告诉记者。

施岙出土良渚文化时期水田土壤筛选出的水稻颖壳、小穗轴和杂草种子

据了解,井头山遗址正式进入二期考古发掘阶段。为更好地展示好、利用好井头山遗址及文物,并为下步学术研究提供场所条件,将规划建设井头山遗址展示馆,同时考虑将二期基坑永久性保留,建设贝丘遗址现场展示点,整体投资估算约1亿元。

当前,河姆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申报建设步伐加快,宁波市正加强对接国家文物局,争取2022年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能进入立项名单。

同时,全力推进建设实施,着力打造一个具有“模拟干栏式建筑为主的聚落形态展示、以生态涵养区为主的古今自然环境展示”等10大功能的河姆渡考古遗址公园,创建多维度历史空间游览格局。

田螺山环境

此外,还将实施河姆渡博物院迁建工程。在现有河姆渡遗址博物馆的基础上,打造以整个“古宁波湾”为遗产分布空间、以整个新石器时代为完整序列的全新世中国沿海文化与环境大型综合博物馆的,具备数字化展陈基本陈列、临时陈列和专题展厅、文物库房、考古实验室、科技保护工作室、学术报告厅等核心功能。

目前已启动前期项目调研,下一步将加快推进选址、立项等前期工作。

遗址公园启动区工程年底启动建设

杨玉红表示,围绕建设河姆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目标,开展了河姆渡文化核心区考古调查、探索河姆渡文旅融合等工作。

自2018年底启动河姆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申报及建设以来,先后完成考古勘探项目、河姆渡生态园生物多样性调查项目、考古遗址公园总体规划、考古和研究工作计划、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设项目计划书和文物影响评估报告的编制和评审。

目前,该项目已列入宁波“十四五”规划和浙江省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浙江省旅游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并已列入国家“十四五”重要大遗址项目,进一步强化了顶层支撑。

余姚花园新村汉六朝遗址出土泥质陶罐、盆、钵

据悉,有关部门已经在余姚市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增挂余姚市河姆渡考古遗址公园管理中心牌子,作为河姆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专门管理机构,负责公园的日常管理及运营,这也是立项的必备条件之一。

目前已经启动遗址公园建设前期工作。结合本轮土地规划调整,预留河姆渡博物院建设空间200多亩,遗址公园点状布点空间70亩左右。

同时启动河姆渡考古遗址公园规划一期河姆渡遗址区域建设方案。目前,遗址公园启动区工程项目已列入省级重点建设项目。

启动区工程建设预计年底启动。包括场景模拟及露天展陈设施,配套建设管理用房、公园管理设施及相关附属工程等,将打造“遗存分布展示区、古地理与古气候展示区、沼泽景观展示区、湖泊景观展示区、古植物展示区、古动物展示区、水生植物采集区、舟楫体验区、渔猎体验区”九个区块。

为了让文化遗迹从“保下来”到“活起来”,从“修起来”到“用起来”,推动文旅融合,接下来还将举办河姆渡文化旅游节。并积极谋划2023年河姆渡遗址发现50周年纪念活动。(宁波网)


四川西昌艾雅康鸟类生态博物馆开馆


开馆仪式。西昌市委宣传部供图


位于四川省西昌市邛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小渔村的西昌艾雅康鸟类生态博物馆日前开馆。西昌市在开馆仪式上,宣布将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物种绿尾虹雉列为西昌市市鸟。


开馆仪式上,该博物馆被授予“世界生态组织鸟类生态科普基地”“中国青少年鸟类科普实践教育基地”。活动当天,“艾雅康世界爱鸟节”活动举行。


俯瞰邛海之滨的艾雅康鸟类生态博物馆。西昌市委宣传部供图


博物馆集展览、科普、文化展示等为一体,是具有沉浸式体验互动的现代化新型博物馆。该馆由“艾雅康爱鸟活动”创始人、中国绿发会鸟类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院院长艾雅康出资建设。


博物馆展馆建筑面积5000余平方米,分为序厅和十个主题展厅等。展馆运用多媒体互动、实境体验等多种方式,为游客打造探索鸟类、鸟与人类、处处闻啼鸟等展区,用不同的方式让游客了解不同的鸟类知识,通过VR技术让游客感受人与鸟类和谐共生的场景。


游客在艾雅康鸟类生态博物馆参观。西昌市委宣传部供图


博物馆位于候鸟乐园邛海湿地。据监测,近年来邛海湿地有鸟类210种,其中2021年就新增鸟类15种。邛海湿地已成为国内候鸟的重要栖息地之一,也是观鸟人的乐园。


近年来,凉山州和西昌市累计投入50余亿元,生态搬迁邛海周边群众5万余人,分六期建成2万亩环邛海湖滨带湿地,“城市绿肺”功能日益显现。通过系统修复与保护,邛海水域及湿地面积从2006年不足27平方公里恢复到34平方公里。整个邛海的35公里湖滨带得到修复,环湖林草覆盖率达到92%,湖滨带生态环境功能得到恢复,为水鸟、鱼类、昆虫和微生物的生息繁衍营造了良好生境。(中国新闻网)


中国麻将文化博物馆即将完工


近年来,浙江萧山安居区着力打造麻将产业“七个一”工程,建设全国最大特色消费品生产基地。走进安居区玉丰镇黄峨古镇,伫立一旁的中国麻将文化博物馆已初见雏形。自开工建设以来,施工方正抢工期、赶进度、抓质量,为加快项目建设按下“快进键”,确保如期呈现。


据了解,中国麻将文化博物馆共布局史、戏、业、路四板块,其中包括麻将起源传说、深厚内涵、竞技规则、知名麻将企业、未来发展空间、赌博危害等内容,从麻将的历史、娱乐为起点延伸到产业发展方面。通过知识性、趣味性、科普性、互动性、教育性对麻将文化进行全方位的展示。


中国麻将文化博物馆项目建成后,将是安居区一张集观光旅游、产品展示、电子商务、休闲品茗、竞技比赛五位一体的文化名片,对于推动“安居造”麻将覆盖全国,走向世界,对标浙江萧山,引导麻将产业走特色化、规模化、品牌化之路有着重要意义。(在遂宁)





“新时代浙江考古十大发现”正式揭晓


由浙江省文物局指导、浙江省考古学会举办的“新时代浙江考古十大发现”“新时代浙江考古重要发现”评选活动,于2022年5月7日启动。近日,浙江省考古学会公布了评奖结果。



杭州余杭良渚古城外围大型水利工程

外围水利系统形成的多级库区示意图


良渚古城外围大型水利系统位于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境内,良渚古城的北、西两面,共由11条堤坝组成,是良渚古城建设之初,统一规划设计的城外有机组成部分。根据形态和位置可分为沿山前分布的长堤和连接两山的短坝两类,短坝又分为谷口高坝和平原低坝。


衢州衢江区西周高等级土墩墓群

青铜构件


墓群东为铜山溪、西为邵源溪、南为衢江、北为高山,处于一个山水环绕的地理空间。目前,区域内共发现10座大型土墩墓、1座西周时期城址及13处遗址。墓葬群整体年代为西周时期,是这一时期江南地区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土墩墓群,极有可能是姑蔑国的王陵区。


慈溪上林湖后司岙唐五代秘色瓷窑址

“官”字款瓷质匣钵


后司岙窑址位于宁波慈溪市桥头镇上林湖中部的西岸边,是上林湖越窑遗址中最核心窑址。考古发现揭露了包括龙窑炉、房址、贮泥池、釉料缸等在内的丰富作坊遗迹,出土包括秘色瓷在内的大量晚唐五代时期越窑青瓷精品。


绍兴宋六陵陵园遗址

二号陵园F1全景


宋六陵为南宋时期历代帝陵所在,其中包含了北宋徽宗、南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理宗、度宗七帝陵及昭慈孟太后等七座后陵。南宋皇陵作为中国历代帝陵发展史上重要的一环,代表了宋代以后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南方地区的传承,对研究传统礼制、文化、建筑艺术具有重要意义。


义乌桥头遗址

器物坑


桥头遗址位于义乌市城西街道桥头村西侧,东邻钱塘江—义乌江支流铜溪,遗址主体属上山文化中晚期,距今约8000年。出土遗物以陶器和石器为主,壶类陶器中检测出原始米酒遗存,彩陶具备了跨湖桥文化彩陶的基本因子,太阳纹图案一脉相承,是迄今中国乃至东亚地区发现的最早彩陶。


余姚井头山遗址

出土木器


井头山遗址临近河姆渡、田螺山遗址,地处杭州湾南岸的四明山余脉与姚江河谷的交界地带。遗址文化堆积被5~8米厚的海相沉积覆盖,发掘出土露天烧火坑、食物储藏处理坑、生活器具密集区、滩涂区木构围栏等遗迹。出土器物有陶器、石器、骨器、贝器、木器、编织物等400多件以及大量丰富的动植物遗存。


安吉龙山越国贵族墓园

墓园全景航拍图


安吉龙山107号古墓葬是龙山越国贵族墓群中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一座贵族墓园。出土印纹陶、原始瓷等随葬器物571件,另有千余件以绿松石为主的玉石器。根据墓葬形制、随葬品时代和文化面貌判断,墓园范围内墓葬均为春秋晚期的越墓,中心主墓规模巨大、气势雄伟,或达王侯等级。


杭州良渚古城遗址

莫角山宫殿区遗迹分布图


良渚古城遗址发现、确认于2007年,经过持续的考古发掘、调查和勘探,基本厘清了其结构布局与演变。核心区可分三重,最中心为面积约30万平方米的莫角山宫殿区,其外分别为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城墙和面积约800万平方米的外郭所环绕,堆筑高度也由内而外逐次降低,显示出明显的等级差异,形成类似后世都城的宫城、皇城、外郭的三重结构体系。


余姚施岙遗址

水稻田道路系统


施岙遗址古稻田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面积最大、年代最早、文化系列最完整、证据最充分的稻作农耕遗迹,起始年代可追溯到距今6700年以前,揭示了从河姆渡文化到良渚文化的稻田结构变化,反映出史前稻作农业发展的脉络。古稻田的发现表明,稻作农业是河姆渡文化到良渚文化社会发展的重要经济支撑。


杭州南宋临安城址

上仓桥城墙


南宋临安城址考古首次发现了临安城内地下引水设施,具体形象地反映了南宋临安城的城市规划、建设和居民生活情况。首次大规模揭露了临安城东城墙遗迹,而元末明清杭州城东城墙的发掘,以实物形式例证了杭州的城市变迁,成为临安城考古的重要延伸,是历史时期南方城市营造和南宋以来杭州城市变迁的重要例证。




编辑:Banana



-END-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文博圈立场

文博圈投稿:wenboquan01@163.com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文博圈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文博日报 策展人 文旅部扶持 河姆渡博物院

22866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